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錦囊三策

乾清宮內。

天色已經晚了,宮裡點起了燈火,天子大婚之後雖然不曾掌權,但是衣食用度上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苛刻,加上這兩年朝廷歲入大增,經濟形勢較當初已經有極大改善,如今的乾清宮遠比當日奢華。

皇后相貌不合意,太后又管束着,不許皇帝過早的開始寵幸宮人,加上萬歷的審美有點高,感覺那些宮女還不如畫上的美女好看,對她們興趣不高。雖然還不至於割以永治,但是在這方面沒有需求,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查看奏章。

太后不許天子親政,內閣擬票之後的奏章,司禮監照例披紅,一般不會駁回。不過該走的程序總是要走,這些奏章還是要在皇帝面前走一圈才行。普通的奏章已經按着程序分發下去,留在皇帝手裡的,卻是由當今首輔張居正上的密章,性質上算是首輔向皇帝彙報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這種事只能兩個人商量,其他人根本無從插手。

考慮到天子眼下沒掌權,這種彙報工作其實更像是走過場。首輔把自己要幹什麼說一聲,是爲人臣之禮,隨後就該怎麼幹怎麼幹。皇帝肯定不會反對,就算失心瘋了站出來唱反調也沒用,所以在大多數時候,皇帝對這種密章隨便看一下就丟在旁邊,還不如看普通奏章來的有精神,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如此。

萬曆眼下的興趣基本是一分爲二,一半精力用來追番看更新,另一半用來看奏章。終究是少年天性,大多數時候還是小說和漫畫的吸引力更高,尤其到了晚上,基本都去找紙片人妃嬪爲伴,或是偷着看范進送來的幾個女性形象雕塑,如此認真地看首輔密章的時候還是第一遭。或者說在皇帝成年之後,這還是第一次如此認真地看恩師送來的文字。

張誠送上一碗茶,輕聲道:“陛下,時候不早,也是該歇着了,燈光昏暗於龍目有損,不如等到明天白天再看不遲。”

“白天太鬧了,心靜不下來,張師傅這篇奏章還是需要靜下心,才能看出妙處的。”萬曆把密章朝張誠面前一推,後者連忙跪倒在地,“奴婢不敢看!”

“朕讓你看的,怕什麼?讓你看就看,不必推辭。張師傅啊,不愧是天下有數的聰明人物,這三條都說在了妙處。大明柱石,朕之舟楫……已經這把年紀了,還是爲朕的江山操勞,朕的心裡很是不落忍。你回頭去問問,遼東今年的人蔘進來沒有?讓他們揀上好遼參五支送到張師傅府上,給朕的恩師補養身體。”

“奴婢遵旨。”

張誠應承着,心裡卻在犯疑。這兩年時間天子對張居正的恩賜從未中斷,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皇太后的意思,天子只是執行人,像是這次這麼主動的提出賞賜,態度又是如此誠懇的時候卻是極爲罕見。

答案顯然只能在奏章上尋找,張誠的目光在密章上迅速掃過,對於天子的態度也就漸漸理解,這三條建議歸根到底最得利的人還是皇帝。

щщщ ▪Tтkā n ▪C○

萬曆此時已經忍不住說道:“範愛卿上次進宮時跟朕說過,他在上元做的事最爲在意的就是一條,平民憤。要讓百姓感覺衙門時站在他們這一邊的,這樣即便他們被人欺負了,也只會恨某個人,不會恨朝廷,更不會怪朕。按照範卿家的說法,一定要讓百姓相信官府,相信衙門,換句話說,就是要爭人心。”

當日范進進宮畫像時的說法屬於建議性質,現在萬曆對張誠,就有些教訓的意味。畢竟眼下的他在宮裡能教訓的也就是一幫太監宮女,這些人除了唯唯諾諾別的反應也沒有。初時或許會感覺暗爽,時間一長,也就乏味無趣,提不起什麼興頭。在這些人裡,張誠算是比較有腦子,也在內書房讀過書的,屬於太監裡的知識分子,教訓起來也就格外有成就感。

