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原力之理

再開科舉的消息,是上個月傳至扶風郡的,郡選司郎中分派小吏通知各縣,馬氏邨距離郡城很近,所以才第二天就由馬文在家學中宣佈了——“欲應舉者,可自往也。雖然,篡僭之國,無禮之邦,仕而何益?鄉野庸儒、無學小子,試亦難中耳……”

他說是“可自往也”,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村有村條,這種大事兒是不能不先跟族裡打聲招呼的——村中幾個依附小姓,也同樣必須向馬氏一族提出申請,得到批准纔敢遠行。族長馬丁倒是頗爲欣喜,若能循此通途,使子弟有能出仕者,則家族重光可期也。

尤其我兒子馬齊,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試着去做官哪。

故此公開鼓勵子弟們報名——別姓也一樣,若得中舉,就算不能繁榮馬氏,也能給馬氏邨增光啊——誰想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什麼宏遠的志向,或者是感覺學問尚且不足,不敢去考,最終只有區區七個人提出了申請。

就在馬鈞藉着清冷的月光,完全放棄將來的視力了,熬夜誦讀第一卷《物理初言》的那個晚上,族長宅邸中倒是燈火通明,馬丁、馬齊父子與族長候選人馬弁設宴款待馬文先生,一來感謝和酬答他多年以來的辛苦育人,另方面把寫着所有申請人名的竹簡遞給他瞧,說先生你看看,這幾個可能得中否?

馬文接過來掃了一眼,把嘴一撇:“若吾願往,必中矣,若彼等,去亦無益。”

馬弁說您別這樣說啊,既然您去了能得高中,難道您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弟子們,就沒有一個成才的?您再仔細瞧瞧,總歸有幾人能有三五成機會吧——我們也知道這爲官宦者,皆星宿下凡。非常人也,常人就算學問再好,也未必能夠考得中,所以並不要求有百分百的把握。

馬文直接抄起食匕。“嚓嚓嚓”就把三個人名給劃掉了,說這仨肯定沒戲,另外四個嘛,搏一搏,或能得爲小吏也。馬丁接回來一瞧。好在自己兒子馬齊的名字仍然在列,另一人是陳紵,還有兩個也都姓馬——

他不禁皺眉:“如彼馬鈞,先生常雲非讀書器也,如何不刪?”

馬文冷笑一聲:“是宏輔雖爲經學大家,卻好小器之用,所建科舉,非止明經科也,尚有明法、明算、治劇、知兵等科。如馬鈞者,論經尚不窺門徑。然吾聞彼頗擅算術,然否?”

馬弁趕緊說對對對,馬鈞是很會算賬——“如此說來,若使應明算科,可得中耶?”馬文搖頭,說我不懂算術,故此無從判斷,只好暫且留下他的名字。

馬弁趕緊轉頭望向馬丁,馬丁沉吟良久,終於緩緩地點了一下頭。

馬鈞對此事自然懵然無知。原本無論是母親的心願,還是他自己的志向,都想去應應科舉,嘗試得一小官。可以光大門楣,也改變自家清貧的生活,但自從讀了《物理初言》以後,但覺眼前忽然敞亮,所見萬物似乎都改換了原本的模樣,很快便將此事徹底拋諸腦後了。

因爲書中寫道:“《淮南子》雲:‘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一本作七十一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則其大也,加之山澤高下,各有不同,人居其上,乃無所感,亦不墮也。”

不過同時書中也對那兩個龐大的數字提出了疑問,因爲只屬傳說,併爲孤證,沒有明確的測量方法和過程流傳下來——“中原之東,汪洋恣肆;其西,崑崙絕嶺;其南,交趾以外有身毒,身毒外亦海也,不可渡;其北,草原大漠,及於荒遠。太章、豎亥,安能盡步之耶?”

可是——“即中國之大,五原而交趾超邁七千裡,東萊而金城四千五百里,囊西域而倍之。五原北、交趾南,豈下於千里耶?西域更西,有月氏、安息,乃至大秦,胡商所言,又五倍於中國也。則地球之大,安可量耶?”

