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聞惡聲

曹操究竟爲什麼要殺華佗,也是千古一大疑案。利斧劈頭當然是小說家語啦,《三國志》上說,華佗一直在許都侍奉曹操,實在想念家鄉,就藉口接到家書,請假回去探親。可是他這一去就不肯回來了,還撒謊說老婆有病離不開,曹操發了好幾封信去叫,華佗都不肯啓程。於是曹操便派人前去探看——華佗老婆要是真有病呢,那就賞賜他小豆四十斛,寬限假期,要是裝病呢,就把他逮捕法辦!

身爲名醫,要想讓老婆裝病應該是不困難的,但不知道過程究竟如何,總之謊話最終被揭穿,華佗給押回了許都監獄。曹操一怒之下,連荀彧的話都聽不進去,下令將華佗明正典刑。

要是泛泛理解,曹操是氣恨華佗對自己撒謊,加上這位曹丞相是很嚴刑峻法的,華佗既然犯了罪,那麼便無可恕之道——拼着我的頭風病再也沒人治了,也得讓這混蛋伏法。

然而史書上一前一後兩句話,似乎暴露出了更多的內幕。前一句,說華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對於自己拋棄在當時比較高的社會地位,而操被人輕賤的醫術,是有一定悔意的;後一句,曹操後來再次犯病,不但不因爲殺了華佗而懊悔,反倒說:“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爲我斷此根原耳。”

後人根據這兩句話來研判,華佗似乎是可以給曹操斷了病根兒的,但因爲想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便以醫術爲要挾,總也不肯放開手給曹操施治。甚至有人慨嘆,華佗之死,乃咎由自取啊。

是勳對於這種說法是抱懷疑態度的。首先,曹操如何猜測華佗的想法,那是一人之見,未見得便是實情。固然曹操這人非常聰明,正所謂“難炫以僞”是也,華佗真要抱着不敢宣之於口的什麼齷齪心思,曹操不難一眼看穿;然而曹操疑心病重,晚年還有受迫害妄想症,一時的胡猜亂想,或者只是爲了宣泄心中惱恨,就冤枉或者污衊了華佗,那也並不奇怪啊。

曹操還說赤壁之戰是“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呢,能信嗎?

再者,華佗若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自可以治好了曹操的病,然後邀功請賞,何必用要挾這種會引發曹操惡感的手段呢?治不好曹操的病,對他有啥好處?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能夠常伴曹操身邊,狐假虎威了,但問題若想常伴曹操身邊,他又爲何要請假回家,並且逾期不歸呢?這不根本上就矛盾嗎?

所以是勳覺得,華佗不大可能真的要挾曹操。然而一方面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還要荒誕,並不能徹底抹除掉這種可能性;另方面,華佗沒這心,未必曹操不會亂猜——在原本的歷史上,或許就是因爲他胡亂猜測,才最終弄死了華佗吧。是勳覺得一代名醫若就此喪命,實在可惜了的,並且這也有損曹操的名譽,將留下千古罵名,故此——防微杜漸,我先來幫他們彌合一下矛盾吧。

故此是勳就對曹操說:“華佗安敢挾術以要主公耶?彼見居吾家,與張仲景弟子言談中,常出憾語,故吾以爲若復其爲士人,必喜過得千金也。再者,彼鄉野之人,醉心醫道,若聞何處有難症,便如子廉聞何處有戰事一般,恐其不安久居於都中也……”

曹洪要是聽到哪兒打仗,肯定第一時間跑你這兒來請戰,這人有打仗的癖好啊;華佗也是同理,他有治病的癖好,要是聽說哪兒發現了疑難雜症,說不定就不肯呆在許都了,想跑過去研究。

“若與其官,且迎其妻子,則必不走矣,可安心爲主公診治。”

是勳不但建議曹操賞賜華佗官職,還建議曹操把華佗的妻兒全都接進許都——華元化以後再想借口探親落跑,你都沒處跑去。

曹操微皺眉頭,疑惑地瞥着是勳:“宏輔何愛一醫之甚也?”你爲華佗考慮得挺周全啊,左右不過一個醫生,幹嘛對他那麼好?是勳對此問題早有腹案,當下淡淡一笑,回覆曹操:“華佗野人,不識禮數,恐異日觸犯主公也。勳爲薦人,安敢不思慮周全?”總歸是我把他舉薦給你曹丞相的,將來他要是出了什麼事兒,我難道會一丁點兒都不受連累嗎?