“朕看前朝舊事,武廟時劉家兄弟造反,最後要驚動邊軍才能解決。究其根本,不過些養馬的再加上農夫,差點就成了氣候。皇祖父時,李福達在民間傳教,連武定侯都被牽扯進去。那些人沒有顯赫功名,才學上也不及地方官吏,怎麼就能讓那些無知小民信服?心甘情願跟着他們送死?這個話朕也問過張師傅,師傅說這就是地方官顢頇無用,朝廷裡有奸黨誤國。按範卿家的說法,則是朝廷忘記了與下面的人爭民心,幾下比較朕覺得還是範卿的話更有道理。”

“你們受了委屈,曉得找朕來告狀。百姓受了委屈,就要到衙門裡去打官司。衙門裡不能爲百姓做主,老百姓就要找能給他們做主的人,人心就這麼散掉了。”

回想這范進的話,萬曆指手畫腳地說着:“衙門複審不一定真能查清真相,有些時候告狀的也未必冤枉。但是朝廷的態度一定要讓百姓認定官府站在自己一邊,自己受了冤枉,就一定有人爲自己做主。不管能不能做到,都要這麼說,也要這麼要求那些官吏。那幫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一個字:懶。個個怕麻煩,他們怕麻煩,老百姓就要埋怨朕。衙門讓百姓歡喜,那些妖人就沒法愚弄百姓妖言惑衆,更重要的是要讓老百姓覺得自己的賦稅交道實處,對自己有好處,這樣他們纔不至於心生怨恨。只要能堅持住,不管是白蓮教還是別的什麼人,都別想再鼓動百姓謀反,以就連錦衣衛都可以省了許多氣力。這是好事!大好事!上蒼待朕恩厚,派了張師傅翁婿前來輔佐,有這樣的賢臣,朕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只因聖君在位,纔有這些賢臣輔佐,歸根到底都是陛下洪福齊天。”張誠適當的拍了句馬屁,心裡卻恨清楚,自家君上的話不能全信,三條建議中,第一條對於萬曆的吸引力遠沒有後兩條大。

明朝藩王宗室的厚養體制問題,其實在當下已經非常明顯,宗室如同一個巨大包袱,一直在吸大明朝的血。萬曆對於這幫親戚沒什麼感情,也不想維護他們什麼,但問題是,基於親親相厚原則,他也不能對這幫人怎麼樣。

范進提出的方案,其實就是歷史上萬曆中期推行的宗藩條例改進版,把一些內容做了改動,把它提前出臺。其中禁止宗室接觸軍隊一條,着實搔到萬曆癢處。當初洪武設立藩王典兵制度,希望朱家子孫帶兵保衛朱家天下的想法在靖難之後就已經行不通,尤其是在寧王之亂以後,明朝皇帝對於自家人的防範遠比防範蒙古人更用心。禁止藩王接觸部隊,就杜絕了某個驚才絕豔的宗室效法成祖更替天下的可能,這種主意皇帝自然歡喜。

再說這種開放四民的策略,表面看是給了宗室讀書科舉或是經商的出路,其實就是變相的削減宗室祿米,把原本的祿米換成了一錢不值的寶鈔。接下來自然就是要覈實宗室實有藩田,沒收超額田產。

原本宗室因爲自己的超然地位,地方官不敢招惹,吏員衙役更是打死白打,衙門絕對不敢去清丈王府的田。現在給了宗室讀書名額,就讓遠枝弱宗去查那些長房嫡出,以宗室制宗室,這部分堅冰就能逐漸瓦解。於皇帝而言,自己的叔伯兄弟財力被削弱,財富歸自己所有,自然是歡喜。

至於第三條減稅,張誠大約能看懂一部分。這份減稅建議中建議一次性豁免蘇鬆全部欠稅,把自洪武以來蘇鬆累計拖欠朝廷的幾百萬石糧稅一次性免除。這部分稅收從國初一直積累到現在,想想也知道未來多半收不上來,只是沒人敢開這個口子免掉。畢竟蘇鬆欠稅的原因,可以一路援引到大明坑爹的稅制以及蘇州的懲罰性稅收上,即使收不上來大家也都裝鴕鳥當看不見,沒人提起。

現在讓萬曆下旨免掉這部分錢糧,戶部可能會跳腳,但是蘇鬆這邊的普通百姓以及士紳,卻是是要感謝皇恩浩蕩。乃至整個東南,都會傳頌天子聖明的美名。萬曆自大婚以來,還沒有特別露臉的事蹟供自己吹噓,用肯定收不上來的糧稅在東南得個聖君名聲,他自然會考慮。

不過張誠不明白的是自己家之位主子絕不是個寬厚的人,嚴黨大將趙文華被坐實虧空公款十萬兩,全家充軍做苦役追賠,父而子子而孫,清流文士世代充軍。到了萬曆朝就有人看不過去,向萬曆提議禍不及子孫,趙文華死的骨頭都可以打鼓,不該再追賠後代。結果萬曆查賬之後發現十萬兩銀子還沒還完,立刻下旨批覆,趙文華子孫繼續充軍,直到把錢還清再放回!

