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紅臉白臉

賈文和道出孫權和周瑜悍然動兵的消息,張子布當場就石化了。

張昭原本的想法跟陳端一樣,都覺得江東兵少力弱,即便周瑜不肯降順曹操,那也應當立營設壘固守啊,斷不敢主動挑釁——要不然明知周瑜施了調虎離山之計,他們又怎敢全數離開江東,放心大膽地往曹營和中原去?

可是誰能想到,周瑜這膽子都逆天了,真敢以小搏大,慫恿孫權主動去進攻江北!

有句成語叫“白頭如新”,是指朋友之間不能互相瞭解,結識時間雖長,卻仍然如同初識一般。就好比張昭之於周瑜,兩人與孫策同定江東,後又並受遺命之重,扶保新主孫權,共事也將近十年了,說不上相交莫逆,那也算知根知底,然而張昭就斷然料想不到,周公瑾竟然會有般泯不畏死的豪傑膽氣!

爲什麼會這樣呢?張昭細細一想,大概周瑜從仕的前半段都被籠罩在孫策的陰影之中,那“小霸王”之囂張跋扈、一往無前,更在周瑜之上,故此不顯;而後半段他在吳縣輔佐孫權,周瑜屯兵柴桑,北拒曹操、西攻黃祖,見面的機會就沒有那麼多啦。所以自己知人不明,一個不慎,竟然被周瑜因勢利導,玩出這麼大的妖蛾子來!

倘若是勳在這兒,他一定會說:“張公,知周公瑾者,唯孫伯符也,仲謀亦不能料,而況張公?”原本歷史上知周瑜的還有一個魯肅,演義裡再加上個諸葛亮,可惜在這條時間線上。那倆卻都沒機會跟周瑜深入接觸。

所以張昭又驚又怒。趕緊撇清自己。說:“吾主興兵之事,吾固不知也。此必受小人蠱惑,昭即返江東,以止兵戈。”

張昭想走,可是曹家卻不能放他走。原本戰事未開,曹操既不肯答應張昭的請求,卻也沒趕他走,其目的是爲了敷衍和麻痹孫權——只要張昭一日不返回江東。你便一日以爲合談休兵還有機會,乃不敢來救荊襄之難。如今雙方正式起衝突了,那就更不能放張昭離開啦——他回去真能勸說孫權臨陣收兵嗎?孫權倘若真那麼聽張子布的話,那早就把人質給送到許都去啦。

得先留着張昭,等到前線戰勝——哪怕只是小勝——再放其歸去,便有機會一掃江東抗戰派的勢力。那麼要是萬一曹軍受挫呢?也可以放歸張昭,以遲滯江東擴大戰果的速度。所以,張子布你現在可不能走!

當然這些理由不便直陳,當面告訴張昭——即便老先生自己都能猜得到。這時候就應該有人跳出來幫忙曹操唱白臉啦,大喝一聲。說這傢伙先假裝議和,其實跑來迷惑咱們。孫權就好放心大膽地發兵,如今他又詭言回去勸阻孫權,騙完人又想安然離去——世上哪兒有這麼好的事兒?他把咱們都當傻瓜嗎?

荀攸原本想着,靠自己跟張昭的老交情,先站出來唱紅臉,然後賈文和名聲一向不好,由他唱白臉再合適不過啦。可是誰想到賈詡搶了他的話,先唱起了紅臉——荀攸心說你這是什麼意思?你打算改邪歸正,從此假裝正人君子、忠厚長者了嗎?難道倒要我來唱白臉不成?!

張昭求去,曹操只是冷冷地盯着他,也不反對,也不說放人,估計也在那兒等白臉出現呢。荀攸環視衆人,心說找誰好呢……突然被他瞥見一人,當下微微地擠了擠眼睛,隨即又把嘴巴朝張昭一努——這傢伙足夠聰明,希望能夠領會我的意圖吧。

果然那人瞧見荀公達的眼神,先是一愣,隨即斂容而向曹操:“不可縱也。張公僞作議和,以惑於我,而實興兵。若容其全身而返,是再受欺也,則朝廷顏面何存?望丞相三思。”

曹操斜眼一瞥,說話的不是旁人,正乃主簿劉放也。他當即把袖子一甩:“吾等所議,軍國重事,汝何如人,而敢妄言?”你做好會議記錄就完,什麼時候輪到你說話了?

