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席藁待罪

曹昂是曹操的繼承人,官拜五官中郎將——這職務原本跟左、右中郎將一起,都是分統三署郎官的,然而漢末已無三署郎,五官中郎將就成爲了一個空頭銜。前不久郗慮推薦曹昂擔任,以爲丞相之副貳,說白了,品級驟然提升,變成了副宰相。

如此尊貴之人登門來訪,按道理是勳應當親自出門去迎接。可是曹昂遞了名帖進去,卻只見是府管家魚他迎將出來,不禁疑惑地問道:“汝主安在?”魚他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席藁待罪矣。”

所謂“席藁待罪”,就是官員穿上一身白衣,打扮成個囚徒模樣,跪坐在草蓆上等待發落——是勳前一世在古裝韓劇中就見到過類似花樣,或者一大票官員,或者一大票妃嬪,素衣負席,跑去堵國王的大門請罪。不過那多少有點兒要挾的意思了,真正席藁待罪,就是在自家待罪,沒有堵上門去的道理。

史書上記載,田稷子曾經身負草蓆,去向齊王請罪,那就跟負荊請罪是同一個意思,只是表明一種姿態。就如同很少有人真的抽出請罪者揹負的荊條,當場抽他一頓似的,也很少有人讓撞上門來的負席者就地坐下等着。是勳雖然也是爲了表明姿態,但不想把事情鬧太大,也不想讓曹操不好下臺,所以沒去堵門,直接就跟家裡坐着了。

當然啦,他是聽說曹昂上門來了,這纔想起來換了衣服,鋪張席子跟自家院兒裡跪下的。

曹昂聽了魚他的話,不禁大吃一驚,趕緊命魚他領自己去瞧。是勳演戲演全套,不但一身白衣,還把髮簪給拔了,讓頭髮披散到肩上,挑了張家裡質量最次的草蓆鋪在院子正中,斂衽而坐,外帶表情悲慼。曹昂見狀,趕緊也給是勳跪下了:“姑婿何爲而如此啊?”

曹昂那意思,我如今的身份不算你的上官,而是你的晚輩,所以可以身着官服拜你,咱們親戚之間說點兒掏心窩的話吧。

是勳瞟了曹昂一眼,淡淡地答道:“勳請罪之表,子修未得見乎?”曹昂說當然見着啦,所以我才奉了父命,親自登門來問問你——“何至於此啊?”

是勳說我表章上已經寫得很清楚啦,吳質獲罪,我爲薦主,按律——“任人以爲吏,其所任不廉、不勝任以免,亦免任者。”

他說的這是《置吏律》中的條文,也就是說所推薦、任命的官員若是犯了法,或者因爲無法勝任職務而被免職,則薦主亦當連坐、同罪。這一律條,最初是秦代規定的,當年秦相范雎推薦鄭安平爲將,結果鄭安平率軍出征,爲趙軍所圍,被迫投降,范雎就只好去“席藁待罪”。按律,降敵者當收三族,也就是連本人帶親戚全都得逮捕下獄,鄭安平本人是逮不着啦,但薦主范雎及其三族可以逮着啊。

是勳還特意提起這段古事,跟曹昂類比自己如今的處境,其實是在耍心眼兒。因爲秦昭王最終並沒有按照律條責罰范雎,反而“恐傷應侯(范雎)之意,乃下令國中:‘有敢言鄭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賜相國應侯食物日益厚,以順適其意……”

曹昂是個老實頭,果然就上了他的圈套了,當即反駁道:“秦法雖苛,秦王終不罪應侯也。況今吳質之罪未審,亦非降敵也,姑婿何必如何?我大漢以仁孝而治天下,終不復秦之政也。”

漢初這條連坐法,其實到了東漢朝中後期,雖然沒從法律條文中刪乾淨,但基本上也形同虛設。東漢官僚爲了援引朋黨,擴大自己的勢力,薦起人來比漢初要瘋狂得多,也輕率得多,加上貪官污吏層出不窮,倘若照此例辦理,朝堂隨時都可能空上一半兒。所以曹昂就奇怪啊,說姑婿你怎麼就想起這條深埋在故紙堆裡的條文來了?你不是那種泥古不化的人啊。

