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

崔琰見張燕迫不及待,便緩言道:“飛燕(張燕的字)勿急,主公自有決斷。且於此處等候便是。”昨日宴飲之後,崔琰和張遼一商量,便派出了二人,一路急行,往劉備處報信去了。

也怨不得張燕急,昨天表露心跡之後,與崔琰交談,這才知道,長安天子都跑到劉備那裡去了。如今劉備麾下又多了呂布、張繡、段煨等並、涼軍事力量。真正是兵強馬壯。現在袁紹在易京和高柳都吃了敗仗,幷州的高幹都被圍住了。此時雙方正在調動兵馬,積蓄力量。眼看着一場大戰便要爆發,正是自己表現的時候,這可關係到以後的論功行賞排座次,怎能不急?

卻說張飛、趙雲二軍,引了軍,潛入代郡,行至高柳後,前往叩城。守將乃閻柔之弟,聞是青州軍來,大喜,遂出城相迎。席中告之前事。張飛與趙雲聽了,道:“前方軍情緊急,吾等這便往平城,以援漢升。”便留田豫協守高柳,以保糧道。免得大軍到了平城,後路卻被幷州給抄了。

自幽州攻打併州,最好的地方便是走平城。除卻此處,其他地方便是山脈圍繞,道路難行。張飛與趙雲一路輕騎疾行,直奔至平城境內,方纔使人往黃忠處報信。未幾,黃忠與閻柔親自率軍來迎。

相隔老遠,便聽得黃忠大笑聲傳來:“益德,子龍,別來無恙乎!”黃忠久鎮遼東,除了述職回青州外,諸將難得相見。

張飛聽了黃忠聲音,忙打馬上前,兩個遠遠見了,同時翻身下馬,疾步向前,把臂笑談。這一世,黃忠、嚴顏、張飛、關羽這幾個,幾乎是劉備一起事,便已經追隨左右,可以說是元勳老臣。這份情誼,與後來相投的諸將相比,要深厚得多。

諸將見了,各自敘話,到了大營之中,張飛便道:“漢升兄,不知如今情況如何?”

黃忠道:“那高幹頗有本事,平城堅固,又有外援,急切之間,吾與子和攻其不下。每日使軍士叫罵搦戰,其又不出,只是閉門守城。是以吾等與高幹,周旋至今。不過有了益德、子龍之助,破其易耳。”還有一些難言之處,不過諸將俱在,黃忠卻不好明說了。那便是閻柔所率諸軍,隸屬幽州,指揮起來,很難似青州軍一般得心應手,往往命令下傳,到了幽州軍中,便要打些折扣。兩軍數次協同攻城,每次拖後腿的,都是幽州兵馬。

閻柔一直很配合,幽州軍也不能說是沒有賣命。只是幽州軍雖然也能稱之爲精銳,但比起青州軍來,還是有差距的。最明顯的差距,便是軍紀了。這些驕兵悍將,殺起人來,個個都是不眨眼睛。但這亂世,提刀殺人的武夫多了去了。而黃忠要的是令行禁止,讓你進就進,讓你退就退;讓你堵刀牆、堵槍尖,你就得上。在這一方面,幽州軍還差得遠。

此時平城的四周百餘里,各處要道與高處,都佈滿了青州軍的斥候,他們監控着敵軍的一舉一動,然後迅速上報給大營。

大營中,黃忠接到彙報,請來諸將,然後道:“袁紹軍仍未至,幸甚!今益德與子龍俱至,吾欲先攻白登,斷平城一臂。諸君以爲如何?”

輿圖上的白登山,與平城一前一後,兩兩相對,黃忠每次攻城,都不能使盡全力,就是因爲白登有一部敵軍,要防止他出來襲營。黃忠與閻柔也不是沒考慮過先把白登山給打下來,只是白登山佔據地利優勢,比平城守軍還要難纏。你要是派的兵少了,打不過;盡起大軍,白登守軍便又從另一側從容退走。好歹打平城,把城池一圍,高幹也只能和青州軍拼命。不像白登守軍,跟個山匪是的,形勢緊急了便滿山亂竄。

衆將一看地圖,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在座的都是打慣了仗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紛紛揚言,要先攻白登,後打平城。

張飛摩拳擦掌,道:“漢升兄,你儘管吩咐,不過我要打頭陣!”

閻柔是幽州客將,趙雲生性寬厚,卻也不與他爭。黃忠看了張飛一眼,笑道:“諸君且看,前番吾與子和攻白登時,白登山下守軍不敵,便退往山上,吾引軍往追,其便走山道,繞行此處。吾已使人探得分明,此處山道,通往白登前山,又有小道可往平城。此番吾與子和便依前計,復攻白登,益德與子龍可率軍於此處山下,潛伏道中,若見敵來,大軍盡出,一戰可破也。”

衆將一聽,甚覺合理,便從此計。這日,三軍飯畢,鼓聲隆隆,號角聲聲。黃忠與閻柔盡起大軍,往攻白登山。

高幹在平城,於高樓之上,望見旌旗招展,一條長龍徑往白登山去了。旁邊副將見了,譏道:“黃忠枉稱名將,明知白登山屢攻不下,偏要攻之,何苦來哉!”

高幹聽了,心中一動,沉思半晌,乃命左右道:“速往白登,告之守將,命其緊守城池,以防黃忠。若事有不諧,可速退也。”

高幹身後,小校應命而去,副將卻是疑道:“將軍,何至如此?”

高幹左手扶住腰間佩劍,任山風吹起身後披風亂舞。目視白登山方向,一臉沉重,道:“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黃忠乃青州大將,豈會如此?事出反常必有妖也!”

副將想了想,訝然道:“如此,莫非白登山將有失,將軍,莫如我等出平城,率軍攻黃忠之後。”

白登有事,平城援之;平城有事,白登援之。這也是白登山守將不懼黃忠與閻柔的原由之一。又有地利,又有近在咫尺的援軍,怕你何來。

高幹想了想,道:“不必着急,白登山地勢險要,比我平城更加易守難攻。真撐不住時,其自然會來求援。平城要緊,不容有失。”

不立即出援,是有原因的。之前黃忠與閻柔第一次攻打白登山時,高幹見了,恐白登有失,急往救之,誰曾想,黃忠使閻柔往攻白登,自己卻於道中設伏。若不是高幹見機得早,率軍疾退,只怕那一仗,就陷在黃忠軍中了。

而且高幹也是喜歡用計之人,之前在高柳,便是圍了高柳引閻柔援軍來,自己則率軍於道中設伏,最後卻敗於突然出現的黃忠之手。有了這二次深刻的教訓,高幹便不輕易出城了。除非是白登那邊派人來告急,否則他便穩坐城中不動如山。

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三百零八章 孫策反袁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七百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