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戰備(下)

大觀三年九月二十五,丙寅。--鳳-舞-文-學-網--【西元1109年10月20】

已是深秋,觀音山頭的幾株老楓上的紅葉一片片地開始凋落,天空中,排列整齊向南飛去的大雁隊伍也多了起來。

趁着這幾天光甚好,趙瑜組織起奴工把前搶收下的稻穀,翻曬晾乾,收攏入庫。南面鹽田,也收了今年最後一期鹽,天再冷些,那頭就要連滷水都曬不幹了。島上的住戶,也都開始爲冬天做準備,縫衣、儲草、屯糧,不論是農家還是漁民,要做的事都差不多。忙碌之餘,女人們聚在一起爲孩兒們縫縫補補,而男人們也可以坐下來抽袋旱菸。如果不是家中有人投了浪港軍中,那在他們心裡,海峽間不斷積蓄醞釀着的戰事,就離得很遙遠。

不過,趙瑜卻無法如此悠閒。前年和去年,蔡禾都會在這時派奴工爲島上軍民修葺房屋,但今年趙瑜卻沒繼承下來。爲了修造東海王府,趙櫓把島上的奴工抽走了三分之一,若不是趙瑜警告說會影響造船進度,被調走的奴工恐怕還要加上三分之一。

少了數百精壯勞力,趙瑜的計劃就不得不往後拖延。幸好再過半月,農事和鹽田中的人手就能空閒出來,只要趙櫓不再來抽調,耽擱下的進度也許還能趕上。

只是對於趙櫓的動作,趙瑜現在也無法確定。自從稱王之後,趙大當家就如同變了一人。愚蠢昏聵之舉一樁接著一樁。修建王府是一樁,搜刮民女充實後宮又是一樁,而三前,本島送來一批麻布,聲稱要把東海王座艦上的帆蓬由竹帆改爲布帆,則是最新的例子。

中國古代的船帆多用竹葉、篾片和蘆葦製成,主要是因其材料豐富,成本低廉,質地也極爲堅韌,只要編得細密一些,也不虞有漏風之苦。這種中國特有的硬帆,雖然升帆時吃力,但遇上驟風,只要解開纜繩,就能自動掉下來,安全甚高。至於布帆,此時則只有麻布――棉布得等到百年後黃道婆改造織機纔開始普及――能御風造帆的麻布,比尋常用來製衣的布料要厚重許多,價格當然也要打着滾的往上翻,而效率,卻不比竹帆好上多少。據趙瑜所知,只有西湖的畫舫上才掛着布帆,海上卻沒見過人用。

雖然暗嘲趙櫓仿效婊子的行爲,不過爲了及時交差,他還是得盡心賣力。--鳳-舞-文-學-網--今,他便把其他煩心事交給趙文去頭痛,自己則由馬林溪陪着,在衢山船坊的帆作中檢視工作的進度。趙櫓稱王,馬林溪也有封賞,現在的馬大工爲東海國的工部郎中兼判軍器監事,不但船坊由他掌管,衢山島上的弓箭、火藥、甲冑幾個小作坊也歸入他管轄。馬林溪對此心滿意足得緊,已經許久未提回鄉之事了。

走在作坊中,看着一匹匹細麻布在帆作工人手中被熟練地剪切、拼接、縫製成型,趙瑜回對馬林溪笑道:“平只見馬叔你們用竹葉、篾片編制帆蓬,沒想到織起布帆也這般熟練。”

馬林溪自傲道:“莫說布帆,就算錦帆,也一樣會做。當年神舟上所用錦帆,那可是雙面上礬的重絹,論材料、論質地,都不是麻布能比。”

趙瑜點點頭,讚了兩句,又問道:“這幾面帆,再加上備用的,大約幾時能完工?”

“只需三。到時,可以同剛造好的兩艘新樣戰船一起給大王送去。”

趙瑜笑道:“先把帆送回去。新船暫時留在島上,這是我送給大哥的賀禮,現在就送還早了點。”

這兩艘新船,是趙瑜假借送禮的名義,請馬林溪親力打製。龍骨、大鬣【副龍骨】和船肋都仿廣船【注1】式樣用鐵力木所造,比起以前修造鳥船所用的鬆、杉,要堅實許多。而船舵,馬林溪結合了福船和廣船的優點,造出了可升降的多孔平衡舵,船隻的可控和靈活大大加強。除此之外,船板三層加厚,關鍵位置甚至有四層,水密隔艙也由常見的十三艙增多到十七艙,雖然因此減少了船上的使用空間,但比起所加強的防禦力,還是很划得來。

按馬林溪的說法,在這兩艘船面前,以前的戰船就像雞蛋殼一樣脆弱。不過,與增強的戰力成正比,新戰船的花費也大大增加,趙瑜傾盡幾年來的私囊,也不過打造出兩艘。

對於不能把心血傑作及早向人展示,馬林溪有些失望:“那我就讓細工把艙內再打理打理,刻上點花樣,看起來也喜氣點。”

趙瑜笑笑,正待說話,一個兵士跑了進來,汗流浹背,氣喘吁吁地叫道:“二郎!”

