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

“此虜酋也。”劉錡的馬刀又已經卷刃了,身邊有親兵護持,他扔下馬刀,從得勝鉤上取下鐵胎弓,一箭射去。

劉錡的弓箭在宋軍中是有名的,還是宣和年北伐燕雲之前,劉錡與一干西軍軍官賭賽,先是一箭射穿了酒桶,再一箭將缺口堵上。

這個被劉錡瞄準的虜酋正是完顏兀朮,他近觀劉錡,正想如何調配軍馬,阻止這幹亂潮,突然聽見身邊韓常大叫一聲,從馬背上跳過來,將兀朮撲下馬來。

兀朮在遞上摔了個七暈八素,正待發怒,卻見韓常的左眼中插着一支羽箭。

韓常字元吉,燕京人,是金軍中最勇猛的漢將,也是完顏兀朮的愛將,史稱其臂力能開“三石硬弓”

史載,在富平之戰中,韓常被涇原兵的流矢射中左目,鮮血淋漓。

韓常哇哇大叫,直接拔了射在左眼的箭矢,用手抓了一把泥土,敷在眼中。先扶着完顏兀朮上馬,又自己跳上馬,率領親衛保護完顏兀朮退去。

長安城下,張浚得到劉錡的消息,說一場奇襲,已經將索虜迫退三十里,索虜暫時無法前來長安增援,富平且安。

“好!”張浚擊節而贊,“吾等要抓住時機,解決完顏婁室。來呀,再給完顏婁室送一份戰書。”

長安城中的完顏婁室也得到了完顏訛裡朵兄弟小挫的消息,他收到張浚的戰書,衆人都以爲他要再次置之不理的時候,完顏婁室對通譯說道:“就在戰書背面寫上:明日決戰。給他送回去吧。”

金兵衆將聽到完顏婁室如此說,都磨拳搽掌,要奪一場富貴。

待衆人散去後,完顏活女問道:“爹爹,爲何不再拖上幾天,待得訛裡朵和兀朮來了再做打算?”

“宋軍雖有二十萬人,但不過菜雞扎堆,前幾日你隨我觀看宋軍的營盤,已經看了個底掉。”

“可是宋軍能擊敗訛裡朵兄弟……”

“攻打訛裡朵的,必然是宋軍中較有戰力的軍隊,他們在富平,則此地的軍隊更弱,不趁他病,要他命,還要等什麼呢?”

“爹爹,兒子還是覺得,待得兀朮前來匯合……”

“哼。”完顏婁室生氣的一拍扶手,“按漢人的說法,‘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本來河東河西都是許給我西路的,這兩兄弟聞着腥味,就過來搶食。他們已經許了伯德特離補,赤盞暉等人分封河西。”

“真是可恨!”完顏活女大叫,“伯德特離補一個契丹降將,也敢要封地?”

完顏婁室道:“河西地域雖廣,但談得上富庶的,也就關中永興路這一帶,我等父子佔住這一塊,便也不太吃虧,西面北面風沙之地,等其他人與西夏糾纏去。”

“孩兒明白了,若是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帶着大軍到長安來,便請神容易送神難。故而要儘快打垮張浚。”

張浚收到完顏婁室的答覆,心下大喜,便要點齊兵馬,與完顏婁室一較高低。

“宣判,諸軍士氣不振,奈何?”劉子羽問道。

張浚嘆道:“爲將者不可不省察士衆,激發勝氣,須知懈鬥之卒,難以久持。也要想個法子,振奮下士氣。子羽有什麼高見?”

“:戰場交鋒,往往兵多者勝。我現有十餘萬大軍屯駐在長安城外,可以搞一個檢閱。一者,使士卒增加信心;二來,也可以向索虜炫耀武力。一舉兩得。”

“此計甚妙。”

宋軍的營地前,很快就搭起了一座高臺。完顏婁室得到消息,在城樓上看了一會,不明就裡:

“這是望樓嗎?怎的建在平地?還沒有城牆高。當建在小山上纔是。”

“若是望樓,當不會如此寬闊,都有三丈見方了。”

金兵諸將議論了一會,完顏婁室叮囑城樓加強崗哨,回到住處去休息。

第二天,天色微明,親兵來報:“宋軍在城下唱大戲。”

宋軍高臺遠近十幾裡,到處旌旗飄揚。一隊隊放哨的士卒或騎、或步,都是全副武裝,巡弋在周圍,鎧甲、刀戈俱皆擦得鮮亮。

張浚、劉子羽等人,一大早,便出營直行,前往高臺。

被編入檢閱隊伍的各個營頭,也隨之絡繹出行。鼓角齊鳴,聲勢震天,一萬多人,分成多個梯次,迤邐綿延出好幾裡地。從高空望下去,單州、成武與宋軍營盤之間的平原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明盔亮甲的宋兵士卒。

“金軍的斥候一撥撥回來稟報:南番將、校、謀臣,三軍皆動,俱已至城西。沿邊防備,崗哨林立。小人等難以近前細看,只遠遠觀望,似乎各部宋軍軍皆有前至,人衆不下萬餘。”

“再探再報。”

