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

炮火轟鳴之聲不絕於耳,可此時的帥帳中卻寧靜如水,幾乎所有人都沉默地望着孫嘉淦,似乎寄託於用這種無形的壓力,來壓倒對方的囂張氣焰。

土謝圖汗旺札勒多爾濟臉色更是陰沉得彷彿要滴下水來,他冷冷地望着孫嘉淦,過了良久才如同變臉一般,苦笑着拱手道:“孫先生,本汗剛剛多有得罪,還先生見諒。”

孫嘉淦也不復剛剛的囂張神色,反倒是微笑道:“大汗客氣了,孫某也有意氣用事的地方,既然大家能夠說開,那麼也好談談下面的事情。”

隨着二人態度的緩和,大帳中氣氛瞬間也緩和了下來,達什敦多布連忙吩咐奴僕,將一隻烤得金黃的烤全羊端了上來,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再加上上面幾乎要滴下來的油脂,卻是讓衆人心中爲之一動。

孫嘉淦心中好笑,前面不待見的時候就吃乾饢,現在有求於人了就吃烤全羊,由此可見蒙古人並不是真正憨厚之人,見風使舵的技術也不差。

土謝圖汗拔出腰間的小銀刀,將羊腿上的一塊肉割了下來,放在了孫嘉淦面前的銀盤中,笑呵呵道:“孫先生,喀爾喀三部也不僅僅只是我土謝圖汗部,還有車臣汗部和扎薩克圖汗部.......即便是要投靠大楚,也得開個價錢不是?”

“一切如漠南諸部舊例。”

孫嘉淦臉上十分平靜,輕輕吐出一句話來。

“砰——”

土謝圖汗將銀刀狠狠紮在羊腿上面,由於用力過大,導致銀盤與桌面發出一聲碰撞聲,他眼裡帶着殺氣,死死盯着孫嘉淦。

帳中氣氛突變,其餘的蒙古人也都怒視着孫嘉淦,甚至已經有人將手按在刀柄上,只待大汗一聲令下,便斬殺這個該死的漢人。

孫嘉淦臉上沒有絲毫動容,只是抓住土謝圖汗銀刀下的羊肉,直接就往嘴裡放,大口大口地嚼着羊肉,笑道:“既然有好肉,怎麼能沒有好酒?”

“來人,給孫先生上一罈悶倒驢,本大汗要陪孫先生喝酒。”

土謝圖汗大手一揮,卻是沒有了殺氣,反而對孫嘉淦帶着戲謔。

不時便有人從搬來一罈酒,上面貼着泥封,還沒走近時便能聞到一陣濃郁的酒香,這種所謂的悶倒驢酒其實就是漠南蒙古自釀的白酒,據說早在萬曆年間就曾出現,由於酒香濃郁,惹得那鬧市驢兒偷飲醉臥,酣聲大響,被一書生戲謔,而此酒便因爲詩中以“悶倒驢”而得名。

儘管名字糙得很,可是孫嘉淦在山西也是嘗過這種酒的,知道酒力頗大,明白土謝圖汗存心爲看他笑話,當下道:“大汗有好酒相贈,孫某自然不敢不從,只是還請大汗知曉,孫某醉了沒事,可是大汗醉了卻會耽誤大事了。”

土謝圖汗冷笑一聲,便讓人打開泥封,將酒液倒在二人的碗裡,便各自喝了一碗,只是二人都是海量之輩,因此倒也沒有什麼變化。

“孫先生,漠北可不比漠南,當初就算是康熙爺,也不曾將我喀爾喀三部變成他大清的狗.......今天孫先生,莫不是想着僅憑一句話,就讓本汗仿照漠南舊例?”

孫嘉淦輕輕嘆息了一聲,“大汗,孫某自然不是隻帶着嘴皮子來的,還帶來了陛下的誠意.......”

還不等說完,孫嘉淦便從懷裡掏出了一份摺子,封面上寫着《漠南諸部保生產興商貿促發展議事折》,很顯然是當初漠南諸部所行政策的一份文字版說明,當然全部都是用蒙古語翻譯過來的。

土謝圖汗接過這封摺子,便打開仔仔細細看了起來,只是一邊看的過程中,神情越發變幻莫測,看到最後更是久久沉默不語。

“大汗,那楚國陛下到底說了些什麼?”見土謝圖汗沉默,達什敦多布連忙詢問道,很顯然,帳中衆人都被這封摺子給吊得心裡發癢。

土謝圖汗也不在意,直接將摺子遞給了達什敦多布,而他看完摺子後也是一臉複雜,接着又交給了其他人,可是等到那些脾氣火爆的,還沒看完,只看到所謂停止遊牧之策時,卻是高聲怒吼道:“什麼?讓我們尊他爲全蒙古大汗,還要停止遊牧?”

