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

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

那年盛夏酷暑的時節,南山的山腰小道上,一個黑衣少年匆匆不停地趕路。

嬴駟被公父的憤怒嚇壞了,回到太子府,立即向駟車庶長交了太子印信,又辦理了遊學士子的關文,天不亮便出了櫟陽南門。他只有向南向西兩條路可走。東面、北面都是被魏國佔了的河西之地,根本不能去。西部倒是秦國的老根,但是那需要一匹好馬,否則真有可能被困在地廣人稀的山野裡。想來想去,只有向南了。

出得櫟陽,高聳的青山就在眼前。嬴駟一鼓作氣,想趕到南山再歇乏,誰知走了整整一天,纔到得南山腳下。這裡空曠寂涼,舉目不見人煙。嬴駟已經走得渾身痠疼,趴在清清山溪旁大喝了一陣清水,躺在一塊光滑的大石上囫圇睡去。半夜忽然醒來,渾身被蚊蟲叮咬得奇癢難忍,一陣亂抓亂摳,身上已經滿是血絲。想爬起來趕路,卻聞深山裡陣陣狼嗥虎嘯,嚇得不敢動彈。腳板又疼得火燒一般,脫去皮靴布襪一摸,腳板全是大大的血泡。嬴駟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咬着牙硬撐。好容易捱到天色微明,啃下一個隨身攜帶的幹餅,咬着牙又站起來上路了。日近正午,走近了南山

腹地的主峰,遙遙南望,只見大山層疊連綿,彷彿一根根支撐藍天的巨柱。山道上行人稀少,偶有過客,也是三三兩兩的楚國商人。嬴駟生怕天黑出不了大山,不敢耽擱,用短劍砍了一根樹枝削成木杖,拄着一瘸一拐地繼續上路。再往南走了一程,山勢開始變低,盡是曲曲折折的下山小道,走得一陣又是上坡,爬上了一座小山,已經是日頭西斜了。往下一看,嬴駟高興得大叫起來。

山下一片河谷,樹林中冒出縷縷炊煙。山坡上散佈着一片一片的金黃谷田,沒有一塊荒蕪的禿山。河谷之中也是田塊整齊,隱隱可聞雞鳴狗吠之聲。

嬴駟顧不得細看,拄着木棍瘸下山來。到了谷底,卻發現這裡竟是世外邦國一般。林木茂密,綠草如茵,牛羊悠閒地在河邊自由吃草,無一人看管。啾啾鳥鳴,陣陣花香,一條小河嘩嘩流淌。河畔山腳的石屋點綴在一片片的小樹林裡,就像一幅山水圖畫。嬴駟愣怔半日,向離得最近的一排石屋走去。穿過一片小樹林,便見一圈低矮的石牆,中間門樓挺高,大門洞開,庭院裡一箇中年女人正在理桑葉。

“敢問大姐,這裡是秦國,還是楚國?”嬴駟小心翼翼地問。

女人擡頭,咯咯咯笑個不停:“喲!你是從山上滾下來的吧,昏了頭不成?楚國遠呢,這兒是秦國,商於縣黑林溝,知道麼?”女人說着,放下手裡的桑籃站了起來。

嬴駟恭敬地拱手道:“敢問大姐,此間里正何人?我想見他。”

“喲,你可算找對了。我家夫君,就是里正,一會兒就回來。我還沒問,你是何等人?咋個稱呼你?”說話間,女人打量着這個蓬頭垢面雙腳流血的年輕人,一副驚訝的神情,似乎有幾分懷疑。

“大姐,我乃遊學士子,叫秦庶。山道不熟,摔了幾次。”

“我說呢,原是個小先生。請院中稍歇,我去拿茶水來。”女人轉身進屋,片刻提來一個大陶罐和幾個大陶碗,將陶碗一溜擺開,利落地挨個斟滿,“喝吧,新山茶,消暑解渴呢。”

“多謝了,大姐。”片刻之間,嬴駟將五六碗涼茶一飲而盡。

女人嘖嘖嘆道:“遊學也苦啊,小先生一定餓了呢。”回身走進屋中,拿出了一盤似紅似黑的軟麪餅和一塊熟肉,放到石板上,“先墊墊飢,再待飯時。黑麪的,裡面加了柿子,多咥幾個!”臉上顯然憐惜有加。

嬴駟道一聲謝,風捲殘雲般吃光了麪餅熟肉,見女人靜靜地看着他,大覺難堪,起身拱手道:“秦庶飢渴難忍,有失禮數,大姐見諒。”

女人笑道:“喲,快別那樣兒,坐着歇歇吧。前些年,我也被餓怕了呢。有過路客人,想喝口米粥都沒有,更別說麪餅和肉塊子了。這幾年呀,日子好過多了。不然,我家也逃到楚國去了。”說着說着,女人眼圈紅了,轉身又走到院中井口邊,三兩下打起一桶清水提到一塊石板上,“來,你脫了衣服,沖洗一番。我去給你拿兩件男人衣裳來。”

嬴駟還沒來得及答話,女人便進了屋子。想了想,嬴駟還是脫去了又髒又臭已被山石荊棘掛得破爛不堪的長袍,用木瓢舀着清水向自己頭上身上猛潑,頓覺一片清涼酣暢。剛從皮囊中拿出一塊乾布包住腰身,女人便拿着幾件衣裳走了出來:“來,換上。小先生莫嫌棄,我男人只有這件長布衫,見縣令才穿的。看看,合身不?”

