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衝突(上)

隨着人羣進了城,范進於這一行人裡的地位劃分,也基本摸清了情況。名爲張二郎的書生,年紀其實比自己大不了幾歲,卻是這一行人的首領。這些書生來自湖廣、江西兩個省份,其中江西是文教大省,素來出人才。當年嚴嵩當國時,號稱滿朝才俊半江右,皇帝一上朝,聽的一耳朵全是江西話。

雖然自嚴嵩倒臺之後牽連朋黨,江西人的威風大減,但是文化水準在那裡,不會因爲某個人的倒掉就連教育水平都沒了,比較起來,湖廣在文教上比江西還是要遜色一些,當然打爆廣東還是沒問題的。

文人相交,以才爲先。一般而言,不管是本省還是跨省書生組成團體,能在隊伍裡當頭的,要麼是年歲偏大,要麼就是才名才氣確實壓的住其他人。這個張二郎談吐上很灑脫,但多少有些紈絝味道,更像是那種從小就被人捧慣了的二世祖,於才氣上不能說沒有,但是還談不到領袖羣倫的高度。

湯顯祖戲劇上造詣高,文墨上亦極出色,在整個江西亦是數的上的人物。雖然都是才子,其知名度遠比范進爲高。張二郎的文墨未見得真比湯顯祖爲強,於其他書生而言,也不具備壓倒優勢。

而且除去湯顯祖外,其他幾個書生對張二郎多是採取恭敬態度,很有點像是幕僚逢迎東主的意思,這就更讓范進覺得張二郎身份非同小可,多半是名門子弟,家族勢力很是可觀。

不過他大概是想玩白龍魚服之類的把戲,不讓別人提他的真實名字,乃至湯顯祖剛要介紹他的姓名時,就被他把話截住。其他書生也就很有默契的不再提及他的姓名,只說些風花雪月,天氣真好之類的廢話。

湯顯祖似乎與這幾個人並不完全是一路,但又不是敵對或疏遠關係,總體上看就是個不遠不近。他大抵也不想范進和對方走成一路,因此被攔了話就不再提張二郎身份,只說些戲曲以及話本上的事。

幾個書生對於戲曲的興趣沒有湯顯祖那麼大,衆人交談的焦點主要還是何心隱到嶽麓書院講學,以及隨後的文會。湖廣的教育水平比浙江、江西這種教育強省略有不如,但是嶽麓書院卻是湖廣的一塊硬牌子,堪稱一支獨秀,足以與浙江,江西等處的知名書院頡頏。

憑心而論,即便是武昌府城的官學,教育水平也遠不及嶽麓書院。官府裡那些學官的知識水平以及文壇聲望比起嶽麓書院的夫子山長來,相去也甚遠,有不少學官本身,也是從嶽麓出來的。這座書院雖然是民學,但是聲望和水平都遠在官學之上。

由於不是官學,其教授內容也就不受朝廷控制,不像官學裡只教授的經義、性理大全這樣的東西。其近年來的教授內容尤其偏重於心學遠重於理學,爲大明心學弟子培養了不少新生力量。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其實都是宋學分支,在學術思想上,也沒有很明顯的區別。比如王陽明的傳習錄中,就有諸如“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慾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只在此心去人慾、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聖人述六經,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慾。”“只要去人慾、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這一類的文字。所以學習心學不算離經叛道,讀書人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可是隨着時代發展,到嘉隆萬時期,大明民間的心學發展漸漸超過理學,雖然在科場上依舊以理學爲主導,可是在百姓這邊,則是心學逐漸成勢。張居正師從於徐階,而徐階則師從於聶豹,聶豹本人,就是陽明心學中泰州學派的大儒,心學影響力可見一斑。

像是廣州的張師陸,其字靜齋,從名到字都是致敬於心學鼻祖陸九淵(陸九淵字潛齋)。連所謂煙瘴之地的廣東都如此流行心學,其他地方也就不問可知。

而所謂的夫山先生何心隱,於萬曆朝而言,算的上心學裡極爲出色的人物。其本名樑汝元,與聶豹都算是泰州學派一脈,師從心學大儒顏鈞,後破門出教師徒反目,但依舊是名動天下的大名士文豪。

