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

黃忠與閻柔率軍一路前行,途中,黃忠笑謂閻柔道:“子和,以汝觀之,吾等往攻白登,高幹於城中見了,來不來援?”

閻柔笑道:“漢升兄,高幹前番吃了你的大虧,這次只怕是不肯輕易出來。”閻柔說的,正是前次黃忠伏擊高幹之事。這真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想來高幹到現在還在鬱悶之中吧?

黃忠聽了,亦從此論,欣然道:“高幹好謀無斷,其失伏失敗,又中我伏,銳氣已失矣。”話雖如此,黃忠仍然留了後手,留了斥候與一部人馬在後,若是平城有異動。他立馬便會通知張、趙二將,一道夾攻高幹。

白登山上本來植被衆多,自幷州軍來之後,樹木卻是被砍伐得乾乾淨淨。巨木被運進了平城作守城之資,其他的,被幷州軍一把火給燒了個精光。這裡註定已經成爲戰場,與其讓黃忠來燒,還不如自己先給燒了。是以,現在的白登山,大多數地方都是光禿禿一片,露出了焦黑與褐黃混雜的山體來。

白登山腰處,有一小城,依山而建,始建於漢高祖劉邦引兵來徵匈奴之時。後來高祖在此被圍了七日七夜,兵退之後,平城令於此設一軍寨,與平城相互依託,數百年來,屢興屢廢,一直延續至今。幷州軍來此之後,將其內外修葺一新,然後屯軍於此,憑險而阻黃忠之軍。

這日,山上高處望見了山腳下的黃忠軍來,便吹響號角,向寨中守軍示警。守將喚作高偉,乃高幹族弟,此人身高八尺有餘,善使一條鐵槍,乃幷州軍中驍將。高偉于山中,每日無事,便使親軍往獵,打來獵物而後佐酒。此時高偉正在命人整理一隻麂子,聞警之後,喚來人一問,卻原來是黃忠又來。

高偉聽了,大笑道:“黃忠匹夫,久戰不下,還不退去,也好替他青州節省些糧草,何其庸也。”說完之後,站了起來,披掛整齊之後便往城頭上奔。

見那料理麂屍的親兵亦站了起來,不禁一腳踢了過去,笑罵道:“你跟來作甚?好生料理,等會老子還要回來吃吶!”

白登城因爲數百年來無甚外敵,所以向山下修了一條比較好走的路,以方便運送物資。結果誰曾想到了如今,外敵未見蹤影,自家人卻打起內戰來了。幷州軍來這之後,便想把這條路給破壞了,可惜還沒來得及動手,黃忠與閻柔又率軍銜尾來了。於是這個計劃只好擱淺。

不過,居高臨下,幷州軍還是穩佔優勢,別的不說,滾木、擂石,這山中應有盡有,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黃忠與閻柔一擺開陣勢,山上的巨木便已經推上了城頭。高偉一又虎目中閃爍着兇光,對四周的將士道:“敵軍上來了,便立刻放下滾木!”軍士們轟然應諾。

打頭陣的,依然是青州軍。因爲青州軍的陣形,非常適合躲滾木擂石。在青州書院,有一個講武堂,這可不是個擺設,劉備對其的關注,僅在格物科之下。這裡面,有老將,有小兵,有愛好軍事的士子,有專打嘴仗的“專家”,在這裡,關於戰爭、關於陣形、關於戰法,都有涉獵。很多有用無用的理論,都在青州軍中得到了實踐。諸侯們在打仗的時候還在一擁而上的時候,青州軍中已經依託着中低層指揮官們,構建出了數套陣形來。比如此時向上仰攻的陣形,便是講武堂的手筆。

一隊五人,前方三人共持一塊表面棱角四出的尖形巨盾,埋頭向前慢慢推進,後面兩人則持刀護衛左右。這塊巨盾,外面是鐵皮,中間填充了數層皮革,裡層則是產自遼東的一種堅比鋼鐵的木材。因爲外面有向外凸出的棱角,所以就算是石頭與巨木撞擊上了盾牌,也會第一時間被彈開,卸減力道。這些人舉着巨盾的目的,就是想誘使幷州軍放出滾木擂石。待這一波攻勢過後,跟在他們身後的大軍,便可趁勢而上了。

高偉見黃忠又擺出了這個烏龜殼子,不禁冷笑一聲:“不過黔驢技窮罷了。”

見巨盾緩慢推進,身後縮頭縮腦的跟着一隊隊士兵,高偉大喝一聲:“放!”幷州軍聞言,紛紛砍斷繩索,於是一塊塊圓滾滾的巨木和石頭,便順着山道轟隆隆的滾了下去。與此同時,寨中的發石機也在發力了,一塊塊石頭被裝進筐內,然後衆軍士發一聲喊,石發如雨,傾泄向了山道之中的敵軍。

滾木和擂石還好,畢竟它們有一部分滾着滾着,就跑偏了滾出了山道,其他的又被巨盾所阻,造成的傷害極少。但是從天空中呼嘯而來的石雨,卻是讓人防不勝防。還好青州軍隊型分散得很,稀稀落落的。不過饒是如此,還是有不少士兵被石塊擊中,慘叫着哀號着倒在山道之上。這時,一隊隊人馬便迅速從陣中搶出,將傷員送至山下營中止血搶救。有經驗的老兵都是極爲寶貴的,能救回一個是一個。

扛過了滾木和擂石,又扛過了發石機。接下來,則是幷州軍的火箭攻擊了。一聲鼓響,如蝗蟲一般的箭矢,從天上拋射而來。高偉一邊命人繼續放箭,一邊卻是使人往道中傾倒燒得滾燙的開水。一方面希望給青州軍造成傷害,一方面希望浸溼山道之後,使之泥濘難行。增加青州軍的進攻難度。若不是白登城位於高處沒有條件,高偉都恨不得變出條河道來水淹青州軍。

爲了守住白登城,高偉是百般手段齊出。可惜,再多的手段,仍然止不住青州軍前行的腳步。在倒下了不少的將士之後,青州軍終於將陣形推進到了離白登城只有一箭之地的地方。然後青州士兵們把巨盾立於地面之上,身後尾隨而來的弓箭手們,也開始發威了。近距離仰射,總算能把箭矢給射進白登城了。青州軍打頭陣,幽州軍自然不能幹看着。他們早就摩拳擦掌的等候不及了。

閻柔選出一部跳蕩勇士,親率此營,撥劍高呼道:“諸將士,青州弟兄們已經先攻上去了,吾幽州男兒豈能甘居其後乎?今日便隨吾來,撥此山城!”

“撥此山城!”衆將士齊聲歡呼,聲震山谷!

閻柔率衆疾行而上,一場血戰揭開了序幕。

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八百十六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
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八百十六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劉璋請降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258徐州之亂(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