嬴駟穿上長衫,雖略顯寬大,卻是乾爽風涼,大覺舒坦,不由得深深一躬:“多謝大姐,秦庶容當後報。”

“喲,說哪兒去了?老秦人都是熱腸子直性子,小先生不知道麼?”笑着說着又是一番打量,“嘖嘖嘖,小先生還是個俊氣後生哩!這麼年輕就出來遊學,父母放心?”

嬴駟搖搖頭:“母親早去了。父親,不要我了。”

“啊?爲個甚來?”

“父親責我學業不精,趕我出門,遊學天下,增長見識。”

“嘖嘖嘖,”女人大爲感嘆,“嚴父呢。也是,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嘛。哪像我那兒子,就能種地當兵。”

“大姐,你兒子當兵了?他,不怕當兵打仗麼?”

“咳,那個憨貨,明日就要走了。”女人抹着眼淚,臉上卻是明亮的笑容,“怕當兵?那是早年的事了。現今庶民當兵,殺一個敵兵,官府就給一級爵位,男人們都爭着搶着打破頭了。連老頭子們都想去哩!”

“老頭子?老人,也想當兵?”嬴駟大爲驚訝。

“想,想得厲害呢。”女人笑着說,“老頭子們打了半輩子仗,就想圓個爵位夢,改換門庭嘛。早年,山裡人都是賤民隸農,當兵有份。可立功再多,也是老兵頭一個。能保住命回鄉過窮日子,就算萬幸了。如今呀,山民都除了隸籍,誰不想掙個爵兒?誰不想榮歸故里風光一番?只可惜呀,官府不要老頭子,你說他們憋氣不?”

“那如何是好?”嬴駟有些着急起來。

“別急呀你,現今這官府,就是有辦法。非但獎戰,還獎耕呢。農戶納糧,超過官定數兒一倍,也賜爵一級呢。老頭子們當不了兵,就可着勁兒侍弄莊田,比侍弄女人還上心哩,勁兒大着呢。”女人咯咯咯笑着,說得神采煥發。

“那,有人得爵位了麼?”

“咋個沒有?我們黑林溝有四家得爵位了呢。三家‘公士’,一家‘造士’。你識得字,門口瞧瞧。”女人驕傲地指指新修的高大石門。

嬴駟進門時飢渴睏乏,沒有留意,此時連忙走到門口一看,卻見門額正中四個大銅字鑲嵌在雪白的藍田玉里——國賜造士!轉身向女人深深一躬:“秦庶恭賀大姐了。”

女人笑得臉上綻開了花兒:“好!大姐受這一拜。你還是個白身士子嘛,不違禮數呢。”

“你是何人?因何到此?”一個沙啞的嗓音從身後門口傳來。嬴駟回身,見一個五十歲上下的粗壯男人大步走來,手中提着鐵耒,身上穿着短打黑布衣,上下打量着自己。

女人笑道:“黑九,這位是遊學士子,正在等你呢。小先生,這便是我家夫君。”

嬴駟謙恭地深深一躬:“士子秦庶,參見造士大人。”

“哎哎哎,”黑九急忙扶住,“說是那麼說,當真行禮不成?來來來,快進來坐。”將嬴駟拉到院中石案前坐了,粗聲大氣對女人嚷嚷:“快弄飯咥,有事等着呢。”

女人笑問:“兒子呢?他不咥?”

“咳,他們十來個要走的小子,纏住了老兵頭黑三,要聽軍中規矩,還要練功,喊他不動。別等了,我和先生先咥了。先生坐坐,我衝一下子。”說着,便打起一桶水沖洗起來。

片刻之間,女人已經將一大盆燉山豬肉、一大盆涼拌青葵擺了上來,又端來一盤熱騰騰的麪餅和兩碗米酒:“小先生初到,嚐嚐自家釀的米酒。”

黑九嘿嘿笑道:“好好好,有酒就好。來,先生請。”

嬴駟和黑九碰了一下,一口氣喝下了那清涼沁脾的米酒,拱手道:“里正,我已經在商於官府記名遊學,請里正關照。”說着從皮袋中拿出關文。

黑九接過端詳:“我識得這紅色大方印,行了。依照新法,士子游學,所到處免金而食,就是不許講《詩》論《書》,知道麼?其餘你自己看着辦,有爲難處就對我說。來,咥飽!”黑九還過關文,大吃大喝起來。

