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

衆人退走之後,劉備坐在帳中一動不動。說實話,他有點茫然了。

之前憑着“先知”的能力,他很早就開始養望,於士林中夯實了基礎,打響了名聲,並在黃巾起義中擁有了自己的班底、軍隊。而後在反董事件中,他屢屢搶奪先機……

他並不是沒有考慮過以何處爲基業。幽州、荊州、甚至是揚州、益州他都考慮過。然則之前是先帝尚在,後來就是反董。

而且在這個標榜忠義、標榜大義名份的時代,目前除了關東諸侯聯合起來聲討董卓,諸侯之間並沒有開始相互攻伐。劉表打袁術不算,因爲他是荊州刺史,有大義名份在,收復南陽天經地義,誰也不好指責什麼。所以劉備目前根本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擅自攻略一州之地。

他若是開天下之先河,冒然攻打別人,去搶別人的地盤。後果很可能只有一個,就是被天下人羣起而攻之。而他也沒法說服自己的小夥伴。更不用說去幫董卓分攤火力了。這種愚蠢的事,他做不出來。

之前他不急着去搶地盤,更多是因爲記憶中的大事件歷歷在目,他能夠隨時根據形勢的不同而調整自己的戰略方向。可現在,袁紹這‘混’蛋居然要重立弘農王!更關鍵的是弘農王還是自己救出來的!虧自己之前還沾沾自喜,能把死於董卓手中的太后和弘農王救出來。也算是小小的改變了下歷史。可如今,這被改變了的歷史,就馬上來報復自己了。

劉備錯‘亂’了。

袁紹這要重立弘農王爲帝的消息一放出,就石破天驚。如今已經沒有人還有心思去討董了。檯面上一羣人爲了廢立之事吵得天昏地暗,而暗底裡,卻有無數人歡呼雀躍,一個個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等着做從龍功臣。

劉備知道,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就算再反對,也是沒用。一個人的聲音,有什麼用,遲早會湮滅在無數人的口水之中。既然這樣,不如求外放,反正自己一個人討董也討不下去,而洛陽已經成爲風暴的漩渦,還是早早離開罷。

一念至此,劉備就攤開了地圖。大漢十二州加上司隸部。嗯,益州有劉焉,荊州有劉表,揚州有陳溫,兗州有劉岱,冀州有韓馥,徐州有陶謙,幽州有劉虞,涼州有董卓,這些有主之地就別想了。豫州刺史是孫文臺,歷史上好像袁紹不久後還派了人去搶地盤,被袁術孫堅聯合起來打跑了,司隸地區自己不想待,也待不下去,幷州、‘交’州太遠太荒涼自己不想去,數來數去,好像貌似就只有一個青州了?

嗯,現在的青州刺史是誰來着?好像前任青州刺史歿於黃巾餘孽之後,洛陽‘亂’象紛紛,於是就一直沒有置過青州刺史。要到幾年後師兄公孫瓚和袁紹大戰對峙,然後公孫瓚派了部將田楷爲青州刺史,然後袁紹又派他的兒子袁譚爲青州刺史?

想出爲青州刺史,自己和董卓鬧成這樣,他只恨不得殺了我,還肯讓自己平白得一州之地?只怕是想也休想。劉備壓根就沒有考慮天子的反應,反正天子同意或不同意都得聽董卓的。

既然如此,劉備‘摸’着下巴沉思了起來。

偌大個洛陽城,諸侯每人劃分了一塊地盤,派軍駐守。當然,之前被劉備部將嚴顏守衛的皇城,已經讓了出來。弘農王與何太后已經入住,重新成爲這座古老宮城的主人。如今拱衛宮廷的,就是袁紹,他之前曾爲虎賁中郎將,幹這活駕輕就熟,當仁不讓。

城內,無主的宅院,已經被兵卒們翻箱倒櫃、刨地三尺。每天不時有歡呼聲咒罵聲從四處傳來。收穫頗豐的喜氣洋洋,一無所獲的罵聲連連。

靠近南宮的太平坊內,荀彧正自長嘆:“兵過如匪,軍紀竟一敗如斯。”

旁邊守護的劉恪一身勁裝打扮,顯得乾淨利落,接口道:“別人家的兵,我們也管不着,管好我們自己的兵就行了。文若,主公說了,不能太‘操’心,否則容易老。”

荀彧聞了,啞然失笑。

坊內,基本上,都是當年十常‘侍’的別院。劉備二話沒說,讓出了宮城,袁紹有些過意不去,問劉備‘欲’駐防哪一塊,劉備拿着地圖裝模作樣的看了看,二話沒說就在地圖上一圈,把這一塊給圈下來了。袁紹一看,地方小得可憐。袁紹以爲劉備愛惜名聲,不願在城中大肆搜刮,又或者他之前的部將嚴顏已搜刮夠了。於是便沒有多想,大手一揮便同意了。

其實,這裡是有玄機的。當年十常‘侍’有言,先帝所藏奇珍錢財,宮中少府寶庫是一處,十常‘侍’宅又是一處。董卓入京,劉備來不及,只好匆匆離京。如今舊地重遊,這一筆驚天財富,卻是不能放過。

天子藏富於閹宦宅第,其實不是秘密。這裡李榷率兵挖掘過,諸侯入城的時候,也各派人馬來尋找過,只差沒把宅子給拆了。但是卻一無所獲。一個個失望的離開。

劉備得知信息,卻是撫須微笑。不是這裡沒有寶藏,而是這裡有玄機。

十常‘侍’身體有缺陷,於是一個個貪得無厭。但他們也知道,他們的一切,全靠天子的寵幸。然則天下沒有長久不衰的榮寵,就算有,他們也敵不過生老病死,敵不過歲月。那麼,如何才能夠把自己一生辛辛苦苦攢下來的財富傳承給後人,而不是自己失寵後或者死後,被人輕輕鬆鬆抄出?

