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手段 (上)

“湖廣情形複雜,又有勳陽的流民,還有苗寨的土司。漢人土人因爲田地財富的事時而爭鬥,輿情複雜,不比範兄的家鄉好多少。自穆廟晚年,綱紀不張,地方上的土司就變的更加不安穩,時常爲非作歹,劫掠行人。土人剽悍窮苦,不知法度,有司也拿他們沒辦法,一個寨子的人扛起鋤頭是民,拿起刀就是匪,想抓人根本辦不到,只好睜一眼閉一眼,乃至他們搶了人,還要安撫他們給他們送錢送糧食,希圖他們有了飯吃就不要再搶。這事說來可笑,可是一向就是這麼處置的。那些土司因此變的囂張,不大把官府放在眼裡。直到前兩年曾世伯滅九絲蠻,才讓土人略有收斂,知道天威不可撼動。凌世伯於廣東殺羅山蠻,其實殺的更出色,只是消息在湖廣傳播的還不夠快。除去土人,湘西還有土匪,水上有水盜,妖書說水德應湘西,卻不知是爲哪一路人馬造勢,可不管是土司苗寨還是土匪,一鬧起來這湖廣就要不太平了。”

少女皺着眉頭,神色嚴肅,固然是傾國傾城的佳麗,可此時她的樣子像一位憂國憂民的宰臣,而沒有半點閨中少女的嬌羞。廣州民氣開化,加上范進的才名,大家閨秀也很認識一些,不拘是相貌還是風度,卻實無一人能於此女相比。

她的聲音極美,可是語氣卻很沉悶,其精神全被妖書一案所牽扯,於性別上的差異實際是顧不上的。幾人從書局回了船,直接到了客艙議事。這種大事關係非細,一般人自然沒資格參加,張嗣修也不覺得自己身邊那些名士才子於這種事能幫什麼忙,一個未請,只安排人去請劉勘之。范進能夠列席,則全是這個女子一力主張的結果。

她的心情很是沉重,“湖廣產糧甚豐,於朝廷而言,是個重要糧倉。何況長沙又是南北孔道。一旦這裡亂起來,不管是莊稼欠收,還是南北漕運中斷,都是朝廷心腹大患。眼下正要推行新法,需要的就是天下太平,干戈不興,真打起仗來,就得一切延續舊規以保持穩定,新法不知要延遲到幾時,才能實行。”

張嗣修道:“小妹,你是個女流,這事自有男人去辦,你就不要管了。我也沒想到,幾個江湖騙子加一個藩王子弟,居然摻和到謀大逆的事裡,這回若是不剝了他們的皮纔怪!那個死胖子可以先不用管,姓宋姓高的兩個,都要好生打着問。高秀清自己是個秀才,居然也做出這等無君無父之行,斷不肯容!把他們幾個殺了,這事也就平息了,你不用太擔心。”

少女搖頭道,“打他們又有什麼用?現在最重要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湖廣。這反書不知他們印了多少,又送到何處。如果他們真聯合了湘西的土司,準備謀反,殺了他們也平息不了。”

她說到這裡,又看向范進道:“範公子在廣東辦過軍務,尤其是剿過羅山蠻,那是國朝近年來天下聞名的大捷,於這種事自有經驗。這次的事,只怕要有勞範公子費心了。”

張嗣修道:“也不是隻要範公子費心,湖廣不比廣東,範兄於湖廣的情形所知有限,想要出手,也不知從何着手。這事最後還是得靠我們湖廣人自己來做,我想劉兄也該到了吧。”

話音甫落,艙門被敲響,隨即劉勘之從外走入,那兩名俊僕則抱着一大摞書卷緊跟在後。在范進看來,劉勘之這個男神相貌是沒問題的,就是整體風格上偏向於陰柔,面向上總帶有幾分病容,時不時還要咳上幾聲,總給人一種病嬌的感覺。

在明朝當下的審美里,才子的形象,有時候確實是和病弱聯繫在一起,這種嬌弱模樣,並不會影響人們對其看法。再者劉勘之只是身體不好,距離一病不起還差的遠,沒人會真的厭煩他。張嗣修一見他進來便熱情的招呼他坐下,態度上的遠近,也看的十分清楚。