“里正放心,我不會《詩》《書》。我習農學,查勘山川而已。”

“那就住我家裡。兒子一走,正好,有一間房子空着。”

“多謝里正。”嬴駟很高興,他能看出來,里正一家厚道豪爽,令人放心。

吃過飯,天色已經暮黑,里正匆匆出門了。女人還沒收拾完,嬴駟便靠在石板上睡着了。一覺醒來,滿天星斗在頭頂眨眼,晚風習習,很是涼爽,全然沒有山外的炎熱酷暑。坐起來一看,身下一張大草蓆,身上一塊粗布被單,石枕頭旁邊放着自己隨身不離的皮袋,原來自己就睡在院中。聽聽屋中似乎沒人,嬴駟不禁有些害怕起來,拿起皮袋翻開,一樣物事不少,不禁長長噓了一口氣。正在此時,遙遙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還伴隨着一片笑語喧鬧。他霍然坐起,走到正屋前輕聲叫道:“黑嫂,大姐。”卻沒有人應答。

想了想,嬴駟背起皮袋,悄悄出門,循聲向村中走來。

穿過一片小樹林,小河邊的打穀場上紅光閃爍人聲鼎沸。嬴駟心中驚訝疑惑,莫非有亂民暴動?他從皮袋中輕輕抽出短劍,悄悄地爬上林邊一座土丘,小心翼翼地向打穀場張望。但見場中一排皮囊鼓風爐噴出三五尺高的火焰,十幾名赤膊壯漢掄着大錘正在叮噹捶打。圍觀的男女老幼熙攘喧鬧,黑九夫婦的聲音特別響亮。這是做甚?不是打造兵器麼?對,絕不是打造農具的樣子。嬴駟不禁大疑起來,秦國素來缺鐵,鐵料鐵器全數由官府控制,連菜刀也是櫟陽的國府作坊打造好登錄售出,如何這小小山村,竟然打造起了兵器?難道衛鞅新法允許民間私鑄兵器了?即或如此,鐵料哪裡來?莫不是楚國偷運鐵料過來,在這裡製造民亂?果真如此,我可要立即回櫟陽。

正在思緒緊張紛亂之際,卻見場中鐵工將紅光未斂的兵器塞進水甕,頓時騰起大團大團的熱氣。片刻之間,兵器從水甕抽出,略經鍛打,交給旁邊的鐵工開刃。開刃後又立即交給下手的七八個老人在大石上磨起來。一頓飯工夫,一排明光閃耀的長劍擺在了爐前的大石板上。

嬴駟不禁大爲吃驚,想偷偷離開這個山村。正在這時,卻聽到黑九的高聲大嗓:“縣工爲黑林溝立功,多謝了!”縣工?如何還有官府工匠?嬴駟更是驚疑,想看個水落石出。這時只見場中一個黑衣人拱手道:“黑林溝大義鑄劍,繳五十石餘糧換來鐵料,

又請縣府督造,守法助國,乃有功義舉。本工師當稟明縣令,爲黑林溝父老請功!”

一個白髮老人高聲道:“咱是爲自家兵娃子有個稱手傢伙,多殺幾個魏狗,立功掙爵兒!又不是咱上陣,冒個甚功?”

全場鬨笑,一片亂喊:“對!兵娃子們立功就行!”“咱土疙瘩要功做啥?鳥!”

黑九高喊:“兵娃子們,好好跟姑娘道個別,明早上路。散了!”

“噢……散了……”一片喊聲中,青年男女們三三兩兩地隱沒到樹林裡去了,場中只剩下老人家長收拾場子,招呼工匠們吃喝。嬴駟一陣輕鬆,連忙爬下土丘,回到黑九院中倒頭便睡。矇矓中只聽黑九夫婦的屋中一直在說話,夾雜着隱隱的哭聲笑聲,直到東方發白。

清晨起來,黑九夫婦已經做好了一頓豐盛的飯菜。嬴駟明白,那是專門爲兒子餞行的。黑嫂眼睛紅紅的,卻又興奮地忙進忙出,全然不像悲傷的樣子。黑九從房中喚出兒子向先生行禮。嬴駟連忙扶住,向青年深深一躬:“兄臺爲國赴難,請受秦庶一拜。”

黑嫂笑道:“喲,這是咋個講究?小先生應喚他侄兒纔對。”

嬴駟道:“兄臺比我年長,自當尊重。請大姐許我,各叫各的了。”

黑九哈哈大笑:“也好,各叫各的。你倆也做個朋友,山不轉水轉。”

青年拱手道:“我叫黑茅竹,大字不識一個,高攀先生了。”

嬴駟笑道:“兄臺從軍,不妨去掉那個‘竹’字,‘茅’做‘予’字,就叫黑矛,好聽好記。”