趙瑜一看,見此人是服侍趙文的親兵,臉色就是一變,忙問道:“可是文兄弟有事?!”

那親兵喘得說不出話來,只是搖頭。一個帆工給他倒了一碗水來,他接過來兩口喝下,方回過氣道:“不是小文頭領,是小武頭領!是小武頭領回來了。”

趙瑜大喜:“武兄弟沒事?!”

“沒事,沒事,精神着呢!”

懸了兩月的心,終於可以放下,趙瑜也不再心急,便悠悠閒閒跟着馬林溪視察起船坊來。

晚間。

洗塵宴後,趙瑜、趙文坐在書房中,聽趙武彙報採辦貨物的成果,以及這兩月來的經歷。

“俺乘船南下,怕給熟人撞見,沒敢沿海岸走。出了港就直接向南,本想行上幾,再轉向西,正好能到溫州附近。卻沒想到撞上了八月中的那場颱風。

當時風急浪高,船一沉一浮,不像在海上走,倒像在水裡遊,人泡在海水裡的時候多。俺看着況不妙,便把桅杆放倒【注2】。誰想到桅座不結實,一陣大浪捲來,竟把主桅給捲走了。

俺們和船在海上受了三天的風,也不知給捲到哪兒。等風雨過去,就只能掛起尾兩面小帆,慢悠悠地向西走。直直行了七八天,纔看到陸地。等俺上岸一看……二郎……你猜,俺到哪兒了?”

‘這小子該去學說書。’趙瑜笑想着。八月中的颱風,是從東面登陸舟山。對於向南行的趙武來說,風勢應是從東北而來。被十級以上的颶風吹了三,就算沒有風帆,也該到臺灣海峽了。他道:“泉州還是漳州?”

趙武張大嘴,一臉呆樣:“二郎你怎生知曉俺到得漳州?”他看看趙文,趙文搖頭:“俺沒說。”他又看向趙瑜,趙瑜笑而不答:“自個兒去想。”

趙武搔搔腦袋,只好繼續道:“俺在漳州等了十天才把船修好――當時在船坊裡排隊修船的太多了,都是被颱風打的――不過,也沒空等着。俺用了二郎你給的溫州路引,派了人在龍溪、長泰採辦貨物,還租了條船去漳浦走了一趟,二郎你要的四千斤硝石,俺在漳州下面的十幾個鎮子分幾次就買齊了……”

趙瑜讚道:“做得聰明。”要,硫磺、硝石、木炭都必不可少。島上硫磺不少,此物能制火藥,更能煙,是海戰必不可少的裝備,幾年來,浪港寨劫了不少本來的硫磺商船,庫存有數萬斤之多。而木炭也很多,唯獨缺了硝石一樣,島上不過數千人,就算從茅坑和牆角刮取,也不敷使用,只能外購。不過硝石能制火藥,大批買賣向來被官府監控,趙武能想到分地分批購買,的確做得聰明。

被趙瑜誇獎,趙武得意得很,但他只高興一會兒,很快又沮喪道:“不過,硝石容易買,但二郎你要的牛筋牛角還有牛皮都難買到。俺在漳州只收到一點,後來又北上泉州。海邊每個港口和鎮子都停下來找,也不過只買到四百張皮,三百七十多對角,而幹牛筋,就只有兩百斤,全是水牛,沒有黃牛。”

趙瑜安慰道:“這怪不得你。這些東西本就是被官府統購,連耕牛宰殺時都有官府派人盯着,你能買到這麼多,已經很難得了。”大宋每年造弓弩甲冑數以十萬,如牛皮牛角牛筋這等戰略物資,絕不會讓私人過手,有錢都難買到。

趙文在一旁嘆道:“二郎,現在就只有兩百斤牛筋,你想要造的什麼扭力弩炮,怕是造不了。”

趙瑜苦笑,扭力弩炮是他從前世的記憶中找到的東西,傳說中能把幾十斤重的石彈到數百步外,當是海戰的好武器。不過經過趙文計算,不提威力,單單那弩炮的成本就讓人難以忍受。一頭百斤的健牛上的筋腱不過數十斤,其中能用在弩炮上的長條筋腱不到一半,如果再曬乾了,就僅剩區區數斤。而單單一臺弩炮上用的幹筋就要幾十斤,整整十頭牛才能換一臺弩炮。如果把製造這臺弩炮所花去的銅錢都熔了鍊銅,用來鑄真正的青銅炮也足夠了:“忘了那玩意兒罷……我們還是用弩箭和旋風?!”他對趙武道:“你繼續說。”

趙武道:“除了這些也就沒什麼了,現在鐵錠被官府盯着,俺不敢買,就每個鐵鋪買二三十件鐵鍋,沿海北上,幾十個鎮子,百多家鐵鋪,倒也湊快兩千件,合起來也有萬斤。還有幾百斤種子以及書和紙,都在艙裡放着……啊,對了……我到了莆田時,還看到了一件怪事。”

“什麼怪事?”

