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

夏侯惇既退,張飛與太史慈遂圍蛇丘。

此時,馬超所部,也已經補充整訓完畢,被調派到張飛麾下效力。

張飛帳下兵精糧足,而得了曹仁之助,夏侯惇也是膽氣大壯,又率部前進到剛縣,欲爲蛇丘之後援。

張飛手裡有了馬超這支生力騎兵,他纔不願意跟曹軍一城一池的慢慢耗。這得打到什麼時候?

於是一邊圍攻蛇丘,一邊使馬超引兵略富成,騷擾東平國內諸縣。蛇丘城中,臧霸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漢軍,臉上陰沉似水。

旁邊孫觀道:“宣高,我軍新敗,士卒離散,今夏侯將軍棄我等而去,城中軍心不穩,恐蛇丘難守。卻須早作打算了。”

臧霸到現在也沒想明白夏侯惇是什麼意思。不過想不通的事情他也懶得去想。聽了孫觀所言,便道:“能守一日便守一日。能守兩日便守兩日。”

既然兗州戰略已定,就是拖字訣,那麼就在這裡多拖延幾日。實在守不住了,也只好退兵。

馬超領了本部,一路狂飆到了富成。騷擾地方的事,他已經是熟門熟路了。之前在陳留就乾得很不錯。所以沿途把諸縣攪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寧。

馬超還想故伎重演,可惜在陳留出事時,程昱因爲殷鑑不遠,就下了命令,讓諸縣在兵馬不足時,面對敵軍堅守不出。萬萬不可中計。

至於城外的百姓,那也暫時顧不了那麼多了。

馬超見誘不出諸縣守軍,他也不急。反正前方張飛也沒給他別的指示,就只是讓他搞破壞。那行吧,就沿着富成一路挺進。因爲兗州主力基本上都集結在東平、任城一線,這邊便讓馬超給鑽了個空子,一路從須昌、範縣,打到濟陰的癝丘去了。

馬超這裡如入無人之境,程昱等人坐不住了。於是飛信報給夏侯惇。程昱的意思在信中很清楚。我們可以不再插手軍事行動,但你們也得在前面把漢軍給堵住吧。

夏侯惇兵到剛縣,接到程昱的信,聞馬超在後方又在攪風攪雨,不由大怒。

於是便去信問曹仁。曹仁也是頭疼得很。

他不是沒辦法,同樣領一支騎兵,在郡縣兵的配合下,當然可以驅趕馬超。只是他的任務是扼守章縣門戶,以免蛇丘被破後,漢軍逆水而上,章縣後面,就是東平國都無鹽。蛇丘遲早保不住,若自己此時帶兵去追馬超,蛇丘一破,而大將不在,東平國如何守得住?

進了癝丘境內,馬超見癝丘攻之不下,便帶兵把大野澤旁邊的運城給打了下來。隔着個大野澤,就是昌邑了,讓昌邑城中的諸臣如何坐得住。急報更是雪片一般飛向前方。誰知道馬超什麼時候就駕着漁船,橫渡大野澤而來?

兗州戰雲密佈,夏侯淵在豫州自然也不會閒着,他兵敗回來之後,又在豫州招募三萬青壯,編練成軍。而後兵出小沛。

小沛就是沛縣,因與沛國區別,故時人稱之爲小沛。小沛地理優勢明顯,屬豫州,卻又像利劍一樣插在北邊的兗州刺史部和東邊的徐州刺史部中間。夏侯淵兵屯小沛,隨時可以北方支援兗州,或者在任何他願意的時間段裡掉頭東下攻打徐州。

關羽見狀,毫不示弱,使吳匡守彭城,令文聘出蕭縣。擺出一副你夏侯淵只要敢動我就打你老家的架式來。

夏侯淵暗中去信揚州,勸孫堅出兵:“文臺兄,今玄德勢大難制,以其麾下二將,而動我兗州基業。若兗州不保,豫州亦將難守也。豫州若失,揚州北方屏障全無,止有大江,如何阻擋玄德虎狼之師?我今欲提兵北上,還望文臺兄出兵,爲我攔住雲長。”

這段時間,北方連連大戰,揚州因與曹操結盟,卻是因北方局勢而收復了九江。得了九江,揚州上下大喜,於是便罷兵不再去撩撥劉備勢力,一心一意在揚州苦練內功,想着儘快壯大自己,以圖將來。

這會接到夏侯淵的信,孫堅便喚來孫策,問其打算如何。

其實這會揚州上層的決策者們,也左右爲難。

孫堅、孫策雄心萬里,周瑜、魯肅等也是躊躇滿志。只是他們已經明白過來一個事實,就是劉備一統北方,已經是在所難免。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罷了。而自己這邊想要再掙扎一下,以期與北方對抗的話。除非是溯江而上先取荊州、後取西川。然後憑藉山川之險,與北方二分天下。至於以南伐北,除非北方在劉備的治下大亂迭起,不然他們是想也不敢想的。

歷史上從孫堅到孫策,再到孫權,父子三人接連攻打荊州多年,就是這個戰略在支撐着他們。只可惜,劉表也不是吃素的。硬生生的扛住了揚州軍的攻打。等到曹操南下荊州時,揚州已經失去了時間上的優勢了。

可是這麼明顯的戰略,天下聰明的人不止揚州這些。很顯然,曹操也意料到了這個問題。在意識到在北方不是劉備的對手之後,曹操便很快引軍南下,先是與揚州相爭荊州,然後在得了荊襄三郡精華之地後,又轉過頭來,打到益州去了。

曹操,是揚州的競爭對手!

可是這個競爭對手,又還要自己來出兵相助,一起對付劉備。你說孫堅心裡頭能舒服嗎?

孫策看了信,心中也是說不出的滋味。揚州與豫州一起拖住劉備,最終目的卻是爲了曹操早日平定益州。這,爲他人做嫁衣裳也太……

不過,孫策終究是理智的。他知道夏侯淵說的沒錯。若兗州被劉備攻佔了,豫州又還能抵擋多久?

豫州守不住了,劉備的大軍會在大江北岸停下他的腳步嗎?

或許,劉備不會攻打揚州,而是先去攻打荊州與益州?

是有這種可能,但希望不能寄託在敵人的身上,揚州必須主動起來。況且,荊州還有四郡,也是屬於揚州的呢。

孫策於是道:“父親,兗州太遠,便不必多說,但豫州,無論如何,我們是要保一保的。”

夏侯淵真要丟了豫州,關羽的徐州兵,分分鐘便能打到揚州來。

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七百零九章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
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七百零九章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五十章 馬超中伏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