黑九夫婦一齊笑道:“好好好,就叫黑矛!讀書士子,就是不一樣。”

“謝過先生。”英武憨厚的黑矛樂得嘿嘿直笑。

“好了好了,咥飯!”黑嫂指着院中長大的青石板桌,“小先生,上座。”

嬴駟堅決推辭,將黑矛推到了上座。桌上擺了滿滿六個大陶盆,一盆燉山豬肉,一盆方方正正的醬豬肉,一盆青葵,一盆山菜,一盆蘿蔔燉羊腿,一盆清煮整雞。黑嫂又提來一罈米酒,給各人斟滿陶碗,自己才坐在黑九身邊。

黑九端起了大陶碗:“來,爲這小子立功掙爵,幹了!”

四人大碗相碰,一氣幹下。黑嫂放下陶碗,眼睛紅紅地背過身去。

黑九大笑:“哭個鳥!黑矛立了軍功,就是黑家的香火旺。還怕沒人葬埋咱這把老骨頭?真是婦人見識。”

嬴駟心中一動:“敢問里正,黑矛兄可是獨子?”

黑九高聲大氣道:“本來不是。夏忙時老二給官府納糧,黑天山路,滾溝了。”

“里正,不是說新法徵兵,不取獨子麼?”嬴駟驚訝了。

“那是。”黑九慷慨高聲,“國府體恤庶民,咱庶民也得體恤國府,是不?沒變法那些年,黑林溝一窩子隸農賤民,整天餓得前心貼後背,一大半都逃到楚國去了。就有十個八個兒子,又能咋樣?還不是餓死凍死?變法了,日子好了,逃到楚國的人都回來了,誰不說黑林溝翻了個兒?”黑九長長一嘆,“人,得有良心。沒人當兵,這土地,這莊園,這好日子,能守得住?滿村的老頭子都要當兵,咱個獨子,就捨不得?”

“可是,縣府能讓他去麼?”嬴駟不安地問。

“老二的事,誰都不知道。我對村裡說,老二是出山幫親戚去了。哎,先生,你可不能露底。”黑九神秘地笑着叮囑。

嬴駟默默點頭,心裡一陣莫名的悸動。

黑嫂抹抹眼淚笑道:“別說了,黑矛去,我也沒攔擋嘛。黑矛,你雖是獨子,陣前可不興貪生怕死……”一句話沒說完,黑嫂已經泣不成聲。

黑矛霍然站起,趴到地上咚咚咚給父母叩了幾個響頭,粗聲大嗓道:“爹,娘,你等放心,兒不立功,誓不還家!”

黑九大笑:“好兒子,有志氣!走,該送你們上路了。”

嬴駟陪着黑嫂一起來到山口小道時,太陽已經升上了半山。只聽一陣轔轔車聲,三輛兵車從山外駛來。黑嫂笑道:“那是縣府派來接兵的。你看,他們出村了。”只聽一陣悠長的牛角號聲,大羣村民簇擁着十二名青年出了村口,當先一幅紅布,大書“黑林溝義勇新兵”幾個字。青年們後面,是村中少年擡着的十二張木案,每張木案上一罐米酒一把長劍。來到山口,黑九向兵車前的縣吏拱手高聲道:“黑林溝十二名義勇新兵,送到!”

縣吏拿出一卷竹簡高聲點名,查對無誤,一揮手:“新兵換甲!”

新兵一個個魚貫走到兵車前,從縣吏手中接過一套鐵衣,又回到木案前將原先布衣脫去,換上黑色甲冑,頓見人人精神倍增英氣勃勃。

黑九大喊:“老兵頭們,獻酒壯行——”

十二名白髮蒼蒼的老人走到案前,各自捧起黑色的小陶罐,齊聲喝道:“黑林溝,英雄酒!後生上陣莫回頭!”十二名鐵甲新兵鏘鏘然列隊,單腿跪地,雙手接過陶罐咕咚咚一飲而盡,霍然站起,齊聲高喊:“飲得英雄酒,上陣不回頭!”

黑九又大喊一聲:“姑娘們,贈劍——”

十二名紅衣少女噙着淚花,各自走到戀人的案前,捧起雪亮的長劍,雙腿跪地,將長劍高高舉過頭頂。新兵們雙手接過長劍,向戀人深深一躬。

少女們站了起來,齊聲唱起了悠長的山歌:

