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

“虛的一路,由本將爲之。率本部七百人,先擊其右翼,吸引他的注意力。實的一路,由你二位來做。張中彥,你率爾部九百人,稍後出發,待其騎兵並步卒之防禦之重點爲我部吸引住之後,等我信號發出,即趁虛而入,迅速地展開對其左翼的攻勢。

“張中孚,你部八百人押後徐行,不必管本將。設若張中彥的攻擊遇到阻力,你補充入其中,加強攻勢。設若張中彥突襲成功,你隨機應變,可押後接應,亦可加入突襲。務必有一條,保障接應的同時,做到馬踏連營。”

劉錡分派出去的這兩個人,便是張中孚,張中彥兄弟。張中彥本與李彥琦同在金慄山阻擊金兵,見李彥琦兵敗,他放棄了接應的責任,率領本部逃回了富平。

當劉錡到了富平之後,張中彥隱瞞了自己拋棄李彥琦的事實,只說兵敗金慄山。劉錡不疑有他,仍舊委以重任。

他們遠途奔襲,不可沒有主將。張中彥與劉錡的資歷遠不及劉錡,因此,儘管劉錡部人馬最少,呼延庚依然指派他做了主將。

張中彥與張中孚抱拳接令。

他下達完命令,勒住繮繩,胯下的駿馬原地轉了兩圈,擡起兩條前腿,仰頭長嘶。他神情凜然,與張中彥、張中孚對視一眼,微一抱拳,短短地說道:“百里奔襲,功成或敗,在此一舉。兩位將軍,本將先行一步。”

就這樣,劉錡一路到了金兵彙集之所。金兵的龐大的營盤就在遠處,如同一隻酣睡的巍峨巨獸。

他縱馬奔出,往左右伸出手來,叱道:“旗來!”

兩個親兵遞上劉仲武傳下來的節度使和經略使兩面大旗,他一手執一個,風捲紅旗,攜七百騎兵,趁夜色呼嘯着衝出了林子。

臨戰倉促,不可不鼓舞士氣。劉錡掣旗側身,高聲問緊緊追隨他的騎兵們:“孩兒們,還記得老節度出征的情形麼?”

“然。”

“怎麼做的?”他自問自答運足丹田之氣,高喝一聲,“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紅旗招展,風捲動了林木,起伏宛如波浪。數百人乘風疾馳,數千條馬腿奔騰路上,刀劍拍打鎧甲。他們同聲嘶喊,喊殺的聲音幾乎壓倒了這洪流奔涌的聲響,驚飛起宿鳥,響徹夜空。

劉錡將兩旗並在一手,交給身側的護衛,自己摘下長槍,握在手中。隨着馬蹄的聲音用槍桿擊打前鞍。他的騎術甚佳,不用掌控繮繩,奔馳的穩穩當當。

他人稱“詩書將”,比士卒們更能體會詩句的涵義,他本想鼓舞士卒的士氣,士卒的吶喊倒先振奮了他的精神,他慷慨激昂,豪邁的嘶吼:“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數百騎兵一起拔出馬刀,單手控繮,敲擊前鞍,齊聲詠歎反覆:“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奪其祁連山,使其六畜不蕃息;奪其焉支山,使其婦女無顏色。”

金兵的大營已經近在眼前,劉錡提槍大喝:“封侯拜將在今朝,孩兒們,隨吾來。”

他的左右親從聲嘶力竭,近乎吼叫,漲紅了臉,喊殺聲伴着馬蹄奔馳的聲音,非常有鼓動性。引動七百人熱血沸騰。

不出劉錡的推測,金營果然沒有做好防禦的準備。

倉皇迎上來的金兵騎兵們從來沒見過唱着歌來打仗的敵人,那如滾雷也似的歌聲,那一往無前的衝擊,即便聽不懂漢話的,也不由爲之駭然膽怯。兩軍接近,劉錡長槍揮舞,坐騎的衝勢不減,瞬間撞入敵陣十數米。

一個金兵的軍官挺槍刺來,劉錡閃身避開,長槍送出,順着他盔甲的縫隙,插入其中,拔出來的時候卻被格住了。

兩人都騎着馬,側馬交過。劉錡索性鬆開手,丟掉長槍,向後手一伸“刀來。”親衛遞上長刀。

劉錡面對另一名敵人,一刀將敵人劈倒在地馬下。那人來不及爬起來,眼睜睜看着,被隨後衝來的無數馬蹄踐踏身上,叫了半聲,氣絕死去。

劉錡帶的七百人,全是劉仲武的老卒。迎出來的金兵騎兵卻並非精銳。

完顏兀朮與完顏訛裡朵在此會師,雙方都有數萬人,女真的合扎猛安也不會放在最外圍,劉錡趁着金兵無備,猛衝進營,最先遇見的便是歸附漢軍,劉錡接連三次衝陣,金兵的四五百騎兵傷亡近百,潰敗散開,落荒而逃。

不到半個時辰的接戰,劉錡部的七百騎兵也陣亡二三十。他高高舉起旗幟,兜馬回走,帶着剩下的人遠遠轉了個圈子,重新把坐騎的速度提上最快,再接再厲,徑往金兵存放糧草的營壘衝去。

