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着鼻子走

紫禁城,乾清宮內。

少年天子望着眼前的奏章,臉上帶着幾分怒容。

他的知識已經可以看明白奏章內容,不需要再像過去一樣得老師在一旁講解才知道奏章裡到底說了什麼東西。可是能看懂是一回事,是否能處理就是另一回事。他私下裡偷偷拿過幾份已批覆的奏章來看過,對於上面的軍政大事,其實還是一無所知,不知道是該同意還是該駁斥,甚至不知道誰說的更有道理。還有幾份都察院上的彈劾奏章,在他看來,這些奏章把人說的那麼壞,自然是要法辦纔對,可是再看所彈劾之人的名姓,不是一省大吏,就是朝中部堂大員。找到這些人敘功時的文字來看,又覺得個個都是岳飛般的忠良,動了誰都不大對勁。

以萬曆當下的能力,還不足以應付一個國家的正常運作,更別說像一個合格官僚那樣對事物做出明確剖析,看出奏章後隱藏的真意。他亦有自知之明,知道現在還不是自己施展手腳的機會,萬事聽張居正安排就是。只是這次的奏章相對而言,沒有那麼多講究,所提到的事,也比較簡單,讓他認爲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處理。更重要的是,這奏章是放到自己面前,而不是送給張居正的。

錦衣衛有權直奏君前,不經過通政司。但是劉守有很少使用這個權力,第一,錦衣衛壓根不怎麼上奏。第二,偶爾有奏章也是交給張居正不交給皇帝,萬曆對此也很理解,畢竟自己看不懂,給自己也沒用。可是這次劉守有破天荒把奏章送到自己手裡而不是相父,這讓皇帝非常興奮,也因此對這份奏章格外重視。

除了錦衣衛,東廠也上了一份相對正式的公文。比起錦衣衛,東廠的優勢在於提督太監就是宮中大璫,陪在皇帝身邊,找個機會就能把想說的事說了。馮保一般而言不向皇帝彙報什麼,至於上這麼詳細的文書,更是第一次。比起錦衣衛的奏章,這份詳細的報告更讓皇帝興奮,馮大伴的人上這麼一份東西,不就說明在他眼裡,已經把自己當成個主人看待,必須小心應付,而不再是當成小孩子?

這兩份東西的內容很簡單,都是詳細闡述了昨天晚上京師發生的惡性案件,有人行刺新科進士未果,現已全部落入法網。隨後介紹今天審訊的結果,罪犯招認了其所犯的若干案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帝升遐期間發生的周世臣遇害案。

在說明中,兩個衙門都詳細介紹了那一案發生及審問始末,以及范進對那一案的調查。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才導致歹徒對范進的襲擊。

萬曆此時正在少年,熱血衝動,再加上看了范進的公案小說,很羨慕那些高來高去鋤強扶弱的俠士,這也是這個年齡讀者的普遍想法。武藝固然練不成,但是對於打擊罪惡的想法是有的,偶爾也做些俠客夢。見到朱國臣和其部下的介紹,自然就把其當成了書中的反派。

原本認爲,這種人只存在於話本里,現在發現自己治下就有,小皇帝心裡自然不大痛快。再說,連自己的姨娘都差點被襲擊,這事關皇家體面,也讓他覺得難以容忍。

一般而言,不是昏君當國,纔有這種事麼?自己又不是昏君,怎麼也會如此?再者荷花那案子是明顯的冤案,自己不但沒能阻止其發生,反倒是在自己在位第三年把她送上了法場,這讓以後的人怎麼看自己?

當然,這事裡他的責任不大。因爲萬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批覆過誰的死刑,都是按照已有名單,隨意批個同意。反正他也不知道誰對誰,更不知道什麼案子,只能按刑部複覈結果說話。可問題是老百姓不知道這些,最後罵的肯定還是皇帝糊塗,自己怎麼能捱罵?