“鄭家!鄭家還在莆田!”

注1:廣船、福船還有沙船爲中國古代海船的主要船型。沙船爲平底,擱淺時不會傾覆,宜在北方淺海航行。廣船、福船都是尖底海船,適宜遠海航線。

注2:中式帆船的桅杆,多是架在桅座上,沒有固定死,可以視海放倒或豎起。

--鳳舞文學網----

鳳舞文學網爲衆多讀者免費提供各類小說,作品涵蓋了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軍事小說、恐怖小說、言等,並提供可電腦和手機閱讀的TXT、CHM、UMD、JAR格式的電子書下載。

http://www.fengwu.net?...??

第8章 四方(中)第5章 對手(中)第29章 攤牌(下)第8章 先鋒(下)第30章 回航(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32章 輕取(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3章 使團(上)第11章 琉球(上)第3章 滅國(上)第47章 助守(上)第20章 義學(上)第51章 道阻(五)第23章 烈風(中)第25章 帝國(上)第9章 懲戒(下)第22章 勇氣(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3章 交涉(上)第6章 對手(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6章 開春(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9章 雄心(下)第45章 亂象(二)第43章 改制(下)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守城(上)第7章 紛亂(下)第23章 傳承(五)第40章 帝位(中)第29章 雄心(下)第32章 中秋(下)第18章 軍器(上)第15章 翻牌(下)第29 傳言(中)第1章 夜話(上)第29章 星火(下)第12章 靖安(下)第20章 百神第7章 西路(四)第26章 開春(上)第52章 杭州(中)第8章 敵至(下)第15章 意外(下)第58章 西軍(下)第21章 文治(下)第44章 蔡攸(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1章 文治(下)第30章 人心(上)第40章 後續(上)第34章 出戰(上)第15章 翻牌(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9章 開局(上)第24章 突遇(上)第38章 土着(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8章 先鋒(下)第13章 西行(下)第62章 九五第28章 焚城(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6章 船場(下)第30章 輕取(上)第24章 突遇(上)第5章 天津(上)第39章 戰線(下)第8章 投奔(下)第38章 異變(下)第59章 投奔(上)第54章 九五(上)第7章 敵至(上)第53章 道阻(完)第13章 和議(下)第43章 交涉(上)第32章 輕取(下)第6章 天津(下)第19章 衢山(上)第24章 烈風(下)第9章 守城(上)第7章 紛亂(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4章 決勝(中)第12章 孤舟(下)第34章 出戰(上)第7章 投奔(上)第10章 守城(下)第31章 中秋(上)第9章 迎擊(上)第8章 先鋒(下)第43章 餘波(中)第63章 等待(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9章 聖公(上)第15章 傳承(一)第24章 輿論(上)第24章 喪事(下)
第8章 四方(中)第5章 對手(中)第29章 攤牌(下)第8章 先鋒(下)第30章 回航(上)第41章 關山海(中)第32章 輕取(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3章 使團(上)第11章 琉球(上)第3章 滅國(上)第47章 助守(上)第20章 義學(上)第51章 道阻(五)第23章 烈風(中)第25章 帝國(上)第9章 懲戒(下)第22章 勇氣(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3章 交涉(上)第6章 對手(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6章 開春(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29章 雄心(下)第45章 亂象(二)第43章 改制(下)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守城(上)第7章 紛亂(下)第23章 傳承(五)第40章 帝位(中)第29章 雄心(下)第32章 中秋(下)第18章 軍器(上)第15章 翻牌(下)第29 傳言(中)第1章 夜話(上)第29章 星火(下)第12章 靖安(下)第20章 百神第7章 西路(四)第26章 開春(上)第52章 杭州(中)第8章 敵至(下)第15章 意外(下)第58章 西軍(下)第21章 文治(下)第44章 蔡攸(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1章 文治(下)第30章 人心(上)第40章 後續(上)第34章 出戰(上)第15章 翻牌(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9章 開局(上)第24章 突遇(上)第38章 土着(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8章 先鋒(下)第13章 西行(下)第62章 九五第28章 焚城(上)第10章 三國(下)第16章 船場(下)第30章 輕取(上)第24章 突遇(上)第5章 天津(上)第39章 戰線(下)第8章 投奔(下)第38章 異變(下)第59章 投奔(上)第54章 九五(上)第7章 敵至(上)第53章 道阻(完)第13章 和議(下)第43章 交涉(上)第32章 輕取(下)第6章 天津(下)第19章 衢山(上)第24章 烈風(下)第9章 守城(上)第7章 紛亂(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4章 決勝(中)第12章 孤舟(下)第34章 出戰(上)第7章 投奔(上)第10章 守城(下)第31章 中秋(上)第9章 迎擊(上)第8章 先鋒(下)第43章 餘波(中)第63章 等待(上)第31章 局勢(上)第49章 聖公(上)第15章 傳承(一)第24章 輿論(上)第24章 喪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