城西高臺兩邊,列了兩百名精壯士卒,百人擊鼓,百人吹角。

鼓角齊鳴,響聲振地,遠遠傳出,十幾裡外的長安城內,乃至三四十里外的各處縣城城內都隱約可聞。各軍各營分別都站好了位置,聞鼓角聲,步卒皆舉起長槍,頓地高呼;騎兵亦高舉槍戈,隨聲同呼。

張浚當然不能將十餘萬人都拉出來,這次代表性的來了一萬多人齊聲大呼,聲威可想而知。

便如春雷驟起寂原,就像江河決堤子夜。瀚海波瀾,掀起萬丈巨浪;鐵流奔騰,撞擊千仞懸崖。若是讓膽小之人在猝不及防下聽到,只管一下,就能被嚇得心膽俱裂。

遠處的河水似乎爲之一靜,陰霾的天空彷彿驀然雲散。驚飛起無數的林鳥;連帶野兔、野雞亦皆被嚇出,狼奔豕突,蒙了頭,到處亂撞亂跑。隱伏在數裡外的燕、吳兩軍斥候,不覺因之兩股顫慄,好似立足不穩;面色慘白,直欲提心在口。一呼之威,竟至於此!

三呼、三落。

鼓角聲止。

涼風徐徐,原野安靜。宋軍開始一營一營的從高臺前走過,這些宋軍陣型嚴整,鬥志高昂,饒是完顏婁室是敵對一方,也不禁點頭:“前日看宋軍營壘鬆散,是吾輕忽了。”

午時,最後一支部隊,鐵林軍。鐵林軍是宋國仿照西夏鐵鷂子建立的一支軍隊,人人全身鐵甲,上馬下馬都可以作戰。燕雲之役時,童貫本想調動鐵林軍,但全軍實在太重,因缺少馱馬作罷。

鐵林軍的都是壯漢,披掛重鎧,執重斧。

千人齊動,甚至比之前騎兵經過的聲勢還要大。便好似一團烏雲,又好像山雨欲來。遠遠地看去,簡直就是一座移動的堡壘。鋒利的斧頭,讓人看一看,就膽顫心驚。齊刷刷,一步下去,高臺都是輕微地搖晃。

圍在周圍的各營軍卒本來都在歡呼,見到這樣的氣勢,不知不覺都收聲閉口,目瞪口呆地看着,變得鴉雀無聲。

重鎧、重甲,負重已然不輕,卻還能演練陣型。

先是營將、校出列,向部下大聲傳令,如此三令五申,然後軍旗一下,陣往前行;軍旗兩下,以後爲前;軍旗三下,再度回軍轉陣,向前奔趨。

又合旗幟、鼓角聲。

白旗點、鼓聲響,左右齊合。朱旗點,角聲動,左右齊離。合之與離,皆不離中央之地。左軍陽向而旋,右軍陰向而旋,左右各複本初。接着,白旗掉,鼓聲響,左右各雲蒸鳥散,彌川絡野,但不失隊列嚴整。最後,朱旗掉,角聲動,左右各複本初。前後左右、間隔疏密,與初時無差尺寸。白旗、朱旗共同連飆,鼓角齊鳴,再又整齊前趨,到得高臺下,齊齊舉斧,作勢下砍,千人同聲高呼:喝!喝!將軍威武!鐵林軍!

這一番演練,本就是他們日常訓練的課目,此時展開,忽前、忽後,分合聚散,半點差錯也無,真如行雲流水一樣。

圍觀的萬餘宋兵,盡皆看得心動神馳,直到他們過臺退下,這才反應過來,情不自禁、不約而同,爆出一聲喝彩:好!

天空陰雲密佈,張浚立在高臺之上,按劍挺身,觀看這萬餘振作了士氣的虎賁,哈哈大笑,顧盼左右,與劉子羽說道:“吾有二十萬大軍,又有此西軍遺澤,小小完顏婁室何足掛齒!子羽,你且說說,這等鐵林軍,何人能破?”

“鐵林軍聞名已久,卻不知竟有此等聲威!有此萬輩,可匡扶宋室。有此十萬輩,可再造河山。”

“孛堇,這鐵林軍看來很厲害啊。”有將領在完顏婁室身邊說着。

“這是向咱們示威來着。”

“接下來就該派人來叫陣了吧。”

完顏婁室哈哈大笑:“一干鐵罐頭,在俺面前,不過土雞瓦犬而已,孩兒,你先下去準備。待張浚遣人來叫陣,我軍出城之後,如此這般。”

張浚果然遣將叫陣,完顏婁室大笑:“宋軍從一大早便開始折騰,現在午飯都吃完了,纔開始叫陣,張浚這小兒,真乃蠢驢一頭。”

長安的東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騎兵,約有七八百人,全副武裝,持弓挾戈,先奔出來,放下吊橋,過了護城河,列好防禦陣型。

金兵出城了。

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三節 郭永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五十節 旁牌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三節 真相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五節 盧龍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四十節 定製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三節 廝殺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節 打探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
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十節 定製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三節 郭永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五十節 旁牌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三節 真相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十五節 盧龍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四十節 定製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節 襄垣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三節 廝殺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四十節 打探第十六節 爭嫡第一百二十一節 詐城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