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爲政之權

曹昂返回相府,跟曹操稟報,說姑婿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身穿素衣,席藁待罪。曹操聽了就撇嘴:“彼又欲何爲乎?”他耍這種花樣,是又想出什麼妖蛾子了?

估計是勳要是當面聽見曹操這麼說,能給氣暈過去——合着我在你心目中就是一喜歡耍寶的弄臣麼?

曹昂倒是畢恭畢敬地回覆道:“姑婿言於孩兒,雲薦吳質爲廣衍長,並教其與胡人互市者,乃姑婿也,及所市之部,亦姑婿假子所在,故恐受其牽累。雲若異日爲校事所拘,則一世清名付於流水,何異於死?因而先席藁待罪,以求大人寬宥。”

曹操繼續撇嘴:“此非真意也。校事跋扈,吾所知也,然是宏輔爲某心腹,又兼妹婿,誰敢妄動?”我當然知道自己那些特務有點兒囂張跋扈,不知道天高地厚,可再怎麼混,也不敢去碰是勳啊——養狗是爲了看門兒咬外人的,不是讓他朝自家人狂吠的。是宏輔不可能不清楚這點啊。

其實曹操這就想得有點兒左了,他是沒能瞧見後世之事。話說玩特務政治的,曹操絕非漢末三國時代頭一號,有一個小子比他搞得更過火,那便是江東的吳大帝孫權孫仲謀。東吳曾有一個著名的特務名叫呂壹,深受孫權寵信,那傢伙囂張到什麼程度?他曾經想要誣陷丞相顧雍,幸虧黃門侍郎謝厷巧言說,若顧雍下臺,繼爲相位的只可能是你大仇家潘濬啊,呂壹纔始罷手。後來呂壹查案查到了孫權的女婿朱據頭上,嚇得朱據“藉草待罪”,要不是典軍吏劉助發現了真相,說不定朱據就被孫權給定了罪了。

都說“疏不間親”,然而就呂壹和朱據對比,誰纔算是孫仲謀的親?

朱據案戲劇性地翻了過來,羣臣趁機一起炮轟呂壹,揭發出他很多不法情事來,孫權這才恍然大悟道:“朱據見枉,況吏民乎?”把呂壹給處死了。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養狗爲咬外人,可當你一回回把那條狗不拴鏈子撒出去,狗膽子越來越大,最終所咬的是外人還是內人,可就說不準啦。孫權那也是個聰明之主,忌刻之主,不在曹操之下,難道他此前就不知道呂壹的種種惡行,自己徹底被矇在鼓裡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只是需要狗去咬人,所以特意放縱而已。

曹操也是如此啊,他說了“校事跋扈,吾所知也”,既然知道爲何不廢?因爲校事對於他收拾政敵和異己有用,那麼即便錯咬上幾個無辜之人——比方說吳質——也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瞧不見。在這種情況下,是勳怎麼能夠肯定校事最終不會咬上自己呢?別說他了,就算荀文若也不敢拍胸脯徹底置身事外啊。真要等到那狗咬了不該咬的人再去收鏈子,不嫌太遲了點兒嗎?

當然曹操當局者迷,意識不到這種危險性——他要真意識到了,也就不會搞特務政治了——所以對是勳的擔憂絲毫不以爲然,認定了是勳一定還有別的意思,只是不肯跟曹昂明說而已。

曹昂聽了這話,心裡不禁打個突,心說姑婿所料真準。於是便按照是勳的授意,繼續對曹操說:“昂亦以爲非姑婿真意也……以昂淺見,略有所得,未敢稟明大人。”

曹操聽這話不禁來了興趣,把身體略略前傾,說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咱們父子之親,就算你猜錯了,難道我還能怪你不成嗎?