君有長劍兮 守我家園

我有癡心兮 待君回還

兩心無悔兮 悠悠青山

徵人遠去兮 流水潺潺

猛士歸來兮 布衣高冠

日月無改兮 桑麻紅顏

深情的歌聲中,新兵們拱手辭鄉,跳上兵車,轔轔遠去了。

嬴駟眼見黑嫂搖搖欲倒,連忙扶住。望着遠去的兵車,黑林溝的男女老幼哭成了一片。嬴駟也早已經是雙眼朦朧,心中禁不住地顫抖着。

那一夜,嬴駟徹夜未眠,聽着屋中黑九夫婦的喁喁低語,看着夜空的滿天星斗,自己也弄不清想了些什麼,直到天亮,才昏沉沉睡了過去。

光陰如梭,倏忽之間嬴駟在黑林溝一住就是三年。本來,他是可以早早離去的,可是總覺得不能離開。他到秦楚邊境去了,也到商於其他縣去了,但都是一兩個月就又回到了黑林溝。嬴駟終於弄明白了,自己是在等黑矛回來,想親自看到黑九夫婦和他們唯一的兒子相聚。三年中,他和黑林溝父老已經有了深厚的情誼,黑九夫婦待他像兄嫂又像父母,使他時常感慨不已。反覆思忖,嬴駟覺得不能再等了,畢竟不能老死在這裡,他還要順着自己的路走下去。

這年春天,嬴駟終於決定要離開黑林溝了。

消息傳出,山民們扶老攜幼地將嬴駟送到山口。這個送塊乾肉,那個送張獸皮,交口誇讚秦庶是個知書達理的好先生,日後一定能做大官。嬴駟堅決推辭了父老們的禮物,答應日後一定再來拜望黑林溝父老。

黑九夫婦感慨唏噓着又將他送出山口。黑嫂抹着眼淚塞給嬴駟一袋鐵錢:“兄弟呀,你兩手空空地走了,啥也不要,大嫂我如何安心?帶上這點兒錢,路上方便些個……”黑九揉揉眼睛笑道:“我說秦庶老弟,何必四處遊學奔走?反正黑矛不在,我等就一家人過了。將那個女子娶了來,分一方田,掙個爵,再生幾個兵娃子,多好!”

嬴駟雙眼含淚深深一躬:“大哥大嫂,秦庶本當待黑矛兄回來再走,奈何還要完成修業。黑矛兄榮歸之日,我一定回來。秦庶告辭了。”

“哎哎哎,別急。”黑嫂趕上來悄聲問,“她,咋個沒來送你?”

“誰呀?”嬴駟笑道。

“還有誰呀?黑棗!你不要她了?還是她不與你相好了?老實說。”

嬴駟大笑:“哎呀大嫂,黑棗是個好姑娘,可我,和她沒事。”

“你,沒有和她進過林子?”黑嫂一臉驚愕。

嬴駟認真搖頭,嘆息道:“黑嫂,我豈敢做那等事,決然不會。”

黑嫂輕輕嘆息:“黑棗生得美,方圓百十里難挑。可性子烈着呢,誰都知道,她只對你唱歌兒,不理別個後生。山裡女娃兒,那就是將心給你了呢。”

嬴駟默然,又向黑九夫婦深深一躬,大踏步走了。

谷口外的山道上,一個紅裙少女當道而立。

正踽踽獨行的嬴駟不禁怔怔地站住了,良久,他深深一躬道:“黑棗,秦庶走了。”便要從少女身旁繞過。

“慢着。”少女嘆息一聲,“秦庶,你真的不帶我走?”

“姑娘,你我萍水相逢,秦庶漂泊無定,不敢做他想。”

少女閃動着眼波:“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咋個不敢帶我走?”

“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你。”嬴駟冷冰冰的。

少女頑皮地笑了:“秦庶,咋個騙自己?你,爲難麼?”

嬴駟低頭沉默,不敢擡頭看那對熱烈真誠的眼睛。少女也靜靜地看着他,不說話。良久,嬴駟終於開口了:“姑娘,你不知道我是何等人。我,沒有資格去愛。我不知道,我的明天隱藏着何等兇險,甚至哪一天,我會被人突然殺掉。我已經跌進了深淵,我連做一個山野庶民,自由自在耕織田園的資格都被剝奪了。我只能,永遠與不知道來源的險難周旋下去,直到我死。姑娘,我,不屬於我,我只能一個人漂泊……告辭了。”

“秦庶……哥哥!”少女哽咽一聲,追到嬴駟身前擋住,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小的紅布包兒,仔細打開,一隻綠瑩瑩的玉壎赫然捧在掌心。少女柔聲道:“我聽懂了哥哥的心曲。你不是尋常人,我知道。你有那麼多愁苦煩惱,有那麼多常人沒有的心事。我想鑽到哥哥心裡去,化開它們。黑棗甚也不怕,哥哥,帶我走吧。”

嬴駟默默而堅決地搖搖頭。

少女嘆息一聲:“秦庶哥哥,這是我從小吹的綠玉壎,今日送給哥哥做個念想。請大哥哥吹一曲《秦風》,黑棗兒唱支歌兒,爲哥哥送別,好麼?”

