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

“完顏都督之意,孤已明瞭,自當代爲上稟。遠來辛苦,鞍馬勞頓,還請先於賓館宿下,今夜設宴,孤當親往招待, 以全地主之誼!”理藩院內,秦王劉煦端起茶杯,緩緩地送到嘴邊,衝面前以一個鄭重姿態坐着的完顏跋海說道。

當面之人,是一名外貌粗豪,臉上寫滿了故事的老漢, 面孔上盡是歲月磨礪下的痕跡。

雖然人老須白, 看起來卻分外強健, 身着錦袍,卻難掩一股桀驁氣質。但這是在大漢帝都,在理藩院內,面對的還是秦王劉煦,所有的野性與不馴都得收斂着,剋制着。

此人,便是女真完顏部首領、朝廷冊封的松漠都督,完顏跋海。這是完顏跋海第一次來京,比起上次,要從容得多,也要踏實得多。

對於秦王端茶送客的示意,完顏跋海不是不明白,但仍舊忍不住逗留, 請示道:“敢問大王,臣何時能夠覲見陛下?遠來朝聖,臣已迫不及待,欲見天顏,恭聽聖訓了......”

見這老酋謙卑恭順的模樣,劉煦臉上不動聲色, 也沒有不耐煩,只是溫和地說道:“都督勿急,既然來了,自有面聖的機會,只是宮禁森嚴,陛下那邊還需先做請示,還請稍耐其意,孤這邊會安排的!”

劉煦一言一語,都極盡溫和,但卻不容反駁,完顏跋海也能感受到那若有若無的壓迫力,春風化雨的背後,是不容拒絕。

對此,完顏跋海固然面聖心切,也不得不聽從劉煦的安排,起身佝身道:“如此,臣先多謝大王費心了!”

“應該的!”劉煦微微一笑:“且不提理藩院的職責,就是都督誠心而來,孤代表朝廷也不敢慢待!”

“多謝大王!大王留步!”見劉煦要起身相送, 完顏跋海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慌忙喚道。

“帶完顏都督去禮賓館,交待一番,好生迎候!”劉皇帝招來一名屬吏,吩咐着。

“是!”

“東平王以爲,這完顏跋海如何?”客座上還坐着一人,東平王趙匡贊。

這些年趙匡贊在朝廷中,還是歷任數職的,兜轉下來,又到理藩院任副使,協助劉煦,除了當年他就曾執掌過院事的原因外,也在於理藩院在朝廷部司中的地位逐漸拔高,畢竟帝國內部族羣衆多,情況也複雜,所涉及的各項事務也越發繁雜。

聽劉煦發問,趙匡贊抿了一口茶,方纔慢悠悠地說道:“此人貌恭實狡,雖則老邁,但精神矍鑠,雙目有神,依我看來,這確實是個梟雄人物。

女真分散在於鬆遼廣大地區,成氣候的卻沒幾支,完顏跋海卻能趁機東北亂局崛起,投靠朝廷,或得封賜與支持,前者雖遭挫傷,卻散而不亂,就衝這些,便知其不凡。

此人卑辭厚禮,實則暗藏野望,朝廷可利用之,卻不可不防!”

“看來東平王對此人有些忌憚啊!”聽其評價,劉煦不由笑道。

“殿下,我當初坐鎮幽州之時,也曾與這些東北蠻夷有所交往,似完顏跋海這樣的人,雖則投靠大漢,卻也只是因爲朝廷強大罷了。

如完顏跋海者,怕也僅是想要依靠朝廷,擴充屬地,壯大實力。其真正與朝廷密切往來,也就這幾年,三兩年之間,他對朝廷能有多少感恩戴德之心?”趙匡贊悠悠說道。

“東平王所言有理啊!”劉煦聞之,不住地點頭,然後嘆息一聲:“此人此番來朝,只怕東北局勢,又將起波瀾啊!”