是勳搖頭道:“吾嘗語於丞相,今之薦人,多不合式,當復國初舉薦連坐之法也。況吾今任丞相司直,即負薦舉、監察之責,若不能自律,又如何律人耶?”別人也就算了,我的職權範圍就是向朝廷、相府舉薦人才,並且審覈各地選拔上來的官員,所以在這方面,一定要比別人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才成。

論起口舌之辯,是勳甩曹昂三條街去,曹昂實在說不過他,只好揪住一個漏洞不放:“吳質之案未審,其罪未定,姑婿何得而自責也?”你硬想湊上去跟吳質連坐,那也得等到案子審結之後再說吧。

是勳苦笑着反問道:“校事之罪人,安有得全身而出者乎?”這要是正經朝廷官署審理此案,我也就不着急待罪了,可如今吳質是落到校事手裡去了啊,校事抓的案子,不管是不是冤枉,你聽說過有寬縱的嗎?

曹昂聞言愕然。是勳趁機幫曹大公子往深裡一層分析:“吳季重之罪,傳言爲暗輸鹽、鐵入胡中也。其自畿內而調廣衍,爲某之薦,爲其能任事也,並語其互市之利;與之市易者,爲鮮卑拓拔部,吾假子是魏所在。校事素廣勾連以爲能,興大獄以爲功,異日必拷掠季重,使攀誣我,則我難以自辯,不如先請罪也——苟求生活,不亦鄙乎!”

那票特務最喜歡屈打成招,外帶四處攀誣啦,好不容易逮着這麼個機會,你說他們能放過我嗎?終究是我推薦的吳質出任廣衍縣長,還寫信給他出主意,靠與胡人互市,可以收穫財源,建設地方,再加上他互市的目標又是我乾兒子所在的拓拔部,這要說是我教唆他給胡人輸送鹽、鐵的,肯定很多人信啊——你爹說不定也就信了。與其到那時候把我逮捕法辦,要去面對校事,受他們的折辱,還不如先做出請罪的態度來,希望可以免罪呢!

是勳最後所說“苟求生活,不亦鄙乎”,此言出於前漢名臣蕭望之。當年蕭望之爲權閹石顯所譖,元帝使執金吾圍其府邸,他乃仰天長嘆道:“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乾脆服毒自殺了。

是勳那意思,我如今的心境跟蕭望之很相象,身爲朝廷重臣、你曹家的姻親,又爲鄭門嫡傳、素有賢聲,這要是被下了獄,那一世之名就毀啦,我纔不幹呢!所以提前做出認罪的態度來,希望曹操能夠從輕發落,別讓我去面對校事,要是萬一還逃不過牢獄之災,我也死了算了吧!

這可真把曹昂嚇得不輕,連聲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是勳心說你也就這點兒出息,這要是換了曹操,肯定不會象你那麼起急——我是怕死的,這點兒曹操很清楚——即便換了歷史上的曹操正牌繼承人曹丕,也肯定不是這種手足無措的熊樣。

曹昂是老實人,正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直接就掉是勳預設的陷阱裡了。

曹昂最後只好說:“楊孔渠實審此案,其亦姑婿所薦也,料不會隨口攀誣……”

是勳搖頭苦笑道:“我知孔渠,過於子修也……”楊沛是什麼玩意兒了?那就是漢末第一流的酷吏,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有沒有擔任過刺奸令史,但在這條時間線上,必須說曹操用這個人當特務頭子,還是挺有眼光的。

史書上對於曹家的刺奸令史,留下來兩個名字,一是溫恢,二是高柔。爲什麼就這倆留下名字來了呢?因爲他們與衆不同,仍然以士大夫的心態審案,而根本找不準特務的心態。根據記載,孫禮曾爲報答救母之恩,私放犯罪的友人馬臺,然後前去向刺奸溫恢自首,溫恢審問清楚案情後,認爲孫禮此乃義舉,於是上奏曹操,赦免其罪。至於高柔,曹操讓他當刺奸就是想讓他得罪人,從而找機會收拾他的(因爲他是高幹的族弟),但是高柔執法公平,處置允當,終於使曹操對他刮目相看。

