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故人(下)

“嚯,好大的船!”

雖然大宋的使團已經抵達,但趙瑜依然留在書房裡,舉着望遠鏡向港中張望。--鳳-舞-文-學-網--萬料封舟的巨大船佔據瞭望遠鏡的整個視野,七根桅杆已經撐到了鏡頭之外,幾艘泊在一邊的一兩千料的商船,就像跟在母鴨後面的一羣小鴨子。

“大而無當罷了!”

趙文只看了兩眼便收回了視線。對大宋使團所乘坐的封舟,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速度這麼慢的海船,沒有任何使用價值,除了浪費木料,便是浪費時間,一艘東海的武裝商船隻需費點手腳便能把它送進海底。

“那可是道君皇帝特地花了十數萬貫打造的封舟,贊上幾句也沒什麼罷?”

“十幾萬貫還不是給二郎你賺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趙瑜哈哈大笑起來。這艘船,的確是衢山船坊的作品。就在去年五月,趙佶下旨兩浙,命當地的船場製造一艘能震懾外藩的巨型海船----就如神宗朝使高麗的那兩艘神舟一樣----以供大宋使節出海之用。但當年製造神舟的明州船場早已被趙瑜搬了家,被攤派了任務的浙東安撫使便把擔子壓到了溫州船場上。

只不過,溫州船場現在卻早沒有了打造大型海船的能力---這些年,兩浙、福建的幾大船場,無論官營私營,好一點的船大工都被東海用各種手段強行挖了去,搜遍大宋沿海的船坊也找不到幾個能造兩千料級海船的工匠,更別說萬料了---無奈之下,溫州知州只能把這工作再悄悄轉包給了衢山船坊。

按照後世工程轉包的慣例,總是一層壓榨一層,真正能落到做工之人手上的,只會是一點殘羹剩飯;不過這時候不同,衢山船坊仗着自家的優勢,反而海削了一筆,一艘大而無當的萬料封舟。刨去人工、材料,最後竟讓衢山船坊淨賺了十萬貫之多。所謂政府採購確是貨真價實的冤大頭,古今皆然,悉同此理!趙瑜只希望這種生意能多做幾筆。

“二郎。”等趙瑜笑夠了,趙文衝窗口指了指,“讓陳相去迎接蔡家的人,會不會有問題?他家跟蔡家的仇可深得很!”

“沒關係!”趙瑜又笑了起來,“沒有蔡京幫忙,我可就要少了個宰相。同樣道理。沒有蔡京,陳先生也不會有機會當上東海國相。說起來,我和陳先生都要謝謝蔡太師纔是,一點舊仇怨又算得上什麼!”

陳正匯那可不一定這麼想。--鳳-舞-文-學-網--/當然。這句話只是趙文地腹誹,並沒有說出來。他又看了看窗外。不帶着惡意的想見識一下蔡攸和陳正匯見面時。兩人的表究竟會如何精彩。若是打起來那就有趣了!

不過事的發展並沒有走向趙文所期待地方向,陳正匯保持着接待上國使者應有的禮節。而蔡攸聽到陳正匯在參拜過天家儀仗後自報官職姓名的時候,也是什麼反應都沒有。

相對於因蔡京而被流放海島的陳正匯而言。蔡攸是絕不可能記住一個十多年前貶斥的小官。陳的名字或許還會有些印象,但當年陳正匯聽到地蔡京謀圖動搖東宮的傳言。不過是蔡京一黨意圖把對盡的圈,對於那個一下跳進陷阱、將傳言上奏朝中的笨蛋地姓名,他哪可能會記得。

蔡攸與陳正匯各自行禮如儀,蔡攸只覺得東海國相禮儀上令人意外的沒有一點疏失,挑不出半點毛病,舉止談吐也完全是大家出地樣子。在海上被一羣粗漢地臭氣薰了一個多月,陳正匯這種士大夫特有的風儀,對蔡攸來說卻如同清風一般。唯獨一點,讓蔡攸覺得不對勁地是,這位陳國相的說話和表不知爲何卻是十分冷淡,行過禮後,也不多作寒暄,直接就請使團移步港外。

看起來不是好對付地角色。蔡攸暗暗想着。任何一國朝堂,或多或少都會因爲政見和立場的不同,分爲兩派或是更多地派別,想來東海國也不會例外。東海國相既然對他不假辭色,不出意外,必然是不願親附大宋的那一派。而趙瑜把此人派來迎接,不知是不是已經認同了這一派的觀點。

本來蔡攸還幻想着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東海王,讓他爲大宋衝鋒陷陣。但東海國相的反應卻如一盆冷水澆到了他的頭上,讓他明白今次的任務並不容易。

