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務正業

是勳返回河東以後,專注內政,把屬吏的職責又重新析分、明確了一番。目前主要必須關注的有四個問題,第一就是農耕。

農業社會,農耕是社會安定的基礎,而農田的產出,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的發展,可惜是勳在這方面完全沒概念。他光知道施肥、除草、開挖水渠、選用良種這些基本常識了,問題這些基本常識,當年窩在窮坳裡的爹媽不清楚,隔壁老王不清楚,中原地區的絕大多數農夫則都是清楚的,只是有沒有力量完成相關工作而已。

很多穿越小說裡,豬腳回到古代就大力發展工商業,完全不管農業,彷彿老百姓能靠啃銅錢、金銀就填飽肚子似的,是勳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好在這年月的消費水平也普遍很低,要光填飽肚子的話,只要人人有地種,賦稅不沉重,天災不搗亂,倒也並非難事。

是勳量入爲出,不敢在河東窮兵黷武——他要真跟很多割據諸侯們似的,不管生產,不管品質,招兵多多益善,河東一郡,三、四萬兵很輕易就能徵得上來,拉壯丁誰還不會啊。但要真那麼做的話,所造成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兵質下降暫且不論,農業生產就要遭受極大破壞——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在豫州靠屯田勉強餬口的同時,袁紹軍在河北摘桑葚,袁術軍在淮南撈蛤蜊,這都是史有明文記載的事兒,這條時間線上,其實也差不太多。

去年。通過是勳的努力。朝廷免除了河東一郡的錢糧輸京。使得郡府略顯寬裕,他也力所能及地絕不加派,再加上不肯涸澤而漁地拼命募兵,所以普通自耕農的負擔並不算重。然而是勳管不到佃戶,各郡世家掌握着大量土地,即便他們並不逃稅,反覆累加到佃農身上的負擔也是相當可怕的,高壓之下的人只會拼命幹活兒。根本說不上什麼主觀能動性,地也不可能真的種好。

是勳多番咬牙切齒地想要打土豪、分田地,但最終也就僅止於想想罷了,不敢真幹。他的權力來自於士紳,但凡不打算白手起家,從頭來過,就不能真正背叛自己所從屬的階級,頂多作爲“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言人”,嘗試着把政策向小地主、小官僚略微傾斜一下罷了。

好在平陽等四縣被匈奴人一通糟蹋,舊有的土地秩序徹底混亂。是勳收復四縣以後,白得了大量的官田。於是他讓孫資輔佐賈衢。劃分田地,安置流民,甚至還暗中煽動別郡的佃戶逃佃,到四縣來耕種。官府貸給田地、種子、農具,期以五年,若每年都能完成一定的糧食上交份額,那塊地就屬於耕種者所有了。

賦稅真不算低,基本上平年得要上交六成產出——比民屯少一兩成,但爲了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老百姓還是相當踊躍的。當然啦,是勳也不可能禁止別縣世族跑來購買土地,他只是儘可能地把地價提升到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高度,美其名曰:爲實郡中府庫也。

對於那些舊有土地秩序尚未被打破的縣,是勳統一交給裴徽負責,而以諸葛瑾輔之。裴徽是大地主的代表,又是地頭蛇,諸葛瑾出身大地主,但在河東郡內並無根基,兩人正可以一個唱紅臉兒,一個唱白臉兒,抽倆巴掌給顆甜棗兒,既約束那些世家大族,又不至於過於嚴苛,鬧出事兒來。

是勳對那些地主的政策是,首先遵照傳統但是已被徹底無視的等級制度,限定擁有田產的數量,已經逾制的可以無視,但不允許繼續超出了。其次,嚴禁高利貸。第三,設法把那些世家大族的金錢和精力都引導到工商業上去,別有點兒閒錢就去買地和擄民爲奴。

漢代的士人還是有一定開拓精神的,加上商賈雖然在名義上屬於賤業,實際上卻有“素封”之名,並不如同後世那麼不被官僚階層所待見。本身東漢朝建立之初,就有相當多的豪商通過聯姻和依附等手段,主動和儒學世家結成聯合體,以求擺脫政治上的受歧視地位。所以很少有大族不經商的——去年才掛的曹老頭子,家財萬貫,就不全是貪污所得,也不全是土地上的產出——豪商因輸財而得以進入官僚體系,比如東海麋竺,倒是比比皆是。

