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

張溥很快就知道了弘農衛的事情。

蘇天成本想着瞞住張溥,畢竟出了這樣的事情,這等於是刺激張溥。如今的張溥,認識早就轉變了,做的好好的,完全展現出來了自身的能力。

張溥找到他的時候,蘇天成尚不知道是什麼事情。

“張大人,你做的很不錯,特別是府衙吏員和衙役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作風明顯轉變,你功不可沒啊。”

“大人的誇獎,下官不敢當,下官今日是專門來說弘農衛的事情的。”

這真的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了,蘇天成不想張溥說到弘農衛的事情,一直都是保密的,不過江寧營將士看着那麼多弘農衛的軍士,想要徹底保密,是不可能的事情,加之孫承宗專門到了陝州,肯定會引發一些議論的,儘管說弘農衛的軍士在逐步的調防。

既然張溥提到了這件事情,蘇天成也不好迴避,否則就顯得有些防備的意思了。

“弘農衛的事情,發生有些突然,好在如今想到了應對的辦法,不知道張大人有些什麼樣的看法和意見啊。”

張溥的神色一直都很嚴肅,看樣子對弘農衛的事情,還是想的不少的。

“大人,下官曾經在這方面專門琢磨過,所以有着一些不同的想法,設身處地的想,弘農衛此舉找到的理由,令朝廷裡面的大人,可能會有同期的看法,這就掩飾了其中最爲關鍵的問題,若是不能夠追根溯源,日後可能還會有這等的事情發生的。”

聽見張溥這樣說,蘇天成有了興趣了。

“各地衛所。依照下官的看法,有些名存實亡的味道,朝廷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再說軍士的俸祿,普通軍士每月一錢到三錢銀子。而且還不一定能夠及時到位,這點銀子,養活家人,確實有些困難,只能說勉強餬口,下官以前鼓譟江寧營將士的俸祿很高。也是基於這樣的看法。”

“這麼長時間過去,下官仔細想過這件事情,說實話,剛開始還有些不服輸,認爲自己是正確的,可看到了諸多的事實。下官警醒了,若是堅持以前的看法,必然會鑄下大錯。”

“下官以爲,衛所已經處於名存實亡的境地了,朝廷無力養活這麼多的軍隊,軍官因爲俸祿低,或者是貪墨成性。肆無忌憚的盤剝軍士,剋扣軍餉,吃空餉,軍士爲了找尋活路,侵擾百姓,殺良冒功,這等事情比比皆是,若是不能夠正視這些問題,日後還會出現衛所軍士譁變的事情。”

蘇天成微微點頭,張溥能夠看到這些問題。已經是很不簡單了,不過大明朝的軍戶制度,已經延續了幾百年,想要推翻這種制度,不現實。

“張大人。你想的很深啊,不知道你認爲,這等問題,要如何解決啊。”

“下官苦思苦想,也沒有很好的辦法,通過江寧營的模式,下官只能說有着一些體會,說出來供大人蔘考了。”

“哦,那你說說你的看法。”

“下官以爲,朝廷不應該養活那麼多的衛所軍士了,其實也是養不起的,如此的維持下去,只能夠增加朝廷的負擔,進而增加百姓的負擔,就說這軍戶制度,軍戶屯田,負擔甚至比百姓還要重,每年收成的絕大部分都上繳了,所剩無幾,根本無法養活家人,衛所軍戶大量逃亡,就說很好的例子了。”

張溥說到的這些道理,其實朝廷裡面的很大大人,都是清楚的,只是祖宗定下來的東西,沒有人敢於隨意的挑刺,更不用說推翻了。

“其實皇上也知道這些事情,可沒有好的辦法改進,後金侵襲、流寇騷擾,正是需要用兵的時候,這個時候,若是動搖了軍戶制度,恐怕不可收拾,下官卻以爲,朝廷可以仿效江寧營的做法,培養精兵,若是能夠集中銀兩,打造精兵,效果可能好很多的。”

“下官也估計,朝廷裡面,有些大人,恐怕也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就說地方上的衛所軍隊,好多已經成爲個人的武裝力量了,與地方民團沒有多大的區別,朝廷要調遣,需要拿出來更多的銀子,甚至是根本就調不動。”

“這類的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長此下去,朝廷將無兵可調遣了。”

蘇天成坐不住了,他想不到,張溥居然能夠產生這樣的想法,這其實是他思考了很久的問題了,朝廷名義上養着接近兩百萬的軍士,實際能夠拿出來的,不到十分之一,真正的有了二十萬的精兵,剿滅流寇、迎戰後金,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當然,不是說有了這二十萬的精兵,其餘的軍隊就不需要了,若是國力許可,軍隊多一些也不是壞事情,至少對外擴張的時候,能夠有軍士隨時調遣。

