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

????孫承宗的心情很是複雜。

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孫承宗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當初修築大淩河城,以及在小淩河等地修建據點,都是他提出來的建議,主持遼東事物的時候,孫承宗察覺到了錦州城所面臨的威脅,在距離錦州城四十餘里的大淩河,修築城池,能夠最大限度的緩解錦州城的壓力,也能夠給予後金很多程度上的威脅,可惜的是,這個計謀被皇太極識破了,朝廷也沒有高度重視,加之駐守關寧錦防線的邊軍,一定程度上也疏忽了,最終導致了大淩河之戰的慘敗,這次慘敗的責任,孫承宗承擔了,爲此離開了朝廷,要不是因爲蘇天成成立中興學社的建議,他不可能進入朝廷,更不可能成爲內閣首輔。

得知蘇天成要攻打大淩河城,下決心拿下大淩河城之後,孫承宗非常的激動,他很清楚,蘇天成抓住了關鍵,拿下了大淩河城,關寧錦防線將變得更加的穩固,從防禦的角度來說,後金想着從關寧錦防線入關的打算,化爲了泡影,恐怕要考慮到瀋陽的防禦了,除非皇太極在大淩河城到瀋陽的四百餘里範圍內,修築堅固的城池,這需要消耗後金極大的財力,毫不客氣的說,拿下了大淩河城,遼東的主動權,就會慢慢向大明傾斜了。

攻打大淩河的艱鉅性,孫承宗非常瞭解,那個地方,他閉着眼睛都能夠想到,城池的堅固,地勢的險要,這一切都是難題,不知道蘇天成憑什麼有着如此大的自信,能夠一舉拿下大淩河城。

後金和皇太極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定會派出重兵,護衛大淩河城,失去了大淩河城,意味着什麼,皇太極很清楚,若是這次攻打大淩河城。成爲了大明與後金的再一次戰略上的決戰,那就需要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了。

孫承宗做事情很實際,他知道,蘇天成更加的實際,不會考慮到與後金的戰略決戰,時機還不成熟,後金的力量很強大,還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短時間之內。剿滅後金政權,恐怕是做不到的。

如果是其他人來主持攻打大淩河城的戰鬥,孫承宗一定是反對的,並且很不客氣的彈劾,阻止這種行爲的發生,但蘇天成的情況不同了,孫承宗相信蘇天成,既然蘇天成決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有了充足的把握。

擔心還是存在的,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戰鬥。因爲大淩河城的特殊性,也因爲一些特殊的精力,孫承宗甚至想着,親自到前線去看看,可他還是不會這樣做的,畢竟自己的年紀大了。若是趕往了錦州,徒增麻煩。

急匆匆趕往養心殿的時候,孫承宗的腦海裡,一直都在思考着利弊。

進入養心殿,孫承宗發現。皇上的情緒,顯得有些焦慮,看來皇上也在爲這件事情擔心。

很快,內閣所有大臣,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都進來了。

“諸位愛卿,孫愛卿準備攻打大淩河城的部署,想必你們都知曉了,這幾日,朕很是擔心啊,大淩河城在遼東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蘇愛卿能夠察覺到大淩河城之重要,朕很是欣慰,可攻打大淩河城,需要詳細的部署,不能夠出現絲毫的偏差,關寧錦防線,牽涉到了京師的安慰,不能夠有絲毫的閃失,若是這次的進攻。。。”

朱由檢有些說不下去了,作爲皇上,說話也是要注意的,不能夠自亂軍心。

孫承宗很快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蘇大人經過了詳細的思考,做出來攻打大淩河城的決定,是有所依仗的,關寧錦防線的駐軍,達到了三十餘萬人,特別是江寧營進駐關寧錦防線之後,局勢慢慢發生了變化,依靠着錦州、寧遠以及山海關的堅固城池,後金依舊不能夠撼動關寧錦防線,臣以爲,就算是蘇大人抽點十五萬的兵力,攻打大淩河城,駐守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的軍士,依舊有接近二十萬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基礎,蘇大人才敢於大膽開展攻擊的,江寧營的驍勇,臣是有着充足信心的,故而臣以爲,皇上不必擔憂。”

朱由檢點點頭,但臉色依舊陰晴不定。

這個時候,唐世濟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如此重大的戰役,朝廷還是要派出大臣,時刻掌握戰局情況的。”

唐世濟剛剛說完,孫承宗很快開口了。

“皇上,臣不同意唐大人的建議,蘇大人身爲薊遼督師,本就被皇上授予了臨機專斷的權力,這個時候,若是朝廷派出大臣,是何身份,兵者兇險,需要隨時做出來決斷,若是派出了大臣,不熟悉遼東局勢,與蘇大人的意見相左,該如何的決斷,奏報朝廷是不可能的,因此而貽誤軍機,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孫承宗說完,劉宗周也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孫大人的建議是正確的,這個時候,朝廷需要支持孫大人,如此重大的戰鬥,孫大人一定是很謹慎的,不會輕易做出來決斷的,各項的部署都完成了,朝廷若是派出大臣,恐怕會影響到部署,影響到作戰的。”

