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

夜深了,呼延庚從王彥淑身上下來,側過身,抱了抱躺在另一側休息的高鷺。

“鷺妹,第一次兩個人來,感覺怎麼樣?”

“哎呀,髒死了。”

王彥淑在一旁笑着說:“要是主母喜歡,奴婢一定把妹妹伺候得上天去。”

高鷺不說話,王彥淑又說:“主母妹妹,我給你做滕妾吧。”

滕者,送也,始於先秦,最開始都是正妻的姐妹之類,陪嫁過來。從血緣看,就高於一般的妾室。唐代之前,五品以上皆有滕,滕皆有品級,可授誥命。而宋代滕妾通稱,滕依然在妾之前。

王彥淑被罰作奴婢,雖然呼延庚在內宅不講究這些,但法律地位上,王彥淑不過是呼家的財產,而不是人。

宋代只能有一個正妻,高鷺雖然號稱是平妻,各種禮儀也是按照娶妻的規格,但她實際上仍然是妾,如果獲得誥命之後,可以獲得滕的地位。

高鷺和王彥淑的地位和黛絹相比,黛絹是張嬋的陪嫁丫鬟,是正妻和主母的權力在內宅的延伸,當張嬋不在場的時候,黛絹甚至有資格代替張嬋發話。高鷺和王彥淑的地位都低於黛絹。

王彥淑說要做高鷺的滕妾,一下子就撬動了高鷺最敏感的那根神經,只有真正的主母,才能配有滕妾的。這等於擡高了高鷺的地位。

高鷺不做聲,等呼延庚發話。而呼延庚現在正摟着高鷺,寵着她。雖然他對內宅鬥爭非常的鄙視,認爲是茶杯裡頭起波瀾的兒戲,但現在絕不會駁了高鷺的面子。呼延庚只好說:“是啊,你嫁給我,連陪嫁丫鬟也沒帶一個,就補給你一個滕妾,好不好?”

高鷺當然不是沒有貼身丫鬟,只是礙於張嬋的態度,都安排丫鬟嫁給呼延庚麾下的軍官了。

高鷺嗯了一聲,從呼延庚懷裡掙脫出來,背對着呼延庚:“你們鬧吧,我要睡了。”

呼延庚和王彥淑抱在一起,王彥淑問:“主人,我乖吧?”

“嗯。”

“宮裡的事情,妾身給主人安排好了。”

“宮裡什麼事情?”

“主人裝糊塗,最惹人愛了,都給主人謀劃好了,主人只要按彥淑給的時間去面聖即可。”

這時,一陣打更聲傳來,“兩更天了,主人睡吧。”

五更天,完顏設合馬就率領騎兵出發了,他們疾馳一天一夜,直逼六安城下。看到城下突然出現無窮無盡的金軍旗幟,六安知縣六神不安,開城請降。

而宋軍的三路大軍也在路上。

王淵和陳粹、王彥一同帶着三萬部下,七月十二日,出發前往六安,王淵所部出發後,當天晚上,完顏粘罕才收到消息,安排佈置,七月十四日凌晨,完顏設合馬已經將金兵的青旗插上六安城頭。

此時,王淵和陳粹等部才走了不到一百里,而六安距離廬州兩百餘里。因爲宋代大軍行軍,沿途糧草由地方供給,供糧職責的是從到達的第二天算起。

七月十二日早上離開廬州府城肥東縣的時候,大軍吃的是由府城供應的糧食。而晚上如果到達肥西縣的地界,肥西是不管飯的。爲了節省隨軍押送的糧草,大軍一天沒有走出肥東的縣域,走了不到三十里。

七月十四日,王淵的大軍吃完了肥西供應的早飯,繼續向着六安前進。天氣越來越熱,空中,樹梢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裡透着點紅,從上至下整個地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火。

在這個白光裡,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攙合着地上蒸發出來的腥臭。

每個人都彷彿被罩上了透明的罩子,行軍時口裡喘着粗氣,彷彿附在軀殼上,油膩膩的。腳心裡出了汗,把草鞋粘在一起,像踩着塊溼泥,又溼又滑。

時間漸漸到了中午,太陽越來越熱,漸漸地,隊伍中有軍漢暈倒。

王淵的親兵對坐在轎子裡的王淵說道:“大人,走不得了,兄弟們熱殺了也。”

王淵坐在轎子裡,也悶得難受,眼見擺在面前的一盆冰,化作溫水。他又用毛巾自己擦了擦汗:“通知全軍,就地紮起帳篷,等過了未時再走。”

陳粹在前面得了命令,催馬趕回來,勸說:“太尉,一歇兩個時辰,等不得也。”

