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

大隊人馬開進了的過程中,不斷有斥候歸隊,情報源源不斷的彙集到了蘇天成這裡。

離開宿松縣,本來是應該給安慶府知府稟報的,畢竟蘇天成到安慶府來,主要的責任,是讓安慶府不遭到流寇的侵襲,廬州府是南京兩大營的軍士直接負責的。

安慶衛的一千多軍士,也跟隨到營山縣去剿滅流寇,這是超越職權的行爲,想必指揮使大人知道了,一定是不高興的。

軍情緊急,稟報已經來不及了。

蘇天成可以預料,紫金樑率領的流寇,已經準備攻打英山縣城了,月黑風高夜,萬家團聚之時,誰能夠想到,居然會遭遇到流寇的侵襲。

若是放手不管,他的良心不安。

正月初二,午時。

大隊人馬,已經進入了英山縣的轄區了。

斥候送來了重要的情報。

流寇進入英山縣之後,同樣派出斥候,偵查了周圍的情況,估計是察覺到,營山縣四周,沒有什麼朝廷的軍隊,所以說,正月初二的辰時,放心大膽的出發,前往英山縣城了。

流寇的安排,還是有些技巧的,他們在距離縣城七裡遠的鎮子裡,設下了埋伏,主要是害怕有人抄了大軍的後路,留在鎮子裡的流寇,有兩千人以上,以步卒爲主。

進攻英山縣縣城的流寇,接近萬人了。

看到了這些情報,蘇天成的眉頭。已經皺城了一條線。

情況非常危急,廬州府城的兩大營軍士。以及廬州衛的軍士,想要增援英山縣,都來不及了,就算他們知道了情況,馬不停蹄趕往營山縣,也是在三天以後了,這個時候,營山縣怕是早就被攻打下來了。

但這也預示着。蘇天成沒有援軍,不到五千軍士,要對付流寇的一萬多人,這還不是準確的情況。

一場血戰,難以避免了。

曾宇到了蘇天成的面前。

“大人,屬下懇請作爲前鋒,剿滅鎮子裡的流寇。”

行軍的過程中。爲了不影響行軍的速度,他要求軍士,將自己捆在了戰馬的上面,咬牙堅持。得知鎮子裡有流寇,他來請戰,這也很難得了。

蘇天成看了看曾宇。說實話,他對安慶衛的軍士,確實不放心,行軍途中,這種差距。已經體現出來了,安慶衛的一千多軍士。悉數是騎兵,可能是平時缺乏訓練,快速行進的途中,不斷有人唉聲嘆氣,抱怨跟不上了,甚至有人準備下馬歇息,要不是看見自家的主帥曾宇,綁在馬上,還在咬牙堅持,不知道有多少人掉隊了。

江寧縣巡檢司的將士,沒有一人叫苦,行軍速度快,始終保持隊列,氣勢完全不一樣。

鎮子裡留下了兩千左右的流寇,都是步卒,這些人,不可能是精銳,精銳肯定是去攻打縣城了,所以說,要剿滅這兩千流寇,難度不是很大,但蘇天成需要包餃子,不是追豬趕羊,畢竟距離只有七裡,要是這些流寇,趕到縣城來增援,與大部隊融合了,也是不小的力量。

衛所的軍士,存在這樣的問題,他們與南京兩大營的軍士,還是有區別的,趕走了流寇,就以爲獲得大勝,沒有想到殲滅流寇,也沒有這樣的信心和勇氣。

在鎮子裡,耽誤的時間,也不能夠太長了,畢竟人數有限,安慶衛的軍士,既然來了,就要參與攻打流寇主力的戰鬥。

流寇要是攻打下來了縣城,這次的救援成果,就大打折扣了。

蘇天成點點頭,江寧縣巡檢司的將士,主要的任務,是迎戰紫金樑的精銳人馬。

孫元坤看見蘇天成點頭了,馬上開口發佈命令了。

“曾大人,你率領本部的一千一百二十名軍士,作爲前鋒,剿滅鎮子裡的流寇,必須在半個時辰之內,解決戰鬥,務必要保證打垮流寇,爾後直接趕往縣城,和大隊人馬會合。”

“得令。”

曾宇離開之後,孫元坤馬上給蘇天成稟報了。

“大人,屬下以爲,曾宇率領安慶衛的軍士,剿滅鎮子裡的流寇,恐怕不會有太多的戰果,說不定大部分的流寇,都會逃走的,屬下有些擔心啊。”

一邊的鄧輝也開口了。

“大人,在下覺得,孫將軍說的是實際情況,衛所的軍士,打仗的時候,習慣於驅趕,一旦流寇潰逃了,他們不會盡力追趕。”

蘇天成點點頭。

“孫將軍,你是怎麼考慮的。”

“屬下覺得,流寇遭遇到侵襲之後,必然朝着縣城的方向而來,尋求和大部隊會合,我們有必要,在鎮子到縣城這段路途中間,設下埋伏,絕不能夠讓兩股流寇會合。”

“嗯,有道理,孫將軍,按照你自己的部署安排吧,我提醒一句話,安慶衛的軍士,就不要參與縣城附近的戰鬥了,就在鎮子裡面等候,流寇若是潰敗了,一定會朝着鎮子的方向逃走,他們在鎮子裡,設置最後一道防線,決不能讓流寇輕易溜走。”