陳正匯把蔡攸和大宋使團請上了準備好的車駕,自己坐上了最前面的一輛,在前領路。一排排騎手領着車隊從基隆城中穿過,在沿途百姓的好奇目光中,緩緩向基隆堡行去。

坐在馬車上,蔡攸左右環顧。不過三年時間,基隆城已從無到有,矗立在臺灣島上。民居、官宅鱗次櫛比,沿街的商鋪也是接連成片。遠遠眺望在丘陵湖畔綿延起伏的城牆,以及幾處高丘上的堡壘,蔡攸不心驚。從規模上看,東海國都至少是天下排進前二十的大城。大宋國中,能穩穩超過基隆城的,也只有東南西北四京等寥寥數城,其他各路的大州大府也不外如是。回想起三年前來臺灣時的舊景,蔡攸心中不由得有着滄海桑田之嘆。

蔡攸再看向最前面的那輛車駕。對於東海國相,蔡攸並沒有什麼瞭解,此人的姓名還是剛剛知曉----不像趙瑜,還有趙文、趙武等人,因爲歷來的戰績,在江湖和朝堂上都有不小的名氣,而一直從事行政事務的陳正匯,他的名聲卻只侷限於東海國中----大宋的報蒐集工作主要放在西北兩面,而東海的報卻只能依靠道聽途說。從他在明州的那兩天派人打探到的消息,盡是關於東海的歷年戰事和趙瑜以及各個將領的奇聞軼事,對於東海國官系統並無幾條有價值的報。

上一次來臺灣,蔡攸並沒有遇上那位陳國相。究其原因,要麼是當時其人份太低,不夠資格前來迎接----不過這種可能很小,站在在一羣海寇之中,陳正匯這種世家子弟的風範如同鶴立雞羣一般,趙瑜只要眼不瞎。就不可能遺賢在外----要麼便是他當時還沒有投奔東海!而這一點,也正是讓蔡攸感到心驚跳。

蔡攸又看了看車外的基隆城,能在三年不到地時間裡,就把此地由荒僻之地變成天下有數的大城。東海國相當然功不可沒,蔡攸不認爲那些海寇有這等水平。而既然陳正匯不到三年便把東海國治理得百業興旺,那他在東海王的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可動搖。若說對他言聽計從,也毫不令人驚訝。

看來要說服東海王,就必須得先從他地國相入手!

蔡攸正想間,車駕已經停下。從港中到基隆堡。也不過七八里路,一行車隊很快便抵達。

在從人的護持下,天子欽賜的金鼓斧鉞在前,捧着冊書賜物的中官在後。蔡攸甩着袖子,走上了一條從堡門處一直延伸過來的紅地氈。

還真是會做啊!蔡攸心下暗喜。雖然不知道鋪地氈是從哪裡翻出的禮節。但趙瑜既然佈置得這麼隆重,肯定對大宋還有着恭順之心。對他來說當然是件好事,說服東海王地信心登時又高漲了起來。

只是當蔡攸走到基隆堡的正門前。堡中之人出迎後,卻又是一盆冷水澆上頭----這羣人中。並無東海王趙瑜的影!

“這是怎麼回事!?”蔡攸不顧儀態的吼了起來。

趙文把眼睛緊緊壓在望遠鏡地目鏡上,黃銅的棱邊在他眼眶上勒出一道紅圈,只是他毫無所覺,直盯着堡門處地動靜。望遠鏡中,蔡攸氣得發青地臉色清晰可辨,而在一旁微微冷笑的陳正匯也讓趙文覺得十分有趣。

“二郎,你真地不去見蔡少保?”趙文頭也不回的問道。

“都這樣子了,還說什麼?”趙瑜半躺在書房邊一張檀木搖椅上,子隨着搖椅地上下晃動----這種椅子是趙瑜自己畫出式樣,命人打造出來的,剛剛被獻了上來----舒舒服服地躺着,他悠然說道:“先晾他幾天,他的行程拖得那麼久,也怪不得我。不過,等他們安頓下來,就給蔡少保和下面的從官各送幾個倭女和高麗婢去,省得他心中怨恨太深。”

“就算用上女色,蔡少保的心裡也不會痛快的。畢竟二郎你這麼不給他面子。”

“沒關係,現在是他來求我,不是我求他。北面的事已經箭在弦上,不說服我,他們怎麼跟金人達成協議?”趙瑜笑着從桌案邊的架子上取下了一個公文夾。大宋使團從明州到基隆,用了一個多月,其中停靠了五六個港口。而收集了他們沿途交談,以及隨行所帶信件、冊書的副本的資料,就是在泉州他們最後一次停泊時,由派駐那裡的職方司成員乘快船加急送到趙瑜手上。大宋使團此行的真實目的,冊封給趙瑜的官職,甚至是蔡攸打算在臺灣島上佈置暗樁的謀劃,在這個公文夾中都記載得明明白白。

“讓我們退還遼南,交出大等降將,釋放女真俘虜,以換取金人同意長生島爲兩國互市地點。道君皇帝還真會打算盤,一個東安王,一個懷忠崇義推誠順化功臣,再加個上柱國的虛銜,就想把我們費了多少心血打下的地盤要過去送禮?還搭着幾千人的添頭!”趙瑜嘿嘿冷笑着,一頁頁翻着夾,面如冰霜。“想瘋了他們的心!”

“二郎你還忘了賜劍履上,詔書不名這兩條!”趙文笑道。

“何須他賜!”趙瑜一聲冷哼:“等我去了東京,自然會穿了鞋子帶着寶劍進大慶,到那時,誰還敢喚我的名諱!”

