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秦失其鹿

盧洪夤夜往訪之人非他,正乃二公子曹丕的心腹門客——朱鑠朱彥才。在原本的歷史上,朱鑠與吳質、陳羣、司馬懿共輔曹丕,被稱爲“魏世子四友”,不過在這條時間線上,吳質早就被是勳給撈走了,而曹丕未能爲嗣,故陳羣、司馬懿等世家子弟也並未往投,只有出身低微的朱鑠,依然遵照歷史慣性,去巴上了曹丕這時候還不算多粗的大腿。

其實說起來曹丕原本並無爭嗣之意。一則曹昂是長兄,雖然跟自己同樣都爲庶出,但其母劉夫人早逝,將兒子託付給了曹操正室丁夫人撫養長大,丁夫人無子,目曹昂爲己子——按照宗法制度,只要丁夫人再無所出,則曹昂可比嫡長。廢長立幼,禍亂之端,在原本的歷史上,賈詡也是靠着同樣含義的一句話,使曹操最終放棄了曹植而立曹丕爲嗣的。袁紹、劉表僅起廢立之心,尚無最終定案,便已然釀成家中動盪,臣屬二分了——那還是在袁尚、劉琮皆繼室之子,也算嫡子的情況下。在這條時間線上,曹昂未死,丁夫人也沒有跟曹操離異,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之母卞夫人只是側室而已,所以這四個小子都算庶子,哪有能量去搖撼曹昂的根基呢?

二則曹操也很喜歡曹昂,似乎很早就有定他做自己正式繼承人的意圖,加之曹昂爲人謙遜恭謹、禮賢下士,也得到了魏國臣僚的一致擁戴。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在建安初年跟丁夫人離異後,即將卞夫人扶正,但正式確定曹丕的繼承人地位。其間又隔了十好幾年——甚至還在進位魏王以後。但在這條時間線上,曹操才封魏公,即稟奏天子,以曹昂爲魏公世子——由此可見,曹操對曹昂的喜愛非同尋常。是兄弟們所根本比擬不了的。

曹丕是個聰明孩子,他最大的聰明,就是不肯覬覦非望——幾乎沒有機會的事兒,強要去爭取,反而會引發禍端,此智者所不取也。曹丕的理想。就是當魏以代漢之後,他可以受封爲王,如同漢代的諸侯王那樣,得一郡永傳,於願足矣

可是就在曹操受封魏王之後不久。丁夫人突然病逝了,這就使得曹昂的根基有所動搖。朝廷百官都想把自族之女送入魏公府,給曹操做繼室,只可惜曹操卻一個都瞧不上眼——曹操那是有名的熟女控、人妻控,對於不諳世事的花季少女,實在提不起什麼興趣來。曹操本欲將側室之一扶正,他最屬意於卞夫人,但又一琢磨。若扶正卞氏,則一轉眼三個兒子都會變成嫡子(曹熊早夭),容易影響到曹昂的繼承人地位。故此只得暫時擱置此議。

可是曹操的這一想法爲曹丕所偵知,曹子桓不禁便起了異心——真正的聰明人,還在於可以及時把握住機會,該爭的時候絕不退縮。他隱約瞧見魏公的寶座,甚至於天子的寶座都在向自己招手,若然錯過。必爲終生之憾啊!所以絞盡腦汁地要把自己孃親扶上魏公正室的寶座,自己纔好子以母貴;或者想辦法把曹昂扳下臺。則自己以次子之序,便可順理成章地進位爲繼承人。

於是朱鑠即爲曹丕謀劃奪嗣。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隱秘地去交好校事盧洪,如此則可探知各類隱微事,方便拉攏臣僚,並找機會把曹昂給推下臺去。對於校事,曹昂這種忠誠耿介的傳統士人向來是很反感的——或許與他始終自命爲臣,從來也沒有站在君主的立場上去考慮過問題有所關聯——始終不肯給盧洪好臉色看,盧洪因此而必然擔憂,萬一哪天曹操不在了,曹昂嗣位,自己會不會落得趙達一般下場呢?

自己比趙達要精明多了,做事的手段也柔軟多了,從來不肯刻意構陷當道之臣,甚至還暗中與是勳相勾結,互爲臂助。他心說我做到這一步有多麼不容易啊,你要是如此都不能相容,那也就別怪我爲了自保,先下手爲強啦!

