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雲雖然一副道門貴公子的姿態,但他從來就不是個淡漠之人,自打進入江湖武林之後,他便揹負着師父的血仇,他的行事風格也一度深沉乃至於黑暗,爲了復仇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即便與楊璟相遇之後,他的這種個性也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只不過楊璟傳授給他的太極拳,讓他在不斷的修煉之中,也不斷提高了自己的境界。
師父當年的冤屈也在楊璟的幫助下,得到了昭雪,秦玄策和黃韻真也受到了該有的懲罰,他與董尚志也修復了關係,如今也算是同氣連枝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境界也終於踏入了武道宗師,他本該已經滿足了。
人都說文無第一而武無第二,所謂武道宗師到底該如何界定,實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有些人武藝高強,罕有敵手,但心術不正,行事邪惡且殘害良善,這樣的人又豈能稱之爲宗師?
有些人雖然堪稱十世善人,處處行俠仗義,可花拳繡腿,能幫到的人終究有限,自然也無法稱之爲宗師。
由此看來,武道宗師起碼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善,一個是強,這就是所謂的德藝雙馨了。
宗雲執着於復仇,但秦玄策和黃韻真受到懲戒之後,他也終於放下心來,跟着楊璟做些有益於百姓的事情,而且收效還是非常顯著的。
有了楊璟的太極拳之後,武功本來就高深莫測的他,更是打遍敵手,是故說他是武道宗師,並不爲過。
曾幾何時,成爲武道宗師,便是宗雲除了報仇之外的最大夢想,因爲他報了仇,了結了一樁心事,但還有另一樁使命,那便是爲了師父王道明,將南無派發揚光大!
想要做到這一點,成爲武道宗師只是一個開始,往後還要開宗立派,還要將師父的理念繼承且繼續發揚。
當他踏入宗師境界之後,他認爲是時候該開宗立派了,他也跟楊璟嘗試過,在仙雲山創立了雙魚山宗,雖然整個宗門直至如今也只有他和楊璟兩個人而已,但畢竟已經是個不錯的開端了。
可當他修煉太極越發精深之後,他卻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觸摸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那便是聖人!
人類有史以來,能夠稱之爲聖人的,一個巴掌都能夠數得過來。
後世有孔孟朱王的說法,這四個聖人便是孔子、孟子、朱子(也就是朱熹)、還有明朝心學創始人王陽明。
孔子和孟子自是不用說,千百年來都是讀書人崇拜的聖人,他們的仁義思想對國家的統一、百姓的安定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整個古代封建社會,就是在孔孟之道的框架和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即便到了後世,孔聖人的思想,仍舊影響着無數人。
而提倡理學的朱熹雖然名氣不如孔孟,但也算是將儒學又大力發展起來,雖然在理宗趙昀這個時期,朱熹的理論和思想纔開始受到朝廷的重視,但他卻影響了宋朝往後的朝代。
以往科舉考孔孟之道,大宋開國太祖趙匡胤的元老輔臣趙普,讀書並不多,但卻也說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來。
而到了明清之後,科舉仍舊考孔孟之道,但士子們從小寒窗苦讀,所用的教材卻是朱熹對孔孟經典的集註,也就是說,往後的讀書人,或者說那些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們,他們從小讀的書,都是朱熹對孔孟之道的註解。
也有人說王陽明其實只能算半個聖人,因爲心學的影響力沒有孔孟等人的大,但知行合一的心學,其實更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因爲心學倡導的是思想的釋放!
不過對於循規蹈矩幾千年的華夏人而言,心學多少是有些背離了孔孟之道的倫理準則,或者說與孔孟之道的道路並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反倒在某島國上,乃至世界的其他國家,受到了極大的崇拜。
閒話也不多說了,這裡只說宗雲確實超越了武道宗師,看到了自己更高的目標!
聖人們,或者說古時那些諸子百家的先賢們,之所以能夠被世人銘記千秋萬載,是因爲他們的思想,改變了這個世道,或者說,他們的思想,維護着這個世道,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甚至往更好的方向延續。
宗雲想要成爲聖人,可以著書立說,可以提出自己的思想,但他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到底不是個讀書人。
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着宗雲就無法成就聖人的境界了?
不。
除了這些聖人之外,還有一些聖人,他們並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用自己的思想來改變這個世界,或者說他們沒有明確的思想學說。
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來讓世人千古銘記!
比如關羽,比如岳飛!
他們這些人並不是讀書人,但他們的忠義,他們的武功,他們的傳奇故事,卻讓世人永世難忘,甚至爲他們建造宗廟,封他們爲人間聖者!
宗雲無法走孔孟的路子,卻可以走關羽和岳飛這樣的路子!
當然了,早先所說的那個王陽明,是其中的一個異類,他既提出了心學,在戰功上也是堪稱百戰不殆!
宗雲由此看到了自己的新目標,找到了自己的新道路,武者追求永無止境,如此才能越來越強大,如果自滿傲慢、故步自封、停滯不前,遲早是會被人打敗的!
