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顧雍到了劉備那裡,劉備看了顧雍帶過來的表文之後,長嘆一聲道:“伯符能有此心,江東百姓之福也。”

遂留顧雍,又遣賈詡前往關羽營中,與關羽一起代表他先去與江東方面接觸。這麼大的一個地盤,想要接手過來,不是一時半會的事。

安置官員,解散軍隊,統計府庫、田地人口。大事小事,多如牛毛。把這一切理順之後,還得要好些年來消化。

孫策決定歸順劉備,消息一出,江東一片歡騰,市面之上,往日蕭條的場面一去不返,竟又變得熱鬧起來。受戰爭影響而暴漲的物價,也在以肉眼可見的迅速在下跌。

提着布袋上街買米的百姓們,一口一個都在念着劉備的好,似乎渾然不知,這是他們曾經的領主孫策做出的決定。

喬裝打扮的孫策和程普,在城中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後孫策苦笑着對程普道:“德公,人心如此,我又憑何而戰?歸順了朝廷,未必就是壞事。家父生前,也自始至終以漢臣自居。德公,放下一切,安心做個富家翁又有何不可?”

程普板着臉,心中一片茫然。他們之前追隨孫堅,發誓要在這亂世建功立業。奮鬥了數十年,現在一看,原來卻都是一場空。爲之奮鬥的目標沒有了。那麼之前數十年所做的努力,到底有沒有意義?

程普陷入了自我價值的否定與懷疑當中。所以他心中一直鬱結難解。也是孫策下定決心之後,反應最爲激烈的一個。

他曾私下尋到孫策,對孫策道:“江東固然難保,何不率衆出海,徑往夷州,自成一國,也好過做那劉備帳下之臣。”

程普可是看得明明白白,那劉備大奸似忠。現在人人誇他都是漢室忠臣,千年難得一見的頂樑柱。那只是時候沒到罷了。等到了時候,劉備把天下都掃平了,他要上位,誰能攔得住?

打天下的都是他的人,治理天下的不是他的心腹就是他書院裡的學生。他想坐那位置,名也正,言也順。只怕天下絕大多數人都會舉手贊同。

孫策當時就反駁他:“我能尋到夷州,莫非劉備就尋不到?我願做那荒野之君,不知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那中國之臣?何苦來哉!”

程普聽了,當時就默然不語了。他想到了他的家人。得知江東投降之後,他家裡也是一片歡喜。回家之後,夫人還問他到時在中山王麾下,能獲得一個什麼職位。連他家裡都是這般反應,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現在孫策帶他出來轉一圈,讓他好好的看一看江東現在的輿情是個什麼情況,也好徹底打消程普腦海中的其他念頭。

話說回來,最難過的是孫策。他滿腔抱負,一身熱血。這纔是真真正正的付諸於東流。在決定投降之後,孫策在其父孫堅的靈前整整跪了一夜。他沒能守住孫堅傳下來的基業,只能向孫堅英靈懺悔,乞求原諒。

可是最難過的孫策,卻要強忍心中的難過,還要反過來開解麾下忠心於他的大將,以免中途鬧出什麼事來,惹得劉備不快,遷怒於江東諸臣。

大家君臣一場,好聚好散。這就是孫策最後能做也想做的事了。

這邊事情還沒理順,劉備那邊賀表就已經送到長安去了。長安城裡,也是歡天喜地,吏民們自發的組織了慶祝活動。天子也出現在宮樓之上,與民同樂。

天下分裂幾十年了,現在在劉備的努力之下,事實分裂的州郡,現在又逐漸回到朝廷的治下。江東迴歸之後,天下就只剩下荊、益兩州了。

情況越來越好,漢朝,又有着中興的跡象了。這樣的太平興盛,誰不想要呢?

曹仁和夏侯惇奔至荊州,這會,張飛正和曹純打得火熱。曹仁和夏侯惇就留了下來,助曹純一起守南郡、江夏。

消息傳到了益州,曹操嘆息一聲:“子孝、元讓誤我大事。”從某一方面說,曹仁和夏侯惇的撤退,纔是壓垮孫策、吳夫人心中最後一根稻草的舉動。

就連盟友都不看好你、不支持你了。盟友都要帶着兵馬撤退,以圖自保了。外無援助,內有異聲。這樣的攤子,擱誰身上都頭痛。

剛好又發生了刺殺事件,吳夫人本來就在大兒子孫策和二兒子孫權之間左右爲難,現在出了這樣的事,吳夫人又驚又怒,她實在是不想讓這什麼基業、江山來禍害她的兒子了。哪怕是孫堅還活着,吳夫人也敢和孫堅理論一二。問他個明白,你是要兒子,還是要江山?

於是種種因素之下,吳夫人被內侄一勸,就哭着說了孫策一通。孫策本來就是焦頭爛額,又看到母親大人的眼淚,心慌意亂,心灰意冷之下,就決定放棄了。

不是孫策不堅強,實在是他撐得太苦了。

曹操得知江東歸順的消息之後,就又派了二萬兵順水而下,去往荊州。並帶去了他的口信,讓曹仁、夏侯惇、曹純三個,死守荊州,無論如何,也要死死拖住漢軍西進的步伐。

曹操現在,除了死守漢中和荊州外,他在益州的所有力量,都已經派到南方和西方去了。

這會的南方和西方,基本上就是處於野蠻狀態。沒有道路,到處都是山林,林間還有無數猛獸蛇蟲。有的山谷,長年人跡罕至,山谷上頭都覆蓋着一層層色彩斑斕的瘴雲。

這樣的地方,誰敢去?就是蜀中的大豪、南部的各部洞主們,也輕易不敢涉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昂挺身而出,親任開拓軍團的統帥,帶領軍隊、民夫、官員,一路南下。

在曹昂的鼓舞、以及曹操的重賞之下,益州的許多流民、無產業者,以及社會遊俠,都加入了開拓軍團。聽說在南方,有着無數的田地,無數的礦藏。只要加入進去,成功到達目的地,到時土地隨便分,黃金隨便挖,婦人隨便選。

什麼,假的?不可能有假!沒見大公子親自帶隊麼。這事怎麼可能有假!

這個社會,文盲居絕大多數,真正的精英還是少。所以,稍一宣傳,盲從的人,就是無數。當然,在沒有觸動許多人的利益的時候,那些人也不願意壞了曹操的事。

這或許就是曹操唯一的退路了。要是自己插手在其中搞破壞,誰知道暴怒的曹操會幹出什麼事來?

人家可是屠城的事都幹過不止一次的血腥屠夫。

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
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十一章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三百一十二章 陳到來投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七百三十八章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