曹昂反問道:“大人可知,姑婿所求者何?”曹操說你別問我,我想聽聽你的判斷。曹昂便道:“昔叔父(曹德)在時,曾與兒雲,道姑婿所求者,名也,爲此而崇古文、刻經立石,做詩賦、傳揚一時……”

曹操點頭,說沒錯,他竟然還專門寫篇文章,把所有參與建安石經校定、抄寫的人名全都附在碑上了,自古而來,沒人這麼幹過,此人之好名,乃可一目瞭然也。

曹昂繼續道:“是故吳質爲其所薦,又是故吏,若所罪不實,即不攀附,亦傷姑婿之名也。況朔州服拓拔、收假子之事,羣議洶洶,姑婿前乃固辭其位,以避嫌疑,今吳質案又涉此事,姑婿終不能置身事外也。”

是勳既然好名,就不能容許自家的聲名遭到玷污。吳質是他所推薦的人,若是罪名屬實,還則罷了,若是無罪被刑,是勳就會覺得是在往自己身上潑污水。況且這事兒還牽扯到拓拔部的是魏,那終究是他所收的養子啊,就算案情不牽累到他,外間的猜測、謠傳,都能讓他擡不起頭來。你說他該怎麼辦吧?徹底置身事外?吳質受刑,他別的門人故吏就會心生寒意;繼續跟是魏聯絡吧,就會被有心人懷疑是他指使吳質資助拓拔部的;就此拋棄是魏吧,身爲人父,則慈心何存?他還有臉充經學達人、儒門大家嗎?

曹操一邊聽,一邊捻鬚沉吟,聽完了連連點頭,說此言有理,吾未思及也。曹操本人愛的是權力,對於名聲並不怎麼在乎,他若是個好名之人,後來的“唯纔是舉”口號就喊不出來——是勳似乎好名聲,所以他只是私下跟曹操說“唯纔是舉”,自己絕不敢公開宣揚。故此曹昂先敲準是勳好名,然後再順着這個前提來“判斷”是勳可能的心態,就會讓曹操覺得——那確實是好名之人會產生的顧慮啊。

曹操是絕頂聰明之人,史書贊之爲“難眩以僞”,本來是勳也好,關靖也罷,想在曹操面前耍花樣,是很難過關的。然而人的視線總是有盲點的,曹操的盲點有二:一是本人不好名,所以對於好名之人的顧慮,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錯覺;二是曹操以曹昂爲繼承人,但常嫌曹昂過於忠厚木訥,如今兒子能夠思路清晰地分析出這麼一大套來,曹操本能地就覺得歡喜,進而會認可曹昂所說——瘌痢頭兒子自家的好,爲人父者莫不如此啊。

所以是勳這套花樣,要是自己跟曹操說,曹操鐵定不信——是宏輔花花腸子之多,曹孟德所素知也;要是換個人來給曹操遞話,曹操多少也會打點兒馬虎眼。但是由曹昂說給曹操聽,曹操當即就信了八九成啦。

而對於曹昂來說,他知道自己老爹多疑,所以平常戰戰兢兢,不敢行歪踏錯,就此養成了老實古板的性格——要是換個環境成長起來,其實曹子修未必還是這副德性。是勳有時候也想,曹昂的性情就象誰呢?就象史書上所說,在爭嗣關鍵時刻,表現得毫無機心,只有孝心,碰老爹出征就會掉眼淚的曹丕啊!倘若曹丕一開始就是嗣子,說不定就是今天的曹昂;而等老爹一死,曹子桓才展現出他的真面目來,是徹底的放浪無忌,又多疑又小心眼兒。

故此曹昂雖然被養成了老實的天性,但天然在父親面前也還是戴着面具的,知道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能說,而非徹底的沒心眼兒。所以是勳跟曹昂說,你回去如此這般向丞相稟報,這是爲了解我之慮,脫我之難,並與丞相無損,所以嘛——就算是孝子,也可以跟老爹面前說幾句假話啊。而且這假話一說,丞相必定會誇獎你,你信不信?

果不其然,曹操聽完了曹昂裝模作樣的分析,不禁捻鬚讚道:“子修能慮及此,近日大有長進。”曹昂想從老爹嘴裡聽到誇獎自己的話,那真是太難得啦,當即感動得連眼淚都快下來了,心說姑婿所教不差,這樣的假話,我還得多跟他學學,多跟爹說說纔是!

