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

延平五年冬十一月,無論文臣們用什麼理由勸阻,還是沒有勸住固執的孫策。孫策兵分兩路。讓孫權打着孫策的旗號,帶了兩萬兵馬,溯江而上,直奔江夏。自己卻率一萬精卒,悄無聲息的潛往了豫章。

孫策到了豫章,接下來,就該選擇進攻方向了。走汩羅江可以攻打羅縣,走瀏水可以攻打長沙。麾下將校紛紛勸孫策先打羅縣。因爲只有奪取了羅縣,才能夠重新控制住大江防線,隨時可以狙擊順江而下的曹軍,從而讓江北的黃蓋等將安心。

孫策看着地圖,發愣了一會,才猛然回過身來,道:“不!我們不打羅縣,就打長沙!”

伸手在長沙上面狠狠一點,道:“不拔長沙,便是打下羅縣,又有何用。長沙與漢壽曹軍齊來,以區區羅縣,又如何能夠支撐?攻下長沙,可安零陵、桂陽兩郡軍民之心,亦可隨時出擊羅縣,使其日夜提防。”

孫策看得更遠,打下羅縣是容易,但後期要守住,估計也難。他勞師遠征,物資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攻打羅縣之後,曹軍必定蜂擁而來。到時羅縣一被圍困,豫章也好,江北也罷,就是想要給他運送物資,這難度估計也是非常大了。

攻下長沙就不一樣了。能夠迅速穩定住荊南的形勢不說,零陵、桂陽二郡的人員物資,也可以源源不斷的輸送到長沙城。那些三心二意的牆頭草,只要自己出現在長沙城下,他們還敢和曹軍眉來眼去不成?

穩坐在長沙,再去攻打益陽和羅縣,勝也好敗也好,自己再怎麼樣,也不會傷筋動骨了。別的不說,自己只要進了長沙城,都不用自己引而不發,羅縣、益陽那裡,只怕就要成驚弓之鳥了。

孫策下了決斷,諸將便依命行事。還沒越過九嶺山,孫策就派人去醴陵送信了。曹洪進了長沙城,還沒來得及對長沙郡其他縣下手,人手不夠,只是收了一大堆效忠書,便依然讓原來的故吏擔任現職。他也沒想到孫策會突然跑到長沙來。於是就被孫策鑽了這麼一個大空子。

醴陵縣府衙。縣令看着一封密信,愁得不知道如何是好,頜下的幾縷鬍鬚,已經被揪斷好幾根了。他長嘆道:“這真是要人命吶!”

曹洪擊破吳軍,濮陽逸戰歿。黃蓋又被阻在江北迴不來。所以他覺得這荊州,孫氏只怕是要涼,於是便毫不猶豫的前往長沙拜見曹洪,帶了滿滿幾車的禮物去表忠心。表示要棄暗投明,給正確、英明的曹公效力。

曹洪剛進長沙,就收到這麼一份大禮,當即就把醴陵縣令豎爲典型,仍然命他爲醴陵縣令不說,還在宴會上,當衆狠狠的把他給誇獎了一番。當然,賞賜錢財什麼的就別想了。這降官和自己的將士待遇自然又不一樣,以曹洪貔貅的性子,哪裡肯吐一個五銖錢出來。

曹洪這麼一搞,孫氏的醴陵縣令就這麼搖身一變,變成了曹氏的醴陵縣令。其他縣的縣令縣長們一看,喲,還可以這樣操作。於是也就依葫蘆畫瓢,大車大車的禮品往長沙送,換來了自己新的任命書。

反正荊州和長沙姓誰他們都不用管,頭頂上的老大換了好幾茬,他們仍然是一縣之長。

現在好了,孫策又突然出兵,還悄悄到了長沙郡邊上。這下醴陵縣令就抓瞎了。孫策的威名,那可不是假的。醴陵縣令剛想着要去告密,立馬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告密了又能怎樣呢。孫策擺明了要來爭長沙,兵馬難道還會少?長沙那邊只要一動,孫策肯定就會知道。惹惱了他,先不打長沙,打個醴陵沒問題吧?那自己豈不是要遭殃?

那麼不去告密,再棄暗投明一次呢?貌似在信中,孫將軍似乎還不知道我投了曹。這樣一來的話,嘿嘿,只要配合好孫將軍,長沙城的曹軍必敗無疑啊。這樣一來,似乎好處更多啊。

想想又不妥當,畢竟自己當初鬧得那麼大。曹洪把自己誇成了一朵花,這是鐵證如山吶。還是找孫將軍要個憑證再說。兩家自己都得罪不起,別到時來個秋後算賬那自己就真的是完了。

於是左思右想了許久的醴陵縣令,就提筆給孫策寫了封言辭懇切、感人肺腑的信。信中說他一心向着孫將軍,準備慷慨就義爲孫氏盡忠。結果卻被曹洪哄騙云云。又道自己願意奉勸左近諸縣的官吏,一起舉兵反曹,以助孫將軍。還望孫將軍能體諒下臣的一片苦心……

孫策收到醴陵縣令的來信之後,哈哈一笑,就扔給階下的將軍們自行傳閱。武將們看了,一個個激動得臉色通紅,話都說不利索了。這世上,還有這種無恥之徒。明明是自己見勢不妙去投靠曹洪,現在又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簡直是豈有此理。

呂蒙道:“將軍,這賊子有甚苦心需要我們體諒的?莫如先破了醴陵,取了這賊官狗頭再說!”

大多數武將,是不太喜歡兩面三刀、左搖右擺的人的。在他們看來,這樣的人,太危險。不值得信任、依靠。

醴陵縣令睜着眼睛說瞎話,別說他們氣憤,就是孫策,也覺得噁心想吐。不過現在孫策已經成長起來,成了一方之主。他也漸漸學會了隱藏自己的喜怒好惡了。而且,喜不喜歡一個人,和要用不用一個人,那是兩回事。

孫策就道:“無妨,此人既然能夠翻然悔悟,那我也不能將其拒之門外。這樣會顯得我揚州無容人之心。且此人言欲聯合諸官吏,以吾觀之,想來長沙諸縣,已悉數降曹矣。吾引大軍遠來,若盡罪之,何人敢助我?”

現實就擺在這裡,兩面派想再投過來,你是要接受,還是拒絕。接受的話,雖然自己有點難受,但也好歹是增加了自己的力量。拒絕,自己是痛快了,但打起仗來,死傷的都是自己的兵卒將士啊。

想到這裡,諸將就不再多言了,只向孫策行禮,道:“全憑將軍作主!”

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
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袁紹攻幽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