朱鑠便利用盧洪這般患得患失的心理,順利地把他給扯上了曹丕的賊船。

於是但凡曹操遠征,使曹昂留守,盧洪便立刻將全部精力都轉移到那位世子身上,幾乎是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觀照一般,妄圖去發現曹昂的錯處,並及時稟報曹丕。只可惜曹子修這乖孩子行事非常公正、謹慎,簡直就是人臣和人子的典範,想挑出他的錯處,就如同雞蛋裡挑骨頭一般,實在是太困難啦。

不過這回曹昂實在是憋不住了,竟然召見是勳,正式擺出自己與曹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念來,卻使得盧洪欣喜若狂,趕緊就去通知朱鑠。朱鑠則揣着報告書急匆匆去稟報曹丕,對曹丕說:“世子此言若爲魏公所知,必廢也!”曹操能夠容忍自己的繼承人竟然是大漢朝的忠臣嗎?

曹丕手捧着這份報告書,從頭到尾,又從尾到頭,反反覆覆地看了好幾遍,然後突然開口問道:“彥才得未有子耶?”

朱鑠聞言一愣,隨即答道:“內人尚未有出。”曹丕微微而笑:“吾已有子,名之爲叡,六歲矣——是故彥才但知子女慕親之誠,而不識父母愛子之恩也。大人雄傑一世,固知吾兄之不肖也,但求責之、導之,乃非有悖逆弒親之舉,豈忍廢之?”

你還沒有子女,不知道父母對子女的寶愛有多麼深厚,子女若是做錯了事兒,只會想辦法去教育、引導,哪兒那麼容易就徹底失望,乃至於廢黜長子的繼承人地位呢?你未免想得太過簡單啦。

朱鑠大急,忙道:“機不可失,公子勿過慮也!”

曹丕嘴角一撇,突然轉換話題:“果真乎?”朱鑠趕緊回答:“盧慈範乃保字字無虛,並言:即有虛妄,何傷耶?”

曹丕點一點頭:“慈範聰明人也。”隨即提起筆來,直接就在報告書上開始塗抹、修改——

曹昂曾經對是勳說:“吾不願聞此不臣之語

!昔高皇帝滅暴興漢、光武帝重安炎劉。其功蓋天覆壤,豈吾父所能擬者乎?曹氏何德,敢言代漢?”把“豈吾父所能擬者乎”給改成了“吾父擬之,如在泥塗,若起不臣之心。真權奸也”。

曹昂說:“桓靈固失德也,然今天子聰敏,必能紹繼先統,重安天下……”把“然今天子聰敏”以下修改成:“吾父秉其令旨,乃能初定天下,安敢貪天之功爲己有?”

曹昂說:“天子恨曹。爲吾父子有所不敬也——臣而安可仇其君乎?”改成:“天子恨曹,爲吾父恃功而傲,擅權而逼,不敬天命……”

曹昂說:“若天子無德,乃可廢之。更之他藩,如霍光之逐昌邑,然漢祚終不可傾覆也。”給改成:“即天子無德,乃無輔政之遺命,無太后之令旨,亦不可廢之,如霍光之逐昌邑。而即逐之,漢祚終不可傾覆也。”

曹昂說:“曹氏若篡。史筆煌煌,必遺臭萬年,吾寧死。亦不爲此不忠不義之事也!”後半段給改成:“吾寧曹氏族,亦不爲此不忠不義、禽獸之事也!”

改完以後,遞給朱鑠:“可即付之盧慈範,使其謄清,密奏大人。”朱鑠大喜,接過去就待告退。但是曹丕突然一擺手:“且慢……”想了一想。又吩咐道:“可使慈範先密奏是令君,若得是令君爲證。則乃無可白也。”朱鑠一皺眉頭:“若令君不允之奏,或證其言不實。奈何?”你都快給修得面目全非了,是勳要是不同意上奏,或者挑出其中的錯了,那又怎麼辦?