曹操這才緩緩舒展開眉頭:“宏輔無乃太過謹慎乎?吾與卿份屬君臣,實同兄弟,何必如此。”是勳趁機就拍馬屁:“主公雄才偉略,如天如日,勳安敢攀附?能相助主公終成大業,則此生不虛度矣。”

曹操聽了這話挺開心,說那就按你說的辦吧,可是給華佗一個什麼官兒當呢?當年陳珪舉他當孝廉,他要是應承了,現在也好給個職務,他根本就給辭了,總不成這頭髮都白了,再由地方薦舉?再說了,薦舉上來能當啥官兒?他終究只是一個醫生啊。

是勳聽了這話就有點兒迷糊,說讓華佗當太醫令不是挺合適的嗎?要是沒有空缺,暫時當藥丞、方丞也行啊,我又沒說封他當高官顯宦。

曹操翻了翻白眼:“吾欲專用華佗也。”

漢代在少府之下,設置太醫令一職,六百石,負責爲宮廷和百官治病。太醫令的佐官有兩名,一名藥丞,一名方丞,顧名思義,分別負責藥材和藥方,都是百石的小吏。然而曹操說了,他想讓華佗就服侍自己一個人,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是隻服從自己的命令。

是勳聞言眉頭微皺,眼珠一轉,當即便想明白了曹操的用意。曹操是怕任命華佗做朝官,到時候接觸的人太多,萬一受人指使,趁着給自己看病的機會下什麼毒手,那可就悔之莫及了。所以嘛,既然要給自己治病,這大夫曹操得牢牢地抓在自己手心裡。

是勳不禁笑道:“以佗爲相府吏可也。相府之制,丞相自定,又何疑也?”相府里加一兩個屬吏的位置,那還不是你說了算?你猶豫什麼呀?——“可設醫曹掾,主府中醫藥事。”

曹操說行,那就讓華佗來當這個醫曹掾,我再派人去把他家眷接到許都來。說到這兒,突然又把眉頭一擰:“宏輔,卿之所求,吾皆允之,吾之所命,卿尚記否?”是勳聞言愣了一下,趕緊拱手,說我這就去孔融府上,把他哄到荊州去,主公你且靜候佳音吧!

趕緊出了相府,就去拜望孔融,卻不料孔融不在家中,呼朋引伴喝酒賦詩去了。是勳只好留下名刺,說孔公何時返回,速速來報,吾再拜訪。

孔融這一喝酒賦詩,直玩到黃昏時分,方纔歸家,聽門上稟報,丞相司直是勳來拜,就不禁蹙眉沉思。他心說是勳最近跟我越來越生疏——他終究是曹家人,想要避嫌,也在情理之中——爲啥今天我剛氣着了曹操,出去找人喝酒慶賀,他便找上門來了呢?跟白天在朝堂上氣曹操的事兒有關沒關?想來想去,不得要領,出於禮數,便遣人去是府上通報,說我回來啦,但是時間太晚了,咱們改天再約吧。

誰想到門客去了不久,直接把是勳就給領了過來,登堂入室。孔融趕緊迎出來,拉着是勳的手說:“夜矣,而宏輔急來,未知何事?”是勳抽出手來,朝孔融深深一揖:“勳之來意,孔公豈不知耶?”

孔融把臉一沉:“無乃爲今日之事乎?宏輔欲勸吾退避曹公耶?”你是想讓我對曹操讓步吧?