把公文夾丟到桌上,趙瑜又躺回搖椅,“把宋國使團安排在遼人的院子邊上,等兩家打過照面,看蔡攸還敢不敢跟我提這些亂七八糟的要求!”

--鳳舞文學網----

鳳舞文學網爲衆多讀者免費提供各類小說,作品涵蓋了玄幻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軍事小說、恐怖小說、言等,並提供可電腦和手機閱讀的TXT、CHM、UMD、JAR格式的電子書下載。

http://www.fengwu.net?...??

第20章 開局(中)第30章 西路(完)第17章 遭遇(下)第42章 大石(下)第43章 餘波(中)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章 老種(上)第17章 神機(中)第63章 九五(下六)第9章 四方(下)第9章 四方(下)第55章 涌金(下)第31章 人心(下)第5章 對手(中)第37章 異變(中)第13章 父兄(上)第34章 覆亡(上)第58章 西軍(下)第32章 故鄉(上)第25章 野心(上)第11章 靖安(中)第32章 局勢(中)第43章 餘波(中)第29章 星火(下)第17章 豐收(上)第63章 等待(上)第25章 失算(上)第22章 武功(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章 三年(下)第31章 局勢(上)第22章 萬馬(上)第16章 船場(下)第20章 勇氣(上)第23章 萬馬(下)第41章 後續(下)第10章 三國(下)第8章 四方(中)第51章 道阻(五)第4章 使團(下)第7章 紛亂(下)第55章 涌金(下)第48章 道阻(二)第20章 勇氣(上)第6章 未來(下)第62章 門戶(下)第20章 勇氣(上)第2章 夜話(中)第7章 未雨(上)第20章 衢山(下)第52章 杭州(中)第43章 餘波(中)第5章 對手(中)第19章 海嘯第20章 開局(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5章 帝國(上)第25章 失算(上)第10章 宣傳(上)第5章 天津(上)第29章 攤牌(下)第38章 異變(下)第30章 人心(上)第38章 股票(下)第19章 軍器(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4章 意外(上)第11章 琉球(上)第16章 遭遇(上)第26章 傳承(完)第28章 傳言(上)第16章 商戰(上)第1章 老種(上)第51章 杭州(上)第22章 萬馬(上)第21章 勇氣(中)第5章 東京(下)第16章 神機(上)第23章 烈風(中)第30章 回航(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26章 野心(中)第25章 天子(上)第23章 武功(下)第17章 傳承(三)第25章 帝國(上)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4章 突遇(上)第31章 跳牆(上)第31 回航(下)第27章 野心(下)第35章 經濟(下)第20章 義學(上)第44章 決勝(中)第24章 西路(七)第5章 東京(下)第51章 杭州(上)第40章 故人(下)第5章 戰前(上)
第20章 開局(中)第30章 西路(完)第17章 遭遇(下)第42章 大石(下)第43章 餘波(中)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章 老種(上)第17章 神機(中)第63章 九五(下六)第9章 四方(下)第9章 四方(下)第55章 涌金(下)第31章 人心(下)第5章 對手(中)第37章 異變(中)第13章 父兄(上)第34章 覆亡(上)第58章 西軍(下)第32章 故鄉(上)第25章 野心(上)第11章 靖安(中)第32章 局勢(中)第43章 餘波(中)第29章 星火(下)第17章 豐收(上)第63章 等待(上)第25章 失算(上)第22章 武功(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章 三年(下)第31章 局勢(上)第22章 萬馬(上)第16章 船場(下)第20章 勇氣(上)第23章 萬馬(下)第41章 後續(下)第10章 三國(下)第8章 四方(中)第51章 道阻(五)第4章 使團(下)第7章 紛亂(下)第55章 涌金(下)第48章 道阻(二)第20章 勇氣(上)第6章 未來(下)第62章 門戶(下)第20章 勇氣(上)第2章 夜話(中)第7章 未雨(上)第20章 衢山(下)第52章 杭州(中)第43章 餘波(中)第5章 對手(中)第19章 海嘯第20章 開局(中)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5章 帝國(上)第25章 失算(上)第10章 宣傳(上)第5章 天津(上)第29章 攤牌(下)第38章 異變(下)第30章 人心(上)第38章 股票(下)第19章 軍器(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4章 意外(上)第11章 琉球(上)第16章 遭遇(上)第26章 傳承(完)第28章 傳言(上)第16章 商戰(上)第1章 老種(上)第51章 杭州(上)第22章 萬馬(上)第21章 勇氣(中)第5章 東京(下)第16章 神機(上)第23章 烈風(中)第30章 回航(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26章 野心(中)第25章 天子(上)第23章 武功(下)第17章 傳承(三)第25章 帝國(上)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4章 突遇(上)第31章 跳牆(上)第31 回航(下)第27章 野心(下)第35章 經濟(下)第20章 義學(上)第44章 決勝(中)第24章 西路(七)第5章 東京(下)第51章 杭州(上)第40章 故人(下)第5章 戰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