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

夏侯淵在鄃縣,遠遠探得張飛迤邐而來,心中詫異,孟德不是說張飛必走靈縣嗎,怎的又到了此處?

見了張飛大軍緩緩前來,夏侯淵兵少,也只能乾瞪眼。正着急間,忽然便見曹操亦引來。夏侯淵大喜,連忙出迎,見了曹操,說起張飛之事,曹操嘆道:“張飛軍中有賈詡、荀攸,此二人乃國士也,吾之謀,盡在其眼中。”

既然來了,曹操自然不會甘心,於是便率部曲,復阻張飛。快到邊界,天子與公卿大臣也都放鬆下來,這時聞金鼓聲又起,使人探之,言是曹操來追車駕。天子大驚,董承隨侍身邊,道:“陛下,有張飛等將在前方,陛下無憂也。”

天子聽了,心中稍安,卻仍忍不住,率了百官覆上高樓來觀戰。張飛見了曹操追來,亦不驚慌,單騎出列行至陣圓處,高聲道:“曹公,吾援軍已至,汝軍可速退也!”

曹操哪裡肯信,就要舉兵來攻,忽然後方一陣騷亂,馬蹄聲起,數騎疾馳而來,拜於曹操馬前:“主公,鄃縣前方五十里外,有一支青州兵來矣。”

曹操聽了,方知大勢已去。便率軍緩緩退去。呂布與張繡見曹操兵退,知是援兵至,皆躍躍欲試,謂張飛道:“此破敵之良機也。曹操既走,吾等可率軍擊其後。”

張飛聽了,道:“曹操兵雖退,陣卻未亂。觀其用兵,必留後軍以防我。”張繡與呂布哪裡肯聽,只是要追。他們之前與曹操一場大戰,各自折損了不少人馬,現在己方佔了上風,逼走曹操,哪裡肯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張飛只是劉備的部將,職爵與張繡、呂布二人相去甚遠,如何拗得過二人,只得允之。張繡與呂布大笑數聲,遂兵合一處,率軍往追曹操去了。

旁邊荀攸見了,道:“吾料張、呂二將軍必敗也。”

到了下午,張繡與呂布果然大敗而還。入營往見張飛,面帶愧色,道:“不意曹操詭詐,於途中設伏,吾等不察,遂敗還也。”

張飛正要開言安慰,旁邊賈詡道:“可再追之,必勝也。”

呂布與張繡面面相覷,不知道賈詡是不是在說真的。張飛亦意外的看向賈詡。賈詡頜首示意自己沒說錯,旁邊荀攸也道:“賈公斯言甚是也!”

張飛見賈詡、荀攸二人皆從此論,於是拍案道:“便從二位之言,再追曹兵!”於是自己坐鎮大營,使副將與張繡、呂布二人一道引兵出,再往追之。

一路疾奔,追上曹操後軍,一番大戰,曹軍心無戰意,大敗。諸將趁勢掩殺,奏凱而還。到了營中,呂布與張繡來尋賈詡與荀攸。賈詡知道其之目的,便笑道:“水無常形,兵無常勢。曹公雖退,其必留精兵斷後也。二位將軍輕而無防,故有此敗也。既破將軍,其必輕軍速進,以還兗州。二位將軍復追,出其不意,故能勝也。”二將歎服。

就在此時,太史慈也引兵來了,拜見過天子之後,二將兵合一處,直往青州去了。待到了青州境內,張飛在前開道,太史慈則率衆斷後,張繡、呂布等將皆在中軍。此時天子與百官便登上鑾駕、馬車,撐起冠蓋,儀仗鹵簿,次第而行。此時雖然與朝廷極盛時天子出行的千乘萬騎沒法比,但諸軍也有數萬人,前呼後擁之下,也顯出了天子的威儀來。

青州可不是窮困潦倒的朝廷,在關中時,天子出奔只能乘牛車。到了這,前面是鐵騎開道,後面跟着是呂布、張繡諸將。再然後就是太僕乘車於前導駕,後面跟着虎賁與羽林,再後面,則是一輛接一輛的公卿車駕,然後是一隊隊的執十八般兵器排得整整齊齊的衛士。天子鑾駕居中,六匹白馬在前拉車緩緩而行,左右四周軍士護衛得嚴嚴實實,旌旗招展,華蓋翩翩,後面一部鼓樂跟隨,鼓樂喧天,氣勢恢宏。到了這會,天子才體會到了皇帝的威儀與體面。

一路之上,都有人掌鞭趨闢,進行清道。周圍百姓見了如此規模宏大的車隊,皆是驚歎不已,一問之下,原來是長安天子到了青州,於是嘩啦一下,跪下一大片。

天子乘坐在高高的鑾駕之上,見自己所至,四周官道上百姓如風吹麥浪般跪伏了一地,心中又是滿足又是感慨。多少年沒見過這等盛況了。

劉備得知天子入境,自己便率了青州文武,自臨甾來迎。到了平原,得知天子駐蹕在平原城,又忙入內朝見。

長安被涼州諸侯禍害之後是什麼景況?宮室燒盡,街市荒蕪,宮院之中頹牆壞壁,城中四處都是白骨蒿草。大荒之時,百官都無以爲食,屢聞有餓死之人。再看青州,這一路行來,官道兩邊田地無數,路上行人絡繹不絕,歡聲笑語不絕於途。青州之民,臉上都洋溢着一種帶着希望與憧憬的神采。到了平原城中,酒樓街市,各行各業,無不顯出興旺發達來。

這一路之上,天子與百官都看在眼裡,記在心底。心裡不禁對劉備又多了幾分信服敬仰。天下大亂,諸侯混戰。青州卻一片祥和繁華,劉備真非常人也。聞得劉備已至,於外請見。天子便忙傳。

劉備入內,見了天子,拜於殿階之下。天子賜了座,宣諭慰勞。劉備道:“臣向蒙國恩,每思圖報,然事多運舛,未競成功。今天佑大漢,保陛下大駕到此。臣何幸哉!”

天子道:“卿真社稷之臣也!”

遂拜劉備爲大將軍,增食邑三千戶,錄尚書事。漢官儀: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到了東漢的時候,大將軍原本在三公之下,但因此職多爲外戚所領,漢和帝時,竇憲任大將軍,權傾天下,於是自竇憲始,大將軍又在三公之上了。錄尚書事,西漢時爲領尚書事,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等共領尚書事。到了漢章帝時,太傅趙熹與太尉牟融同錄尚書事,自此,錄尚書事取代了領尚書事。

劉備以大將軍錄尚書事,位高權重,總秉朝政。放在太平年間,他就是真正的權傾天下了。現在劉備事實上割據着青、徐二州,天子不過是給他個正式的名義罷了。畢竟朝廷都搬到劉備這裡了,劉備確確實實也功勳蓋世。以後還得靠着劉備掃平天下呢,不給點好處,怎麼也說不過去。

劉備與天子按程序來回推讓了一番,於是劉備遂受拜。然後一路上領着大軍護衛着鑾駕,往臨甾去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九十九章 荀彧北上(24日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八百二十三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