湯顯祖師從心學名家羅汝芳,而羅汝芳則是何心隱同門,算起來,何心隱還是湯顯祖叔伯輩人物。其在家鄉還搞過萃和堂,合族共居,財產公有按需分配。按范進看來,這很有點像後世歐洲的空想xx主義歐文、傅立業他們搞的那些東西,也與他們一樣以失敗告終。

其最有名的事,莫過於在嘉靖年間聯合藍道行搬倒嚴嵩,也因此遭人所嫉,不得不隱姓瞞名化名行走天下,連家鄉都不大敢回。

但不管如何,在當今天下而言,何心隱既是名儒,亦是飽學文士,在湖廣乃至整個東南都有聖人之名。他來嶽麓書院講學,自然是本地文壇一大盛事,講學之後想來也知必有文會之類的娛樂項目,也少不了紅袖添香的美人。

詩文,名氣,美人,這些話題於大多數讀書人而言,都有着足夠的吸引力。張二郎提起這些,卻顯得有些不屑一顧,言語中對於何心隱也並不十分服帖,只說着,

“科場之內,還是以文章定成敗,名氣大其實也沒什麼用。他講的那些東西,其實是拿不到檯面上的,只能在鄉下糊弄些百姓,只好算野狐禪,上不了大臺面。不信讓他下場試試?還不是照樣要做八股文章,不敢有絲毫違制之處。咱們讀書人自己得先弄明白,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學問,什麼又是可有可無的小道,也就是這等私學,纔會請何心隱這種欺世盜名之徒來講課,官學裡就絕對不會。”

“張兄說的是,那這講學張兄是否要去?”

“講學我們是不必去聽的,聽他講那些東西,又有什麼用?但是嶽麓書院是該看一看,不管怎麼說也是一處名勝,萬無不去的道理是吧?再說長沙又不是隻有一個何心隱,好地方還是不少的。我這次到長沙,實際是奔着崇仁書局那鎮店之寶來的,家嚴心儀兩物久以,爲人子者,自當孝敬尊長,幫家嚴了卻心願。”

一名書生道:“張兄,你說的可是書局裡那一唐一宋?”

范進問道:“一唐一宋,那是何物?”

“範兄有所非知了,這崇仁書局是吉王府的產業,掌櫃宋崇仁已亡,現在掌櫃是他兄弟宋崇禮,都是王府的管事。想那王府所藏何等珍貴,內中自不乏佳品。這一唐一宋,就是佳品中的上品了。其中一唐便是大唐顏真卿的一幅真跡。這話不說範兄也知道,當今天下掛名真跡的多半都是僞作,連那本朝唐寅的畫,現在都有人作假了,何況是前朝的?可這崇仁書局的顏魯公真跡,可是真正的真品,價值連城。另一宋呢,則是一部宋版書,乃是北宋年間刊印的一部新唐書。自成祖爺爺修永樂大典,民間宋版書多入了文淵閣,坊間極是難見。偶爾有也是佛經居多,像是這部新唐書可是少見的很,當真是寶貝。店主人等閒不拿出來示人,只當個幌子用,我輩買是買不起了,如果可以看幾眼,也算是祖上有德了。”

張二郎搖頭道:“你們啊,不要人云亦云,如今文淵閣裡,也沒幾本宋版書了。武世二廟的時候,都讓那位大才子楊慎給盜了去,如今不知道流落到哪裡。這幾年世面上宋版書漸多,都是那時候偷出去的。”

話音未落,其同行的一個兄弟用手輕輕碰了他一下,示意其注意言行,張二郎卻不以爲然道:“碰我做什麼,我又沒說錯話,不信去文淵閣看看,還有幾本宋版書……我可是去過文淵閣實地看過的,根本就沒幾本……”

這個張二郎……湖廣人……文淵閣。范進大概已經猜出此人身份了。

文淵閣是內閣值房,除了閣臣就只有值宿的武士可以進去,這人既然一副貴介公子派頭,當然不會是武人子弟,那剩下的身份就是閣臣。當今朝中姓張且是湖廣人的,除了張居正還有誰?這個張二郎,想必就是張家二公子張嗣修。

這樣一來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這三兄弟美的像妖孽,畢竟張居正是國朝有數美男子,他的子弟又怎麼會醜。這也就難怪,爲什麼張二公子的言行,一副十足的二世祖派頭。