孫嘉淦理所應當道:“真是如此。”

“呲楞——”

那蒙古王公見孫嘉淦坦言承認,當下拔出腰間的彎刀,搭在了孫嘉淦的脖子上,冷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看下你的腦袋,給你們的蒙古大汗送過去!”

“蒙圖吉,住手!”

土謝圖汗臉上帶着幾分焦急之色,他可不敢讓人將孫嘉淦殺了,否則寧楚皇帝一怒之下,從後方進攻喀爾喀,可就不是如今的三部能夠輕易抵擋的了。

孫嘉淦在彎刀臨頸的這一刻,並沒有半分害怕,他要是真會害怕,也不會答應寧忠義來到漠北,對於他這種儒家士大夫而言,死亡並不是歸途,而是一種死得其所的表現,特別是爲國而死,那更是彪炳千古的榮耀。

一想到將來能夠名留青史,得萬人景仰,孫嘉淦不僅不怕死了,反倒是帶着挑釁的眼光望着蒙圖吉,那意思就相當明顯了。

來啊!有種殺了我!

蒙圖吉好歹也是一個熱血漢子,怎麼能受到這般挑釁?當下也不管不顧,揮起了彎刀,準備將孫嘉淦這顆腦袋剁了下來。

就在這一危機時刻,達什敦多布連忙揮刀擋住了蒙圖吉這一刀,隨後怒斥道:“大汗讓你住手,你怎敢如此?還不退下!”

蒙圖吉盯着孫嘉淦怒視一番,隨後才冷哼了一聲,將彎刀收歸刀鞘裡面,出了大帳。

孫嘉淦卻是砸了咂嘴,彷彿多多少少有些失望,也不再繼續挑釁,而是十分誠懇地說道:“諸位還是先看完,看完後再說。”

經過了這麼一番風波,其他人也都是挨個看了一遍,由於有了蒙圖吉的先例,倒沒有人再搞出什麼事情來,而土謝圖汗則一直冷眼旁觀,並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達什敦多布率先開口道:“貴使有所不知,我漠北蒙古與漠南蒙古所行制度向來不同,漠南有內地接濟還能進行停遊牧興工商的政策,可是我漠北蒙古更加荒涼偏僻,連尋常商人都不會到這裡來,如果不遊牧,只怕大家都得餓死.......”

孫嘉淦來之前對這個問題也是有所考慮的,當下才笑道:“停遊牧並非一朝一夕之事,根據陛下規劃,等到漠南全面停止遊牧,進行郡縣化改制一事後,漠北蒙古纔會開始進行停遊牧.......至少要需要十年左右。”

“在這十年裡面,你們也可以看看漠南蒙古的變化,特別是他們百姓的生活水平,肯定要比現在高上一倍不止,不敢說其他的,至少從今年開始,漠南蒙古絕不會再因爲白災餓死一個人。”

聽到孫嘉淦這番話,帳中諸人卻是開始竊竊私語起來,要知道在蒙古部落裡面,白災可不比其他,那是真正的浩劫,無論是人口還是牲畜,都會在白災中大批死亡。

通常來說,在蒙古草原上面,每年從十月到次年五月,都可能發生白災,如果只是尋常的大雪,牲畜們尚有可能扒開雪層吃到牧草,可是如果積雪由於乍暖後又降溫,就很容易結出一層冰殼,牲畜們不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殼刮傷,也就容易餓死。

在部落裡面,牲畜那可是最爲重要的生產力,大傢伙平時也都是吃羊奶或者牛乳,等閒時候都不可能宰殺牲畜,即便是像大汗這樣的人物,也不會頓頓都吃烤全羊。

然而當雪災來臨時,牲畜大批量死亡,就會接下來導致人口沒有足夠的牛羊奶以及其附屬食品供應,也會被餓死在這個季節,可以說每次白災來臨時,部落都會減少一大批人口。

土謝圖汗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對於孫嘉淦所說的這番話,實在是有些不敢相信,只能嘆口氣道:“孫先生,倘若真能如此,本大汗自然不敢不歸順我大楚,只是眼下不過是你空口白話而已,如何能教人信服?”