默默地,嬴駟從少女掌心拿起碧綠晶瑩的玉壎,略一思忖,悠長高亢而又充滿憂傷與激烈的《秦風》歌謠曲在山谷迴盪開來。少女燦爛的笑臉上,灑滿晶瑩的淚珠兒,美麗的嗓音直上雲中: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河爲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少女唱完,慢慢走到嬴駟面前,猛然抱住他熱烈地長吻。

嬴駟手足無措間,少女猛然鬆開雙手,跑向山頭,縱身跳下了懸崖。

“黑棗!”“小妹!”嬴駟嘶聲大喊着撲到懸崖邊,眼前卻只有一縷紅布在呼嘯的山風中悠悠飄蕩。

嬴駟雙手抱頭,跌坐在懸崖山石上失聲痛哭。

嬴駟在懸崖邊上哭了一個時辰,才猛然醒悟過來,拽着山

石上的青藤滑下山谷,粗厚的布衣被荊棘劃掛成了襤褸破絮,身上臉上全是道道血痕。好容易在峽谷的亂石林木中找到了少女,卻已經是一具頭破血流的冰涼屍體了。嬴駟抱起少女屍體,跌跌撞撞地摸爬到一塊山溪旁的平地上,奮力用短劍掘出一個大坑,四面用石塊鑲住泥土,將少女屍體平展展放進坑中。坐在少女身體旁想了好一陣,嬴駟又從皮袋中拿出自己的一件長衫蓋在少女身上,這才跳上地面,找來一塊石板蓋在坑上,將掘出的泥土在坑上堆成了一個圓圓的墳墓。喘了口氣,嬴駟又用短劍砍下一段枯樹,削去樹皮,砍去疤痕,立在少女墓前。思忖片刻,嬴駟猛然一揮短劍,大喊一聲,左手食指頓時在地上血淋淋蹦跳。嬴駟撿起地上的血指,猛然在木碑上大書“貞烈山女嬴駟亡妻”八個大字,字方寫完,咕咚一聲栽倒在墓前……

第二天,太陽照亮山谷的時候,嬴駟才睜開眼睛。一看左手,嬴駟大吃一驚,那根斷指竟然神奇地接在了食指上,還用一片白布包紮着。再一看,身上還蓋着一件布衫,身旁還放着一塊熟肉。嬴駟大爲疑惑,翻身爬起四面張望,卻是杳無人跡。愣怔半日,對着上天長長三拜,又對着少女墳墓拜了三拜,喝了一頓山溪水,吃了那塊熟肉,便艱難地開始爬山……

爬上山來,嬴駟沿着南山山麓西行,出得大散關,向隴西跋涉去了。

……

十年過去,嬴駟已經走遍了秦國西部的草原河谷,也走遍了被魏國佔領的河西地區。最後,他回到了關中,來到了郿縣,住在了那個令他刻骨銘心的白裡。這時候,他已經快三十歲了,長髮長鬚,精瘦結實,膚色粗黑,地道一個苦行農事的農學士子,任誰也想不到,他就是十三年前的秦國太子。

又是夕陽暮色,一個肩扛鐵鋤赤腳布衣者走出了田頭,步態疲憊散漫地向白村而來。走着走着,他倚鋤而立,木然看着暮色中炊煙裊裊的村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左手提着陶罐,右手抱着一束從田中鋤下的雜草,從他身後興沖沖趕上:“秦大哥,今晚到我家用飯如何?我娘燉的羊肉美極了。反正你也是孤身遊學,一個人回去冰鍋冷竈的。”少年聰敏伶俐,一串兒話說得鈴鐺般脆,卻又老成得大人一般。

“那就多謝小兄弟了。”

“咳,秦大哥客氣了。我白山在村裡,和誰都不搭界,就高興和你說話。秦大哥有學問,老族長都說,你不是個尋常人哩。”

“農家士子,力行躬耕,自食其力而已,尋常得很。”秦大哥疲憊地笑笑。

“不管咋說,我就喜歡你,沉沉的。我白山,沒有朋友。”少年臉色黯淡下來。

秦大哥摟住少年肩膀:“小兄弟,秦大哥做你的朋友。”

說着話已經來到村邊一個普通的磚房院落前,與村中其他宅院相比,這家顯然要貧寒一些。少年在門外放下青草,才輕輕叩門。厚厚的木門“吱呀”開了,一個頭發灰白卻是一身整潔布衣的婦人站在門內,臉色平淡得幾乎沒有表情。

“娘,這是秦大哥。”少年恭恭敬敬,方纔活潑生氣頓時消失。

“見過先生。”婦人稍有和緩的面色中,依舊透着一種蕭瑟落寞。

秦大哥將鐵鋤靠在門後,深深一躬:“秦庶見過前輩,多有叨擾。”

“先生莫得客氣。山兒,帶客人到正屋落座。”

