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

昔年張騫出使大夏時,見蜀布、邛竹仗時,不由大驚,心想這是我中國之物,怎的到了此處。於是就問其因。大夏人說這是從身毒國(古印度)來的。詳細瞭解之後才知道,大夏慕中國繁華,又因匈奴阻塞其道,於是輾轉從身毒國通蜀郡,互通貿易。

張騫回長安後,上報天子。天子遂使人至西南,詣身毒國。到了滇地。滇王留下漢使,問道:“漢孰與我大?”到了夜郎國時,夜郎王也有此問。這就是成語夜郎自大的來由。

後世也有研究資料證明,從川滇到東南亞,早在西元前就有遷移通道存在。最早中國史書中記載的驃人、靡莫、諶離,其實都是漢藏語系人的一支,而漢藏語系人又有一支源自中國西北的氐羌族系。

這些人盤踞益州西南和東南亞中北部,各立一國,互相征伐,亂作一團。益州的豪族也參與其中,出資販賣僰僮、旄牛、象牙、馬匹等等。巴蜀之地爲何殷富,這也是原因之一。

曹操進了益州,勢力不斷向南擴張的時候,自然也發現了這一片新大陸。這等蠻夷之地,按曹操以前的性子,那是看都懶得看一眼的。但現在卻不同了。

劉備越發強盛,遲早會攻進蜀地,到時候負隅頑抗,除了戰死就是投降。但這兩樣,曹操都不想選。

他覺得命運對他何其不公。他自認能力、手腕不輸劉備,但就是因爲種種巧合,卻讓劉備迅速崛起,從而一發不可收拾。曹操覺得,要是兩人在同一水平線上,兩人相爭,指不定誰勝誰負呢。

這口氣咽不下去,曹操怎麼可能想死,至於投降劉備,那更不用想了。寧可死都不會投降的。既然這樣,那就只能做好打算,找好下一處落腳之地,看看有生之年,能不能還有翻盤的機會了。

實在不行,那就在外面另立一國,也總比降了劉備要好得多吧。

郭嘉把西南邊的情況一說,曹操心中就大致有數了。於是便道:“奉孝,我欲南征。汝意如何?”

曹操從來就不是束手待斃的人。他纔不會等到劉備打進益州的時候纔想着要撤離。現在他就打算做好準備。將來蜀道能擋住劉備就擋,擋不住就離開這裡。另尋一處好生髮展,將來發育好了再行北伐,與劉備周旋。

郭嘉聽了一愣,隨後便道:“自當誓死追隨主公。”

郭嘉離開之後,曹操看着郭嘉的背影,心中卻是一團亂麻。要離開中國之地,去往蠻荒,別說郭嘉了,就是他曹操,也是思來想去,難以下定決心。在益州,好歹還是在中國,出了益州,那就真正是化外之地了。背井離鄉,拋棄故土、祖先墳墓與宗祠,這實在是難以讓人做到。

要是郭嘉猶豫不決,曹操覺得這才正常。可郭嘉二話不說就應允下來,讓曹操心中不得不起疑心。

要知道曹操的性格本來就是多疑的。不過他心機沉重,就是有什麼想法,也不會表露出來。

南征的決議很快就通過了。畢竟向南用兵,可以掠奪大量的奴隸、土地和其他財富。用來彌補益州因爲戰爭而急劇流失的財富。

曹操這裡把刀槍對準西南夷的時候,江東的戰爭也悄然打響了。不得不說,孫策和曹仁的眼光很準。劉備一行人受南陽之戰的刺激,又因爲江東無數官吏與自己這邊勾勾搭搭,一時之間心情大好。雖然沒有放鬆警惕,卻也不再把江東視爲重量級的對手了。

上面這一放鬆,下面也就鬆懈了下來。不是漢軍軍紀不好。實在是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大家的頭頂上太久了。任誰也不能一直神經緊繃,一張一弛纔是正確的治軍之法。所以既然上面流露出沒有近期開打的意圖,那麼下面也樂得讓將士們抓緊時間放鬆放鬆。

誰曾想,就是這麼老虎一打盹的功夫,南兵就浩浩蕩蕩殺了過來。時夜,月隱星沉。浩蕩的大江邊,只有江水拍岸,發出的汩汩之聲。一片黑壓壓的影子,在爲首將領的帶領下,潛至了江邊。

劉備的大營駐紮在廣陵。因張飛、太史慈、馬超等諸將一道去了荊州,此時這裡就只留了關羽、黃忠拱衛。而甘寧、文聘等將則巡視在外。

此時諸將之中,求戰心最切的不是別人,正是關羽。他屯兵徐州多年,眼睜睜的看着諸將跟隨主公掃平北方。自己除了攻打兗、豫兩州時小試了一下牛刀外,便別無用武之地。這多年以來,心癢手也癢。

只是沒有將令,他也不敢擅自出擊。只好每日裡在營中,訓練將士爲戲。機會,總是會留給早有準備的人。

關羽的麾下,甘寧和文聘都是降將,一樣的立功心切。所以哪怕是現在中軍大營一片祥和。他們也是絲毫不曾懈怠,每日裡頂盔貫甲,帶着麾下兵馬巡視江防。

這次江東爲了一舉擊潰劉備,可謂是下了血本。孫策和曹仁率了五萬大軍,親爲誘餌,自南邊直接渡江,直撲劉備水寨。

而夏侯惇和程普引五萬曹軍走江乘渡;韓當、黃蓋等將引五萬精卒自牛渚渡江。在孫策和曹仁吸引漢軍主力之後,其餘兩路大軍立即渡江,直撲敵後,切斷淮泗漢軍之糧道。

只要斷了漢軍的糧道,哪怕是打不贏漢軍,劉備軍心必亂,他再也沒有理由在廣陵待下去,而是選擇北上,擊退敵後的敵人。

到了這個時候,江東之危也基本上就宣告解除了。當然,要是劉備軍隊在撤退途中突然崩潰了,那就更加完美了。他們一舉翻盤,全面收復揚、徐,沾染豫、兗也未嘗不可啊。

這以少勝多、以南勝北的例子歷史上並不是沒有。一百多年後,前秦近百萬大軍對陣東晉的近十萬大軍。就在九江郡的壽春,結果前秦一戰喪師七十萬,符堅一統南北的夢想如同肥皂泡沫,驟然破滅。

當然,孫策和曹仁想得挺好的。實際上,他們也差點成功了。五萬大軍,悄無聲息的橫渡長江,成功的抵達北岸。

二萬騎兵在孫策、曹仁的率領下,直撲江邊的漢軍大營。而與此同時,三萬水師在周瑜的指揮下,對準漢軍水寨,萬弩齊發,火箭騰空,頓時映紅了天空。

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
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六百六十四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