羅昌很快過來了。

“羅昌,你帶領驍騎營的七百將士,立即趕到縣城和鎮子的中間,找到好的地方,設下埋伏,鎮子裡的流寇,遭遇攻擊之後,很有可能朝着縣城的方向潰逃,記住,不準放一個人過來,否則唯你是問。剿滅這些流寇之後,原地打掃戰場等候,攻打縣城的流寇敗逃過來了,最大限度的予以殺傷。”

英山縣已經亂成一團了。

流寇彷彿從天而降,要不是巡檢司的軍士快速的關閉城門,流寇可能已經進入縣城了。

縣城裡面忽然有些亂了,大街上,跑過一隊隊的軍士,手裡都是拿着明晃晃的大刀,朝着城門方向去的,消息迅速傳開,流寇已經包圍了縣城。

很快,祥和的春節氣氛被徹底破壞了,哭鬧聲音傳出來了,大街上的人開始多起來了,好多人都像是無頭的蒼蠅,四處打聽消息。

到了這個時候,想着逃跑是不現實的,說不定正好送到了流寇的嘴裡,四周的城門,悉數都關閉了,城門附近的區域,已經戒嚴。

縣城裡面的士紳大戶,知道流寇的厲害,若是縣城被攻破了,他們的財富難以保住,甚至性命都保不住的。

絕大部分的士紳和富戶,都趕往縣衙,知縣大人才是主心骨。

城外大批的流寇,密密麻麻的,接近萬人了。

知縣在城牆上面,看見這一幕,禁不住有些哆嗦了。

沒有人想到,流寇會在大年初二,到英山縣來,縣城裡面,不過幾百名巡檢司的軍士,加上官吏和衙役,統共就是一千多人,依靠這一千多人,想要抵抗城外那麼多的流寇,根本不可能,破城只是時間問題。

縣衙的官吏,已經在動員縣城裡面的青壯了,如此危急時刻,必須要動員所有人,能夠抵抗多長的時間,就是多長的時間。

縣衙的武器倉庫,已經被打開了,鋼刀長矛和弓箭,全部分發下去了。

城牆上面,有了三千多人了,包括縣內的士紳富戶的護院,悉數都動員來了,若是城破了,他們也保不住家產了。

這一次,士紳富戶很是團結,願意出銀子出糧食,只要願意去抵抗流寇的,都可以得到獎勵。

午時。

流寇中間,有人喊話,要求城內的人投降,打開城門,否則,攻下城池之後,玉石俱焚。

城牆上的人,沒有動靜,知縣大人站在城牆上面,神色嚴峻。

早在縣衙商議的時候,就有士紳富戶提出來主意,是不是派人出去和流寇接觸一下,他們不是需要銀子和糧食嗎,提供給他們就可以了,只要他們不來攻打縣城。

這個主意,被知縣否決了,開玩笑,和流寇談判,若是朝廷知道了這樣的事情,他的人頭恐怕保不住了,再說了,流寇的人數衆多,究竟多少的銀子和糧食,才能夠滿足啊,要是人家拿到了銀子和糧食,依舊不滿足,還是要來攻打縣城,自己豈不是一輩子遭人恥笑。

知縣也很清楚,這次流寇攻打縣城,凶多吉少,附近沒有援兵,獨木難支,朝廷雖然派來了南京兩大營的將士,可遠在廬州府,遠水解不了近渴。

爲今之計,置之死地而後生,自己要是捐軀了,總還有一個好名聲,還有朝廷的嘉獎,再說了,流寇遠道而來,不一定有攻城的利器,只要舉全縣之力,死死防守,流寇也許會知難而退的。

抱着這樣的想法,知縣到了城牆上面。

他直接到了第一線,能夠最大程度的鼓舞士氣。

縣衙的官吏,早就開始佈置了,一口口的大鍋,被擡到了城牆的上面架起來,無數的柴火,被運上來了,有人挑着清水和菜油,到時候,滾燙的開水和菜油淋下去,威力是巨大的。

縣城裡面,沒有火器,只能依靠這些土辦法了。

流寇的士氣,也是非常高漲的,紫金樑親自帶着衆人,前來攻打英山縣城,有人擔心,攻打南直隸,是不是會引來大批的軍隊,還不如攻打湖廣的縣城,紫金樑胸有成竹。

現在看來,大帥的預計是準確的,有了這樣的優勢,何愁不能夠攻下小小的英山縣。

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27章 密旨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490章 近憂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581章 尊嚴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67章 血戰(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2章 會試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57章 遇匪第1083章 廷辯(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章 馬市驚魂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843章 慘敗(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14章 傷情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283章 太子第181章 幕僚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236章 擴軍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495章 宿命論(4)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273章 麻煩事第33章 精心策劃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92章 偶遇(3)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418章 造勢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76章 升堂
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27章 密旨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490章 近憂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581章 尊嚴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183章 朝會上的動搖第184章 何爲金蟬脫殼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67章 血戰(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46章 危機初現第92章 會試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85章 艱難決策第666章 重要解釋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157章 遇匪第1083章 廷辯(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章 馬市驚魂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843章 慘敗(1)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414章 傷情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7章 窮則思變第1283章 太子第181章 幕僚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236章 擴軍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495章 宿命論(4)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273章 麻煩事第33章 精心策劃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92章 偶遇(3)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418章 造勢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176章 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