白山拉起秦庶的手:“兄臺,我們到大屋坐。”說着便將秦庶拉到了坐北面南的正屋。秦庶略一打量,便感到這間簡樸寬敞的客廳隱隱散發着一種敗落的貴族氣息。面前是磨損落漆的長案,膝下是色澤已經暗污的毛氈坐墊,屋角一座陳舊的劍架上橫着一支銅鏽斑駁的短劍,再裡邊就是一架已經用舊布包起來的竹簡。點點滴滴,都透露着主人家不凡的往昔。

“秦大哥,上座。我來點燈。”白山說話間將一盞帶有風罩的高腳銅燈點了起來,屋中頓時明亮。白山又從屋角窸窸窣窣拖出一個紅布封口的罈子,“秦大哥,這罈老酒尋常沒人動,今日我們幹了它。”

門輕輕推開了,白夫人端着一個大盤走了進來,將三個帶蓋子的精緻陶盆擺在長案上。白山一一打開蓋子,是一盆熱騰騰的燉羊腿,一盆藿菜,一盆關中秦人最喜歡的涼苦菜。一轉身,白夫人又端來一個小盤,拿出兩雙筷子,一碗小蒜,一碗米醋,一盤熱熱的白麪餅。雖是家常,每一樣卻都整治得甚是精緻乾淨,雪白青綠,香氣撲鼻。秦庶一看就知道,若非世家傳統,尋常農家的飯菜決然不會做到如此精細講究。白夫人淡淡笑道:“粗茶淡飯,請先生慢用,失陪了。”白山小心翼翼問:“娘,我與秦大哥,飲了這壇酒如何?”白夫人略一沉吟,點點頭走了出去。

白山又活潑起來,拿出兩個細脖子的銅觶斟滿:“秦大哥,不是你來,娘不會教我飲酒。來,我們幹了!”舉觶一碰,咕咚咚飲了下去,嗆得滿臉通紅,連連咳嗽,“秦大哥,這,這是我第一次飲酒,好辣!”

秦庶也是臉上冒汗,笑道:“慚愧,我也是第一次飲酒,彼此彼此。”

“噫,”白山驚訝,“秦大哥該三十多歲了吧?二十歲出頭時加冠大禮,必要飲酒的,你沒有?”

秦庶搖搖頭:“我少小遊學,長久離家,至今尚未加冠。”

白山嘖嘖嘖一陣:“秦大哥,你如何那麼多與人不一樣?哎,你沒覺得我家、我娘、我,也不同於白里人?不尋常麼?”

秦庶沉吟:“是有些不同。家道中落了,是麼?”

“咳,不說也罷。”白山漲紅的臉上雙眼潮溼。

“小兄弟有何愁苦,不妨一吐爲快。”秦庶慨然又飲一觶。

白山也猛然飲了一觶,長長地呼出一口氣,明亮的眼睛中溢滿了淚水:“這不是愁,也不是苦。這是仇,是恨。我一生下來就沒有父親。十五年了,我與娘相依爲命。那麼大的家,那麼大的勢,那麼多的人,就那樣風吹雲散了。秦大哥,你說,人該信天命麼?”

“小兄弟,你父親,死於非命?”

“不。被太子嬴駟殺死的。”白山嘶啞的聲音一字一頓。

秦庶猛然一抖,銅觶“咣”地掉在石板地上,連忙撿起,充滿關切地問:“小兄弟,這,這太子,爲何要殺你父親?”

“當年,白氏全族都是太子封地。那年夏收時節,我父親領着車隊給太子府繳糧。不知何故,十幾車糧食都變成了沙石土塊。那個太子不分青紅皁白,便殺死了我父親,又狠毒地殺了白氏數十口青壯。從那以後,白氏一族就衰落了。你說,這不是仇恨麼?”年深月久的仇恨浸泡,使少年白山有着比成年人還要深刻的冷漠。

“小兄弟,這糧食,如何,竟能變了沙石?”秦庶眼睛閃出異樣的光芒。

白山一拳砸在長案上:“天曉得!我白氏舉族明察暗訪了十幾年,還沒查出這隻黑手。上天真是大大的不公!。”

“小兄弟,你,恨那個太子麼?”

“恨。他行兇殺人的時候,還沒有我大。秦大哥,你說,如此狠毒少年,做了國君還不吃人?咳,聽說他被國君廢爲庶人,趕出了都城,失足摔死在了山裡,也算是罪有應得。否則,我都要殺他,老秦人都咒他死!”

秦庶臉色煞白,沉重地嘆息一聲:“小兄弟,天意也。”

“天意?”白山哈哈大笑,“秦大哥,你不是秦國人,就不明白。老秦人講究個快意恩仇,有恩有仇都必報,否則還不如死了。我白山一生兩大仇人,死了一個,剩下這個一定要查出來,殺了他!加冠之後,我就和你一樣流浪遊學,查訪仇家,不信他上天入地不成?報了仇,我再請你喝酒!”