曹氏君臣這麼一演戲,張昭也瞧明白了,這是不肯放我走啊。不禁苦笑道:“吾今百口莫辯,若辭去時,反爲人所譏也。請容暫留,而遣使奉書,以勸說孫將軍。”我寫封信回去總可以吧?

曹操答應了,於是便讓張昭回自家暫住的宅邸去給孫權寫信。等張昭一走,曹操環視衆人,說:“今乃可議取江夏之事。”其實曹家這兩天也一直在商量這事兒,如今江東兩路軍北渡騷擾,那麼進取江夏就更爲當務之急啦。

要說原本的荊、揚二州雖然接壤,但最方便往來的只有北部——有長江連通,沿江而行,從廬江或者豫章,即可直抵江夏。南方人煙稀少,又多山地丘陵,道路曲折狹窄,連通不便,況且荊州的南部四郡此刻暗通曹操,有坐壁上觀之意。所以若能取下江夏,就等於斷絕了孫、劉聯絡之途。

況且如今廬江在曹家手中,曹操大軍屯駐南陽,江夏郡橫在兩者之間,無論兵馬調動、糧草輸運,甚至只是使命傳達,都必須先繞路汝南,得兜一個大圈子。若能打通江夏,則曹軍可於大江中上游之間調動自如,即便同時開闢荊揚兩處戰場,那也並不爲難啊。

所以曹操說了,咱們得儘快發兵去打江夏。黃祖老革,能力有限,手下兵馬也有限,隨便派個兩三萬精銳去,取之不難。當然啦,黃祖可能會向襄陽的劉表求援,劉表若是不應,正好併吞江夏,劉表若是應了,估計那時候天氣也涼爽啦,軍中疾疫也徹底止息了,正好趁其虛乏,渡過漢水去攻襄陽。

曹操自然必須跟主力在一塊兒,仍然坐鎮綠林山麓,那麼派誰去打襄陽爲好呢?正在籌商之際,突然一人站起身來,雙手抱拳,大喝一聲:“兒願往取江夏,請大人允准!”

衆人打眼一瞧,請令者非是旁人,正乃曹操的二公子曹丕曹子桓是也。這一年曹丕虛歲十八,擱後世不過才一中學生而已,但在這個年月,已經行過冠禮,取了表字,甚至不久前連婚禮都舉行過了——娶的當然是袁熙舊妻甄氏——那就算是成年啦,有親上戰場的資格。

這些年曹操每遇征伐,必使長子曹昂留守許都,隨身則帶着次子曹丕。曹丕這小年輕少年時代調皮得人憎狗嫌,就經常有人勸曹操,說你不能這樣慣着兒子啊,得好好約束老二才成。可是曹操說啦:“人各天性不同,子修忠厚誠實,故束縛之也;而丕跳檔,乃放縱之,任其天性而行,未必不成才也。”

是勳暗中對這種說辭嗤之以鼻——不是這哥兒倆天性有差吧?是你不同的管教方法才造成了他們迥然不同的性情吧?他懷疑曹操是因爲曹丕跟自己小時候很象,一樣的調皮搗蛋,是個超級熊孩子,在內心深處,其實是更喜歡曹丕的,所以纔不願意橫加約束。

不過或許也正因爲如此,曹操小時候調皮誰都治不了,長大了倒也成爲一代豪雄,曹丕同樣,熊孩子了十幾年,等到臨近成年,突然間就轉性了——性情多少還是有點兒輕佻跳蕩,但同時也很向學,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水平不在曹昂之下,而好騎射、擊劍,論武藝更在他大哥之上。曹操對於次子這般變化,自然是看在眼中,喜在心頭,經常跟別人誇耀,說:“是兒最肖吾也。”

