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

蘇天成率領一萬五千江寧營將士,抵達寧夏衛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九了。

時間寶貴,按照寧夏衛指揮使上報的奏摺,說錫伯族和達烏爾族的軍士,喜歡在大年三十的時候,襲擊村鎮,這個時候,老百姓都在家裡團聚,過年是閤家團聚的日子,家裡儲備的糧食等物資也是比較多的。

蘇天成相信,江寧營調遣的消息,應該還沒有傳出去,雖然說經過了三個月的扭轉,但陝西的情況,依舊糟糕,沿路走過的時候,沒有看見多少的農戶,特別是進入寧夏後衛的駐地之後,幾乎看不見多少的百姓,不過這樣的情況,也令蘇天成產生了懷疑。

蒙古各部落的首領,也應該知曉這裡的情況,多年的侵襲,按說老百姓也不會等着韃子上門屠戮的,按照常理分析,越是春節的時候,越是需要注意的。

劉鐵漢等人提議,是不是直接聯繫寧夏後衛的指揮使,蘇天成沒有同意,要求斥候營加大偵查的力度,至於說想到,渠清澤早就安排好了,大軍進入到寧夏後衛駐地之後,就有錦衣衛暗線接洽,擔任了大軍的嚮導。

可以說,萬家團聚的時候,蘇天成正在帳篷裡面,緊張的思索,江寧營的將士,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和蒙古韃子展開廝殺。

這一次,劉鐵漢依舊是親自帶着斥候,撒開網進行偵查。

寧夏衛駐地,很多的地方都是荒無人煙,放看看去,都是黃土高坡,大軍駐紮在一個地方,根本就不會引起注意的。

臘月三十。大年夜。

蘇天成有些焦急了,兩天時間了,劉鐵漢帶領的斥候,依舊沒有消息傳來,按說不應該啊,江寧營的斥候。經過了多次的征伐,在偵查方面,已經是爐火純青了,到了一個地方,知道該到什麼地方展開偵查。

再說了,大軍駐紮在這裡,日子特殊了,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大家一面思念親人。一面還要隨時警惕,畢竟沒有和蒙古韃子真正的交手,不知道對方的底細,也不知道對方有多少的人馬,沒有人敢疏忽大意,更沒有人敢於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蘇天成是在是坐不住了,起身準備走出帳篷。

就在這個時候。劉鐵漢滿身灰塵的出現在帳篷外面了。

“鐵漢,快進來。發現了什麼情況。”

劉鐵漢的臉上寫滿了疲倦,更多的是一種茫然。

行軍打仗,最苦的就是斥候了,要負責偵查,有些時候,整夜整夜不睡覺。那是經常有的事情,要是沒有這樣的忍耐力和毅力,那也不要想着做斥候了。

蘇天成將水壺遞給了劉鐵漢,這是在行軍打仗,可沒有茶水伺候的。

劉鐵漢沒有來得及喝水。嘶啞着聲音開口了。

“大人,屬下派出了一千斥候,撒開網出去偵查,沒有發現蒙古韃子的大部隊,只是發現了兩小股的軍隊,人數大約在三百人上下,具體的位置在這裡。”

劉鐵漢的手指向了地圖上面,被發現的蒙古韃子,在高平堡和鐵柱泉中間的地方。

斥候尚在偵查的過程中,沒有能夠製作出來沙盤,蘇天成也只能夠依靠地圖。

“大人,還有三百斥候,進入寧夏衛駐地去偵查了,按照時間計算,可能是明日會有消息的。”

“你是說,斥候營在寧夏後衛的駐地,只是發現了兩股蒙古韃子,每一股的韃子,不超過三百人嗎。”

“是這樣的情況,屬下也感覺到奇怪了,高平堡靠近長城,按說是有着天然的屏障,不知道蒙古韃子是如何進來的。”

蘇天成的臉色很不好看,他想到的不是蒙古韃子是如何進入到關內的,雖說邊關有着長城護衛,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朝廷沒有銀子,也沒有來得及修護長城,那些地方出現了垮塌,也是說不清楚的事情,至於駐紮在長城上面的邊軍,更是不用說了,因爲缺乏銀子,也因爲軍官的貪墨,軍士大批量的逃亡,有些地段所謂的護衛,成爲了擺設了。

關鍵是斥候營只是發現了兩股的蒙古韃子,不到六百人,這是什麼情況,難道說蒙古韃子的膽子那麼大,幾百人就敢進入到關內,或者說在這裡的蒙古韃子,是大部隊分出來的一部分,在寧夏後衛騷擾劫掠百姓的。

蘇天成的心開始下沉,進入到寧夏後衛的駐地之後,沿途看到的情況,確實令人心寒,幾乎看不到什麼百姓,若是自己選擇,也不會到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來劫掠的。

寧夏衛、寧夏前中後衛的駐地,情況特殊,這裡的邊軍的駐地,絕大部分的土地都屬於邊軍所有,都是軍屯的耕地,多年的發展,軍戶慢慢在這裡壯大起來,一些多子多孫的軍戶家庭,按照朝廷的規矩,慢慢的改變了身份,不再是軍戶了,所以纔開始出現百姓的。

