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

(?)????歷史上的白桿兵,是很有名氣的,他們最先出名,是在萬曆二十六年的平播之戰,當時播州宣撫使楊應龍勾結九個苗族部落反叛,朝廷派大軍前去剿滅,播州地形複雜,崇山峻嶺居多,白桿兵適應山地作戰,常常翻越崇山峻嶺,出其不意,給予叛軍沉重的打擊。令白桿兵名聲大震的是渾河血戰,時間是萬曆四十四年,渾河血戰的背景不一般了,明軍經歷了薩爾滸大戰,畏懼後金韃子,根本不幹迎戰,這樣的情況下,白桿兵主動渡過渾河,與後金韃子展開血戰,殺死後金韃子數千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

之後的收復四城之戰,就是錦上添花了。

白桿兵遭遇慘敗,是在崇禎十七年,敗於張獻忠的手下,三萬白桿兵全軍覆沒,唯有秦良玉單人單馬逃出來了。

不過歷史已經發生改變,張獻忠命喪江寧營的麾下,按說白桿兵不會有這等的遭遇了。

蘇天成開始擔心了,難道說這世界上真的有宿命論,難道說白桿兵真的要遭遇到慘敗,乃至於全軍覆沒嗎。

這是一場毫無勝算的搏殺,一面是精心準備的流寇,一面是倉促進攻的白桿兵,兩軍人數懸殊過大,白桿兵的駐地在重慶忠縣,離開忠縣到夔州府達州和東鄉、新寧一帶去作戰,沒有羣衆基礎,就算是驍勇,也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來最大的戰鬥力。

就算是江寧營全面展開攻擊,也不一定能夠取得勝利,面對熟悉地形,有着天時地利人和的流寇,除非江寧營有着人數上面的絕對優勢,可惜這一點是不存在的。

人民戰爭的力量。蘇天成是非常清楚的。

到了這個時候,他只能夠是暗自祈禱,秦良玉和馬祥麟兩人千萬不要有什麼意外,否則自己還真的是良心上過不去了。

秦良玉率領兩萬六千白桿兵,已經進入了夔州府的新寧一帶了。

回到達州之後,馬祥麟已經準備好了。白桿兵整裝待發,就等秦良玉的命令了。

出發之前,秦良玉也仔細思索了蘇天成所說的話語,雖然有些道理,但征伐歷來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幾乎都帶有冒險和賭博的成分,白桿兵經歷了那麼多的戰鬥,特別是在渾河之戰的時候,明知道沒有勝算。但還是義無返顧,軍士需要有這樣的精神。

所以,秦良玉還是做出來了決定,大舉進攻流寇。

蘇天成總督五省軍務,按說這樣的行動,必須要稟報的,可秦良玉一意孤行,想着用事實來說話。就算是搏殺之後,遭遇到懲罰。也心甘情願。

大軍出發的時候,天氣不是很好,春季總是多雨的,而且下起來就是好幾天的時間,白桿兵早就適應了這樣的天氣,沒有慢下來。

離開忠縣。剛剛進入夔州府武寧的時候,白桿兵就遇到了小股的流寇。

雙方交手的過程中,流寇顯然是沒有什麼防備,落荒而逃,沿着梁山的方向。朝着新寧逃去,秦良玉很是興奮,命令大軍緊追不捨,一定要不斷剿滅流寇。

追擊持續了四天的時間。

這期間,白桿兵的行軍速度大爲加快,有些時候,甚至來不及偵查周圍的情況。

秦良玉指揮過多次的戰鬥,有着不一般的自信,這一次白桿兵幾乎是傾巢出動了,接近三萬大軍,就是流寇悉數來進攻,也是能夠抵擋的,加之作爲前鋒的馬祥麟,不斷的摧毀小股的流寇,性情慢慢背挑動起來了。

兩個主帥都沒有想到觀察地形和戒備的事情。

這是他們高度自信的表示,畢竟長期在四川生活,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可也就是因爲這樣的自信,一步步將他們帶進了深淵裡面。

大軍到達新寧之後,終於遇見了一股規模不小的流寇,對方大約有兩千多人,這比起沿路遇見的幾十人或者是百來人的小股流寇,情況肯定是不一樣了。

馬祥麟隨即率領先頭部隊,展開了進攻。

但這一股的流寇,戰鬥力不一般了,很是頑強,而且輕易打不垮,馬祥麟率領的先頭部隊,足有五千人,可對付這兩千人,居然遭遇了困難,這與戰場的地形有着很大的關係,四周都是高山,道路狹窄,大軍不能夠展開。

雙方僵持了一天。

流寇最終還是朝着達州的方向撤退了。

馬祥麟暴跳如雷,好不容易有了戰機,卻眼睜睜的看着消失了,流寇就是不願意和自己正面作戰。

帶領中軍的秦良玉,命令身邊的親兵,給馬祥麟帶去了命令,追擊逃竄的流寇,不要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馬祥麟作戰勇猛,有勇有謀,讀過不少書,按說是應該冷靜下來的,至少要稍微分析一下,爲什麼沿路都是這樣的情況,流寇似乎在指引着白桿兵前進的方向,從武寧開始,連續五天的時間過去了,白桿兵都是跟着小股的流寇追擊,來不及偵查情況,甚至來不及做出來相應的部署。

可惜馬祥麟長時間征戰,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按照母親秦良玉的作戰部署實施的,真正個人考慮的時間不多,戰場的廝殺,容易讓人的腦子變得簡單。