講完了新概念的“地球”,又解釋日月星臣爲何浮而不墮的原因——“地若爲平,乃有高下,由高就下,人所共知。地若爲球狀,則安有高下之分?所墮曏者非下也,乃球之中也。如磁吸鐵,唯其近也,乃爲所引,若其處遠,則何所引耶?日月星辰,所距極遠,更百倍球徑,故不必墮,可明矣。”

最後,甚至拋出了一個極其聳人聽聞的假說:“日月之行,非等速也,求其軌跡亦難,其中多無可索解者。然若日非繞地而行,乃地繞日而行,又若何?吾嘗試算之,則其理如持湛盧以剖朽木,應手而開……”下面一大段相關的觀測數據和計算公式,馬鈞對於天文所知甚少,只好跳開。

然而即便如此,他眼前都如同打開了一扇無比神秘而瑰奇的大門,門內彷彿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他就匆匆跑去向陳紵奉還書本,並且求告:“請、請……請得卷二也。”陳紵倒不禁嚇了一大跳,問道你真讀完了?此書如此深奧,我半個多月還沒能瞧明白卷一,只好暫且拋下,你一晚上就能讀完?真明白其中含義了嗎?馬鈞紅着臉,也不敢撒謊:“但、但、但知大略耳。”

陳紵說我覺得也是,可能裡面的那些數字啊,計算啊啥的,你瞧得比我明白,至於那些“天地運行之道,萬物生滅之理”,就以你的學問、見識,能讀懂纔有鬼哪。“讀書不可貪多,要在深究也。且待三日後,再借汝卷二。”

雖然答應借了,但一推就是三天以後,急得馬鈞是抓耳撓腮的。但他很快就沒空再琢磨這事兒啦,馬弁跑來通知,說你趕緊準備準備,三日後在族祠爲你舉行冠禮。

馬鈞聞言,徹底地茫然:“小、小子年未十七……”我十七歲還沒到,怎麼就要行冠禮了?馬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安有童子往應試者?若中,如何爲官?”言下之意,族長已然答應你去考科舉啦。

按照周禮,男子二十而冠,先筮擇吉日,並選大賓和贊冠,至日大宴賓朋,冠者乃加緇布冠,次加皮弁,三加爵弁,大賓誦祝辭,並取表字——儀式相當繁瑣。不過春秋以來,禮崩樂壞,雖經儒家宣揚,亦不能盡復其本原也,民間相關儀式簡省了很多,而且往往不等二十,就着急給少年加冠——因爲只有加了冠纔算成年人,才能娶妻、生子,很多家庭等不及啊。

尤其馬鈞的冠禮,只是爲了應付即將到來的科舉考試而已,族人也大多不上心,所以搞得非常簡單。首先隨便挑了一個還算看得過去的日子,然後也不設大宴,族長馬丁直接指定馬文先生爲大賓,馬弁爲贊冠,把馬鈞叫進族祠來,換身衣服,改個髮型,紮上一條巾幘,就算完事兒。

當然啦,取字的程序是必須要走的,馬文早便擬好了——“《禮.月令》有云:‘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故可字‘德衡’也。”從此馬鈞就叫馬德衡了。

馬鈞冠禮的翌日,是個上上大吉之日,馬丁又急着給自己的兒子馬齊加了冠——其實馬齊比馬鈞還要小上七個月,纔剛過了十六虛歲生日。這場冠禮就要隆重多啦,馬氏成年族人泰半出席,設下大宴,菜色竟然有十八道之多。同樣贊冠是馬弁,大賓是馬文先生。馬文道:“《詩.齊風.南山》有云:‘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乃可字‘伯庸’也。”

馬鈞因爲已經弱冠成年,故此亦得與宴,聽了這話不禁竊笑。《南山》詩本是諷刺齊襄公、文姜兄妹亂倫之事,馬文所引的那句詩,翻譯成白話就是:魯國的道路如此寬廣,齊國公主由此經過,嫁爲魯國君婦;既然已經由此經過,那又何必再眷戀故鄉呢?