是勳沒想到這傢伙倒挺開門見山,當下微微一愣,正打算拐彎抹角地相勸呢,就見孔融突然擡起雙手來,把兩耳一捂:“君子不聞惡聲。宏輔且去,吾尚不願與卿絕也。”你啥都別說了,免得傷感情——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是勳不禁瞠目結舌,心說你今天出門去喝了多少酒啊?你真是堂堂孔北海嗎?你是瓊瑤劇女主角穿越來的吧?眼瞧着孔融轉過頭去,不理自己,不禁怒上心頭——我來是要救你的命啊,你倒把恩人當仇人,真正情商爲負,不可理喻!乾脆轉身就走。

孔融這才把雙手放下,長出了一口氣。他這個人很情緒化,要是關係好呢,對方做什麼都可以原諒,要是哪天關係不好了,能拐彎抹角地罵得你狗血淋頭。好比對曹操,初入許都的時候,什麼“夢想曹公歸來”啊,什麼“曹公憂國無私”啊,在孔融自己看來,那不是諂媚,而是真實的感恩之情流露;可等跟曹操翻了臉,他是不失任何一個機會地譏諷曹操啊,甚至把曹操氣病了,還得意洋洋地出去喝酒歡慶。

再比方說對郗慮,兩人很早就有交情,還時常相互吹捧,按照史書上說的——“州里比郡,知之最早。”“文舉盛嘆鴻豫名實相副,綜達經學,出於鄭玄,又明《司馬法》,鴻豫亦稱文舉奇逸博聞。”可是因爲擁曹還是反曹的問題,兩人最終絕了交,孔融就對郗慮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見天兒挑對方的錯。

當然啦,郗慮對孔融更過分,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直接向曹操進讒言,殺害了孔融,但那是出於政治需要,跟感情無關。

孔融曾經很器重是勳,即便如今分爲兩個陣營,是勳常年在外奔波,也沒跟他起過當面衝突,所以還沒有割袍斷交。孔融心想就這麼着吧,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咱們繼續做詩友,不涉政治。可你要是跟我談政治,咱們非得翻臉不可,所以——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他以手掩耳,是勳忿怒而去。孔融心說是宏輔啊,總有一天你能夠明瞭我的苦心——好了,可以關門回去睡了。纔剛邁步,突然門上又來相報:“營陵士人是勳,求見故府君。”

第9章 爲國殺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7章 投刺自薦第4章 使徐三事第15章 就食玄菟第8章 佛國之願第5章 二得二失第8章 囊中羞澀第8章 破局關鍵第8章 政治革命第1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1章 史上有名第3章 益州可入第10章 不忠不義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6章 爲人難哉第9章 平州智士第9章 溳水之戰第32章 太阿倒持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9章 擅出奇兵第9章 明察秋毫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章 被翻紅浪第7章 比干直諫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0章 兒女親事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6章 何必三策第8章 不共戴天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章 九品官人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政治革命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4章 龍旗九旒第8章 奇峰突起第20章 秦因何亡第8章 欲捧殺也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皇族貴人第8章 謀爭爲上第5章 谷口設伏第34章 陣前車懸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0章 得無患乎第7章 魏亦有亡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0章 擇易避難第8章 一死人耳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7章 巫山雲雨第8章 木蘭何人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5章 酒池肉林第5章 霹靂高車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0章 冢子監國第9章 煮豆燃萁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章 安貧守賤第15章 毋受其蠱第8章 徐方名士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章 據蜀自立第5章 雛鳳引弓第9章 爲國殺賊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3章 行海索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1章 兵權誰屬
第9章 爲國殺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7章 投刺自薦第4章 使徐三事第15章 就食玄菟第8章 佛國之願第5章 二得二失第8章 囊中羞澀第8章 破局關鍵第8章 政治革命第1章 禍起蕭牆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1章 史上有名第3章 益州可入第10章 不忠不義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6章 爲人難哉第9章 平州智士第9章 溳水之戰第32章 太阿倒持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9章 擅出奇兵第9章 明察秋毫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章 被翻紅浪第7章 比干直諫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4章 所以餌敵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0章 兒女親事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6章 何必三策第8章 不共戴天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章 九品官人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政治革命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4章 龍旗九旒第8章 奇峰突起第20章 秦因何亡第8章 欲捧殺也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皇族貴人第8章 謀爭爲上第5章 谷口設伏第34章 陣前車懸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0章 得無患乎第7章 魏亦有亡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0章 擇易避難第8章 一死人耳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7章 巫山雲雨第8章 木蘭何人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5章 酒池肉林第5章 霹靂高車第14章 封藩涼州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0章 冢子監國第9章 煮豆燃萁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章 安貧守賤第15章 毋受其蠱第8章 徐方名士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章 據蜀自立第5章 雛鳳引弓第9章 爲國殺賊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3章 行海索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1章 兵權誰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