馬祥麟沒有做任何的考慮,就展開了追擊。

一天之後,馬祥麟帶領的先頭部隊,進入了達州的地界。

連續的追擊,連續的強行軍,鐵打的人也會感覺到勞累,白桿兵先頭部隊的五千人,已經是疲憊不堪,強撐支持了。

馬祥麟沒有考慮到這些,一路上都是在催促軍士加快速度。

進入達州之後,部隊的速度有些慢下來了。

馬祥麟感覺到不滿意了,在他看來,軍士疲勞不堪,被追擊的流寇,應該是更加的勞累的,只要大家一鼓作氣,追上了逃跑的流寇,一定能夠戰敗流寇,取得勝利的。

馬祥麟忽略了一個事實,白桿兵從忠縣出發,來到達州,已經行軍一千五百多裡地了,每天休息的時間很少,軍士的體力急劇下降,戰鬥力大大減弱了。

秦良玉率領的中軍,好不到哪裡去,行軍的速度也是很快的。

令人不明白的是,白桿兵去年才遭遇了慘敗,折損八千多人,雖然說是因爲情報的泄露,還有部分衛所軍士的譁變,致使白桿兵中了埋伏,遭遇了慘敗,但那樣的教訓是刻骨銘心的,時時刻刻需要注意的,再次遭遇到流寇的時候,秦良玉和馬祥麟都是要高度警惕的,至少需要分析周圍的環境,做出來一定的部署,可不知道爲什麼,兩人就是沒有考慮到。

或許是沿路追擊,最大限度的激發了秦良玉和馬祥麟的鬥志,他們自信的認爲,白桿兵傾巢出擊,這麼多的軍士,對手還沒有那麼大的胃口,能夠一舉包圍白桿兵的,再說了,流寇畢竟是匪類,哪裡有那麼大的底氣。

達州位於四川東部,被譽爲巴人故里,相對於重慶忠縣等地方來說,達州的地形還是有些特殊的地方,這裡有高山,也有平緩的地帶,整體來說,達州北部山高林密,典型的山區,較爲荒涼,中南部地勢平緩,有些平原的味道。

馬祥麟率領的先頭部隊,朝着中南部地區而去。

一路上的地勢平坦了很多,軍士也感覺輕鬆很多了,道路開始寬闊起來了,四周能夠見到的百姓也慢慢多起來。

馬祥麟沿路詢問百姓情況,被詢問的百姓,得知來到達州的是白桿兵的時候,眼神很是奇怪,好像有些不理解的意思,這一切,馬祥麟都沒有注意。

從忠縣出發的時候,白桿兵一直都沒有聯繫過官府,到了達州,按說應該和官府聯繫的,至少要通報情報,得到當地官府的支持,但秦良玉沒有這樣做。

這一次的征伐,秦良玉沒有稟報,擅自做主,本來就違反了規定,四川境內的各級官府,包括諸多的官吏,都知道江寧營進入了四川,負責剿滅流寇,一切的事情,都是總督蘇天成大人負責,牽涉到戰事,需要有蘇天成的軍令,秦良玉手裡沒有蘇天成的命令,去聯繫官府,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秦良玉是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這個職務不小了,二品的武官,但大明曆來是文貴武輕,文官的地位高很多的,何況秦良玉是土司出身,更加的被那些知府知州看不起了,加之女人本來就是受到輕視的,要不是崇禎皇上特別獎勵和接見過秦良玉,估計各地官府,根本不會理會這個土司出身的總兵官。

此中的情況,秦良玉都是清楚的,所以說,她不會去麻煩當地官府,再說了,白桿兵需要獲得一次大的勝利,可以報仇,也可以用事實驚醒蘇天成。

白桿兵先頭部隊和中軍之間,距離一天左右的路途,這點距離不算什麼,要是加快速度,半天之內,大軍就能夠會和的。

兩軍之間,有不少的傳令使,來回奔波,通報情況,傳達命令,所以說,在秦良玉看來,先頭部隊和在自己身邊差不多的,再說了,馬祥麟驍勇善戰,戰場上,身先士卒,能夠處理諸多的危險情況。(未完待續。。

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1章 鹿鳴宴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78章 重要情報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504章 平衡術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68章 落地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115章 老頑固第42章 人市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71章 鹿鳴宴第1192章 稱帝(4)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369章 算計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60章 剿匪(2)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417章 訓斥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14章 剪不斷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67章 波動第317章 大比武(2)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81章 尊嚴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811章 詫異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811章 詫異第824章 準備(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34章 證據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195章 問責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35章 蠢笨如豬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99章 聖眷難測
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306章 萬國來朝(1)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71章 鹿鳴宴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170章 朱審馨的心思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78章 重要情報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963章 草原之殤9第504章 平衡術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235章 奇怪的情況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290章 特殊的社員第68章 落地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95章 口服心服(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115章 老頑固第42章 人市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71章 鹿鳴宴第1192章 稱帝(4)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369章 算計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60章 剿匪(2)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417章 訓斥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14章 剪不斷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67章 波動第317章 大比武(2)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581章 尊嚴第465章 保衛昌平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811章 詫異第28章 劉大華的邀請第811章 詫異第824章 準備(3)第699章 確定目標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34章 證據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195章 問責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35章 蠢笨如豬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610章 早有預備第660章 天意如此第99章 聖眷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