惡棍橫行,好人受冤,外加自己名聲受損。幾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下,讓小皇帝怒氣沖天。畢竟他還是個孩子,不管再怎麼修煉心性,也比不了那些官場老狐狸。未曾想過這背後是否藏着什麼謀劃佈局,只想着伸張正義,招呼着身邊心腹太監孫秀道:“你去朝房請先生到東暖閣,朕有事要請教。”

時間不久,張居正被孫秀請到了東暖閣,萬曆將奏章與說貼都放到了張居正面前,必恭必敬問道:

“先生,朕心裡有些事不明白,請先生指教。這種事朕到底該怪誰?”

張居正道:“京師之中匪類橫行,欺壓安善百姓,刑部法司不能明察秋毫,加白刃於無辜百姓,此乃典守者之過,罪在臣工。臣忝居閣揆,自難逃其罪,請陛下下旨嚴懲。”

“不,這不能怪先生。這案子是在父皇升遐那年,當時首輔是高拱是吧?”

萬曆對這個名字印象極深,當然印象更深的,是那句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當時如果不是恩師和馮保護持,自己是否還能當上皇帝,都在兩可之間。對於這個人,他自然沒法忘卻。

張居正點點頭,“不錯,當時正是高中玄做首輔。”

“那這便是高中玄的不是,不幹先生的事。”

“話不能這麼說,臣身爲首輔,不能及時糾察冤獄,反而讓無辜被押上刑場,亦是罪責難逃。”

萬曆此時的年紀不大,還聽不出張居正一句話間,已經把案件定性得冤獄的深意,只以爲張居正要主動承擔責任,連忙道:“朕不怪先生,先生亦不必自責。這件事最大的過錯在刑部,他們把案子審得糊塗,其他人又怎麼知道?就像朕,哪裡知道人是被冤枉的,只看到刑部說他們有罪,就當他有罪了。先生想必也是如此,這罪還是在刑部的。”

張居正心知自己這個弟子最無擔當,有事先想着甩鍋,不想承擔皇帝應有的責任。不過也正是因爲他這種性子,才方便自己接下去的行事。范進這次把案子鬧大,正合他的心意。第一先轉移視線,讓大家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家事上;第二,惟有事情鬧大之後,自己纔好藉機做篇文章,不讓外敵有機可乘。他作爲萬曆恩師,牽着弟子鼻子走,自是手到擒來,但是在此之餘,還是希望多教導弟子一些東西,因此沉吟片刻之後道:

“陛下,刑部固然難辭其咎,但過錯不能單歸於刑部,五城兵馬司作爲首審,擅用非刑以求口供,主審之人亦難逃干係。還有,刑科給事中不能查清案件,糾察冤獄,亦有失職之過。”

萬曆點着頭,“先生,這些事朕也是知道的,不過朕覺得除了議罪,也要議功。不管怎麼說,這夥人總是被拿住了,免得鬧出更大的亂子。範卿身爲觀政進士,腳踏實地清查舊案,這份勤勉值得讚揚。更不畏刀斧,親執盜賊,這些也該嘉獎。還有廠衛,這次他們也算是拿賊有功,也該有所獎勵。”

小皇帝終究還是范進的鐵桿粉絲,這一案能得到他高度重視,與范進的參與也有一定關係。張居正並不反對天子對范進的獎賞,於他心目而言,雖然不想讓其當女婿,但確實想栽培其做部下大將。

因此張居正並沒阻止皇帝的想法,而是換了個方式道:“此事,還是交給羣臣來議,聽一聽百官的意見。不管是賞功,還是罰過,都應由大臣公議,這樣的處置才能服衆。臣在此斗膽要爲高中玄求個人情。”

“先生要爲高拱求什麼人情?”