在肯定了曹昂的分析以後,曹操就先沉吟,好半晌才道:“然則如何處?即寬赦吳質麼?”曹昂搖頭道:“既已拘拿,而由大人赦之,則亦難解姑婿之累也。”吳質不是審查無罪被放出來的,是你下的特赦令,那別人會怎麼想?肯定能猜着這事兒牽扯是勳,所以纔不得不如此含糊處理啊。

曹操半是自己在思考,半是想考教兒子,於是繼續問道:“若由刺奸審之,以明是非,斷曲直,可乎?”曹昂說那也不成——“姑婿亦云,爲校事所拿者,若非大人赦之,豈有寬縱之事?即刺奸亦不敢逆之也。”你要是放手讓刺奸令史去審查,那吳質無罪也有罪了,那不正是是勳所擔心的嗎?

“子修以爲當如何處?”

曹昂試探性地問道:“何不使姑婿到案,爲吳質之證?”

曹操一皺眉頭,說要是是勳到案,就他那張嘴,吳質有罪也變無罪了呀。曹昂說那又如何?反正大人你是想頒特赦令的,而且吳質一小小縣長,就算有罪不罰,又有多大關礙?“若傷姑婿之心,兒以爲,於大人之損過矣。”

曹操還在猶豫:“爲不傷是宏輔之心,而將喪刺奸之明也。”

曹昂心說刺奸有啥明的?有罪變無罪就是喪其明?那回回無罪變有罪就不喪其明瞭?他本人也是反感特務政治的,所以趁機勸說曹操:“刺奸爲相府屬吏,大人所欲即刺奸所欲,大人之明則刺奸自明。況楊孔渠亦姑婿故吏也,料不因此而心生怨懟……”

曹操說對啊,我怎麼把這碴兒給忘了,當即點頭:“此意甚好,子修可爲吾致意孔渠。”你去跟楊沛打個招呼吧。完了還不忘教導兒子:“此即爲政之權也,不可不慎。”R1152

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1章 慮勝慮敗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2章 國中無將第3章 天命天姓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7章 受人構陷第8章 紅臉白臉第21章 長驅直入第9章 平州智士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章 苴鉏去之第7章 圓周幾何第6章 平春豪強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6章 數算之道第3章 微末小技第31章 大戰餘波第6章 欲言南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章 兄弟鬩牆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1章 叔勉之心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章 載舟覆舟第1章 苴鉏去之第1章 輔政安民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5章 千里之間第7章 置之美稷第3章 遼東來書第28章 便有如何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督郵行縣第4章 人言可畏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數算之道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秦因何亡第4章 原力之理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章 鴻鵠之志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章 益州可入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章 或爲智囊第3章 自恃其智第4章 豆中有膏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2章 鄉野土產第6章 欲言南事第16章 混世魔王第30章 俊傑相對第3章 納頭便拜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刺奸密奏
第21章 暗夜驚魂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1章 慮勝慮敗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3章 十命可受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2章 國中無將第3章 天命天姓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3章 天雷殛我第7章 受人構陷第8章 紅臉白臉第21章 長驅直入第9章 平州智士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章 苴鉏去之第7章 圓周幾何第6章 平春豪強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6章 數算之道第3章 微末小技第31章 大戰餘波第6章 欲言南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章 兄弟鬩牆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1章 叔勉之心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章 載舟覆舟第1章 苴鉏去之第1章 輔政安民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5章 千里之間第7章 置之美稷第3章 遼東來書第28章 便有如何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督郵行縣第4章 人言可畏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數算之道第3章 自恃其智第20章 秦因何亡第4章 原力之理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章 鴻鵠之志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章 益州可入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章 或爲智囊第3章 自恃其智第4章 豆中有膏第31章 兵權誰屬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2章 鄉野土產第6章 欲言南事第16章 混世魔王第30章 俊傑相對第3章 納頭便拜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刺奸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