宗雲不是楊璟,他無法像楊璟那樣融入朝堂的官場體系,因爲他是個一生不羈愛自由的人。
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讓百姓們永遠銘記他!
丘處機確實爲了族人而曲線救國,勸誡成吉思汗少生殺孽,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客觀來說,他接受了蒙古人的冊封,全真教的道人爲蒙古人的帝王祈福,而得到了全真教祝福的蒙古人,卻要踐踏和毀滅南宋。
從這一點上來說,到底是有些不太好聽的。
所以宗雲要做一件楊璟一直想做,卻又無法去做的事情。
他知道楊璟並非忠於腐朽的南宋朝廷,楊璟也不是朝廷的鷹犬走狗,楊璟只是忠於百姓,只是想要爲百姓謀求福祉,不想看到生靈塗炭,想要南宋的百姓們繼續安定且繁榮地延續下去!
但楊璟進入了官場體系,而且已經走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無法再抽身出來。
所以宗雲要幫助楊璟,他不忠於朝廷,他不需要聽從朝廷的調遣,同樣也不會受到朝廷的掣肘和阻撓,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用自己的力量,來抵禦蒙古人,來爲百姓阻擋北方的鐵蹄和弓刀!
這就如同早先的紅襖軍一樣,雖然是忠義軍,但必要的時候,朝廷會將你當成反賊,會對你詔安,你若是不歸順朝廷,便只能等着朝廷來討伐和剿滅!
紅襖軍早先在百姓之中有着極其好的口碑,這些義軍是代表了基層百姓的利益的。
可最終他們卻與其他梟雄一樣,背離了初衷,只爲了追求權勢和財富,百姓只不過是他們的幌子和遮羞布。
當他們在蒙古人和南宋朝廷之間搖擺,彷彿叛降之時,他們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紅襖軍,只不過是追求霸權的一方勢力,僅此而已。
宗雲想要建立自己的勢力,但絕不會步紅襖軍的後塵!
也正是因此,這一路上他極其注重人才,爲自己的勢力不但匯聚英才,招賢納士,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董尚志和白玉蟾對他的意圖也早已清楚,所以並沒有勸阻宗雲,因爲宗雲走在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道路上,宗雲在追求連他們都不敢去追求的聖人境界!
仙人,神人,是屬於神話傳說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聖人卻不同,聖人有着超越凡人的成就,但他終究是個凡人,那纔是真正行走在人間的神!
白玉蟾被譽爲活神仙,許多人都想找到他,但如果能夠選擇,他也不想成爲這樣的傳奇。
年輕的他也曾經做過很多事,在各方面都非常努力,是因爲他也曾經像宗雲一樣,希望能夠成爲聖人,希望能夠讓百姓銘記千古。
可惜他最終沒能得到重用,只能隱遁山林,成就了活神仙的名號。
眼下宗雲比他更有衝勁,更有能力,也更有可能達成那個他當初沒能達成的願望,試問白玉蟾又怎麼可能會反對宗雲?
非但不反對,他還有幫助宗雲,甚至說服董尚志,讓董尚志一起全力支持宗雲!
自打後周世宗滅佛之後,道教在宋朝得到了極其龐大的發展空間,因爲道人不需要繳納賦稅,道人的數量也達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而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民族,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落後的生產力,使得他們很迷信,所以他們也信奉和膜拜佛教道教乃至於西方的教派。
如此一來,北方的道人數量也非常的龐大,佛道辯論之後,道教受到取締,道人被驅逐,人數自然也是相當恐怖。
這一路上,也有越來越多的道人加入他們的隊伍,跟着他們返回南方避難。
雖然對這些道人來者不拒,但宗雲挑選的標準卻非常嚴格,甚至堪稱嚴苛,只有那些身懷武藝或者有着某種特長,有着一技傍身的人,才能夠進入他的核心。
這些人無論選擇返回南宋,還是繼續留在北方,都是宗雲的元老團隊,是宗云爲了實踐自己的理想,爲了踏入那個更高境界,爲了鋪就那條道路,而聚集起來的!
如今,宗雲看中了蔡州城外的那些奴隸,並不是因爲那些奴隸有多麼的可憐。
相反,這些奴隸並不可憐,這些奴隸反倒很可怕!
因爲他們是當初蒙古人攻打蔡州之後,不願投降蒙古人的那羣人,即便過了這麼多年,他們寧願做奴隸,也不願做漢奸!
這裡成了這些血性男兒的集中營,蒙古人四處征伐的過程中,但凡遇到反抗者,但凡遇到不願投降的,都會殺掉。
可有一些不願投降,卻又無法殺掉,或者因爲他們有着特殊能力而捨不得殺掉的,便會丟到這個奴隸營來。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個奴隸營也是優勝劣汰,大浪淘沙一般,能夠活到今天的,無一不是強者之中的強者!
宗雲要的,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