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

當此喊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之時。臧霸收攏殘部,立馬橫刀,與諸士吏道:“吾自從軍,縱橫沙場,大小數十戰。從未怯戰。今趙恪無能,卒敗於周瑜,旋又反詐於我。今日之敗,非我無能,天意也。程普、周瑜欲擒我。我誓不降,寧死此。大丈夫馬革裹屍,死亦無憾也。”

身後的軍吏,多是追隨臧霸多年的舊部,此時見自家將軍橫眉怒目,盡顯威勢,不由爲之涕下,皆道:“願從將軍死!”

臧霸便列行陣,率部擊程普。兩軍酣戰,周瑜亦率部漸合圍。忽然,遠處又是鼓號喧天,一支軍隊,捲起漫天煙塵,疾飛而來。

三軍皆驚,引頸相望。只見遠處,無數甲士奔涌而來,當先一面大旗裂裂,上面繡着斗大的夏侯二字。卻是夏侯淵到了。

卻原來,周瑜與周泰合擊趙恪大營,曹軍四散敗走。有慌不擇路者,往東北方遠竄,正遇夏侯淵斥候。

夏侯淵率部掃蕩西陸周圍邑聚,斥候遠布。捕得趙恪殘兵,聞安陸有事。夏侯淵心中一驚,便率精騎,疾馳來援。

行到安陸,又逢一夥殘卒,望見夏侯潘旗幟,便跪伏於塵埃中,號哭上陳曲折。夏侯淵得知大營已破,趙恪身死,臧霸敗逃,心中大驚。又聞周瑜引兵追臧霸,恐臧霸有失,忙忙來救。卻是在這最後一刻,堪堪趕到。

此時,三軍又驚又喜。驚的是周瑜、程普。喜的是臧霸。夏侯淵來得太及時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活着,誰又願意死呢?頓時,自臧霸以下,曹軍滿身是勁,彷彿有人給他們扔了個回覆技能。此時生的希望又回到了他們身上,一個個都雙眼放光,恨不得立馬就殺出重圍,與夏侯淵匯合。

與之相反,程普與周瑜卻是心中暗歎一聲。大好機會,卻是白白浪費了。現在臧霸所部士氣大漲,想要徹底剿滅這部曹軍,只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了。現在夏侯淵將數千騎在外虎視眈眈,誰知道他的步卒又會在什麼時候趕到?

再作糾纏,已是不妥。以步當騎,實爲不智。周瑜見到夏侯淵已經指揮騎兵向兩翼慢慢展開,心中念頭電閃而過。當下就傳令,大軍收攏,與程普匯合,然後緩緩退卻。

臧霸之圍遂解。臧霸與夏侯淵見,乃道:“今敵已走,宜當追之。”

夏侯淵以爲臧霸被周瑜、程普吊打,大敗逃竄,心中咽不下這口氣,想要報復。於是便道:“宣高,我所將不過五千騎,一路疾行至此,實已疲倦,恐不能戰。”

他爲了救臧霸,一路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狂奔而來。自他以下,又累又乏,還想着打仗,實在是不行了。

臧霸聞言,便道:“妙才,那周瑜何等精明之輩,你我合兵,尚不趕追擊,其反應過來,便要與程普,復引軍來擊你我了。到時你我大軍皆疲,如何能是彼之對手?莫若此時追之,以退其兵。”

夏侯淵一想,覺得甚有道理。於是便下令三軍,與臧霸合作一處,復引軍來追周瑜。行數裡,逢周瑜所留斷後兵,兩軍激戰一陣,各罷兵而歸。

後揚州軍歸營,上報周瑜,言逢曹之追兵。周瑜果不再疑,便與程普還屯夏口。臧霸沒猜錯,周瑜就是這樣想的。他留一部人馬斷後。若是未見曹軍有追兵,他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夏侯淵軍力不足。便可以掉轉頭來,繼續與程普一道攻打夏侯淵與臧霸。若是曹軍來追,就證明曹軍兵力充足,不宜與之爲敵。

誰曾想,臧霸與周瑜一戰之後,卻是對周瑜大加提防。便想出了這條計來,以此瞞過了周瑜,使其與夏侯淵逃過一劫。

周瑜與程普兵還夏口。兩將與府中閒談。程普道:“此番雖破安陸曹軍大營,然臧霸、夏侯淵仍在。而竟陵之圍亦未解。形勢實在堪憂。”

周瑜笑道:“安陸一戰,我軍斬首數千,捕得降卒近萬,也算大勝。況華容仍在我手中,竟陵城有徐、潘二將在,暫時無憂。荊州之戰,一時半會,也難以有結果。且慢慢籌劃便是。”

程普一想也是,就憑南陽、南郡兵馬,就算豫州兵也全來了,這場戰爭,一年半載的,估計也難以有什麼結果。

忽然,程普又想起一事,問周瑜道:“公瑾,不知公覆今在何處?”

自周瑜來,程普便以周瑜總幕府,諸文書典籍、兵馬動靜,也只有周瑜會提前知道。黃蓋之前受周瑜之令,率部北上,於雲夢澤,與于禁水師對峙。現在過了許久,也未見有戰報來。所以程普便有此問。

周瑜笑道:“我與公覆有言,令其趁隙擊華容,如今我也不知公覆在何處。”

周瑜沒說假話。黃蓋帶了大軍北上,到了劉備之前所築的巴丘城,屯兵於此。于禁聞黃蓋軍至,亦引兵來。兩軍隔着水面,遙遙相望,卻又誰也不肯先動手。

于禁的想法是,只要你不過江,我就由得你在這裡待着。黃蓋卻是想着,如何以較小的代價,突破于禁的封鎖,投送兵力到對岸,然後實現自己的戰術目標。

黃蓋左思右想不得法,便問於麾下校尉。麾下校尉便獻計道:“雲夢大澤,煙波浩瀚,湖泊星羅棋佈,水道縱橫交錯。以曹軍之力,又如何能夠全部禁封?莫如厚賞漁家,使其等爲我軍探路,而後擇一隱蔽水道而行,又留一部於此,遍插旌旗,以惑曹軍。如此,大事可成。”

黃蓋聞言,欣然從之。於是命人尋訪漁民,許之以財帛珍寶,使其爲耳目。一時之間,數百里湖面,小船密佈,一邊打漁,一邊查探。

于禁既來,亦禁漁家。然則就像黃蓋麾下校尉所言,這麼大的湖面,你想把漁夫全部給禁了,又怎麼可能?

各種小船,在湖面上來去穿梭,遠遠避開了曹軍。是以于禁竟不知。

未幾,果有人來報,言發現了一條半廢的古河道。很是隱蔽,以前被棄,現在剛好是汛期,湖水大漲,也能行船,不過行不得大船。只能過小舟。

隱蔽、安全第一,至於大船小船,能悄無聲息的運送兵馬,小船又有何妨?

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三十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三十二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
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七百三十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審榮獻城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募民實邊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258徐州之亂(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三十二章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