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這筆買賣太划算了。

打烏孫、康居,好啊。主力肯定是漢軍,自己的軍隊是什麼情況,漢軍一清二楚,想衝在前面,漢軍只怕都不會肯。這樣一來,等於就是爲漢軍吶喊助威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危險。

另外,西域諸國,絕大多數都看烏孫和康居不太順眼。因爲像疏勒也好,龜茲也罷,這樣的國家,別看它小,其實也是城邦制的農耕國。不像烏孫、康居一樣,放牧爲生,四處遊蕩,四處禍害。

去打烏孫、康居,一來可以削弱這兩國的實力,有利於西域和平。二來,抓了俘虜,可以送到漢朝去換絲綢、銅器、漆器等西域暢銷品。而且自己還沒什麼危險。這樣的好事,多多益善吶。必須得舉雙手雙腳贊成。

丁儀這提議一出,立馬就得到了諸國的全票通過。而且還一個個的積極無比,要爲漢軍提供糧草後勤等各類物資。

東漢的西域,西北到了巴爾喀什湖,西南到了噴赤河,以大雪山爲分割線。東西縱橫數千裡。所以要按照丁儀的要求,諸國集結兵力到溫宿,時間起碼得好幾個月。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來自更遠處的胡商。這麼多國家一起調動兵馬,如此異動,自然是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而要想讓星羅棋佈的西域諸國守住秘密,實在是難。

很快,西域諸國與漢人聯手,欲一起舉兵以征討烏孫、康居的消息,就流傳了出去。消息越過了天山山脈,傳到了烏孫國都赤谷城。

赤谷城,意爲紅色山谷之城,這裡東靠天山,地勢漸趨緩,多雨水,有河流,正是放牧、居住的好地方。

而且赤谷城再往西北,就是一個大湖,即後世的伊塞克湖。此湖湖水清澈,湖中魚類衆多。湖西是小昆彌所居,湖東是大昆彌飲馬之所。

烏孫兩部相愛相殺多年,內耗至今,漸漸也回味過來。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仍然是保持敵視狀態,但一有外敵的威脅,則會主動聯手,以抵抗外部的力量。

赤谷城中,大昆彌聞信,不由騰的從鑲嵌着無數玉石黃金的座位上站了起來:“此事可真?”

階下,一個商人匍匐在地毯上,以額叩地:“昆彌,此事已傳遍神山之東,且諸國已經開始調兵了。昆彌若不信,可使人再探之。”

神山,就是天山,漢人稱烏孫山,烏孫人稱神山。從赤谷城再跑一趟,要越過天山口,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

這樣的大事,大昆彌自然是隻能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了。當下便道:“不必!你且留居城中,若果漢軍來,你該拿的一錢不少;若果你欺騙於我,你該知後果。”

商人傻眼了,他沿途做生意,也順便販賣點消息,賺點零花錢。原本以爲這麼大的事,彙報給烏孫王,會獲得一大筆賞賜。可把他扣押在這裡,算怎麼一回事?

他當然自己沒有欺騙烏孫王,可正因爲如此,他纔不敢在這裡待着啊。馬上就要打仗了,這種是非之地,自然是要遠遠避開的。

於是商人焦急的呼道:“昆彌!”

大昆彌銳利的眼光就像刀子一般掃了過來,嗯了一聲。商人就不敢吭聲了。還是算了吧,待在這裡或許還能保命,但若自己一意想着要離開,惹惱了這烏孫王,立馬就要去見閻王了。

大昆彌沒有坐以待斃,馬上派了信使去闐池(伊塞克湖)通知小昆彌,要打仗了。而且敵人還很強大。他當然要把小昆彌給弄過來,大家一起抱團。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啊。

小昆彌接見了信使,聽到這個消息,亦不由大驚。漢人又要對我們下手了嗎?想起當初被麴義、段煨吊打,小昆彌心中就是一寒,連忙通知部下備戰,然後自己在親衛部落的拱衛下,向赤谷城而去。

烏孫兩王在城外相見,小昆彌就怒道:“聽聞漢家與諸國齊舉兵來?漢人爲何如此?我族亦爲漢家之戚!”

大昆彌就嘆道:“豈有漢家之戚而攻漢家之蕃屬之理?多年前西域長史陷沒,你我不聞不問,後又欺凌大宛。漢軍來,又憑武力,與之戰。漢軍豈會饒過你我?”

想起當年康居人迎接匈奴郅支單于到了極西之地,都被漢軍大將陳湯、甘延壽帶人不遠萬里而來給滅了。大昆彌不禁就有些後悔了。不應該把漢人得罪得狠了。

可他也沒辦法,這西域,漢人不在,自然是誰的拳頭大聽誰的。匈奴人不行了,漢人退回去了。自然就得聽烏孫、康居這些大國的。這千百年來,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嗎?強者爲王,弱者爲羊。他不動手,他下面的相大祿,左右大將都會逼着他動手。

不過到這會,說什麼也晚了。烏孫王也不可能聽到漢人來就認慫。要真這樣,他也沒法統領如此多的部族。

於是大昆彌便道:“你我宜速動員部族,開始戰爭準備。然後再派遣騎兵到康居人那裡去送信,邀康居人來援助。”

康居的勢力,又比烏孫要強。烏孫在經過分裂內鬥後,逐漸衰落,而康居卻是人口過百萬的大國。有了康居人的幫忙,想來漢人也拿自己沒辦法吧?

前次雖然打敗了,但部衆大多數都逃了出來,也沒損失多少人馬。這次自己與康居人有了充分準備,然後在赤谷城嚴陣以待,還怕了漢人不成?

一念至此,大昆彌心中,忽然莫名又多了幾分自信。

從塔里木盆地進入烏孫、康居境內,有兩條道路。一是南道,走疏勒(喀什),過鳥飛谷,入大宛,然後從大宛進入烏孫境內。這條路,是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打大宛的行軍路線,貳師城就在鳥飛谷前方。

還有一條道,就是北道,走溫宿翻過山口,然後進入烏孫。南道遠,勝在安全。北道快,但一翻過山口,就要面對赤谷城。風險比較高,因爲誰也不能保證烏孫人會不會在天山對面的山口伏下重兵。

不過,在段煨、麴義心裡,走哪條道,已經有了計較。

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七百七十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八百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
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五百四十一章 袁紹之死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百五十四章 風雨幷州(十)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七百七十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六百八十一章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八百十六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