就這麼個視財如命的主,怎麼會這麼大方,一次性免掉蘇鬆幾百萬石的糧稅?這下饒是張誠,都有些看不懂了。

“蘇鬆的稅,註定是收不齊的,不管誰去做蘇鬆巡撫,都不敢一次性補棄欠稅,否則就是逼着蘇鬆百姓造反或是逃跑。前些年催收欠稅甚急,結果怎麼樣呢?蘇州百姓大舉逃亡,導致在水上生活的‘船戶’大增,大片良田被拋荒。不但欠稅收不到,就連當年的上供白糧都耽誤了。如今又不是洪武年,路引早就沒人查,老百姓要跑根本攔不住,這種時候再追欠稅其實就是嘴上狠,實際辦不到。”

司禮監內,馮保的心腹愛將張大受在馮保面前分析着張居正這份密章的用心。

這份密章瞞不過馮保耳目,以他的才幹對奏章裡面大部分內容是明白的,此時拿來考校幾個門下,既是消遣,也是爲下一步的安排選拔人才。

江寧的黃恩厚死後,鎮守太監空懸,他推薦個人過去,李太后不會阻止。但是這個人不是去發財的,而是替天子當好耳目,監督東南官場以及新法推進情況,隨時向皇帝上報。這種人既要忠誠,又要有足夠才幹,不至於拖了新法的後腿,今天這次考校,就是爲了選人做的準備工作。

前兩條密章內容不難猜測,真正的難處在第三條,而且東南施政與第三條密章密切相關,馮保看着張大受問道:“即便真是如此,這欠稅收不上是一回事,免不免是另一回事,師出應該有名,只要欠稅一日不免,朝廷一日就能追繳,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百年,這次一遭豁免,就沒了追討的可能,何以天子就會同意免掉欠稅?”

“因爲這免欠稅實際就是個餌,吞下這個餌,後面的鉤子就逃不掉了。”張大受道:“這份奏章厲害在下面,重定優免。當今天下優免之法沿用世廟爺爺留下來的成法,如今要重新定優免,定立優免新例,先把民田官田廢除,天下官田皆改爲民田,盡毀前賬永不更易。其次於生員、貢舉、官員優免皆較世廟朝有贈無減,這看上去還是萬歲做了菩薩,給讓萬民享福,可實際上,這便是要藉着重定優免的機會,勘察地畝、丁口。乾爹您看最後一句,概因此法,往年所造黃冊皆不堪用。着請戶部、後湖、工部、兵部共籌銀三十萬兩,重立黃冊,以此爲本,永無更易。也就是說這次定完的黃冊,將來就永遠都不變了。一次花錢是多,可是將來都不花了,細算起來,還是個一勞永逸的合算買賣,而這裡面藏的好處,可是比蘇鬆的幾百萬石糧食大多了。太嶽先生不愧是國之柱石,這個法子一出,各地的民變起碼能減少一半。”

“不變了……那新開的田地,新增丁口怎麼辦?”

“自然是全免!”張大受道:“這個辦法是真正爲老百姓減擔子的,人們可以放心的開荒,放心的生孩子,絕不會誰家的丁多,誰就要多派役,誰家田多,誰就要多交糧了。過去的稅是活的,這法子一出,稅就是死的。以前老百姓吃不上飯怪官府,未來多半就要怪鄰居。如果說前一條條陳,就是要宗室之間互不信任,這一條實際就是分化民力,讓百姓因爲田土而互相提防,彼此之間再擰不成一股繩,也就不至於鬧出威脅官府的大亂。初看上去,朝廷是減了稅,細算起來,歲入只會多,不會少。”

馮保看看張大受,“小子,你身邊有高人啊,原本你是沒這份見識的,這是誰指點你的?莫非府裡來了有本事的幕僚?”

