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

深夜,清軍營帳中一如既往地安靜,似乎根本沒有任何動靜。

“啊——”

清軍營地中驟然傳來了一聲淒厲的嚎叫,卻是惹得巡夜的鋪長臉色一白,他連忙拎着鞭子,快步衝進發出吼叫聲的營帳當中,噼裡啪啦幾鞭子下去,卻是讓那人打得鮮血淋漓。

“狗奴才,不許再叫了!”

然而已經晚了,隨着這一生嚎叫聲響起,整個清軍營地彷彿一座乾草地被扔進了一把柴火,瞬間引爆了整個營地,接二連三的嚎叫聲隨之響起,其他巡夜的鋪長和千總們縱使持刀砍殺,也止不住了。

鄂爾泰在睡夢中驟然驚醒,他聽到帳外的嘶吼聲時,頓時心裡一涼,莫不是復漢軍打進來了?

只是還沒等他起牀,卻是一名親衛衝了進來,他的臉上都是鮮血,更帶着止不住的驚慌之色,顫抖道:“大人,不好了,發生營嘯了!”

鄂爾泰一聽此言,心裡卻是微微鬆了口氣,只要不是復漢軍打過來就好.......可是一想到發生了營嘯,當下眉頭又皺了起來,還是最近攻城太急切,傷亡太大所致。

只是營嘯之事,乃軍中大忌,若是沒能好生處理,只能聽任士兵互相殘殺直到天明爲止,在這種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大軍全面崩潰。

“隨本督出營看看,還有讓各軍將領自行彈壓。”

鄂爾泰臉上陰沉,他終究是有些膽色的,倒也不會畏懼亂兵對他如何,因此也不顧親衛的阻攔,要出營查探究竟。

只是還沒等鄂爾泰出大帳,之間外面傳來了一陣喊殺聲,鮮血甚至都飛濺到了他的帥帳上,染出一片刺眼的赤紅。

鄂爾泰眼睛一眯,他似乎嗅到這起營嘯裡面的問題,當下臉色一變,連忙拉住要出營帳的侍衛,低聲道:“速速去集結侍衛......”

還沒等他說完,帳外傳來了一聲驚呼,“督憲大人,有人作亂......”還沒等那人說完,便是一陣砍殺聲傳來,隨即又陷入了沉默。

鄂爾泰陰沉着臉坐在帥帳當中,他已經明白外面發生了什麼,當下也不出營帳,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沉默地等待着。

過了片刻之後,烏蒙土司祿萬鍾、孟家土司孟弘以及鎮雄土司隴慶侯等人一同走進了營帳,而在他們的身後,則跟着數十名土司兵。

“督憲大人,營中有逆賊作亂,我等已經率軍撲殺叛逆,特來向大人問安。”

烏蒙土司祿萬鍾臉上毫無表情,望着面前的大清雲貴總督鄂爾泰。

鄂爾泰卻是沒有絲毫動怒,只是緩緩嘆口氣,“既然叛亂已定,你們下去歇息吧。”

“不,叛亂還沒有徹底平定,像督憲大人您身邊,不正是有個反賊嗎?”

祿萬鍾呵呵一笑,隨即便有數名土司兵上前,抓住那名侍衛的胳膊,將他拖出了營帳,隨後又是幾聲刀劍刺入肉體的聲音,整個營帳內便陷入了一種沉默。

鄂爾泰眼中閃過一絲怒火,望着面前貌似安順實際狂悖的祿萬鍾,他再也忍耐不住,厲聲道:“祿萬鍾,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那是朝廷給本督配備的御前侍衛,你這是想謀反嗎?”

祿萬鍾神色更加謙卑,低着頭輕聲道:“大人實在是冤枉下官了,大人的侍衛早已經都死在了戰陣上,這些人不過是逆賊而已。營中如今還不太平,還請大人不要出帥帳,以免遭到了歹人的毒手。”

圖窮匕見,鄂爾泰徹底死心了,他環視了一眼衆人,才緩緩吐口氣,閉上了眼睛。

原本以兩萬清軍統轄五萬土司兵,本身就是一件風險極大之事,只是前番土司的種種表演,終究讓鄂爾泰給迷惑了雙眼,着了他們的道。

而就在此刻,只見一陣如同驚雷一般的爆炸聲傳來,卻是讓衆人的臉色一白,那爆炸聲似乎無邊無際一般,竟然沒有絲毫的停頓。

祿萬鍾臉上瞬間變色,只見外面一名土司兵闖進來,跪在地上道:“大人不好了,楚逆發兵了......”

