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

華陰是西出函谷之後的另一個戰略要地,後來的潼關便設置於此。順水往東邊去,便是很有名氣的風陵渡。劉備派麴義北渡河水進駐臨晉,段煨往前至鄭縣。然後自己便率着趙雲與太史慈等一道順水直上。留劉恪等看守華陰大營。

關中平原,如果被人攻破四塞之後,便是一馬平川。關中四塞北蕭關、南武關,西散關、東函谷關。這四大關隘,千年以來,便是關中安全的絕對保障。秦守函谷,而關東諸侯不能寸進,匈奴攻破蕭關則京畿震動,散關,歷史上的諸葛亮伐魏,便多次經由散關而圍陳倉。武關,則是南方諸侯攻略關中的必經之途。這是三秦之鎖鑰,是連接荊楚、吳越入關中的戰略要道。現在劉備已經西出了函谷關,還一路佔據了華陰要地。可以說,李傕等關涼軍閥,已經先機盡失。

之前的觀望、躊躇,讓李傕和諸將們後悔莫及。雖然他們現在也是人多勢衆,抱團取暖之下也不怕劉備。但若能佔據函谷,或者華陰,現在的形勢便又要好上幾分。不過後悔也沒用。事已至此,一心一意的打個勝仗再說吧。見關西諸將終於肯拼命,最高興的還是高幹和袁尚。高幹被漢軍打得倉皇而逃,心裡面還是很有懼意的。爲免出現萬一,於是便又向李傕進言,請他派遣使者,去遊說馬騰、韓遂引軍來助戰。

李傕很是頭疼。他早就派人去了涼州,但馬騰與韓遂遲遲未曾回覆。難道這兩個傢伙想讓自己與劉備拼個兩敗俱傷了再來撿便宜不成?

他們要是這樣想的話,這算盤可就打錯了。李傕決定,再派人去涼州陳說厲害。免得眼前的小利矇蔽上馬騰與韓遂的眼睛。這個時候不來相助,真等到決出勝負的那時,馬、韓想要再加進來,誰都不會肯。

李傕想了想,派個一般人去吧,只怕說不動馬騰與韓遂,不如便讓高幹或者袁尚去。這兩人身份不一般,而且也不是關、涼體系的。說的話馬騰與韓遂應該會重視。於是便對高幹道:“前番已遣使往涼州說壽成,至如今未見音信。元纔可有意往涼州一行乎?”

李催的意思很明白,你高幹要是想打敗劉備的話,那你自己也得出力了,可不能閒着。高幹自然明白李傕的意思,想了想,於是便對李傕道:“稚然有命,吾豈敢不從。不過吾欲統兵,無法抽身。莫如便使顯甫往涼州一行如何?”高幹不敢自己去涼州,他怕自己去了涼州,袁尚弄不過李傕。到時部隊被李傕給吃了,那可就麻煩了。

李傕聽了,自無不可。他暫時也沒把主意打到高幹部曲身上來。於是便請袁尚去往涼州,說服馬騰、韓遂來助。

當年李傕、郭汜等諸將攻破長安,趕走呂布,怕韓遂、馬騰鬧騰,剛好馬騰與韓遂兵至長安的時候,仗已經打完了。馬、韓沒了機會,便向朝廷投誠。於是馬騰被命爲徵西將軍、韓遂被命爲鎮西將軍,讓他們仍還涼州去了。再後來,劉範往涼州,說馬騰與韓遂一起裡應外合攻滅李傕與郭汜,結果李、郭二人攜手一道剿滅內亂,再又與樊稠等一起打得馬騰與韓遂大敗而逃。最後馬騰與韓遂服了軟,李傕便放過他們二人,卻剝奪了他們的重號將軍名位,命馬騰爲安狄將軍、韓遂爲安羌將軍。讓他們仍還涼州。從這以後,馬騰與韓遂便看李傕等人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了。不過當時李、郭、樊、張、段等將皆在。因其勢大,馬騰與韓遂也不敢吭聲,只好乖乖的退回涼州去了。

後來諸將火拼,樊稠被陰死,張濟逃奔荊州,段煨龜縮在華陰,再到如今,關中竟然只剩下李傕一人。馬騰與韓遂接到消息,那是又驚又喜。於是常常縱兵掠奪關中,想與李傕搶地盤。幸好李傕只是縮在池陽,連長安都不要了。而關中大大小小的軍閥頭子到處都是,馬騰與韓遂也沒佔到多少便宜。只是掠奪一番便又回去了。

此時馬騰兵屯隴縣,韓遂卻在老巢金城。他們之前也聽聞劉備兵進華陰。卻也沒當回事。只以爲劉備是來尋李傕的麻煩的。派人與涼州刺史韋端一聯繫,讓他派個人去試探一下劉備的意圖。結果韋端那邊一直也沒甚消息。前番李傕又派了人來遊說他二人,欲使他二人率部進司隸,一道對付劉備。馬騰與韓遂本來關係就不好,又沒得到韋端的示警。所以便果斷給拒絕了。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幫着敵人去打朋友,這卻是個什麼道理?

韋康與嚴象回去把見劉備的情況與韋端一說,韋端也只能苦笑。劉備是朝廷的代表,自己是朝廷任命的臣子。若屁股坐歪與馬騰、韓遂等一道勾結反對朝廷。那真的是找死了。不過這些年他在涼州,命令還能夠傳達四方,也多賴馬騰與韓遂相助之力。如今也不忍心見死不救。於是便一直在斟酌,如何找個合適的機會委婉的勸說馬騰與韓遂不要與劉備爲敵。這兩個人脾氣都不太好,若是一個沒說好,搞不好兩家就要翻臉。

卻說袁尚得了高幹囑咐,率了護衛一路西來。他是汝南袁氏的公子哥,年少時錦衣玉食,長大了也只在中原打轉,去得最遠的地方就是幷州。此時到了關中,又將入涼州。這一路風物,果然與中原迥異。令他暗暗稱奇不已。

順渭水一路前行到了陳倉,便從渭水的支流汧水溯流而上,經汧縣,出隴關。便可到隴縣了。隴關,又稱大震關。元鼎二年漢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遊,經清水,翻越隴關,因雷震而驚馬,故當地人呼之爲大震關。這裡到了唐朝的時候,便成了吐蕃與唐朝反覆爭奪的地方。袁尚一路翻山越嶺,過了隴關之後,便徑往隴縣,求見馬騰。

馬騰聞是袁尚至,便出城相迎。雖然袁紹已亡,汝南袁氏的名聲已壞,但顯然在人們心中,汝南袁氏還是有着深刻的痕跡的。

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三十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
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袁劉起兵爭幷州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七百三十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使荊州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冀州攻略(十)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談談匈奴與班超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三百零三章 袁術稱帝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