作爲刑部侍郎之子,劉勘之在刑名以及訪查案情上確實有着自己的長處,之所以能把趙鷹等人一網打盡,就是他手下家將劉武的功勞。一個家將尚且如此,主人家的手段,不問可知。據張嗣修介紹,之前夷陵附近有一夥盜賊極是兇悍,亦是劉堪之設謀,將其一網打盡。其並非是只知道讀書寫字的才子,於實務上極有見解,於湖廣輿情也比較熟悉。在張嗣修看來,處理這件事,劉堪之的作用遠比范進爲大。

他這種想法倒也不能算錯誤,天時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信息掌握,范進這個外來戶不管多有經驗,離開這些資料支撐也難以做出正確謀算。劉勘之手下拿的那些文案,就是他整理的湘西土司情況以及湖廣本地一些有名的盜賊以及江湖人物的信息。由於劉一儒在刑部任職,他以衙內的身份搞這些,比普通人確實熟悉。從他隨身攜帶這些東西看,也可知其對於捕盜平寇,亦早有所想。

他先聽了妖書的事,搖頭笑道:“世妹,你可知我爲什麼不去書局麼?就是我知道,一去,一定要和你爭吵起來,所以少生是非,沒想到二兄還是不肯放過我。說一句難聽的話,這件事,我們不該管,也管不了。大家是舉子,要去京裡應考的,這是最大的事,沒有什麼比這個重要。至於地方的事,由地方衙門去解決就好。我帶的這些,是我搜集的一些資料以及自己整理的消息,把他們交給衙門,咱們的事就算做成,其他的都不用管。”

張氏對范進向來以禮相待,可是對上劉堪之,就有些刁蠻不講道理。美眸一瞪,“劉兄何出此言?你我皆仕宦子弟,劉兄即使不考科舉也可蔭官,這都是朝廷恩典。雖然我們不是勳貴,但與朝廷也可算做榮損與共,劉兄這種態度,未免如同那些地方官長一樣,太過不負責任了。”

劉堪之向着張氏弟兄有一笑,“我就知道是這樣了。其實這案子一開始我不想介入,也不想讓你們介入,就在於不想鬧大。如果只當江湖棍騙處置呢,吉王府會把人帶回去處置,那幾個人也會被王法懲辦。至於其他的事,湖廣本地錦衣和衙門也不是全不做事的,慢慢查,總可以把事情搞清楚。我們只是書生,這種事摻和進去,沒有多少好處,這些人也不像世妹想的那麼容易對付,以爲我們這裡隨便說句話,下面的人勤快一些,案子就破了。沒有那麼簡單的,你說的那份妖書,我恰好知道一些。你等一下……”

一名俊僕在一堆文書裡略一查找,就將幾頁紙遞過去,劉堪之將紙向案上一放:“去歲的時候,饒州建昌王府遇襲,賊人挾王奪印,將建昌王府數代積累財富席捲大半,連欽封的金印都奪了去。事後調查,有小宗遠枝子弟牽扯其中,勾結江洋大盜劫奪親宗財物。這麼大的案子衙門當然不能不管,駐軍和衙門都調動了大量人馬追擊,可是盜賊很兇悍,又極是狡猾,最終還是被他們逃脫了。”

張嗣修道:“這事我也是知道的,地方官爲了推過,壓着建昌王府不讓上報,還想把這事給瞞下來,簡直豈有此理!”

“話也不能這麼說,地方官也是有苦衷的。如果就這麼報上去,朝廷一令嚴查,衙役胥吏錦衣緹騎藉着查案爲名騷擾地方是必然的事情。到時候不管是誣良爲盜,還是藉着追髒敲剝平民,都會讓無辜受害。王府到時候獅子大開口,要地方包賠損失,那事情就更難做。建昌王府並非善男信女,老百姓對他們已經很不滿了,再這麼一鬧,萬一釀成民變,那就是出大問題。在追擊的時候有人從匪徒遺落物品裡找到了一些東西,其中有幾本殘缺不全的書,書中記載與你們說的那本妖書很像,基本可以斷定,這一案與那一案,是一夥人做的。”

“這倒是不曾聽說。”少女搖頭道,“劉兄從何處來的消息?”