軍隊的配置,不是輕易就可以說清楚明白的,這是慢慢探索的過程。

張溥有了這樣的認識,說明是經過了仔細思考的,對軍隊的配置有了自身的認識。

這些觀點,雖然是進步的,但目前是不能夠說出來的,否則就可能傷及到自身。

“張大人,你的這些認識,很有道理啊,朝廷無力供養那麼多的軍隊,軍戶制度和軍屯制度,最大限度的影響到了軍士的鬥志,如今朝廷內憂外患,正是需要軍隊出力的時候,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屯軍的戰鬥力,是在不敢恭維,每日裡想到的都是種田,想到的都是吃飽飯,怎麼可能有戰鬥力。”

“再說衛所的軍官,沒有考慮到大局,看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想到的都是相互攀比,時間長了,自然是貪墨銀兩,盤剝軍士。”

“軍官貪墨,軍士魚肉百姓,這樣的軍隊,怎麼可能有戰鬥力,老百姓怎麼可能擁護,他們又怎麼可能保護百姓,保護家園。”

“不少的衛所,軍官都是配置身邊的親兵,對於普通軍士,不聞不問,這樣的發展趨勢,已經是將軍隊看做保護個人利益的工具了。”

“朝廷的政策,確實需要改變,但不是現在。”

“牽一髮動全身,值此危難之際,朝廷最需要的是穩定,流寇作亂,已經令朝廷不堪重負,我以爲,最好的時機,還是在剿滅流寇之後,朝廷想辦法,對軍戶制度和軍屯制度,做出來改革,其實這種改變,已經慢慢的出現了,江寧營就是例子啊。”

蘇天成說出來這些話,張溥沒有感覺到吃驚,在他的內心裡面,早已經將蘇天成當做了聖人對待的,普通人怎麼可能做出來如此大的成績,怎麼可能有着那麼多的遠見卓識,可以說,大明朝的未來,就是寄託在蘇天成的身上的。

“大人的教誨,下官記住了,這些話,下官是不會說出去的,只是有着這樣的想法,想着給大人稟報一下的。”

“張大人,不必如此的自謙,我早就說過,你還是要拿出來原來的氣魄來,你今日的分析,很是有道理的,這樣的分析問題,日後還是要堅持的。”

聽見蘇天成這樣說,張溥下定了決心。

“大人,下官曾經蠱惑軍士,在京城的時候,也得到了一些大人的庇護,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纔想着提醒大人,朝廷裡面,還是有大人對江寧營的看法不好的,認爲這是動搖了祖宗的制度,認爲江寧營將士的待遇太高,只不過因爲江寧營立下了諸多的功勳,他們才說不出其他的話語來,若是稍微有什麼紕漏,江寧營恐怕會遭遇到攻擊的。”

“謝謝你說這些,江寧營的模式,與衛所確實有不同,這肯定是會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的,他們站出來反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樣的情況下,江寧營的任務更重了。說起來,江寧營的興旺,你也有不小的責任,建設好了河南府,府衙的銀子多了,自然能夠幫助江寧營。”

張溥離開之後,蘇天成在三堂呆了很長的時間。

張溥說的情況,是真實情況,可能現實情況還要糟糕,弘農衛的事情,只不過是一個引子,大明朝的軍戶制度和軍屯制度,不進行徹底的改革,還會有很多的事情冒出來的,但現在確實不能夠動,特別是牽涉到邊兵,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養活自己,軍士已經有了固定的認識,驟然改革,必然引發波動。

抵抗後金的侵襲,主要還是邊兵的作用。

江寧營的這種模式,是經過了幾百年探索之後,才固定下來的,這是蘇天成穿越的優勢,軍隊的建設,必須要專業化和正規化,不要牽涉到其他的事情,若是軍士還要屯田,還要自己養活自己,那他們的注意力,就一定會有所改變,戰鬥力一定會削弱。

好在後金的滿洲八旗、蒙八旗等等,都是堅持這樣的制度,也沒有軍餉,甚至靠着劫掠來過日子,這樣落後的軍隊制度,落後江寧營很多了。

蘇天成再一次想到了,未來的路還很長,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各種挑戰都會出現,一步一步來,做好每一件事情,纔是正道。

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84章 都會算第1029章 救贖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321章 聖旨下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190章 稱帝(2)第240章 故人來(2)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65章 現實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06章 募捐(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195章 問責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1282章 後宮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1191章 稱帝(3)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39章 廟會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823章 準備(2)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23章 準備(2)第134章 證據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866章 兩重天
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84章 都會算第1029章 救贖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321章 聖旨下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190章 稱帝(2)第240章 故人來(2)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65章 現實第53章 目不忍睹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406章 募捐(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195章 問責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1282章 後宮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1191章 稱帝(3)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39章 廟會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333章 歷史的轉彎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823章 準備(2)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23章 準備(2)第134章 證據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29章 從容應對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866章 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