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熱鍋(1)

福建巡撫和浙江巡撫都有奏摺送到京城來了,而且這些奏摺,是直接送到內閣的,沒有經過六部,奏摺上的內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江寧營進入了福建和浙江,至於說江寧營進入兩省是什麼目的,奏摺上面沒有明說,大概是浙江巡撫和福建巡撫都知曉蘇天成與朝廷之間的關係,不敢將話語說明了,能夠做到巡撫這一級的高官,都是有着不一般的政治敏銳性的,他們沒有弄清楚所有情況之前,絕不會亂開口,何況前面還有一些情況,那就是浙江很多的災民,包括福建和南直隸的部分災民,都到山東去了,人家山東是接納了這些災民了,如此關鍵的時刻,要說蘇天成和江寧營謀反,侵襲浙江和福建等地,那需要明確的證據。

周康回到京城之後,周延儒一度很是高興,認爲蘇天成會在山東安安靜靜的呆着,至少不會惹出來什麼事情,這樣自己就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了,只要不出事情,什麼都好說,再說他也看出來了,皇上也感覺到厭倦,也想着安穩了。

但江寧營突然進入浙江和福建的消息,令周延儒猝不及防。

暗地裡,周延儒不知道罵了蘇天成多少次,他可不是傻子,蘇天成是什麼目的,他是很清楚的,蘇天成以前就控制了臺灣和福建的泉州,臺灣是不必說了,朝廷根本就沒有派出去官吏,一直都是蘇天成直接安排的人負責,可泉州也不一樣了,福建的巡撫管不到泉州的事情,駐紮在泉州的熊子健,完全控制了泉州的局勢,一切都是聽命於蘇天成。就連泉州府州縣衙門,也默認了這種情況了。

從地理位置來看,蘇天成一旦控制了福建和浙江,接下來將要控制的就是整個的南方了,這可不是小事情了,南方作爲大明王朝的經濟中心。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若是南方真的被蘇天成控制了,大明王朝將很快坍塌,到時候,恐怕不需要蘇天成帶領大軍發動進攻,蟄伏在遼東的後金韃子,也會在這個時候,大規模的進攻了,希望能夠佔到更多的領土。

周延儒整整看了兩天的地圖。終於想清楚了,自己所謂的穩住局勢、穩住蘇天成,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蘇天成是不會蟄伏的,他和蘇天成之間,不過是相互利用的關係,蘇天成希望他穩住京城裡面的局面,這多多少少說明。蘇天成還是不想徹底翻臉的。

朝廷能夠掌握的軍隊還是不少的,可以說情況比他初次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好了很多,而且經過了朝廷這次的調整,進一步穩固了對軍隊的掌控,大部分的軍隊,都是能夠直接調動的,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是不是準備與蘇天成開戰,需要周延儒做出來決定了。

內閣終於開始專門商議蘇天成和江寧營的事情了。

陳新甲、錢謙益、劉遵憲、張國維、範景文等人聚集在一起,加上了兵部尚書朱由菘,這些人一同來商議如何應對蘇天成和江寧營的舉措。

專門拉上了朱由菘,雖然能夠說得過去。朱由菘是兵部尚書,參與這樣的商議是很正常的,但一般情況下,朱由菘只要代表兵部提出來了建議,完全可以不參與這次的商議,周延儒之所以這樣的安排,肯定是有目的的,朱由菘的身份不同了,代表了皇室宗親,若是皇上因爲這等的事情發脾氣了,朱由菘能夠起到緩衝作用的,何況周延儒也發現了,皇上很是信賴朱由菘,有着讓朱由菘進入內閣的意思,只不過因爲之前的朱審烜做出來的那些事情,令皇上疑心有些重,暫時沒有付諸實施罷了。

這是周延儒的無奈之舉,也是爲了能夠轉移矛盾和減輕壓力的舉措。

其實內閣之中,真正願意開戰的人還是不多的,按照摸底的情況來看,支持討伐蘇天成的,或者是態度最爲堅決的,就是錢謙益了。陳新甲是態度最爲消極的,大概是因爲在遼東之戰中,吃過大虧了,知道廝殺的殘酷。

浙江巡撫和福建巡撫的奏摺,衆人早就看過了,也清楚今日要商議什麼事情了,內閣全部調整之後,上一次商議重大的事情,還是調整官員的時候,但那一次的情況不一樣,諸多的內閣大臣,事先都商量好了,內閣商議不過是走過場,可這一次就不一樣了,衆人需要明確的表態,而且是關乎朝廷大局的事情,沒有誰會首先表態,就算是堅決主張鎮壓蘇天成的錢謙益,也不會在局勢尚未明確的情況之下,站出來發表自身的意見,萬一內閣商議的意見不一樣,或者說首輔與次輔早就有想法了,那豈不是一個人出臭,還要引發他人的意見了。

周延儒主持商議,開頭之後,氣氛很是沉悶,沒有誰首先表態。

這樣的情形,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之所以要求朱由菘參加商議,就是需要朱由菘在這個時候表態的,於是周延儒首先點了朱由菘的名,要求兵部在這件事情上面,首先明確態度。