是勳有時候就擔心啊——不會吧,原本歷史上的丕植之爭,在這條時間線上不會變成昂丕之爭吧?不過還好,曹昂雖然並非曹操的嫡長子,但自幼生母去世,被嫡母丁夫人待若己出,而丁夫人並無生育,所以按照傳統禮法,曹昂非嫡也是嫡了。嫡庶之間,區隔有如鴻溝,原本歷史上曹丕、曹彰、曹植並嫡(曹操與丁夫人離異後,乃以卞夫人爲正室),所以才能爭上一爭,如今昂爲嫡而丕爲庶,競爭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啦。

再說曹丕此番跟隨曹操南征,聽說要派一支偏師去打江夏,小年輕躍躍欲試,當即站起身來請令。曹操搖搖頭,說:“人非生而知之者也,況子桓弱冠,安有初陣即爲大將者乎?”曹丕其實不是頭一回上戰場啦,但親自領兵,控扼方面的經歷和經驗還等於零,曹操肯定不會放心。

曹丕趕緊求懇,說我知道自己經驗不夠充足,也沒想着能親自領兵,只求爲一副將,衝鋒在前,於願足矣。曹操左右瞧瞧,注目樂進、李典:“卿等誰願將吾子以取江夏?”

樂進、李典對視一眼,卻誰都不肯應承。樂進是曹營宿將,李典的年齡和資格都要嫩一點,但自伯父李乾、堂兄李整死後,實領其兵,地位乃可與樂進同列。可有一點,二將終究都是外姓,都心說派我們去打江夏不難啊,可還要照管好子桓公子……誰知道他到時候聽不聽調遣?吃了敗仗我們是罰好是不罰好?終究那就不是一個老實聽話的孩子啊,他有熊孩子的前科啊!

兩將這麼一對視默然,曹操也明白其意了,心說他們這般心結,倒是也可以理解——只可惜子孝、元讓、妙才不在啊……子廉倒是在,可惜他跟曹丕一貫不對付,我還不放心讓他們倆搭夥呢。再一沉吟,突然間手指一人:“高行可率軍往也。”(未完待續。。)

第9章 漢家法寶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漁陽豪強第14章 再作馮婦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章 託孤之重第1章 遼東軼聞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5章 宮中二宦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2章 呂布來矣第5章 今古不同第6章 華夷之辨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章 水力磨坊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2章 國中無將第7章 吾無此癖第5章 二得二失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6章 何必三策第29章 裸身而來第6章 寧我負人第20章 秦因何亡第1章 輔政安民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章 南征袁術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9章 太公封齊第9章 德容言功第7章 名士該殺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2章 悲摧人生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同滅吳寇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雙親罹難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2章 故人重逢第7章 欲取先與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2章 城外相見第4章 彼采葛兮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章 內科聖手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德不可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章 劫後新生第4章 五經注我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5章 初攻鄴城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5章 恩威並施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2章 覆巢之下
第9章 漢家法寶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離間江陵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漁陽豪強第14章 再作馮婦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章 託孤之重第1章 遼東軼聞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5章 宮中二宦第34章 疏不間親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2章 呂布來矣第5章 今古不同第6章 華夷之辨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章 水力磨坊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2章 國中無將第7章 吾無此癖第5章 二得二失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6章 何必三策第29章 裸身而來第6章 寧我負人第20章 秦因何亡第1章 輔政安民第11章 暗度陳倉第1章 南征袁術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9章 太公封齊第9章 德容言功第7章 名士該殺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2章 悲摧人生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同滅吳寇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6章 城門射的第6章 雙親罹難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2章 故人重逢第7章 欲取先與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2章 城外相見第4章 彼采葛兮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章 內科聖手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德不可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章 劫後新生第4章 五經注我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5章 初攻鄴城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5章 恩威並施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2章 覆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