同時,是勳還“崽賣爺田不心疼”,把大量名義上屬於官府甚至屬於皇家的森林、礦產資源,全都向世家開放,給錢你就能用,交稅你就能一直霸着——這算是給世族的最大甜棗兒。是勳自己,以官府的名義首先在郡內大建作坊,除了火藥作坊對外保密,不允許仿效外,什麼造紙作坊、榨油作坊、煤餅作坊、打鐵作坊、織布作坊,建起來以後,轉手就賣給私人,引發了一股山寨的熱潮。既然提高了工礦產出,那麼商業也就不再是無源之水,司隸、兗、豫等州初定,在在需要商品流通,河東的商賈很快便大行於天下。

這是是勳所要關注的第二個問題:大力發展工商業。這塊兒主要是交給工曹掾毌丘興負責的——是勳有時候不禁想啊,我會不會提前上千年把“晉商”集團給搞出來呢?

是勳關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匈奴。離開永安的時候,他曾經授予北部督郵賈衢四字方針:“編戶齊民。”其實這不是是勳的發明,原本歷史上,十來年後,曹操就會這麼幹的。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召呼廚泉率諸王入覲,從此除了一個右賢王去卑以外,把他們全都留在鄴城,不放回家了。去卑雖歸平陽,曹操卻將南匈奴分爲五部,分散於河東蒲子,太原茲氏、祁縣、?大陵,以及新興郡(本屬太原郡)內,編戶齊民——跟漢人一樣納入政府的戶籍體系。統一管理。

應該說。曹操這一手是很老辣的。倘若不起波折,假以時日,很可能就直接把匈奴族給消化掉了,那時候匈奴人就真真正正地變成了漢人。雖然後來西晉的腐朽統治加“八王之亂”打斷了這一融合進程,但從第一個亂華的劉元海連匈奴名字都沒留下來,造反還要打“漢”字旗號,就可以看出,這政策還是起過一定實效的。

所以是勳也打算這麼幹。而且比曹操更加激進——反正那些貴族都已經被他牢牢捏在手心裡了。他命賈衢把留在四縣的匈奴老弱婦孺全都打散,析分成戶,授予土地,並且五年免稅——曹操的政策是永久免稅的,是勳覺得不妥,這不是人爲地製造民族隔閡嗎?呼廚泉、去卑你們那些兵我暫且管不了,但他們的家人都已經散開了,等他們老了回到家,子弟們還能再輕易聚攏起來嗎?

匈奴既已編戶,其奴自然大批獲釋。部分恢復成佃農,部分麼——曾二狗跑過來。直接買走去挖礦了。

是勳所要關注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養兵和練兵。他不管來源、地域,選拔了前次戰爭中很多優秀的戰士,納入自家部曲當中,擴編爲四屯一個部,任命郭淮爲司馬。孫汶已經從翼城領兵返回了,郡兵交給他和王淩統率,但在上面又添了個司馬懿,負總的責任。

是勳把工作全都安排妥當了,於是再次大撒把——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事務官,當年做少府差點兒沒累殘了,如今麾下那麼多一流、準一流的人傑,該放手就必須放手,跟諸葛亮學毫無前途。當然啦,這所謂的大撒把,不是孔融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大撒把,是勳先安排了任務,設定了目標,然後見天兒還要抽查。

是勳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科研方面。一則,繼續擴大火藥作坊的產量,加速改良火箭,他把此前製造的那種火箭車定名爲“獬豸車”,因獬豸能觸邪者也,此外,還開始研究更方便運輸和使用的“一窩蜂”。

二則,他終於可以開始研究印刷術啦。許下的作坊始終沒能造出更好的紙來,大概因爲領頭人李才哥被是勳給帶來了河東的緣故,但經過李才哥等人的努力,河東紙坊倒是終於研製出了比較符合是勳要求的新紙——當然啦,李才哥等皆得重賞。於是是勳官方招募了一羣石匠,開始搞石版印刷。