范進接話道:“衙門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大家怕麻煩麼。這種妖書案報上去,上面肯定很重視,案子的性質會比縛王劫印更嚴重,到時候三日一比五日一限,衙役就要遭殃。所以肯定是能瞞則瞞,不往上報。小魯公位列憲臺身居卿貳,與衙門裡交道打的多,自然有自己的關係,劉兄的消息肯定是從那些當事差役口內聽來的了。”

劉勘之也不否認,點頭道:“這事是按察司衙門那面透過來的,衙門之間都有聯絡,尤其是下面的差役。這種事他們固然不上報,但是自己人裡肯定要通過消息。”

少女哼了一聲,“怪不得父親要搞考成法,這些滑吏,這麼重要的事都敢隱瞞不報,當真可惡!”

她停了停又道:“原來當真是這麼一羣大賊,那更該把他們一網打盡。既然他們在饒州沒有伏法,可見這些地方官是多沒用了。光是把這些東西交給衙門,也未必就能抓住他們。這些人在饒州劫了王府,這裡又有一座吉王府,他們的目標怕不是?”

范進道:“多半就是這樣了。想要造反,首先就要有軍餉。再者想要拉攏那些土司教兵法是一方面,金銀財寶收買也離不開,他們如果在長沙做上一票買賣,帶着這筆金珠跑到湘西去賄賂某個土司,說不定就真能鬧起來。”

少女道:“那就絕不能讓他們得逞,湘西的盜匪土司本已經無法無天,如果再與反賊狼狽爲奸,整個湖廣動搖近而會影響到天下,也會破壞新法,這事不能不管。劉兄,你既然整理了這些東西出來,可見對這些歹徒也早有剷除之心,現在放手不管,這未免太無擔當了。”

劉堪之苦笑一聲,

“世妹,愚兄也是湖廣人,如果湖廣亂起來,咱們的家鄉都要受影響,你當我不急?如果我不想對付他們,就不整理這些了。可我們只是幾個書生,靠着父祖輩在朝爲官,地方上給我們一點面子而已,真以爲咱們能一手遮天?論做事呢,這些地方官誰不比我們經驗豐富?我們想的到的,他們也能想的到,留下來幫不上什麼忙,搞不好還要添亂。這些賊子悍勇狡詐,不易對付,湘西情形更是複雜,關係到那些土司,更不能輕舉妄動。範兄在廣東幫辦過軍務,自知其中難處,凌制軍平羅山用時近兩載,若想解決湘西,怕是十年未必可以奏功。我們哪來那麼多時間湖廣又哪來的這份力量?”

“那按劉兄的意思是,裝聾作啞當沒發生過?”

“話不是這麼說,高舉輕落,有時也是一種處置。反賊眼下多半還不到圖窮匕見之時,我們只提醒吉王府做好防範,再把幾個人當棍騙處置,以安反賊之心,接着自去上京應舉。私下裡修書給張中丞,請他仔細訪拿奸黨,我們趕快進京,請朝廷調兵遣將,早做提防。屆時以幾省大兵雲集,那些土司自不敢再生背反之心,兵法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那若是這當中賊人起兵了,又當如何?別忘了麻陽金道侶之亂。依我看,一快打三慢,還是越快處置越好,趁着賊人還沒做好準備,先把他們一網打盡,等到他們真起了兵,就來不及了。”

兩人的說辭各有道理,一時僵持不下,少女與劉勘之是極相熟的,說話並不客氣。

兩人都是極出色的人物,卻又都自負才情互不相讓,尤其劉勘之更注重男人的面子,不會向女人低頭,吵架是家常便飯。

等兩人吵過一陣張嗣修才道:“小妹,劉兄說的有道理。第一,我們沒有身份,名不正而言不順,人家地方官府給面子,但咱們也不能拿着這面子隨便用,不合適。第二,我們沒有時間,把時間消耗在這裡,那趕考的事就要耽擱。第三,我們沒有人手,即便是想要爲國出力,也是心有餘力不足。所以還是修書給張世伯,請他仔細提防就好了。”

“不妥!你這樣安排跟臨陣脫逃有何區別?爲了趕考而誤了大事,父親面前也不肯容你。範兄,你說我們是該走還是該留下?”