前世也見過這種高門公子,提起宮闈秘事如數家珍,以講別人不知道或是不敢講的秘聞爲樂,藉此揄揚自己身家。畢竟他只是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好面子想出風頭,都是極正常的想法。講講這些東西,又不會去妨害其他人的利益,也沒什麼不好之處,在他看來最多算是有點幼稚,卻不算什麼惡行。

此時的范進心裡倒是有些慶幸於方纔在城門外的那段興之所致,若非如此,只怕與張嗣修就錯過了。於他而言,科舉的目的是做官,但是做官的途徑,卻不一定是科舉。

人脈交情這些都不比科舉分量輕,而當今天下,還有哪條線比張居正更能保證自己發跡?再者從行新法之刻起,自己就很難和江陵黨切斷聯繫,與其被江陵,還不如主動投靠過去。此時此地,范進心裡有些暗自感激湯顯祖,對方真是自己的貴人。

張嗣修的兩個兄弟顯然勸不住他,依舊聽他口若懸河的講着文淵閣之類的秘聞,正說話間,對面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走過來,其一身打扮也似乎是衣冠中人。看面向情緒似乎有些低落,與帶衆人女裝出行的張二少很有些反差。他遠遠的就朝着張嗣修行禮,等離近些小聲道:“二公子,借一步說話。”

張嗣修正說的得意,粗粗還禮道:“高兄,有話當面說,別搞的這麼詭異。不過就是買幾本書,不至於有什麼波折吧?”

高姓書生臉色略有些尷尬,“二公子,這實在是讓小生有些難以啓齒了。本以爲與宋掌櫃是老世交,這趟買賣萬無一失。誰知宋掌櫃一口咬死,兩件寶貝已經許了吉王世子,連定金都收了,萬無更易之理……”

“吉王世子……簡直豈有此理!”張嗣修的面色瞬間一寒,要知方纔他已經在衆人面前誇下海口,把兩件古董看做自己囊中物,不想竟出波折,頓覺面上無光,連帶對這書生也不大客氣。“高兄,你之前大包大攬,自雲萬無一失,怎麼事到臨頭又出波折,這似乎不夠交情吧?”

“實在……實在也是沒想到,宋掌櫃明明約好的……”

張嗣修的那個兄弟再次輕輕撞了一下張嗣修,又附在他耳邊嘀咕幾句,張嗣修臉色略緩,朝那書生一點頭道:“高兄,秋天肝火旺,我說話衝了些,別介意。買賣不成仁義在,再說交易未成總有轉圜,勞你大駕帶個路,我親自見見那位老闆,跟他當面說開就是。”

“這樣是最好了,請二公子跟我去一次,或許事情有轉機。”

張嗣修要去,其他人自然沒有不去的道理,再者就算是爲了開眼界,也當然要跟隨。湯顯祖在隊伍最後對范進小聲道:“長沙城城內有城,半座城池都是吉王府。吉王在這一帶勢力甚大,二公子若是與吉王世子爭寶,只怕很有些口角……”

“若是掌櫃的當真鐵心賣給吉王世子,只要一句東西已經賣出就好了,便沒了這些後話。掌櫃的只說定下交易,收了定金,無非是要本主出面才能繼續談。這是生意口,無非是想多要幾個錢,二公子怕是要破費一些,但是口角自然不會有的。”

書生們彼此的距離其實也不算太遠,范進的聲音略高些,前面兩次撞了張嗣修的少年便聽到了,回夠頭來看了一眼范進,范進也正看了一眼他。兩人目光相對,范進發覺這個兄弟生的,其實比張嗣修更爲像女人,他的兄長屬於美貌裡帶着英氣,這個兄弟則是嫵媚的成分更多……可惡的僞娘!范進再次提醒着自己。

走了時間不長,一行人已經來到崇仁書局,這書局地方很大,五間開間的大門面,夥計便有十幾個。書架上既有經史子集時文小錄,亦有不少雜書閒話。范進的著作在這裡可以找到九成,其中七成以上出自福建於范進收益無半文關係,好在他早已經看開,否則怕不當場要氣的暈厥。

那少年似乎是有意挑釁似的,要過一本俠義金鏢,隨意翻閱兩篇就舉起來朝着范進比了一下,范進無奈一笑,後者很得意的將書放下。這當口,書局的掌櫃宋崇禮已經走出來迎接,遠遠的就給張嗣修唱諾賠禮,將其與高姓書生請進書房去談,外面只留了個大夥計招待。