“縱然有,也不能讓他看這些機密。這是兒子新收的義子,之前也是個讀書人,與范進一樣都是廣東人。”

“哦?又是個廣東蠻子?”馮保有了些興趣,“回頭讓他來跟我見一面,能有這份見識的讀書人不是個簡單貨色,不能埋沒了人才,咱家跟他聊聊,若是他可堪早就,咱家就送他份富貴!”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擡貴手第十九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舊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施壓第一百二十五章 絞索(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軟刀子傷人第五十九章 借艇割禾(上)第八十五章 范進的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功夫換功夫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貿易港暢想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二百五十六章 賀禮(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五百五十三章 佳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激流勇退第五百九十七章 旭日(下)第四百六十一章節婦清官(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師不太平第七十八章 講斤頭(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國公案第一百八十七章 郎心如鐵(下)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四十六章 師徒合作(下)第五百零二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場第二章 同居長幹裡第四百六十八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動盪之夜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轅北轍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死士(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本一利第三百九十二章 初次交鋒第四十五章 師徒合作(上)第一百零六章 新船與舊船第一百三十一章 絕望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蜚短流長(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春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二百四十四章 膽大包天範退思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第三百零三章 入坑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二百九十章 月黑風高(上)第一百零六章 新船與舊船第一百四十四章 發解第四百零二章 紅杏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五十二章 國事家事考事事必關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天花第二百八十二章 六部觀政(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儀仗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觀政(下)第十五章 闖關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六十二章 飛來禍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五百四十章 落子(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官衣賀喜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着鼻子走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比金堅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郎心如鐵(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會試(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緣定三生第四百八十八章 辣手無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開局面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貿易港暢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對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歡而散(上)第六十六章 好風借力(下)
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五百零一章 大婚(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擡貴手第十九章 依稀往夢似曾見(上)第二百八十四章 舊案第三百六十四章 施壓第一百二十五章 絞索(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軟刀子傷人第五十九章 借艇割禾(上)第八十五章 范進的選擇第二百一十章 功夫換功夫第三百四十二章 赤膽丹心範退思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貿易港暢想第三十八章 功名(下)第三百八十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二百五十六章 賀禮(上)第五百三十七章 薛五尋親(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五百五十三章 佳人第四百一十八章 再給一個機會(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激流勇退第五百九十七章 旭日(下)第四百六十一章節婦清官(下)第五百九十六章 旭日(上)第五百二十五章 死士(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京師不太平第七十八章 講斤頭(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黔國公案第一百八十七章 郎心如鐵(下)第六十九章 上人見喜(上)第六十章 借艇割禾(下)第四十六章 師徒合作(下)第五百零二章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註定(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入場第二章 同居長幹裡第四百六十八章 范進的修、齊、治、平(中)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豪雨(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動盪之夜第四百六十五章 江陵到來(上)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轅北轍第一百五十八章 十面埋伏(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死士(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一本一利第三百九十二章 初次交鋒第四十五章 師徒合作(上)第一百零六章 新船與舊船第一百三十一章 絕望第三十章 縣試(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蜚短流長(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新春第三百三十章 奪情第二百章 困境(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燒冷竈第二百四十四章 膽大包天範退思第五百五十章 表態(上)第三百零三章 入坑第四百二十七章 吏員的傳家寶第二百九十章 月黑風高(上)第一百零六章 新船與舊船第一百四十四章 發解第四百零二章 紅杏第二十九章 縣試(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利(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五十二章 國事家事考事事必關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擺明車馬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穉登的美人計(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天花第二百八十二章 六部觀政(上)第五百一十九章 儀仗第二百八十三章 六部觀政(下)第十五章 闖關第二百八十章 大好局面第六十二章 飛來禍第八十四章 立國之謀第五百四十章 落子(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起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官衣賀喜第二百九十九章 牽着鼻子走第二百二十六章 底線與退讓第四百一十五章 還不清的債(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情比金堅第四百二十三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 郎心如鐵(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會試(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緣定三生第四百八十八章 辣手無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打開局面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貿易港暢想第二百六十八章 提前殿試(上)第二十七章 考前(上)第二百九十五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的對手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歡而散(上)第六十六章 好風借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