“高中玄於國有功,於首輔位上也極勤勉,但人非聖賢誰能無過,偶爾有些小過失也再所難免。何況當時這一案由刑部翁大立主審,高拱只是看到卷宗,並未親歷審問,於一二人命的案子又不曾放在心上,是以一時不查受了愚弄,也非其本意。畢竟他是先帝心腹重臣,對其保持體面,也是保持先帝體面,再者其已經致仕還鄉,就不要追究太過。”

萬曆聽着張居正的話,心裡卻在給高拱畫着重點:草菅人命、糊塗蟲,父皇的心腹不是我的心腹,已經致仕就不要再回來了……

他點點頭,“先生的話朕記下了,先生放心,朕不會把他怎麼樣的。畢竟致仕了,就讓他安度晚年便是,不過這件事畢竟關乎於人命,不能就這麼算了。就按先生說的,交給臣公們議一議,看看高拱該受什麼懲罰。朕心裡有數,不會真那麼做的,最多也就是提醒他一下。”

“陛下寬厚,乃天下之福。”張居正心知,自己這個徒弟已經上當了,甚至已經想着該怎麼處罰高拱,這回他是別想再回到京師掌樞了。萬曆又問道:“先生,馮大伴還在宮外跪着?”

“正是,慈聖有旨意,讓馮公公好生跪着反省。”

“馮大伴這次實在是太糊塗了些,若是皇姨鳳體有損,朕也不能饒他。不過總算是萬幸,人沒受什麼損傷,於大伴就不要太過苛責,還是把他饒了吧。可是饒了大伴,母后會不會生氣啊?”

“陛下宅心仁厚,正是聖主格局,此乃江山萬民之福,慈聖歡喜還來不及,絕不會動怒。”

萬曆滿意地點點頭,越發自滿地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個合格的皇帝,只要再學習個一兩年,說不定就可以嘗試着掌握權柄,自己處理國政。卻不知從頭到尾,他都是被張居正及范進牽着鼻子走,連他的處置,也都在這幾人謀算之中。張居正心內暗道:這猢猻這次倒是立了大功,至少可以保證高新鄭無緣樞位,但不知他現在在幹什麼。

鄭家小院內,雖然鄭國泰還在養傷,鄭承憲的身體也不大,但還是堅持着要吃一碗喜面,慶賀鄭嬋回家。鄭承憲終究是個寬厚的性子,並沒因爲鄭嬋受辱,就大發雷霆,或是要她一死保全家風之類。反倒是私下裡囑咐鄭婉,一定要看好堂姐,不讓她尋了短見。

只是鄭嬋的行動,讓人覺得她多半是不可能尋死的。其本就是一個外向潑辣的女子,這次回來也沒什麼變化,從錦衣衛衙門回來不久,就開始操持着煮麪預備酒菜的事。雖然不請外客,但終究有范進一家,她還是四下忙和張落,手腳不停。

錢採茵比較沉穩,性情偏於內向,鄭嬋則是反過來,是個大姐作風,兩人是個鮮明對比。鄭嬋問着關清、範志高的口味,又拉住錢採茵問道:“錢太太,範老爺是個什麼口味?您吩咐下來,我好做菜時單獨給他做一份。咱京師的面啊,吃的是個醬,可是廣東人我怕是吃不習慣,乾脆就弄點菜吧。可是不知道他有什麼忌口沒有,這話只能問您。”

“不……我可不是什麼太太,當不起這個話。”錢採茵臉一紅,“範老爺……不在家裡吃。”

鄭婉在旁頗有些失望,垮着臉道:“大哥不在家裡吃還有什麼意思啊?吃麪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吃纔好啊,他不在家,又去哪裡?”

“老爺說是要去拜見恩師,晚飯也是開在那邊。咱們吃咱們的,別管他了,他還有大事要做呢。”

“壞蛋都抓起來了,還有什麼大事啊?是不是還有壞人沒抓住?那大哥一個人出去怎麼行,得帶個人保鏢啊。”鄭婉對於發生在家裡那場打鬥依舊恐懼,一聽說范進要出去就有些擔心。

錢採茵道:“你不用擔心了,現在咱家外頭就是一隊東廠的人,老爺出門肯定也有人護衛着,現在他要出事,那是要翻天的。他說要做的大事不是抓壞蛋,而是給人平反昭雪,很重要的。”

鄭嬋想了想道:“那我也去吧。畢竟我也算個苦主,話從我嘴裡說還有力量些。面哪天吃都行,做正事要緊。”

相對於溫柔如水的女子,范進其實更欣賞她這種風風火火的,在他看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鄭嬋完全可以培養一番,取得不輸樑盼弟的成就。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足夠的資源投入,眼下是來不及,只能將來再說。

馬車直奔達智橋而去,在車上范進問道:“鄭姑娘,你不問我去哪裡就上車?”