他開始懷疑馬文先生是不是有他自己吹噓的那麼大學問啦。

不禁隔着衣襟,摸了摸懷中才從陳紵處借來的《物理初言》卷二。這一卷的標題是“原力”,意爲考究“力”之本源。開篇就說:“人固以爲物不施以力則不行,施力乃行,力盡乃止,其實非也……”

爲什麼說這種傳統觀念不對呢?主要是忽略了“自重之力”與“物相摩擦之力”。譬如說一塊石頭放置在地面上,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外力施加,所以它才靜止不動,其實因爲地球的吸引,它身上同時被施加了“自重之力”與大地“承載之力”,這兩個力因爲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體纔會不動。

而倘若再從側面施加外力,比方說一名力士去推,就會感覺到要使靜止的石頭橫向運動起來,必然比其已經運動起來以後,保持固定速度要來得費力,而且在粗糙的平面上推動石頭,也比在平滑的平面上(“譬若冰上”)要來得費力。這就是“物相摩擦之力”在起作用了……

中間各種證明和計算,馬鈞但能明其一二也。最後書中給出了三條結論:

“乃知其一,若無施力,物或靜止,亦或動也,然其動也,其速勻,其向直;其二,若施以力,則其非止動也,其速亦加,其向與力之所施同耳;其三,施物以力,物亦必反之以力,其大小同,其向反也。”

真的是這樣嗎?馬鈞恍恍惚惚的,這幾天滿腦子都是一名大力士在推動巨石……就連難得一嘗的大宴,都品不出個滋味來。(未完待續。)

ps: 本章,老友馬伯庸正式登場,大家有猜出來未?爲什麼給他起了個“馬齊”的名字呢?其實也很簡單,因爲他是滿族……後清親王嘛。

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7章 魚復三險第3章 吳中之禍第4章 使徐三事第3章 蒼天不仁第1章 帝后對泣第19章 難從死志第9章 西域貢使第10章 爲小兒欺第9章 積毀銷骨第22章 未盡善也第3章 納頭便拜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8章 延之日升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8章 長沙張羨第5章 漢家道微第11章 借胡殺人第7章 逆天出師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9章 屯田小吏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天賦上限第1章 先得一驢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此鬍匪也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8章 長生丹藥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拓拔歸附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4章 禪讓風波第7章 取撞木來第2章 初晤諸葛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章 南征袁術第3章 天命天姓第18章 巨型火炬第4章 閉門課徒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兵出子午第7章 婦人之言第14章 犬父虎子第4章 彼采葛兮第23章 豈可無馬第6章 人月團圓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讒慝小人第6章 自編自導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6章 故主歸來第8章 謀策定亂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1章 不可遽廢第7章 婦人之言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7章 願爲孫程第7章 魏亦有亡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1章 火中取栗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3章 誤交損友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8章 子以母貴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8章 背主求榮第6章 尊者一諾第7章 請殺孔融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5章 定遠之功第6章 竊玉老賊
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7章 魚復三險第3章 吳中之禍第4章 使徐三事第3章 蒼天不仁第1章 帝后對泣第19章 難從死志第9章 西域貢使第10章 爲小兒欺第9章 積毀銷骨第22章 未盡善也第3章 納頭便拜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8章 延之日升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8章 長沙張羨第5章 漢家道微第11章 借胡殺人第7章 逆天出師第16章 舉賢任能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7章 州郡罷兵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9章 屯田小吏第28章 零陵先賢第5章 天賦上限第1章 先得一驢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此鬍匪也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8章 長生丹藥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拓拔歸附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4章 禪讓風波第7章 取撞木來第2章 初晤諸葛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章 南征袁術第3章 天命天姓第18章 巨型火炬第4章 閉門課徒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7章 盡屠公孫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兵出子午第7章 婦人之言第14章 犬父虎子第4章 彼采葛兮第23章 豈可無馬第6章 人月團圓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讒慝小人第6章 自編自導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6章 故主歸來第8章 謀策定亂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1章 不可遽廢第7章 婦人之言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7章 願爲孫程第7章 魏亦有亡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1章 火中取栗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3章 誤交損友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8章 子以母貴第3章 天命天姓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8章 背主求榮第6章 尊者一諾第7章 請殺孔融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5章 定遠之功第6章 竊玉老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