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節 團練

在得知數萬百姓在宣德門磕闕,朱皇后的內心充滿了惶恐和疑慮。她不知道百姓爲什麼來磕闕。但她知道,汴梁被圍三個月,柴米騰貴,軍漢們沒有足夠的冬衣,許多百姓衣不蔽體。百姓爲大宋已經付出太多了。

現在官家被金人抓走了,要講和,那麼百姓們的苦楚是否就到了盡頭呢?百姓是不是來要求自己犧牲自己,犧牲太子,與金人講和,來結束汴梁百姓的痛苦呢?

而作爲一個讀着《孝經》、《女誡》長大的高門仕女,她潛意識裡,認爲不能陪着自家的丈夫一同赴難是一種犯罪。她不知道臣下們對她的真實看法如何,能不能得到風評的認可。

數萬百姓在宣德門磕闕,會不會是爲了阻止她垂簾,讓她去與皇帝丈夫作伴,以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呢?她絕不敢拒絕數萬百姓的請求,決不敢違逆悠悠之口。

“童總管,百姓們說什麼?”

“禁絕根括,絕不賄敵。”

朱皇后在宮禁內,暫時不清楚根括是什麼,但“絕不賄敵”四個字理解的清清楚楚。不可賄敵,不可與金人妥協。朱皇后突然振奮起來,聰慧的她明白了,與金人繼續作戰,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於是,童穆帶着均旨來到了宣德門,向百姓們傳達了“百姓忠義,孤及母后已知悉……絕不賄敵”的意圖,而且立即召見宣撫使張叔夜,走馬承受呼延庚進宮見駕,商定國是。

磕闕的百姓們都放下心來,但他們還等待着,要親眼見到張叔夜的面才甘心。

張叔夜乘車趕來,呼延庚騎着馬跟在車輛後邊,百姓們看見呼延庚,便紛紛議論:“這個將軍我認識,端旳是一條好漢。”

“扯,就你本事嗎?誰不認得呼延家的銀鐗。他還和我說過話呢。”

“他說什麼?”

“讓開。”

張叔夜挑簾出了車來,衆人都叫:“果然是張相公。”於是百姓們慢慢散去。

張叔夜和呼延庚在童穆的帶領下進了宮,監國趙諶沒有在正殿見他們,而是在睿思殿,也就是趙佶、趙桓經常一遍賞玩琴棋書畫,一面和寵臣議事的地方。由於趙家皇帝世代相傳的文藝修養,他們在這裡和近臣更有一種類似朋友的親切和融洽。

趙諶在監國後第一次召見臣下議事就選在了睿思殿。不,應該是朱皇后選擇了睿思殿。

現在她端坐在殿中的一個角落裡,面前擺着一副鳳凰展翅的屏風。

她聽見張叔夜和呼延庚進來的腳步,向屏風前端坐的趙諶行禮。

趙諶詢問張叔夜城防和與金人交涉的事情,詢問開封府爲何在城中根括。

張叔夜一一回答了。

趙諶問,張叔夜回答得極有條理。朱皇后在屏風後聽得不耐,問道:“呼延走馬有何妙策。”

本來像這樣的召見,本輪不到呼延庚,他只是右衛大夫,剛剛踏進橫行的門檻,但朱皇后似乎要聽到呼延庚說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才安心,在給童穆下命令的時候,順口就叫呼延庚一起來。

剛纔聽張叔夜說,聽起來句句在理,但朱皇后還想聽呼延庚確認一遍。

呼延庚道:“當以街坊爲團練,力行保甲。一來可以讓街坊互助,共度難關,二來每日加以操練,必要時也可上陣。”

“好,爾去辦來。”朱皇后不假思索。

張叔夜又請示了另外幾件事,隨後帶着呼延庚告退了。

回到樞密院,呼延庚道:“吳革,雷觀、丁特起早已在城內遍設救濟,籠絡饑民數萬人,此事可讓雷觀、丁特起辦來。”

“雷觀別有重任,讓丁特起帶宋江、吳用辦來。”丁特起性子文弱,不然也不會把《靖康實錄》起名做《泣血錄》,張叔夜給他找點實際的事情,鍛鍊一下他。

至於雷觀這樣的幹才,張叔夜準備讓他接手汴梁城內的民政,把開封府架空。

當開封府的衙役再次去“根括”的時候,發現各個裡、坊都被組織了起來,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的壯年人人都拿着大棒子,鋤頭,斧子,打鐵的錘子等武器,在坊市內巡邏。

他們看見衙役班頭,便拿着一張紙在面前一晃:“宣撫司命令,着各里、坊結團自保,捉拿奸細,凡無樞密院路引,一律綁送官府,如遇拘捕,打死勿論。”

有強橫的班頭想仗着開封府的身份強闖進去,被團練打得抱頭鼠竄。

這些衙役還發現,各個團練還統一管理各個裡坊的錢糧和柴薪,所有團練購買的糧食,價格已經回落到兩千五百文一石了。

李回,徐秉哲咬牙切齒:“好!好!張叔夜,這是你逼我們的。”他們想到一條毒計。

汴梁的平民百姓都已經團結起來了,那能夠去根括的,就只剩下不屑於與平民百姓住在一起的高門大戶了。他們先從落難的前高官家中入手。

史載“徐秉哲根括高傑高伸家收藏。開封府督責金銀甚急,鄭皇后宅以隱匿金帛不肯盡數輸官。宰相責父祖並追毀出身以來文字,其餘奪官者甚衆。又枷項幹辦使臣等號令於市。”