“你懂什麼,起日頭的時候大夥歇歇,天涼了加緊走路,進展還快些。”

陳粹又爭執幾句,王淵道:“陳統制着急,不若帶隊先走。本帥晚點去追你。”

陳粹本想依言先走,但他的手下眼見王淵部休息,自己卻要頂着日頭行軍,怨聲載道,陳粹無法,也只得下令就地休息。

到了未時,太陽果然不見了,天上聚起了濃雲。烤人的陽光不見了,可還是悶。

“快走,快走。”押正們揮舞着鞭子,驅趕着手腳緩慢的軍漢,催促他們排成長隊,開始進發。

雲層越來越厚,把天都遮住了,天地間變得昏暗,彷彿黃昏時節。

這時,起風了,先是一陣兒微風,讓軍漢們燃起希望,覺得下半天的路程不會太難熬,突然之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一陣風過去,天暗起來,灰塵全飛到半空。塵土落下一些,天上的雲更厚了。

黑雲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帶着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怎麼好似的,連大樹都驚疑不定地等着點什麼。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着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裡微帶着雨氣。

有些軍漢把斗篷拉起來,有些把頭巾又紮緊些,塵土往四下裡走,雨道往下落,豆大的雨滴中夾雜着冰雹;風,土,雨,雹混在一起,聯成一片,橫着豎着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裡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

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一轉眼,天地已經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

每一個軍漢,無論是有斗篷的,戴斗笠的,扎頭巾的,沒有一個人能倖免。全都被淋個通透。地上的積水早已沒過腳面,溼褲子裹住人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大家的頭和背,橫掃着人臉。

沒人能夠擡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軍漢們立定在水裡,不知道哪是路,不曉得前後左右都有什麼,只覺得透骨涼的水往身上各處澆。

“軍令,快走。”傳令的人彷彿在天邊喊,但沒有人搭理他,大雨打得人睜不開眼,誰也看不見誰。

將領們都失了蹤跡,彷彿被無窮無盡的雨吞沒了,有見機的什長伍長要把身邊大車上的帳篷抽出來,搭起來躲躲雨,但但多數都是連人帶帳篷被大雨拍翻在地面上,帳篷窩在水裡,一時也用不了。

少數幾個搭起來的帳篷,立刻擠滿了人,大家穿着溼透的衣服擠在一起,每個人都好似掉進了冰窖裡,從周圍感覺不到一絲熱氣,每個人都渾身發抖。

大雨下了整整一個多時辰,直到申時三刻才變小,又淅淅瀝瀝的下了大半個時辰。到了酉時,天色開始變暗,已經不適合行軍了。

但即使天亮,也不能再行軍,陳粹命令全軍趕緊收集柴火,生火取暖。因爲剛剛出了肥西縣境,因此今天沒有地方官管飯。軍漢們都把隨身攜帶的飯糰拿出來吃。

這飯糰是出發前做好的,在烈日下揣在懷裡兩天,今天又被大雨澆透,早已餿得不能食用。

休息了一陣,陳粹派人到王淵處請求發放軍糧。

“不是已經發了飯糰了嗎?今天先把飯糰吃完,明早縣府就會送糧食來。”

陳粹派去的人道:“飯糰已經餿了,不能食用。”

“按軍法,先吃自己帶的乾糧,再吃隨車軍糧。爾等敢浪費糧食,以我軍法不利乎。”

陳粹和王彥的部下,當然也包括王淵的部下,今天被折騰得鬧事的力氣都沒有了,大家餓着肚子,草草睡下。

王淵還留了個心眼,連夜派人去前方的六安縣城,催逼軍糧,讓縣裡送早飯來。

到了第二天辰時,信使沒有回來,早飯也沒來。王淵心想,再等等,往返好幾十裡呢。

一直等到中午,全無音信,王淵才下令從車上解下軍糧做飯。大夥兒吃完飯,總算恢復了些精神頭,已經過了午時。

王彥感覺有點不對,建議王淵派出探馬。大軍在未時頂着日頭開拔,行進了十餘里,前方几匹馬疾馳而來。

“是中午派出的探馬。”王彥道。

這幾匹探馬到了王彥面前,跳下馬來。

原來他們到達六安城下的時候,一小隊金軍騎兵從城裡衝出來,給了王淵一個下馬威。除去他們幾人,其他人被金兵追殺而死。

第十八節 守營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五節 平靜第十節 復耕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六十九節 傳首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節 體系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節 單騎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節 體系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
第十八節 守營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五節 平靜第十節 復耕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六十九節 傳首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六節 滄州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節 體系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八十節 單騎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四節 體系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二百三十五節 取捨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十節 練兵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六十二節 誰來付賬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