曹丕微微一笑:“校事之爲,茲事體大,令君安得阻耶?”那麼大的事兒,又是校事本職的偵察工作,是勳哪兒敢阻止啊?而且他也攔不住——“吾料令君亦失望矣。若證不實,聽聞抄錄之間,難免錯訛;若不之證,乃可用也……”是勳要是指出來哪兒有問題,不是曹昂的原話,那麼竊聽、抄錄,文辭上出點兒錯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會懷疑到咱們頭上,甚至不會懷疑盧洪故意使壞。倘若是勳不指出其中的錯失,那就證明他也有廢掉曹昂的意願,咱們正好趁機籠絡之、求助之。

朱鑠躬身施禮:“公子所見深遠,臣不及也。”趕緊跑回家去關照盧洪。於是翌日晚間,盧洪再次裹着披風,遮掩相貌,從偏門進入是府,去向是勳稟報——您跟世子的對話,我安插的眼線偷聽到了,並且記錄下來了,此事必須要向魏公稟報。您先瞧瞧,我們記錄得對不對,有無缺漏——他故意不提“錯失”二字。

是勳跟曹丕初見報告書一般,也是仔仔細細地瞧了好幾遍,才突然撇嘴一笑:“慈範,得無另取高枝耶?”盧洪大驚,急忙分辯道:“範得令君看顧,安有他意?”

是勳微微搖頭:“好文筆,吾亦知其誰所爲也。慈範可傳我言:秦失其鹿而人競逐之,正未知死於誰手。”

他確實對曹昂徹底失望了,他又不是曹操,所面對的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不會如曹丕所設想的那樣,還肯努力去教育和開導,而且以曹昂一慣的秉性,恐怕這犟驢是扭不過頭來的啦。那麼曹昂若然被廢,可能上臺的是曹丕嗎?事情恐怕並沒有那麼簡單。一方面,是勳並不看好曹丕——雖然他承認曹氏諸子中,以子桓最肖乃父,但他並不想拱一個能幹的二代目上臺啊。另方面,只要把世子的寶座一空出來,那麼必然如同原本的歷史那樣,諸子相爭,曹植甚至曹彰等餘人皆有機會,曹丕你就那麼篤定大位最終會落到自己手中?

唉,天下未定,而內中先亂,自己又該何所依附呢?

想到這裡,不禁輕輕嘆一口氣,把報告書原封不動地遞迴給盧洪:“可即密奏魏公。”

第7章 謀身謀國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章 出泥不染第22章 飛將奄至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6章 酒泉烈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4章 帳下壯士第36章 封侯之賞第4章 不肖之子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章 先帝遺詔第7章 卿何人也第7章 魏亦有亡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4章 再作馮婦第32章 使王蜀中第5章 谷口設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載舟覆舟第6章 嚴其考法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3章 堅壁清野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願爲孫程第9章 明察秋毫第15章 宮中二宦第6章 竊玉老賊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8章 不徵而徵第2章 初晤諸葛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0章 勾心鬥角第3章 嫌疑之地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3章 沽名釣譽第7章 吾無此癖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章 佈防關中第21章 吾等何往第7章 善戰無功第11章 軍中之樂第3章 姻不如族第4章 例不可開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1章 自由心證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曹氏之強第30章 凌雲雕龍第8章 頭風復發第8章 紅臉白臉第8章 公達三策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齊大非偶第4章 例不可開第20章 忙中得閒第8章 我等自取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6章 嫌隙已生第9章 隔壁老王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章 啖肉豪客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察考諸子第1章 如有勳在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西走而王第8章 奇峰突起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衣帶之詔第35章 世豪之富第5章 府中密議第31章 烈風襲寨第7章 欲取先與
第7章 謀身謀國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章 出泥不染第22章 飛將奄至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6章 酒泉烈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4章 帳下壯士第36章 封侯之賞第4章 不肖之子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章 先帝遺詔第7章 卿何人也第7章 魏亦有亡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4章 再作馮婦第32章 使王蜀中第5章 谷口設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章 載舟覆舟第6章 嚴其考法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3章 堅壁清野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願爲孫程第9章 明察秋毫第15章 宮中二宦第6章 竊玉老賊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8章 不徵而徵第2章 初晤諸葛第26章 五雷辟邪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0章 勾心鬥角第3章 嫌疑之地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3章 沽名釣譽第7章 吾無此癖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章 佈防關中第21章 吾等何往第7章 善戰無功第11章 軍中之樂第3章 姻不如族第4章 例不可開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1章 自由心證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曹氏之強第30章 凌雲雕龍第8章 頭風復發第8章 紅臉白臉第8章 公達三策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1章 齊大非偶第4章 例不可開第20章 忙中得閒第8章 我等自取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6章 嫌隙已生第9章 隔壁老王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章 啖肉豪客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察考諸子第1章 如有勳在第10章 不合邏輯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西走而王第8章 奇峰突起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4章 衣帶之詔第35章 世豪之富第5章 府中密議第31章 烈風襲寨第7章 欲取先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