唐世濟似乎早有準備。

“皇上,臣以爲不一定,既然早有準備,孫大人就應該及早的奏報,可奏摺來了,距離進攻的時間,不過兩三日的時間了,這也就說明了,部署是可以調整的,朝廷派出大臣,也是爲了保證戰鬥的順利,若是出現了萬一的情況,能夠及時決斷,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唐大人,你的這個認識,有些偏差啊。”

孫承宗情緒微微有些激動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征戰,朝廷裡面都出現了這樣的爭論,事實說明,這樣的爭論,最終都是壞事的,沒有正面的作用,反而對戰場上的指揮員形成了掣肘,朝廷裡面的大臣,不熟悉軍情,偏偏要做出來決定,令下面的指揮員無所適從,看看蘇天成的多次戰鬥,包括剿滅流寇的作戰部署,都是在戰鬥打響之前,奏報朝廷的,這裡面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

“孫愛卿有何見解,說出來就是了。”

爭論出現之後,朱由檢沒有明確表態,其實他也在思考,究竟該如何辦理,是不是派出大臣去,一方面監督戰役,一方面代表自己做出來決定。

“皇上,兵者詭道也,這是常識,凡帶兵征戰之將軍,都是清楚的,戰術的部署,可謂是最高的機密,試想一下,若是戰術部署暴露了,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甚至是全軍覆沒,歷史上的教訓,比比皆是,臣這樣說的意思,是覺得蘇大人既然想着攻打大淩河城,一定是考慮清楚了方方面面的,之所以現在才奏報,也是害怕戰術部署的泄露,就說這進攻的時間,若是暴露了,後金做好了完全的準備,進攻之中,豈不是要造成大量的傷亡。”

“孫大人的意思,難道皇上會泄露出去消息嗎。”

孫承宗看了看唐世濟,眼神很是犀利,他不清楚,唐世濟爲什麼會突然想着控制蘇天成的權力。

“唐大人,此言謬誤,今日商討此事,難道只有皇上知曉嗎,若是有大臣在朝廷之中討論了,回家之後不經意的說出來了,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很容易泄露出去,真正到了那個時候,追究誰的責任都是枉然了。”

孫承宗的年紀大了,或許是情緒有些激動了,說出來這些話之後,竟然有些微微喘氣了。

朱由檢再次開口了。

“說的都是有道理的,朕覺得,攻打大淩河城的戰鬥,事關重大,需要好好決斷啊。”

聽見朱由檢的口氣有些不對,孫承宗感覺到心寒了,這就是朱由檢的問題,難怪蘇天成剿滅流寇的時候,想到了請太子殿下坐鎮,若是任何重大的戰役,皇上都是這樣疑神疑鬼的,必然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皇上,臣以爲,還是讓蘇大人獨自領軍作戰,臣以爲,一山不容二虎,若是派出大臣去監督作戰,究竟是什麼身份,該如何做出來決定,若是戰鬥開始了,難道還要商討戰役部署,這肯定是行不通的,臣以前領軍作戰多次,明白其中的關鍵,何況,朝廷派出的大臣,恐怕還未到錦州,戰鬥已經打響,就算是想着監督,可能性也不大了。”

朱由檢還在猶豫。

“皇上,若是一定要派出大臣,臣懇請到錦州。”

聽見孫承宗這麼說,朱由檢必須要表態了,其實孫承宗的這個建議,已經堵死了派出大臣的建議了,朝廷之中,誰還能夠比孫承宗的資格老。

“孫愛卿的苦心,朕知道了,這派出大臣的事宜,暫且不議了,不過兵部要密切關注,隨時掌握情況,時刻稟報戰況。”

離開養心殿的時候,孫承宗有些擔心了,多年的官場生涯,他知道,唐世濟今日的態度不一般,自己的年紀大了,擔任內閣首輔的時間不會很長了,難道說皇上中意的下一任內閣首輔,會是唐世濟嗎,唐世濟與蘇天成之間的關係一般,若是主政遼東事宜的蘇天成,受到了內閣的掣肘,那就真的不好辦了。(未完待續。。)

第560章 變通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75章 海戰(5)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5章 劉鐵漢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252章 北平第882章 對決(4)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60章 變通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283章 太子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811章 詫異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210章 廷議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06章 自作孽(2)第414章 傷情第822章 準備(1)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58章 籌謀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19章 秦淮河(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18章 造勢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240章 故人來(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225章 贖身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7章 郡主來了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179章 幫倒忙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413章 羣英會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283章 太子第240章 故人來(2)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3章 唐海泰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
第560章 變通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75章 海戰(5)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65章 劉鐵漢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1252章 北平第882章 對決(4)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560章 變通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1283章 太子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811章 詫異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210章 廷議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1106章 自作孽(2)第414章 傷情第822章 準備(1)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158章 籌謀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19章 秦淮河(3)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15章 用人的辦法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18章 造勢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967章 非凡一戰(1)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240章 故人來(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225章 贖身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7章 郡主來了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1179章 幫倒忙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413章 羣英會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1283章 太子第240章 故人來(2)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3章 唐海泰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