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起早時臣起早,來到朝門天未曉
東京多少富豪家,不識曉星直到老
慶曆三年,十月,久旱釀成的災難終於如山洪一般爆發了,陝西路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暴動。
只一夜間,京兆府、商州、虢州三地就遭到數萬暴民的襲擊,而且愈演愈烈,開始波及到周邊地區,破壞程度進一步升級。
據這場災難中的倖存官員描述這些暴民簡直無法無天,光天化日之下便衝進縣衙,瘋狂地開始破壞,搗毀公堂,搶奪兵器,毆打朝廷命官,羣攻做工的官差,還當衆毀壞官印、燒燬官府文書,更有甚者一把火燒了衙門。
其中,虢州受害最爲嚴重,暴民們首先在城中起事衝擊府衙,趕跑了知府大人李南公,隨後又打跑了本地的一隊守城廂軍,當這一驚人的消息傳至商州時,爲曹元吉的大軍帶路的虢州巡檢使王子淵才匆匆帶兵回防虢州平亂。
在王子淵趕回虢州前,暴民們便開始了在城中的大肆破壞、搶劫、放火。不少無辜的百姓商人都喪生在這場百年不遇的浩劫中,幾乎所有的店鋪都被暴民們洗劫一空,無一倖免。
米店是暴民們最先襲擊的目標,因爲有不少米店老闆趁糧荒時哄擡米價,百姓買不起糧,飢餓難耐,以至於民怨沸騰,要是追究其緣由就要怪虢州第一奸商楚大發了,前段時間他囤積居奇,從周邊收購了不少糧食,搞得城內人心惶惶,後來在知府李南公的協調下他才把米價降下來,可是,缺斤少兩是常有的事,百姓就算喊破了喉嚨也告不倒人家楚大發,他可認識京中的大人物,就算李南公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虢州城內二十三家米店悉數被搶,裡邊做工的人不是被打就是被殺,尤以楚氏米店損失最大,因爲他們囤積的米糧最多,最黑心的也是他們。
暴民們一怒之下圍住了楚大發家的宅院,四處放火,楚氏一家老小全部葬身火海,鮮有人知楚大發還有一子在京中唸書,讀的正是皇家軍事學院。
柴、米、油、鹽這是宋人日常生活中必備的四種基本物品,其中米尤爲重要,因爲民以食爲天,沒飯吃連神仙也會發怒,神仙並不是真的不食人間煙火。
商州的農民暴動,規模也不小他們在道士張鸞的帶領下從天柱山起事,先是沿甲水河南下混在流民中涌入了上津縣將那裡洗劫一空,接着又殺了個回馬槍北上商山腳下的豐陽縣將那佔爲己有,開倉放糧,聚集了兩三千人馬。
在豐陽縣中休息了兩日後,乘勝北出莽莽商山,來到丹水河畔,意欲渡河奪取商洛城。
道士張鸞在商州民間傳道多年,知道阜民鉄錢監就在商州城東八十多裡處,那裡的銀錢多到可以堆滿整個屋子,用一個詞形容就是錢過壁鬥。
這些祖祖輩輩生長在陝西路的窮苦百姓,從打出孃胎就開始就受着朝廷官府的盤剝、欺壓,早就被各種稅賦、徭役壓得喘不過氣來,哪聽過那麼錢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他們在張鸞的鼓動下,羣情激動,躍躍欲試。渡河後,也不管商洛城了,直接殺去了阜民鉄錢監希望搶他萬八兩銀子後半輩子吃喝不愁。
殊不知,朝廷的左殿前司馬軍使曹元吉的五千騎兵正駐紮在附近,一來爲了方便尋找郭邈山一夥賊寇的行蹤,二來等待京中的消息,看仁宗陛下有何指示,不管怎樣,將從中御這個規矩要銘記於心。
連日來,曹元吉收到了不少消息,都是噩耗,先是輜重隊被劫,黎遂慘死,接着是張宏被困盧氏,所部皆戰死在小山崗下,再下來就是他離開虢州前派出去匯合張宏的那隊人馬,在距離盧氏五十多裡的山谷中遇到了埋伏,死傷慘重,逃出來的人馬不足兩百人,後邊還有不少呢,樞密使的訓斥,中書的壓力,還有仁宗陛下的大發雷霆。
曹元吉嘴上不說,心裡卻很不是滋味,本以爲郭邈山一夥不過是草莽之輩,有他和張宏出馬手到擒來,萬萬沒想到這夥馬賊狡猾透頂,一連殺了他兩位同僚,打敗了五千宋軍。
正在鬱悶之際,商州知府兼提點採銅鑄錢事皮仲容皮大人,派人來報說是一夥亂民正在前往阜民鉄錢監的路上,請曹元吉馬上派人去平亂。
曹元吉的五千神衛軍騎兵此時正駐紮在商州城北黃川鎮,當他得知這個驚天的消息後,馬上點齊了一千人馬,親自率軍前去相救,一路上馬不停蹄,只一個時辰就到了東邊的阜民鉄錢監,一處皇家鑄幣作坊,外表上看跟普通的村子沒什麼區別,但是裡邊幹活的人可都是吃皇糧的。
道士張鸞帶領着兩千多農民軍連走帶跑折騰了半天才來到阜民鉄錢監,心中正算計着一會怎麼分錢,卻不知,朝廷的大軍早就來了,埋伏在道路邊上的林子裡,村中的房屋內,佈下了天羅地網。
一聲鑼響,伏兵四下殺出,道士張鸞那兩千多農民軍眨眼間就被砍得人仰馬翻,死傷無數,若非他有兩下子撒腳如飛,估計也被曹元吉那一千如狼似虎的騎兵給剁了。
道士張鸞在商州起義失敗後,馬上準備跑路,片刻不敢逗留,因爲他知道那些被抓的軟蛋中肯定會有人把他咬出來,到時候免不了要被通緝,抓到了也是掉腦袋的死罪,於是趁早走人,東出武關後望虢州而去,因爲張鸞聽說郭邈山的義軍在那一帶活動,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連官府都不能奈何他們,這要是能加入進去怎麼地也能混個大頭目啊,索性他才投那裡去了。
京兆府的農民暴動由於發現的較早,並未造成太大的危害,詳細情況已由京兆府留守推官蔡襄上報朝廷。
十月中旬,汴梁。
又是一個清爽的下午,趙澤在望春門外一所很別緻的宅院內見到了慶曆新政的發起人,仁宗新近任命的參知政事范仲淹範大人,也稱老範,前些年帶兵在外駐守慶州,跟種世衡等幾位名將一起抵禦西夏党項的入侵。
如今纔回到京師沒有多久,屁股還沒坐熱,就打算推行新政,可見阻力不會小了,因爲他打算改的東西影響太大,雖說只有十事,卻牽扯着很多人的身家性命,或者利益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