奔到近前,他擡眼觀看,心中咯噔一跳。

方纔激戰時,他就注意到金兵的營壘沒有點燃火把,漆黑一片。此時卻忽然燃起了火堆。騰騰的火焰跳起來老高,映亮了營外數裡。強弓勁弩,石炮投槍,便在營內一字排開。

如果強攻,必然面臨矢石如雨,損失會很大。但是如果不強攻屯糧之所,以七百騎兵迎戰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兩部,便如同石子投入大海一般。

他腦中念頭急轉。他的一個親信拍馬上來,急促地說道:“經略,借我軍與彼騎兵交戰的時間,索虜已然有了準備。我軍若此時強攻,傷亡太大。這點騎兵基本就是我軍的僅有了。經略,……”

劉錡祖上數代爲將,在劉仲武一代達到最盛,但北伐燕雲,將劉家的嫡系耗了個精光,這七百人,也的確差不多就是他僅有的嫡系精銳了。劉錡斬釘截鐵,道:“不必多說。你即帶百人,護住我的後陣,防備索虜騎兵繞回來。今日之戰,不勝則亡。”

“經略!”

劉錡打馬一鞭,卷帶主力,迎着金兵的弓箭、矢石,改變了一下方位,挑選弓箭射程不及的位置,逆流衝鋒。往復數次。夜色漸漸消退,金兵的火力越來越猛。劉錡記不得是第幾次衝擊了,只記得他至少改變了四次攻擊的方位,有兩次,他差點突入營內。

他抹了下汗水凜凜的臉,又一次默數。營壘上的金兵越來越多,投石機三十來座。強弓勁弩、更是遍佈了營壘的右翼。

東方拂曉,天要亮了。

天一亮,張中孚與張中彥部的行蹤就要暴露在金兵的眼前。劉錡清楚,再也沒法拖延。他能做到的也就只有這些了。七百騎兵,截止目前陣亡近三百人,接近一半。他終於伸起了手:“放信號!”

鳴鏑、火箭,沖天飛起。

他往邊兒看了眼,養精蓄銳多時的金兵騎兵散成一條弧線,靜靜地包抄逼近上來。經過小半夜的激戰,即使他的部下很多都是一人兩馬,也快要吃不消了。劉錡緊緊握住手中的旗聯,雙腿夾緊,催動照夜白,回首高呼:“沙場捐軀,正當其時!”

不顧敵人騎兵的包圍,他再一次向金兵的營壘發起了衝鋒。既爲了協助張中孚,也爲了他們自己的活命。劉錡若不能衝營成功,憑他這傷亡慘重的幾百人,就算現在就走,也絕對逃不出金兵的追擊。

張中孚沒讓他失望。

劉錡不顧生死的衝鋒,徹底迷惑住了金兵。饒完顏訛裡朵久經戰陣,沒見過這樣拼命的,他斷定這是宋軍騎兵在孤注一擲。深入敵後,不成功便成仁。既然被發現了,乾脆就搏一把。

因此,不但金兵的大型防守器械多數調去了營壘右翼,也只派了一個猛安來圍剿劉錡。

左翼的防線極其空虛,絲毫無備。張中孚簡直勢如破竹,兩次衝陣就宣告成功。

九百宋軍騎兵,如虎如豹,惡狠狠撲入金兵營內,左衝右突,火箭亂射,臨時點起的火把到處扔擲。張中彥見大勢已定,分出兩百人,過去接應劉錡,留下兩百人備用,親率餘下的四百人,隨之衝入。

甘寧百騎尚且能劫的魏營雞飛狗跳,何況張家兩兄弟兩部一千七百騎兵。馳騁起來威勢極大。金兵的左翼鬼哭狼嚎,士卒自相擾亂,沒頭蒼蠅似的,東逃西竄。火箭與火把點燃了帳幕,熊熊的火焰冒出滾滾的濃煙。完顏兀朮與完顏訛裡朵都到整個營盤的右翼去觀戰,無人在此坐鎮,左翼很快陷入了潰亂。

左翼的潰亂帶動中軍的不穩,中軍的不穩連動右翼的騷動。前營的動亂接連後營的驚惶。一發不可收拾。

卻說完顏兀朮,曉得中了劉錡的計謀。他急忙棄下右翼,趕往左翼,連斬了數個逃竄的軍官,欲待組織防禦,奈何亂勢已成,百般彈壓不住。左翼有兩萬籤軍,抵不住一千騎兵,徒呼奈何。

劉錡見營盤的左翼已亂,便拋下金兵屯糧的營壘,向着起火的方向殺去,此刻,小半個金兵營盤已經一片混亂,劉錡輕易的就和張中孚,張中彥兄弟匯合了。

兩千多騎兵在金兵營盤中馳騁縱橫,劉錡突然看見一羣鐵浮屠簇擁着一個身着重甲的金兵將領。

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四節 分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六節 茂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五十四節 張崇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節 平靜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五節 平靜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節 驚雷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節 真相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節 壓力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
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八十四節 分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六節 茂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五十四節 張崇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節 平靜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五節 平靜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二十節 驚雷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節 真相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八節 守營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節 壓力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二節 鄭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