開封府找到了高俅的兩個兄弟高傑、高伸,不僅抄沒財產,還將高家人充軍。隨後又查抄趙佶的皇后孃家鄭家,因爲鄭皇后孃家隱匿財產,鄭家人很多子弟被尚書省奪官。

這些高官親眷,對金國戰和之事彷彿與他們無關,只知囤積居奇,哄擡物價,彷彿金國打進城來,他們也可以保住家產一般。

現在被開封府逼迫,既沒有皇帝可以投告,又不像平民結團自保,一時之間,沒有站到樞密院一邊的高官家家殘破。

鄭太后的孃家人到延福宮中向太后哭訴,鄭太后怒道:“豎子不修德政,致身陷酋營,老身家屬不預朝政,何辜焉?”意即趙桓被囚金營是自作自受,憑什麼讓我孃家出錢啊。於是鄭太后開始對朱皇后和太子表示親近。

徐秉哲抄沒了這些財產,就先給金營送去,他直接派人送到西面的城牆上。爲了湊數,他送去的金銀帛緞有些成色不好,“金不甚赤銀不成蜂窠段子薄皆不用,至毆擊使臣”,被金兵毆打的人逃向宋朝守軍一方,被宋兵趕回去接着挨金兵的打。

呼延庚知道這件事之後,向守軍說:“我們放任他們去送禮求和,就是要讓事實教育他們啊。他們被金兵教訓了,便會與徐秉哲等人離心離德,而站到我們這一邊來。你們不收容他們,是又要把他們驅趕到徐秉哲一邊嗎?”

靖康二年三月初九凌晨,呼延庚突然收到一個小竹筒,是他留在茂德府上那一支。他打開信筒一看:“開封府深夜拿人,囚妾於天清寺。”

呼延庚馬上親自帶了一指揮騎兵直奔天清寺,只見寺門緊閉。呼延庚道:“撞開。”

進入寺裡後,只見一大羣貴府被囚坐在大雄寶殿上,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子正在怒斥當面一個官員;“爾等任朝廷大臣,作壞國家至此,今日卻令我輩塞金人意。爾等來何面目。”說完唾了一口。

官員扭頭避開,正看見呼延庚闖進來。

呼延庚見這官員正是徐秉哲,便道:“徐府尹,何來做的人販事情?”

徐秉哲道:“官家要自家妹妹前去抵賬,爾等安敢多言?看聖旨。”

原來是趙桓親自下令要抓貴婦前去抵賬求和。呼延庚心想:“又是一道聖旨,難道故伎重演,揪破綻耍賴麼?”他正想伸手去把聖旨搶過來撕掉。

突然邊上站過來一個軍將,喝道:“見到聖旨還不下跪,要做反麼?”

呼延庚一看,原來是範瓊。心中暗叫:“糟糕,怎麼沒提防這個反骨仔。”

隨着範瓊一聲大呼,他的手下從天清寺各處涌到大雄寶殿這邊來。

呼延庚哈哈一笑:“我在寺外有五百騎兵,你有種就把他們殺光,不使走漏消息,範瓊,神武東南二軍,俱聽我號令,你敢對我喝罵?”

範瓊道:“只叫你對聖旨尊重些,說什麼殺來殺去?”

“既然是天家事,自然要請監國做主。隨我去見太子。”

徐秉哲不動。

“徐知府,你現在不走,待灑家援兵來,刀劍無眼啊。”

徐秉哲無法,如不答應可能就要被這武夫當場打死,喃喃道:“監國見到聖旨也沒什麼話說。”說完先朝門口走去。

呼延庚看到斥罵徐秉哲的女子正是茂德,他跨上一步,一把拉住她:“隨我去做個見證。”

茂德自然是願意早一步脫離險境的。

三人在兩方軍隊的護擁下到了宣德門,軍隊留在外。呼延庚、徐秉哲、茂德進宮,到了正殿上,趙諶和朱皇后已經等候在這裡。

趙諶問:“什麼事?”

徐秉哲道:“只湊得金萬兩,銀四萬兩交予金人,金人催逼甚急,官家無法,只得以帝姬宗女抵賬。”

“將聖旨拿來我看。”

朱皇后看過聖旨,半晌無語,隨後問道:“你要捕拿哪些親眷?”

徐秉哲報道:“鄆王妃朱氏、六宗姬;蕭王妃任氏,二宗姬;景王妃田氏,濟王妃曹氏,康王妃邢氏,莘王妃嚴氏,徐王妃王氏,帝姬則嘉德帝姬,安德帝姬,榮德帝姬,茂德帝姬,成德帝姬,洵德帝姬,顯德帝姬;另金人索要之華福惠福令福純福甯福永福六帝姬未出閣,尚在宮中,妃嬪則王貴妃,喬貴妃,韋賢妃,王婉容,閻婉容,任婉容,王婕妤,小王婕妤,崔美人,她們都尚在宮中。另有女史女婢千餘人。”

求紅票、月票、收藏、評論

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二節 逃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九節 阻擊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一節 出軍第六節 成軍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九十二節 品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節 真相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十三節 張灝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三節 廝殺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五節 潰兵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十八節 收稅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八節 金慄山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六節 滄州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四十節 打探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二節 堡壘
第五節 河間第四十二節 逃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九節 阻擊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一節 出軍第六節 成軍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九十二節 品字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十三節 張灝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節 真相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十三節 張灝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三節 廝殺第三節 真相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五節 潰兵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十八節 收稅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八節 金慄山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六節 滄州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四十節 打探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二節 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