這買賣與外人沒什麼干係,別人自然不好插手,只在外間閒轉,湯顯祖翻了兩本書搖頭道:“這幾本書錯字訛漏甚多,恐不是真本?範兄筆耕不輟,潤筆卻爲奸商所得實在讓人氣悶,就該寫一份呈文送到官府,重重辦這幾個書商。”

“廣東書局印的太少了,若是沒有這些盜印,拙作怕也傳不到湖廣。萬事皆有利弊兩端,不好一言而決。”

那張家的少年聽了這話,再次向范進看過來,似乎於他這話有很大興趣,但是卻不知怎的,並不肯開口搭言。他不說話,范進也不好主動過去攀談,只好朝其拱手一禮而已。

過了一陣,外面一陣紛亂的腳步聲響起,隨即就有人大喊道:“老宋,你許我的寶貝,今天該讓我拿走了吧?我父王過壽,我是要拿這兩樣寶貝做壽禮的,打發人幾次拿不走,只好我自己來了。”

說話間,頭戴束髮紫金冠,身穿織錦團花袍的黑胖子從外面走進來,甫一進屋,就被一屋子女裝書生搞的頭暈眼花,目光轉來轉去,最後落在那位不愛說話的張家公子身上,用手中摺扇一指:“誒?你這廝在我家當書童,不肯用心侍奉,反倒偷了我父王心愛的龍紋硯逃走,居然還敢在人前露面?來人啊,把這逃奴帶回王府去!”

第四百六十四章 鴛鴦折翼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下)第四十七章 折銀代役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個殿試不尋常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進新政(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三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幾樣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訌(上)第九十八章 天大官司 地大銀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雙狀元第四百六十三章 官商合作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四百二十二章 復興希望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郎機人的進攻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三十五章 發財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氣一盞燈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神明庇佑土默特(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二百三十六章 逢龍遇虎第九十章 殺豬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個殿試不尋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五百四十九章 賣破綻第四百五十章 名利雙收(中)第二十六章 夜話(下)第四百八十章 十三太保,退思當道(下)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的眼中只有她(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鬧崇文(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下之政出於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室如牢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六百零一章 范進的奇恥大辱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塞上行(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國公府的善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一百六十二章 絕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別(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京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着鼻子走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狀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輕孰重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九十四章 花燭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謀事(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四百三十章 班門弄斧第三百零二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四十四章 被捕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三百零六章 張國維上門第三百七十七章 友誼和利益(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治水之議第六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睜眼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名利雙收(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五百零七章 帝王心思第十五章 闖關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四百四十章 心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四十九章 採購軍糧(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張千金的決斷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
第四百六十四章 鴛鴦折翼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下)第四十七章 折銀代役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個殿試不尋常第三百九十六章 范進新政(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三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四百一十二章 幾樣心思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五百三十二章 鄭洛的下馬威第三百六十五章 內訌(上)第九十八章 天大官司 地大銀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雙狀元第四百六十三章 官商合作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四百二十二章 復興希望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郎機人的進攻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三十五章 發財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氣一盞燈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神明庇佑土默特(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榮升第二百三十六章 逢龍遇虎第九十章 殺豬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個殿試不尋常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五百四十九章 賣破綻第四百五十章 名利雙收(中)第二十六章 夜話(下)第四百八十章 十三太保,退思當道(下)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的眼中只有她(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鬧崇文(上)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下之政出於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有室如牢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六百零一章 范進的奇恥大辱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五百九十一章 塞上行(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餘波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國公府的善意第五百三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立足第一百六十二章 絕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別(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五百四十四章 京中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着鼻子走第一百九十三章 武狀元(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孰輕孰重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九十四章 花燭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四百七十三章 冬至(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謀事(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四百三十章 班門弄斧第三百零二章 自投羅網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四十四章 被捕第五百一十九章 戚虎第三百一十二章 掃地出門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三百零六章 張國維上門第三百七十七章 友誼和利益(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治水之議第六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四十章 神仙睜眼第三十四章 放榜第二百四十六章 討債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四百四十九章 名利雙收(上)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五百零七章 帝王心思第十五章 闖關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應第一百二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戰第四百四十章 心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衡文(下)第二百五十章 相府偷會(上)第四十九章 採購軍糧(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張千金的決斷第三百八十八章 整治捕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