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聽又立刻命人去三司胄案倉庫調查,哪知真就發現幾件損壞的甲冑。
不過陛下心懷仁慈,只是叫三司下書斥責軍器監有關人等並未重罰,饒是如此也有不少人倒了黴,首先是工匠們罰錢,接着是看守倉庫的內侍捱了板子,最後是那位都知大人被解了職外放廣南東路,折騰了半個月這件事算是平息了,所以從那以後這軍器監就成了衆矢之的,只要是邊關大戰我朝大軍戰敗必會有人扯上軍器監的干係,扯來扯去這三司使胄案衙門便成了炙手的山芋,讓人望而生畏,只有那些見錢不要命的內侍纔會去接任。
哪成想,今個這新建的火槍作坊居然是由朝官擔任的,不知是福是禍,不過富大人一向精明強幹很受陛下器重應該會做的不錯。
正想到這時,集賢殿校書坊的門開了,丁度擡頭一看是天章閣待制曾公亮曾大人,忙起身打了聲招呼“曾大人回來了,來,坐下喝杯茶”
曾公亮笑着坐到丁度老大人的對面,問道“丁大人怎麼回來這麼早,方纔可真是過癮!”
“過癮?”丁度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瞅着曾公亮心說這是什麼話,難不成是晉江的方言。(注:曾公亮是福建路泉州晉江縣人士;丁度是開封人士,故有此一問。)
曾公亮立刻答道“丁大人啊,你不知道方纔你走後,陛下讓每位大人試着打了一百發彈丸,當時就有幾位老大人被震得暈了過去,不過那連發火槍發射彈丸時的確會有一股很大的力向後傳來,可是說來也怪要是沒這股力震得膀臂發麻就沒意思了,哎,怎麼說呢,就是打槍真痛快,陛下也這麼說,那些武將更是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勸說陛下立刻組建一支火槍隊,陛下說已經在準備了,不過由誰來統領這支火槍隊陛下沒說,衆位大人也沒敢問,對了,丁大人,方纔我還打了五十發彈丸呢,真是痛快啊”
“曾大人啊,不要總我我的,要稱本官”丁度老氣橫秋地提醒道。
“是、是,老大人,那現在本官告訴完丁大人了,丁大人怎麼看這事,是否想回去試一試那連發火槍”曾公亮慫恿道。
“算了,本官年紀大了,可經不起那折騰,本官方纔回來是在考慮你我二人編寫的那部《武經總要》之事”丁度翻開了已經編成半本的書稿,拿給曾公亮。
“這是陛下交代的差事你我二人費了好大勁才編纂成書的,這一晃都過去兩年了,難道還要修改嗎?”曾公亮一語道破丁度的心中事。
“對,還要改”
“爲何啊,這半本已經沒有什麼遺漏了,從卷一選將一直到卷二十二北藩地形,足足有三十幾萬字,期間查閱了我大宋立國至今百十本史書,還請教了樞密院、兵部不少位將帥,這可是那些位大人的心得啊”
“明仲啊”丁度微笑道。
明仲是曾公亮的表字,丁度每次稱他爲明仲就是要跟他說說心裡話,曾公亮跟丁度在一起編書這麼久,當然明白馬上閉了嘴,看丁度怎麼說。
“本官的意思是,將蘇大人造出來的火器也編進去,不然的話以後那些將官如何知道這火器的由來或者如何使用,還有今個明仲你也看到了,這火槍甚是厲害,只要兩個人就抵擋住了三百人的大軍,這裡邊還有一百五十騎兵,先不管真正對戰時管不管用,本官覺得這火槍日後大有所爲,不知明仲以爲如何?”
聽完丁度的一席話,曾公亮鬆了口氣,“老大人啊,你嚇死我了,明仲還以爲大人要把這好不容易纔編成的《武經總要》再次大修一遍,只要不是就好,餘下的照大人的意思辦吧,把蘇大人造的連發火槍也編進去”
“好,不過最好先請示下陛下,還有陛下若是允許了,還要去問問蘇大人的意思,還有蘇大人那裡絕對不止這一種連發火槍,可能還有別的明仲你也順便派人瞭解瞭解,最好都登記造冊咱們日後編書好參考”
“大人放心,明仲辦事保證沒問題,我這就去了,大人你先歇着吧”
說罷,曾公亮猛喝了一口茶水,抹了抹嘴巴後起身離開了校書坊。丁度搖頭道“還是老樣子,風風火火,老夫是不行了,老眼昏花都快看不清字跡了,一會得跟御醫要點眼藥膏,最近眼花的厲害,哪像明仲正當壯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