鄂爾泰臉上掛着一絲冷笑,這幫子自以爲聰明的土司,一番苦心謀劃,到頭來也只是給他人做嫁衣罷了.....罷了,罷了,且看他們如何收場吧。

實際上,在清軍軍營中發生騷亂的時候,自然沒有瞞過復漢軍的眼睛,特別是土司們有意作亂時,整個清軍大營都陷入了混亂中,官不知兵,兵不知官,而在這個時候,程銘縱然性子謹慎,可也不願錯過這個良好的機會。

在清軍混亂之時,復漢軍第一師和第三師秘密從貴陽城各城門出發,僅留下第五師作爲後援留在貴陽城內,超過兩百多門火炮也被運動到了清軍營帳之外二里地,開始構築炮兵陣地。

即便是已經廝殺在一起的清軍,也發現了復漢軍的動靜,可是在沒有人統領的情況下,幾乎沒人組織起來,只能眼睜睜看着復漢軍發起攻勢。

“轟隆——”

在黑夜的掩護下,復漢軍的火炮炮口上出現一縷火焰,而上百顆開花彈被拋向了清軍的營地當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在清軍人羣裡製造出了血肉一般的地獄。

復漢軍排成了整齊的隊列,扛着燧發槍對清軍大營展開了進攻,在黑夜的掩護下,連開槍所瀰漫出來的煙霧都變得那麼不顯眼,越來越多的彈子,如同瓢潑大雨一般,傾斜到了清軍的營地裡。

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倒在了地上,他們雖然已經停止了廝殺,可是依然陷入了無人帶領的困境當中,而祿萬鍾這些土司們,平日裡哪裡經歷過這般局面,除了一個勁帶着自己的親衛朝着營地外突圍,便再也做不了什麼......

一場近乎於屠殺的大戰一直持續到了天明,清軍七萬大軍徹底被擊潰,內亂加上覆漢軍的進攻,所導致的死傷者多達三萬多人,而被俘者也有近四萬人,只有祿萬鍾等幾名土司帶着幾十人的侍衛逃離了營地。

對於程銘而言,這場大勝近乎於是從天而降的大餡餅,清軍的七萬大軍就這麼被解決掉了,連同清軍最高統帥鄂爾泰都被活捉,而復漢軍所付出的死傷不過只有數百人。

“報捷!向南京報捷!”

程銘哈哈大笑,他望着幾名師長,臉上帶着幾分得色,“諸位,此戰過後,西南幾無威脅,咱們可是打了一場真正的大勝!”

........

在西南戰場上,最先接到捷報的還是一路奏凱的西南集團軍主力,由於清軍一路敗退,最先頭的第二師已經抵達了忠州。

常山王寧忠義穿着一身整齊的戎裝,臉上留着一大把亂糟糟的鬍子,眼睛裡則是帶着赤紅,他手裡還拿着一根馬刺,望着程銘派來的報捷信使,都有些不敢相信這個消息了。

“你說什麼?鄂爾泰的七萬大軍已經全軍覆沒?西南二省再無清軍?”

不光是寧忠義,就連帥帳裡的第二師宇治景,以及西南集團軍軍部參謀們,也是一臉不可思議,這到底誰纔是西進的主力?

傳奏捷報的信使是個少校軍官,此時此刻感受着衆人的目光,心裡多少有些緊張,便急急說道:“沒錯,鄂爾泰大軍已經全軍覆沒,連同鄂爾泰本人也都被生俘了。”

“嘶——”

衆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也太生猛了......滿打滿算,鄂爾泰纔來西南多久,就成了俘虜?怕是連陛下都想不到這一點吧。

常山王終究是打過許多大戰的,倒也沒有那麼驚訝,反倒哈哈大笑了起來,“程副使那邊倒打得精彩,咱們也不能拖後腿,傳令諸軍,此戰一定要逮住嶽鍾琪,要不然將來回南京,咱們有何面目去見皇上?”

鄂爾泰是雲貴總督,嶽鍾琪是川陝總督,倒也差不多。

第二師師長宇治景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咱們只要能抓緊時間佔領重慶府,到時候嶽鍾琪可沒之前的運氣了........”