“殿下想來,也心裡有數啊!”趙匡讚道。

劉煦表情略微嚴肅了些,道:“我猶記得,當初馬巡檢攻取黃龍府後,爲兌換承諾,曾以鐵驪地區許完顏女真,任其自取。

如今,鐵驪地區,爲室韋諸部所據,完顏跋海想要取之,免不了刀兵,他適才雖有所遮掩,但其來意還是明顯的,是爲請求支援而來。”

“確如殿下所言!”趙匡贊說道:“藉着北伐,室韋人的確壯大了不少,已是東北地區不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完顏女真與之相比,也確實弱勢不少,他們想要從室韋人手中奪取鐵驪地區,倘若沒有朝廷的支持,是斷然難成的。即便僥倖成功,面對室韋人的反撲,也難以守住。

事實上,對於完顏部的耐心,我還是有些意外的。去年,朝廷可支援了完顏部不少的糧食、兵器,原本以爲,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舉兵渡江北上擴張,沒曾想,這完顏跋海竟然按捺了足足一年半,到今秋方纔進京請援!”

“根據東北傳來的各項消息,這一年半載之間,完顏部可不是毫無動作,對內積攢軍需,訓練部卒,同樣招攬了周遭上萬的女真部族,得壯兵三千餘衆。或許在完顏跋海看來,是時機到了,可以發作了!”劉煦道。

“室韋人那邊,相安無事了這麼就,警惕心想來也下降不少,若完顏部採取突襲,或許真就讓他成功,一舉攻下鐵驪府!”趙匡贊分析道:

“另外,完顏跋海此番若請得朝廷援助,待其返回東北,真正動兵的時間,恐怕還要到來年,屆時,他們可就準備了足足兩年了。兩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們發動一場戰爭了!”

劉煦凝着眉:“完顏部的野心與目的,想來也瞞不過陛下慧眼,只是不知,陛下會如何抉擇,是否會選擇支持完顏跋海!”

見劉煦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帶着請教,趙匡贊先朝宮城方向拱了拱手,而後道:“陛下神思如海,難以揣測,但我姑且猜之,會同意的!”

“我記得,陛下曾經講過,女真諸部,完顏有崛起之姿,如今在完顏跋海率領下,其部果有崛起之勢,陛下仍會同意?”劉煦沉聲說道。

趙匡贊想了想,道:“殿下當知,眼下的東北,除朝廷之外,勢力稱雄者,室韋耳!室韋強,則必打壓之!

要知道,契丹當初雄踞域外,威壓萬族,室韋都不曾真正臣服,時而反叛,大漢鞭長莫及,他們又豈會真正臣服大漢?”

“見陛下時,我當如何稟報?”劉煦再度表露請教之意。

左右已經說了那麼多了,迎着劉煦的目光,趙匡讚道:“完顏部北上,朝廷可以支持,但是有限度支持,能夠成功,還得依靠他們自己的力量。

另外,室韋強,則扶持女真,若他日完顏部坐大,那麼朝廷的政策自可因勢而變。總之,朝廷要維持東北局面的平衡,哪怕一灘渾水,全境皆亂,也不可使一族一部坐大!”

“受教了!”劉煦顯然是有見識的,也能判斷出,趙匡讚的想法是契合劉皇帝心意的,因此起身,鄭重一禮。

“殿下不必如此,臣可擔當不起!”趙匡贊也不受着,趕忙起身把劉煦扶住。

不論劉煦如何的禮賢下士,趙匡贊都保持着臣節,一副公事公論模樣,他心中也分外有數,且不論其他,他趙匡贊可趙王劉昉的岳父。

“他日刀兵一起,只怕東北又將混亂了!”劉煦在堂間踱了幾步,不由感慨道。

“這兩年,東北又何嘗安寧過?只要保證遼東的安治恢復,黃龍府外,任他打個天翻地覆,又有何干系?”趙匡贊則淡定道:“相信東北駐軍,也能保障遼東的安定!”

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809章 餞行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2章 潞州震動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49章 降表第34章 驚陶谷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章 巡視第28章 皇子戍邊第484章 不對勁!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21章 大朝第197章 財計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053章 終章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67章 請辭第130章 陳橋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474章 立場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761章 新問題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9章 那一腳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26章 問罪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4章 監國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1章 探監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08章 蠢兒子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774章 又罷一相
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809章 餞行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99章 北巡結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32章 潞州震動第88章 天子金令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49章 降表第34章 驚陶谷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章 巡視第28章 皇子戍邊第484章 不對勁!第55章 拉開序幕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42章 嶺南在望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21章 大朝第197章 財計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053章 終章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67章 請辭第130章 陳橋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474章 立場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761章 新問題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339章 那一腳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26章 問罪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64章 監國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41章 探監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408章 蠢兒子第73章 紙上談兵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82章 徵唐之議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774章 又罷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