“小兄弟,是何聲音?你聽!”秦庶臉色驟變。

靜夜之中,隱隱約約的女人哭聲若遊絲般飄蕩,淒厲悲愴,令人毛骨悚然。

白山陰沉沉道:“那是我娘。她,每晚都要在父親靈前哭祭……”

“咣!”秦庶醉了,猛然趴在案上,昏了過去。

三更時分,秦庶才跌跌撞撞地回到村後靠山的小院子。他知道,其實自己並沒有喝多少酒,他不會在一個深沉多思滿懷仇恨的少年家裡放縱自己。流浪的歲月,已經給了他足夠的警惕。可是,他不明白自己如何就昏昏然了,就神思大亂了。是那個少年的仇恨摧垮了他?是那一家的森森陰冷迷亂了他?真是弄不清楚了。獨自站在小院子裡望着無垠的河漢,他喟然長嘆。嬴駟啊嬴駟,你的稚嫩、偏執與衝動,埋下了多麼可怕的仇恨種子?一個少年尚且對你如此刻骨仇視,更別說整個孟西白三族和無數擁戴變法的民衆了。在他們心目中,秦國太子是個歹毒陰狠的狼崽,他們期盼這個太子早早地死於非命,他們根本不想要如此的國君,否則,如何能有“太子失足摔死”的傳聞?嬴駟啊,你在國人心目中已經死了,在公父的心裡也已經死了。你,你眼下算個什麼東西?漂泊十多年,公父從來沒有尋覓過自己,早先和官府的一絲聯絡,也早早沒有了。看來,公父的的確確是將自己當做廢了的庶民,遺忘了。也許公父早已經大婚,已經有了不止一個兒子,他爲何一定要記掛這個幾乎要毀掉秦國變法的忤逆的兒子?

十多年的孤身遊歷,嬴駟對公父的怨尤,早已經隨着他的稚嫩煙消雲散了。秦國山野滄海桑田般的變化,也使他對變法的偏執怨恨,隨着腳下的坎坷變成了一縷飄散的煙霧。他深深地理解了公父,也深深地理解了新法。可是,少年白山的仇恨火焰,卻使他驀然悟到了自己在秦國朝野的處境——一個被歲月無情淹沒了的棄兒。一直堅實沉澱着的希望破滅了,一直錘鍊着的意志崩潰了,一直憧憬着的未來虛化了,一直支撐着身心的山嶽塌陷了。

嬴駟木呆呆地看着月亮漸漸地暗淡下去,走進屋內背起小包袱,拿起那支光滑的木杖,走出了屋門。是的,天還沒有亮,離開這裡,離開秦國,永遠……

一陣轔轔車聲與馬蹄聲驟然傳來!憑着多年山野磨鍊的靈敏聽力,嬴駟斷定車馬正是向他的獨院駛來。莫非有人識破了我的真實身份,前來尋仇?嬴駟一個箭步躥到院門後,猛然一扯手中木杖,一支閃亮的短劍赫然在手。

“篤篤篤”,有人輕輕敲門。

“何人造訪?”嬴駟慢悠悠發問。

“縣府料民

,秦庶開門。”

“縣府何人?有夜半料民之事麼?”嬴駟冷笑。

“我乃郿縣令。官府料民,歷來夜間,不失人口,士子不知麼?”

想了想,嬴駟輕輕拉開橫木,自己卻迅速地隱身門後。

一個身披黑色斗篷的高大身影走進院子,默默地四面打量。嬴駟仔細一看,猛然屏住了呼吸,心頭一陣狂跳。

“嬴駟,你在哪裡?”

“公父!”嬴駟猛然撲倒,跪伏在地,放聲痛哭。

秦孝公伸手撫着嬴駟的雙肩,半晌沉默:“駟兒,回咸陽……”

(本章完)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戰國七雄_燕國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戰國七雄_秦國諸子百家_計然家秦風_秦之禮儀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大事年表名將_廉頗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大事年表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出版說明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大秦帝國第三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秦風_秦之禮儀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楔子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
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戰國七雄_燕國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五 箭方離弦 橫摧長弓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二 椰林河谷蕩起了思鄉的秦風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二 孤帆飄蓬水成冰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四 安邑郊野的張家母子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一 張儀臨危入楚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二 奉陽君行詐蘇秦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戰國七雄_秦國諸子百家_計然家秦風_秦之禮儀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六 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大事年表名將_廉頗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大事年表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經典大戰_燕齊之戰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六章 滔滔江漢_四 江峽大戰 水陸破楚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出版說明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三章 東方龍蛇_六 幾番折衝 大起戰雲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三 奇貨可居 綢繆束薪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五 冬戰河內 狂飆拔城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大秦帝國第三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秦風_秦之禮儀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楔子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四 崤山峽谷的神秘刺客《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三 明暗雙管 張儀巧解第一難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