少女終究是年紀有限,眼看自己陷入孤立,就開始求援。范進看來,劉勘之的意見其實不算錯,畢竟這幾個二世祖又不是官員,留下來對這種大案指手畫腳,很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用處也不大。

隔着一層指揮,如同隔靴搔癢指揮不到位。再說這麼幾頭肥羊在這,如果真有反賊,他們自己的處境都會危險。最後很可能沒能幫上忙,反倒添了麻煩。

但是看少女的目光熱烈,分明感受到她殷勤的心情,如果自己一頭冷水潑過去,這鋤頭怕是不大好揮。略一思忖,范進笑了笑,朝幾人拱拱手。

“劉兄說的,是老成之見,處置上極是妥當。但張小姐所言,也不爲錯,這份妖書干係重大,如果真讓他們養成氣力,事情怕是會非常棘手。我們雖然不是朝廷命官,但終究是讀孔孟之書的,君父之事不可不問。固然現在手上缺人少將,但是要想對付這些亂賊,倒也不是完全幫不上忙。這事……有的做,也未必一定會耽擱太長時間。”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隱第十五章 闖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設羅網(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歡而散(上)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貴婦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一百零八章 死地(下)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貴第一百三十九章 左道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九十六章 算帳(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三百一十七章 官衣賀喜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春景(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好兆頭(上)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五百七十章 脫鉤第四百零八章 救場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五百三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好兆頭(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五百零八章 海珊朝貢(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變革(中)第八十三章 海王請賢第二百八十七章 千瘡百孔的卷宗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少年意氣皆堪託第三百八十九章 壽宴傲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壽宴傲客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十八章 小店佳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對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四百三十九章 爲奴第三百零八章 張居正的打算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官商合作第四百八十九章 恨嫁之女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坑待虎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二百一十六章 除夕第四百九十三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五十一章 名利雙收(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聯合錦衣第一百三十三章 勒石記功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比金堅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雙狀元第三百九十三章 義伸援手第二百零九章 試探第150.5章 假古董與假世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溫馨時光(下)第三百零四章 小卒過河第二十八章 考前(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君臣(上)第九十章 殺豬第七十四章 互相利用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四十七章 折銀代役第三百零五章 背後推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會(上)第五十六章 丹青(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送別(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氣一盞燈第三百一十三章 高拱出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五百零六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封書信,兩樣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膽大包天範退思第十五章 闖關第四百零五章 奉獻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原驚雷(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捉拿范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四十一章 普法(上)第五百章 娶親(上)第四十六章 師徒合作(下)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心隱第十五章 闖關第三百五十九章 巧設羅網(上)第三百四十一章 一步走錯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歡而散(上)第三百五十章 用計收心(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貴婦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一百零八章 死地(下)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四百九十七章 新貴第一百三十九章 左道第六百零四章 山西變革(下)第九十六章 算帳(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身爲餌(下)第九十一章 離鄉第四百七十章 千金賞第三百一十七章 官衣賀喜第三百四十八章 千里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春景(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好兆頭(上)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緩兵計第五百七十章 脫鉤第四百零八章 救場第四百零三章 浪子回頭第五百三十四章 用心良苦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好兆頭(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五百零八章 海珊朝貢(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第六百零三章 山西變革(中)第八十三章 海王請賢第二百八十七章 千瘡百孔的卷宗第五百四十八章 落梅(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少年意氣皆堪託第三百八十九章 壽宴傲客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狀元(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壽宴傲客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十八章 小店佳人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對手第四百五十八章 範氏新政(下)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四百三十九章 爲奴第三百零八章 張居正的打算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官商合作第四百八十九章 恨嫁之女第一百五十七章 掘坑待虎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二百一十六章 除夕第四百九十三章 左右逢源第四百五十一章 名利雙收(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聯合錦衣第一百三十三章 勒石記功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比金堅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武雙狀元第三百九十三章 義伸援手第二百零九章 試探第150.5章 假古董與假世子第五百九十三章 草原驚雷(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溫馨時光(下)第三百零四章 小卒過河第二十八章 考前(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君臣(上)第九十章 殺豬第七十四章 互相利用第二十一章 簪花第四十七章 折銀代役第三百零五章 背後推手第一百七十二章 秦淮會(上)第五十六章 丹青(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送別(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虎穴(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春景(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氣一盞燈第三百一十三章 高拱出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五百零六章 來自後世的延壽方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封書信,兩樣心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窮途末路(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膽大包天範退思第十五章 闖關第四百零五章 奉獻第五百九十四章 草原驚雷(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鐵娘子(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捉拿范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第三百二十章 自告奮勇第四十一章 普法(上)第五百章 娶親(上)第四十六章 師徒合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