吳質的案子要是犯在溫恢、高柔手上,那是肯定不會牽扯到自己的——不過如此一來,關靖也不會預設此計——可是犯到楊沛手上就難說了。所謂“酷吏”,有多方面的含義,一是不避權貴,二是執法如山——這是好的一面;三是用刑唯恐不嚴,殺人唯恐不勝,四是喜歡把小案子辦成大案子——這是徹底的反面。楊沛就是這種酷吏,他巴不得利用某個案子牽扯出什麼權貴來,一棒子打死,好彰顯自家的威風呢。

當然啦,楊沛並不屬於徹底無下限的那種類型,否則的話,是勳當年也不會發掘他、舉薦他,有八九成的可能,楊沛不會把案子扯到是勳身上來。然而——

是勳繼續對曹昂說:“即楊孔渠不勾連於勳,亦不肯輕縱吳季重也。則季重因某之薦而得罪,某又於心何忍?乃欲與之共罪,或丞相看某面上,可留季重一命——人死而難復生,季重可大用者,安忍見其死乎?!”

楊沛未必會牽連我,但他九成九不會放過吳質——左右不過一個小小的縣長,殺了就殺了,校事殺的這類官吏還少嗎?趙達把人逮來了,楊沛轉眼宣佈無罪給放了,他以後還想不想在特務羣裡混啦?你聽說過這種事兒嗎?特務們辦成的案子,你敢保證就全無冤屈?可是哪有翻案的先例啊?!

這話,是勳不敢跟曹操說,但是敢跟曹昂說,因爲曹昂不但老實,而且心腸還軟,與乃父大爲不同。曹昂就其本意,也是頗爲反感特務政治的。

於是被是勳牽着鼻子這麼兜了一大圈,曹昂是徹底蒙了,只好說我回去把姑婿的話轉告給大人……是勳說別介,我的話你可不能照原樣複述,那樣反而會惹得丞相不高興。你光說我害怕受牽連,又不忍心見吳質去死,所以做出待罪的態度,希望丞相可以網開一面就成。

曹昂一邊答應,一邊站起身來要走,可是纔剛邁步,卻又停下了。終究曹子修雖然老實,但是不傻,他很快就反應過來了,轉過身低聲問是勳:“姑婿既已思慮周全,料有解決之道——須小侄如何相助,可直言不諱也。”要我幫忙做些什麼,你明說了吧。

是勳點點頭,說既然你有這份心,那不妨如此如此,這般這般……R1152

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2章 鄉野土產第7章 請殺孔融第13章 行海索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9章 何者爲君第8章 欲捧殺也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深肖乃父第7章 名士該殺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7章 命促早終第33章 而魏其死第3章 納頭便拜第19章 魏之必敗第8章 單家俗吏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城上易幟第5章 朝鮮新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6章 字典價貴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0章 分而制之第28章 誅心之論第31章 曾母投杼第5章 漢家道微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章 不務正業第26章 良辰可待第9章 天子所賜第15章 新野之宴第9章 平州智士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章 軍中校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4章 婚宴驚魂第9章 平州智士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4章 閉門課徒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一死人耳第7章 事後諸葛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章 下車立威第8章 謀策定亂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章 下車立威第18章 我能興鄭第4章 真正小人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9章 天子之威第6章 皆不可用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章 言不及義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章 河北愚忠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9章 梟雄入蜀
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8章 鄴下舌戰第1章 兩面三刀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2章 鄉野土產第7章 請殺孔融第13章 行海索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9章 何者爲君第8章 欲捧殺也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深肖乃父第7章 名士該殺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7章 命促早終第33章 而魏其死第3章 納頭便拜第19章 魏之必敗第8章 單家俗吏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4章 城上易幟第5章 朝鮮新冢第21章 奉耶挾耶第6章 字典價貴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2章 羌胡雜虜第10章 分而制之第28章 誅心之論第31章 曾母投杼第5章 漢家道微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章 不務正業第26章 良辰可待第9章 天子所賜第15章 新野之宴第9章 平州智士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章 軍中校事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4章 婚宴驚魂第9章 平州智士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4章 閉門課徒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一死人耳第7章 事後諸葛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章 下車立威第8章 謀策定亂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章 下車立威第18章 我能興鄭第4章 真正小人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1章 須臾頃刻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0章 兒女親事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9章 天子之威第6章 皆不可用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章 言不及義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章 河北愚忠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9章 梟雄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