孫嘉淦微微一笑,“不如這樣,孫某同大汗做一個約定,等到孫某回朝之後,當親自向陛下爲大汗請求援兵,而大汗等到了明年,到時候看看漠南部落裡今年是否會有餓死的人,如果沒有,那麼大汗就立刻接受我大楚要求,如果有餓死的人,還仿照舊例,給大汗札薩克之名號,如何?”

看到孫嘉淦一臉自信的模樣,土謝圖汗當下還真有些猶豫了,不過這個賭約不管怎麼說,他都不會吃虧,當下也就答應道:“好,倘若真的如此,不僅我土謝圖汗部願聽陛下處理,就連札薩克圖汗部和車臣汗部,本汗也願意爲陛下說服。”

“好,那就一言爲定!”

土謝圖汗卻笑呵呵地用銀刀割破手掌,將鮮血滴進酒碗中,隨後將銀刀遞給了孫嘉淦,一臉微笑地望着對方。

孫嘉淦接過銀刀,卻是一臉爲難,他這個讀書人雖然不怕死,可是怕疼啊,只是望着土謝圖汗臉上的笑意,只得心裡一橫,用刀子輕輕割破手指頭,朝着酒碗中滴了幾滴血進去,殷紅的鮮血在酒液中升騰起伏。

“幹!”

“幹!”

..........

南京城,奉天殿,大朝會。

對於寧楚百官們而言,今天的這一次大朝會自然是開年以來的最重要一次朝會,因爲今年是京察制度真正全面實行的第一年,都察院新任左都御史薛海雲成爲了朝中關注的重點,他也是江西布政使薛海豐的兄長。

薛家兩兄弟在先前的士紳科舉大案中都建立了不小的功勞,其中薛海豐成功取代了慶豐之,成爲江西左布政使,而薛海雲在主持京中調查的時候,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成功接任李紱的左都御史職位。

這一次,新任左都御史薛海云爲了打響京察一役,率先對行政院的多個權力部門發起了進攻,像工商部、內政部、外交部以及教育部等多部門都名列其中,而最爲主要的罪名便是貪腐,一股反貪腐風暴開始逐漸刮向整個朝廷。

一時間,圍繞京察一事的爭鬥逐漸擴大到朝廷的政爭方面,像今日的大朝會,便會由內閣與都察院圍繞這些京察名單和貪腐案件展開交鋒,雙方的背後幾乎都代表着不同的勢力,大多都希望能夠在這一次鬥爭中獲利。

當幾聲淨鞭響起後,寧渝在女官們的護送下,走到了奉天殿上的御座上面,靜靜地望着下面的臣子們。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般情況下來說,大朝會上是不會議事的,可是今天所有人都知道,內閣和都察院將會圍繞京察一事分個清楚,因此很快就會有人上奏,倒也只是靜靜地看着。

“臣有奏。”

果不其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玉峰果斷打響了第一炮,他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手中捧着奏摺呈遞給了女官,然後高聲道:“回稟陛下,京察結果已出,還請陛下進行御覽定奪。”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他知道林玉峰是薛海雲一路提拔上來的親信,過去的時候一直在地方上做監察御史,因爲爲人秉直剛烈,甚至有人將他稱爲‘林剛峰’,要知道‘剛峰’乃海瑞的號,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稱號。

想到這裡,寧渝朝着林玉峰看了一眼,然後又看向已經鋪開的奏摺,只見上面所寫的諸多考評卻是辛辣無比,其中絕大部分人只是得了中下,像下中和下上也不乏其人,連下下也有好幾個。

終於中平、中上以及上下則寥寥無幾,兩隻手就能數清楚,上中則是一個人都沒有,至於上上按照慣例不會授予大臣,因此這個沒有倒很正常。

按照明清慣例,京察之法通常用“四格”以及“八法”考察,所謂四格指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績列爲稱職、勤職、供職三等,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其中像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貪;政,代表政務,分勤、平、怠;才,分長、平、短;年則指年齡,分青、中、老。

至於所謂的“八法”,則是指貪、酷、無爲、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觸犯“八法”者分別給以提問、革職或降級調用的處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

由於明清時期,京察制度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因此寧渝並沒有選擇這種方式來考察官員,還是按照考滿法來覈定,其中名列下等者,都會除名罷官,而名列上等者放有升官考試的權利。

當然京察都是針對正六品以及以上的官員,至於六品以下的官員,則交給各省都察院進行外察處理。

因此,倘若按照寧渝面前的京察來處理,那麼整個寧楚六品以上的官員中,將會有一大批會被裁汰。

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
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