可寧夏衛上奏的奏摺,上面說的很是清楚,有大批的蒙古韃子,進入關內,劫掠百姓,這個奏摺,已經到朝廷去了,不會有假啊。

不管怎麼說,這兩股的蒙古韃子,也是要消滅的。

至於說蒙古韃子的大部隊,有可能在寧夏衛,寧夏衛的駐地大很多的,百姓也比寧夏後衛駐地的地方多,可能蒙古韃子的大部隊,在寧夏衛一帶活動。

稍微思索了一下之後,蘇天成下命令了。

“羅昌,你帶領前鋒營的所有將士,負責去剿滅這兩股蒙古韃子,記住,不要輕敵,儘管說韃子的人數不多,但他們習慣於流動作戰,我的要求是殲滅這兩股蒙古韃子,不是將他們趕跑,還有,一定要抓到活口。”

前鋒營有四千將士,對付不到六百人的蒙古韃子,顯然是高射炮打蚊子了。

蘇天成剛剛下達命令,一邊的劉鐵漢開口了。

“大人,屬下也跟着羅將軍一起去吧,屬下熟悉道路。”

“好,從地圖上面看,我們的駐地,距離韃子所在的地方,不到三百里,給你們兩天的時間,殲滅這股韃子,大軍依舊駐紮在這裡,你們一定要記住,必須要全殲,不能夠走漏消息,不能夠驚動蒙古韃子的大部隊,絕不能夠讓他們跑了。”

蘇天成沒有動用炮兵營,對付不到六百的蒙古韃子,炮兵營根本不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再說了,蘇天成也有自己的想法,蒙古韃子的戰馬是很不錯的,要是能夠全殲這兩股韃子,繳獲了所有的戰馬,也是不錯的。

大年三十的晚上,羅昌帶着四千先鋒營的將士出發了,劉鐵漢帶着一百名斥候營的將士,跟隨行動,時間是最寶貴的,若是持續的時間太長,消息完全泄露出去了,驚擾了蒙古韃子的大部隊,江寧營這次的征伐,就可能前功盡棄了。

等待的日子是一種煎熬。

所有的要求,蘇天成都明確了,這個時候,他還要掛念洪承疇率領的五千江寧營將士,他們深入到河套地區,那裡絕大部分的地方,都是沙漠,艱苦的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嚮導也是問題,沒有特別熟悉河套地區的農戶。

其實,在蘇天成內心最大的憂慮,還是情報的準確程度,若是情報出現了巨大的偏差,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這是蘇天成不敢相信的情況。

正月初一的中午,派到寧夏衛的斥候回來了。

寧夏衛沒有發現蒙古韃子的軍隊,斥候營的將士,費盡千辛萬苦,有些人回來之後,幾乎都站不穩了。

蘇天成開始控制不住脾氣了,越來越可怕的情況,已經若隱若現了。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寧夏衛的指揮使,謊報軍情,目的就是朝廷能夠多撥付一些軍餉,這樣的情況不少見,蒙古韃子其實不多,可衛指揮使卻稟報說有很多的蒙古韃子,以此引發朝廷的注意。

做出來這樣的事情,在衛所軍官看來,不是多大的事情,可能以前就經常這麼做,能夠拿到朝廷撥付的銀子,皆大歡喜,拿不到銀子,也沒有多大的影響。

可寧夏衛軍官的這種做法,害苦了蘇天成。

惱火的是,錦衣衛暗線在寧夏衛的力量也是薄弱的,根本不能夠提供什麼有用的情況。

要知道,蒙古部落的軍隊,都是跟隨部落活動的,打戰的時候,他們是軍士,平時的時候,他們是農牧民,如果說蒙古韃子沒有大規模入侵關內,那麼他們就還在部落裡面呆着,若是這樣的情況,洪承疇率領的五千將士,要遭遇到極大的危險。

想到這些,蘇天成開始急躁起來了,江寧營自成立以來,還沒有遭遇過這樣的危機,要是洪承疇率領的五千將士,在河套地區遭遇了慘敗,那朝廷裡面的攻擊,會洶涌而來,自己所有的計劃,都要付諸東流了。

可惜寧夏衛的軍官,謊報軍情,蘇天成無法直接處理,他持有尚方寶劍,但只能夠用於民生方面,不能夠干涉到軍事方面的,這是朝廷的死規矩,蘇天成也不敢僭越。

蘇天成很快下達了命令,要求健銳營指揮使馬華彪,迅速聯繫寧夏後衛的指揮使,準備需要的糧草等等,用銀子購買,不管價格如何,都要準備充足。(未完待續。。)

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448章 誓師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39章 廟會第70章 發榜(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04章 隱患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881章 對決(3)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405章 募捐(1)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81章 幕僚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38章 威信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773章 海戰(3)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698章 大遷移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482章 大禮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89章 前期準備
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448章 誓師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39章 廟會第70章 發榜(2)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04章 隱患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881章 對決(3)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405章 募捐(1)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81章 幕僚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38章 威信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74章 決戰遼東(16)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773章 海戰(3)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698章 大遷移第271章 格殺勿論(3)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482章 大禮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574章 白桿兵的慘敗(2)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145章 暫不稱帝第189章 前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