朱由菘有些惱火,其實朱審烜的遭遇,早就令他敏感到了,朝廷與蘇天成之間,遲早是要出事情的,從個人感情方面來說,或者是對蘇天成的認識方面來說,朱由菘甚至覺得,若是蘇天成來坐江山,或許大明王朝會更加的強盛,加之蘇天成的身份也不一樣了,本身就是皇親國戚,能夠讓大明王朝更加的強盛,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不過這等的想法,是絕對不敢透露出去的。

蘇天成的睿智和江寧營的實力,朱由菘清楚,要說朝廷的軍隊與江寧營交手,可以明確的做出來判斷,朝廷的軍隊不是對手,人家蘇天成真正的動手了,不知道有多少的軍隊會投奔江寧營。可偌大的朝廷,就這樣軟下來,那也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與蘇天成進行商談,穩住蘇天成,走一步看一步了。

朱由菘看了看周延儒,看了看衆人,終於開口了。

“下官以爲,福建和浙江的奏摺,尚未明確江寧營究竟要做什麼,如此的情況下,朝廷還是應該要掌握明確的情報,若是有可能,朝廷可以派出巡按御史,到浙江和福建瞭解真實的情況,若是蘇天成真的起兵造反了,那就不能夠客氣了,必須要毫不留情的鎮壓。”

朱由菘說的很是簡單,寥寥幾句話,在這個問題上面,他可不想多說,從陝西調到京城,出任兵部尚書,表面上看是重用了,其實對於他這樣的身份來說,根本沒有意思,在陝西有着很大的自主權,可以決定很多的失去,可到京城來了,很快就陷入到官吏的爭鬥之中去了,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做出來什麼決定的。

周延儒早就預料到了朱由菘的回答,要說朱由菘內心是感激蘇天成的,當年若不是蘇天成提出來皇室宗親能夠進入到朝廷爲官,諸多的藩王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封地,沒有聖旨不準亂動,否則就會遭遇到彈劾,甚至丟掉爵位,而且朱由菘做事情的地方,殘留有很多蘇天成的影子,要說讓朱由菘馬上翻臉,對着蘇天成開刀,人家肯定是不會幹的,尋常的官員爲了自身的利益,很有可能做出來此等的選擇,人家朱由菘是福王世子,什麼世面沒有見過啊。

朱由菘說出來的建議,和沒有說差不多,福建和浙江兩地的巡撫,奏摺裡面雖然沒有明確道理,但有些話是心照不宣的,不好明說,其實就是劍指蘇天成造反的,按照以往的要求,朝廷必定要派出大軍鎮壓的。

朱由菘說完之後,錢謙益的神色有些不好看了。

老成的周延儒,再次的開口了。

“朱大人提出來的建議,有可行之處,朝廷做出來如此重大的決定,不能夠倉促,不管怎麼說,蘇天成是皇上欽封的太子太師,如今還是薊遼督師,前不久還是內閣大臣,如此顯赫的身份,朝廷若是派出大軍去鎮壓,必定會引發很大震動的,可福建與浙江的奏摺,意思也是很明確的,故而我們今日要商議一個最爲妥當的辦法,諸位都要發表自身的意見,一旦我們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就要啓奏皇上,最終做出來決定的。”

周延儒說出來這番話之後,錢謙益的神色有了細微的變化,至於說其餘人,誰都是清楚的,周延儒這是在降溫,要求所有人都要發表意見,但不能夠指責他人,自己說自己的意見就可以了。

這是周延儒聰明的地方,商議如此重大的事情,也必須是這等的態度,否則相互之間爭來鬥去了,什麼都說不好了,最終大家很有可能氣鼓鼓的,形成的決定也是不理智的,皇上也可能因此大發雷霆的,懷疑到內閣的能力。

衆人再次的陷入到沉默之中,每個人都在思考,接下來應該如何的說話,必須要思考清楚,不管是堅持什麼樣的做法,都要有着明確的原因。(未完待續。。)

第847章 慘敗(5)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75章 小王爺第159章 剿匪(1)第728章 江湖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844章 慘敗(2)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81章 幕僚第1122章 熱鍋(2)第1185章 行動(2)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6章 眼藥水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94章 宿命論(3)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368章 碰撞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57章 算計第1187章 行動(4)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30章 妥協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728章 江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239章 故人來(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371章 探究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792章 偶遇(3)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273章 麻煩事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729章 恩怨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1012章 誤判?(1)第1079章 明志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81章 變化(2)第107章 授官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145章 暫不稱帝
第847章 慘敗(5)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75章 小王爺第159章 剿匪(1)第728章 江湖第377章 最大的支持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3章 原來是郡主第844章 慘敗(2)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181章 幕僚第1122章 熱鍋(2)第1185章 行動(2)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126章 眼藥水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94章 宿命論(3)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368章 碰撞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57章 算計第1187章 行動(4)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30章 妥協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728章 江湖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239章 故人來(1)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371章 探究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792章 偶遇(3)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273章 麻煩事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729章 恩怨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1012章 誤判?(1)第1079章 明志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1281章 變化(2)第107章 授官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145章 暫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