其實無論成本還是工藝,木版印刷都比石版印刷要省事兒得多,然而是勳有個誤區,首先印刷術來源於石碑拓印技術,其次是勳前一世學過刻章,但是沒學過刻木頭,所以本能地覺得應該先搞石版印刷。當然啦,他也不會放過木版印刷,召了些木匠來研究,但自己還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石印上。

自己不用走碑拓的老路,當然一上來就可以刻反字陽文,然後請韋誕造出各種品質的墨來,逐一施用,擇其善者。可是這邊兒石印纔剛有點兒譜,那邊木印倒先成功了。是勳這個懊惱啊,白走了彎路了……

是勳出鎮河東以後,曹操把建安石碑的活兒交給了太中大夫孔融——那傢伙最近跟曹操越來越離心離德,覺得自己不受重用,那好吧,給你找點正經活兒幹。誰料想孔文舉仍然跟做少府一般光動嘴皮子不幹實事兒,活兒全都落在許慈等人肩上。好在許慈有好幾千太學生可以使喚,是勳、司馬懿又早就把規章制度給定好了,故而蕭規曹隨,也就進度落後一些,沒出什麼大妖蛾子。

到了這個時候,不光《易》、《書》,就連《詩經》也已經校訂完畢,並且即將刻成,許慈早有副本送來安邑。於是是勳就先刻這三套書,以較厚的楮皮紙爲封面,以麻繩裝訂,刻完了先進獻給劉協和曹操,然後就交給商人們,運到各處去販賣。

他考慮得有所不周,這邊兒新印得的書纔剛離開河東境內,包括太學在內,許都大小衙門,還有熟識的士人,就全都寫信來求。是勳一方面加大書坊規模,加快印刷,一方面也派人去跟曹操哭窮——我不好跟他們收錢,可要再這麼下去,河東的府庫就要空了呀!

當然啦,河東的府庫不會因爲印點兒書就真空了,是勳是在向曹操表示:我這都是公費,印刷書籍這是公務,並非不務正業……(未完待續。。)

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章 沛國曹氏第6章 尊者一諾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5章 爲公宣揚第7章 謀身謀國第1章 南征袁術第8章 頭風復發第15章 烽煙四起第9章 平州智士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3章 城下遇難第6章 寧我負人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章 軍中校事第29章 何者爲君第7章 請殺孔融第9章 爲國殺賊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2章 兔死狗烹第5章 遠之則怨第4章 攻心之計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0章 梟雄之死第9章 請救無辜第15章 黃鬚封侯第5章 驅散病患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3章 破此五賊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犬父虎子第6章 並無雅骨第7章 圓周幾何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4章 犬父虎子第8章 驃姚之業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章 佈防關中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2章 收服荊南第4章 無米之炊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8章 光祿新丞第8章 不共戴天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章 飛龜舞蛇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荊州星佔第9章 天子所賜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4章 鳳雛之謀第8章 選士之策第28章 長沙張羨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章 假途滅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5章 初攻鄴城第4章 五經注我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8章 鄴下舌戰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爪牙股肱
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章 沛國曹氏第6章 尊者一諾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5章 陸梁冀州第25章 爲公宣揚第7章 謀身謀國第1章 南征袁術第8章 頭風復發第15章 烽煙四起第9章 平州智士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3章 城下遇難第6章 寧我負人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章 軍中校事第29章 何者爲君第7章 請殺孔融第9章 爲國殺賊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1章 天生猛將第12章 兔死狗烹第5章 遠之則怨第4章 攻心之計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0章 梟雄之死第9章 請救無辜第15章 黃鬚封侯第5章 驅散病患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3章 破此五賊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犬父虎子第6章 並無雅骨第7章 圓周幾何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4章 犬父虎子第8章 驃姚之業第19章 東出盧龍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章 佈防關中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2章 收服荊南第4章 無米之炊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8章 光祿新丞第8章 不共戴天第29章 太公封齊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章 飛龜舞蛇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荊州星佔第9章 天子所賜第15章 黃鬚封侯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4章 鳳雛之謀第8章 選士之策第28章 長沙張羨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章 假途滅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5章 初攻鄴城第4章 五經注我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8章 鄴下舌戰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爪牙股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