這些,閹人們都深思熟慮過。別小看了宦官。最起碼,他們識文斷字,文化水平很高。而這個時候,有些地方,甚至一個村子,一個縣城,都找不出幾個讀書人。所以但凡政令一出,張榜佈告之時,總有小吏在旁一邊敲鑼,一邊爲百姓們解讀……

幾個中常‘侍’湊在一起動歪腦筋藏錢,諸葛亮來了都沒辦法。是以諸侯們無功而返。而劉備,卻因緣際會,掌握了這個通向寶藏大‘門’的秘密。

張讓別宅,後‘花’園中,四周密密麻麻,佈滿了劉備的親軍。而一口枯井下面,卻傳來了一個壓抑到極點的興奮聲音:“找到啦!就是這兒!”

數丈深的井下,終於有人,找到了一道暗‘門’。而僅僅只能並排通過二人的暗‘門’後,卻是一條長長的‘陰’暗‘潮’溼的甬道。不知道通向何方。

荀彧得訊,吩咐甲士攜了火具魚貫而下。劉備帶了關羽、張飛在宮城之中赴宴敷衍袁紹與諸侯,這裡便是荀彧帶了嚴顏、劉恪主持。劉恪也‘欲’下去,嚴顏看了看劉恪的身體,再看了看井口,生怕他卡在井口不上不下,於是便開口道:“守慎,你在此護着文若,我先下去瞧瞧。”

嚴顏沿着繩索下了井,進入甬道後,光線大亮,這是之前進入的軍士點燃了甬壁上的萬年燈。嚴顏一路前行,若莫百餘步,又見一‘門’,推‘門’而進,嚴顏便呆住了。

嚴顏長這麼大,從來沒見過這麼多錢。只見這長寬各十餘丈的地下空間裡,靠着牆壁,是一排排鐵櫃,櫃中所存,各種奇珍。有美‘玉’,有寶劍,有‘精’美鏤金宮燈,有各種金器……而鐵櫃周圍,卻是無數疊得高高的麻袋,因爲地底‘潮’溼,不少麻袋已經腐朽破裂,而麻袋中所藏的五銖錢,灑落一地,地面上的青磚上,到處都是錢。

這裡所藏,何止億萬?發財了。這是嚴顏的第一個想法。第二個想法是,這些閹人們是如何把這麼多的珍藏運送到這麼深的地底的?太厲害了。

嚴顏回過神來,再看之前進來的士卒時,不禁又好氣又好笑。這些傢伙也全看傻了,甚至還有人嘴巴微張,口水不自覺的溢了出來。

嚴顏咳了一聲,沉聲道:“還愣着幹什麼,抓緊時間幹活,把這裡的東西都搬出去!”

衆甲士忙回過神來,於是一個個捋了袖子準備幹活,嚴顏道:“先搬錢,其他的留到最後。”

一麻袋一麻袋的錢被運送到井上,荀彧原本不甚爲意,最後也漸漸驚訝起來。驚訝完了,便只剩下麻木了。

無數人輪換、傳遞,搬了一天,也只搬了一小部分。最後,荀彧與嚴顏押運了錢物自上東‘門’返營,而留劉恪率人鎮守此處。

回營之後,荀彧尋到了宴罷歸來的劉備,彙報完畢之後,咬牙切齒的道:“先帝怠政,十常‘侍’乃禍‘亂’之源,不過區區一閹人,竟然藏下如此豐富之錢財,真乃國蠹也!”

劉備道:“先帝也罷,十常‘侍’也罷,終究是過眼雲煙。再是懊惱,也是無用。不過這些財物落入我手,真乃天幸!我軍餉漸盡,錢糧告急。有此錢財,大軍無憂也。”

荀彧聞言,沉聲道:“主公,袁本初召集宗室重臣與關東諸侯,重議廢立,你有何打算?”

劉備道:“董卓縱然是倒行逆施,然後袁本初亦是狼子野心。我不‘欲’與之爲伴。廢立之事,非臣下可爲,我便不參與了。待此間事了,我‘欲’出鎮一方。既然無力以一己之力匡扶天下,便先蟄伏下來,造福一方再說。文若以爲如何?”

荀彧撫掌道:“主公之言,正合我意。主公是‘欲’返巴郡焉?”

劉備搖頭道:“非也,巴郡地少民寡,無力供我大軍,非是良選。”

荀彧疑道:“那主公‘欲’往何方?”

劉備反問道:“文若有心儀之地乎?”

見荀彧‘欲’言,又急忙擺手道:“先不用說,你我各自寫在掌心,再一同出示如何?”

荀彧聞言,興致勃勃,兩人各自取筆轉身於掌中書了,再湊在一起,把手掌伸出。兩人看到手掌中相同的“青州”二個大字,不由一起放聲大笑起來。

劉備止住笑聲,看向荀彧,眼中止不住的讚歎欣賞,道:“文若,全力助我謀取青州!”

荀彧認真一躬,道:“謹遵主公之命!”

小說...

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
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八百十七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