“去哪裡又怎麼樣?我這個樣子其實什麼都不怕了,再說範老爺即便是壞人,也不會打我這種殘花敗柳的主意,有什麼可怕的。”她灑脫地一笑,將頭靠在車壁上,神態中帶幾分無所顧忌的決絕勁頭,“只要看着那幾個混蛋上法場,我就沒什麼遺憾了。爛命一條,我什麼都不在乎了。只要能弄死那幫傢伙,就算是去打登聞鼓,我也敢去。”

第四百九十六章 辦學(下)第一百零一章 契兄弟第二百七十章 鬥智第二百七十四章 陰招第四百零五章 奉獻第四百零七章 馮邦寧的報復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坑待虎第五百四十四章 京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十九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爲奴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八十章 傾頹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書第五百零五章 錦囊三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虧空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糧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二百七十章 鬥智第四十四章 被捕第六十一章 發達第八章 人命關天第一百八十章 背叛的滋味(下)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一百六十三章 吉王的禮物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事(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麪包公範退思(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五百零八章 海珊朝貢(上)第五章 重定社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四百零九章 湘蘭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當然選擇原諒他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冬至(中)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劉勘之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還債第三百二十七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明海上代言人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會(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誆虎入籠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四百四十四章 家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彌補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進新政(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同表現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歸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一百一十章 奪位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二十六章 夜話(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操控清議(下)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七十五章 我有寸鐵可殺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報冤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四百四十章 心服第六百零六章:浮光掠影第五百九十五章 動盪之夜第二百零六章 慧劍斷前緣(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算計我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二百五十九章 蜚短流長(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門生與座主(上)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周進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屬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別(下)第七十六章 勝券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條件
第四百九十六章 辦學(下)第一百零一章 契兄弟第二百七十章 鬥智第二百七十四章 陰招第四百零五章 奉獻第四百零七章 馮邦寧的報復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愛這夜色茫茫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四百六十六章 江陵到來(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坑待虎第五百四十四章 京中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十九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爲奴第三百零七章 反戈一擊第八十章 傾頹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一百五十三章 妖書第五百零五章 錦囊三策第三百七十八章 虧空第四十三章 案首送糧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二百七十章 鬥智第四十四章 被捕第六十一章 發達第八章 人命關天第一百八十章 背叛的滋味(下)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一百六十三章 吉王的禮物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事(中)第四百五十五章 白麪包公範退思(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蘭花開第五百零八章 海珊朝貢(上)第五章 重定社火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路向北第二百二十四章 水盜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第四百六十章 節婦清官(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四百零九章 湘蘭第五百四十三章 開門揖盜(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當然選擇原諒他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二百二十章 君臣(下)第四百七十二章 冬至(中)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劉勘之第五百二十八章 代朝廷還債第三百二十七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明海上代言人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四百七十四章 小寒(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秦淮會(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五百一十六章 誆虎入籠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三百一十五章 喪報第四百四十四章 家變第二百八十一章 傳臚大典第三百四十七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彌補第四百四十八章 一石二鳥(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冬至(上)第四章 坍塌的祠堂第三百九十七章 范進新政(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同表現第五十三章 不第而歸第一百一十四章 戰旗第一百一十章 奪位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開門揖盜(上)第二十六章 夜話(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操控清議(下)第一百章 招安(下)第七十五章 我有寸鐵可殺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冤報冤第三百四十六章 既做師孃又做鬼(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四百四十章 心服第六百零六章:浮光掠影第五百九十五章 動盪之夜第二百零六章 慧劍斷前緣(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你算計我第七章 範家棟樑第二百五十九章 蜚短流長(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門生與座主(上)第五百九十章 威風八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周進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一百五十二章 芳心有屬第一百四十六章 送別(下)第七十六章 勝券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利(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困境(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