衆人心裡頓時一喜,根據軍情處的密報,嶽鍾琪所率領的清軍已經從施州衛往回轉,眼下也只是抵達酉陽州,距離重慶的距離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而復漢軍眼下的距離雖然差不多,可是能夠利用長江水道,速度會更快一些。

除此之外,眼下的嶽鍾琪大軍基本成了孤軍,雖說在重慶府還有張廣泗的幾千人,可是並不能影響到大局,反倒是從貴州方向的復漢軍已經被解放了出來,隨時可以北上至四川,對嶽鍾琪展開合圍。

寧忠義環視了一眼衆人,“第二師爲先鋒,沿水路三天內拿下重慶,宇治景,你有這個信心嗎?”

“是,屬下必當完成。”宇治景臉上帶着幾分興奮之色。

“董策,第十五師前出至黔江,防止嶽鍾琪大軍東進,可有把握?”

董策臉色沉穩,低聲道:“樞密使有利,屬下定不辱命。”

望着董策沉穩的神色,寧忠義心裡不由得十分讚賞,他知道董策是陛下的心腹,從總參的位置到新編師的師長,心態能夠保持寵辱不驚,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好,其餘各師隨我一同沿途攻略沿途諸府,咱們可以在冬季來臨前,結束這一場西南戰事了。”

寧忠義絲毫沒有察覺自己立下了一個多麼大的flag,若是寧渝在一旁,怕是都要堵住他的嘴——後來的小鬍子和五星上將,可都折在過這句話上。

.......

南京,奉天殿。

大學士兼任造幣委員會主任的恩斯特,正在寧渝面前彙報工作。

“陛下,第一批貨幣已經通過各大銀行,在南京、武昌、漢口、長沙、杭州、南昌、廣州等地進行發行,目前百姓對我們的銅元接受力度比較高,而銀元兌換相對較少,至於金元目前還沒有很多人兌換。兌換的貨幣幣值問題也不大,基本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實現全行業流通。”

寧渝微微點頭,其實這一點也在造幣委員會的預計當中,畢竟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他們日常使用主要還是以銅錢爲主,而新的銅幣由於成色高,再加上重量也足,因此百姓們應該不會過於反感。

至於銀幣和金幣,其本身價值較高,許多人還處於觀望階段,因此難以被人接受倒也還算正常。

望着手裡新鮮出爐的銀元和銅元,寧渝下定了一個決心。

“恩斯特,貨幣一事,事關民生,咱們需要深入到百姓當中看一看,要是坐而論道,怕是會出大問題。”

恩斯特同樣點了點頭,“陛下所言甚是,若是不親眼看看貨幣的使用,怕是沒辦法更準確把握到它的問題。”

一套新發行的貨幣體系,在剛開始必定會出現一些問題,特別是在跟原有貨幣同時使用的情況下,所出現的阻力往往是很大的。

在恩斯特的計劃當中,舊有的銅錢、銀子還擁有半年的流通期,到了明年之後將全面廢止,禁止流通使用,因此這半年內新式的銀幣和銅幣,是否能夠得到認可便會很關鍵。

既然要出去探訪民情,寧渝也沒有通知其他人,而是帶着侍從室和侍衛處的十幾個人,再加上恩斯特一同出了皇宮。

“賣報咯,新出爐的《清流報》,新式貨幣發行,兩角小銅子一份!”

“客官,新到的番貨,要不要來瞧一瞧?”

如今的南京,已經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僅是鬧市區變得更加繁華,也不是秦淮河的花船更加奢靡,而是在嚴格執行減租減息和廢除苛捐雜稅之後,百姓們的生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就能體現出這一點來。

除此之外,得益於報紙的出現,百姓們對於國家大事的關注熱情也提高了不少,就好比這一次的西南之戰,許多人都對這一戰表示極大的支持,甚至參軍報名的人數都翻了一番,整個國家在無聲無息中發生着改變。

當然,這一切對於寧渝而言,便是最大的認可,他之所以出臺了那麼多的改革措施,都是爲了能夠更好的去保障底層百姓的生活,而且在新出爐的稅法當中,都進一步偏袒了底層的百姓,甚至引起了士林的物議。

寧渝瞧見眼前這一幕,便一臉笑呵呵地招呼着恩斯特等人,“今天難得出來一趟,少爺帶你們去下館子!”

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十九章 火炮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章 尋礦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
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十九章 火炮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十章 尋礦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