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叔勉之心

是勳自樂浪而返廣陽薊縣之後,隔了不到一個月,是峻也匆匆從青州趕回來了。是勳心說你小子動作倒快——是怕時間拖得長了,我會找藉口不要你了嗎?未免思慮過多。

當下詢問相關遷葬的事宜,還問是儀老頭兒此後有何反應。是峻苦笑着說還能有啥反應?初始如喪考妣,沒人的時候暗中垂淚,見了我就直瞪眼,然而事已至此,他再鬱悶也終究於事無補啊。我又勸他說七兄是有情義的,既然答應了要扶助我等兄弟,必然不會食言。於是老頭長嘆一聲:“皆吾之過也……”也就只好接受現實了。

是儀返回老家營陵,在安葬了氏伊以後,就整天窩在家中讀書、弄孫,謝絕賓客,一副就此歸老林泉之態。是峻請求是勳,說在這件事兒上,確實是我老頭老來昏悖,把事請給做差了,他自己這也算是認錯了,七兄你大人大量,千萬別跟他一般見識。

是勳淡淡一笑:“伯父於吾有大恩也,吾豈會怪之?”

嘴上雖然這麼說,卻終究難以釋懷。經此一番波折,要說他對是儀老頭兒毫無怨懟、不生隔閡,那當然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也沒想就此更進一步,去對付那老頭,甚至去對付是家。反正已經敲打過了,那就這樣吧——只是若要他與是儀的關係恢復到過往,無異癡人說夢。相見爭如不見,從此能躲就躲吧。

等到朝廷任命他爲光祿勳的詔書到來,是勳便整理行裝,打算離開幽州。返回許都去。關靖、諸葛兄弟、郭淮、是峻等都是他的弟子、賓客。受徵召而入府。暫理幽州事務,如今一任官員一批僚屬,當然不可能留下啦,也全都得帶着走。正如是勳所擔憂的,他此後就要正經回朝坐衙,光祿勳中皆正牌朝官也,沒幾個可以安插僚屬的位子,這票人難免暫時的投閒置散。需要給他們找個新的發展方向才成。關靖不用理了,這人本就沒有了爲宦之心,其餘幾個,是勳找過來一打問,衆口一辭,想要外放去做縣令長——終究這是最正經的起家官途啦。

此外郭淮還提出,直接把自己放至軍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是勳盡皆首肯:“吾當上奏曹公,料無不允也。”

可是他並沒有着急啓程——眼瞅着這就快年底了,一般情況下總得過了年假。纔好赴任啊。況且,他還傳信去草原。希望此次返京可以帶上是魏,一併去覲見天子。小傢伙老放在外面,他多少有點兒不大放心,本欲以恩義相結,若長年不得見面,則恩義何在?再一則,攜拓拔部少主正式謁見天子,也可以使朝廷對鮮卑問題更加重視起來。

十數日後,是魏攜帶着奉獻給天子的禮物,匆匆來至廣陽與是勳相會。見了面一瞧,嚯,小傢伙已經長得比自己都快高上一頭了,威武雄壯,畢生所見也就呂布呂奉先堪可比擬,就連太史子義和諸曹、夏侯全都不成。他是建安六年正月在朔州收的是魏,一晃眼五年過去了,是魏是高闕年已二十,不但徹底長成,就連鬍子都留起來啦。

是魏見到是勳,當即大禮參拜:“孩兒拜見父親大人。”是勳趕緊雙手攙扶,然後上下打量,微笑道:“吾兒真猛士也!”想要習慣性地拍拍是魏的肩膀,可是覺得這小個子拍高個兒肩膀顯得太過詭異,只索作罷。

再朝是魏身後一瞧,那自稱漢室宗親的劉曉也拜伏在地。是勳免不得又去攙扶劉曉,然後問他:“卿輔佐吾兒,頗得力否?何以教之也?”劉曉回答說:“《春秋左氏》、《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公子均已能誦也。”

是勳不禁眉毛微微一挑,心說誰讓你教他史書來着?固然,跟胡人講儒家的大道理,他們未必聽得進去,而就算聽進去了,也仍然改不了性子,但光講中國的史書,裡面可全都是些縱橫之策呀,會不會越教就越桀驁難馴?

當然現在不是考究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轉回頭來,牽着是魏的手,扯着跟自己一同坐,然後詳細詢問草原情況。是魏說如今拓拔部在漢朝的支持下,已經吞併和收服了周邊十多個鮮卑、匈奴、烏丸部落,從幽州的代郡,直到朔州的雲中,全都是拓拔部的牧場。西部大人蒲頭曾經揮師來攻,被詰汾、是魏父子給打退了,北方的步度根、東北方的柯比能倒沒敢輕舉妄動,遣使約和,步度根還建議與拓拔部聯兵攻打蒲頭,平分他的土地。

是勳就問啦,你們父子是怎麼考量的?又是怎麼應答的?是魏回稟道:“兒部雖漸強也,然亦不如步度根,若與相合,滅蒲頭後,彼必獲大利也,強者愈強,兒部乃危。故此虛與委蛇,只道卒伍疲乏,暫不堪戰,約以後日。”我們表面上應允了步度根的請求,但是跟他拖時間,等拖到自身跟他一般強大以後,再聯合出兵西進不遲。

是勳連連點頭,說你們應對得法,那我就放心了。於是翌日便即啓程,帶着弟子、賓客,以及是魏、劉曉等人,先乘船前往登州,然後再經陸路返回許都。

其實時間還很充裕,他完全可以直接走陸路的,只是如此一來,在通過青州境內的時候,受禮法約束,就免不了必須繞路返回老家營陵,去拜祭一番氏伊的新墓。裝模作樣地給氏伊上柱香、磕幾個頭,是勳倒不在乎,然而他短時間內實在不想再見到是儀了,乾脆——我打登州走,你就不能怪我不回老家啦。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許只能通過時間才能逐漸消除,是勳是如此,是儀亦同然也。是勳和是峻都不知道,是儀在返回營陵,葬下氏伊以後,越想越是氣悶,忍不住就寫信給身在徐州的三子是寬,將此事大略說明了一番。主要是儀認爲此等大事,兒子不知情不大合適,但老大是著既無能,嘴上又沒把門的,還是不知道爲好。其下便是老三是寬是叔勉,頗有智計,是儀提醒他要注意是勳,勿使此子異日害我是家也。

是儀爲大宗,氏伊、是勳這支爲小宗,然而大小宗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是勳的勢力日強,很可能異日篡奪了大宗的地位。原本是儀覺得,若能使自家子孫永享福祿,就算把大宗的地位讓給是勳亦無不可啊——總比他脫離出去自立門戶,從此不管大宗的死活要強。可是既然已經知道了此是勳爲假,身上並無氏(是)家血脈,他卻斷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了。

因而關照是寬,說你得防着點這事兒。你大哥是個沒本事兼沒主意的,老四也不靠譜,幺兒貌似跟是勳徹底的一條心了,將來衛護大宗之責,就全要落在你的肩膀上啦。

寫完信,遣心腹家人送往海州。是寬聽說老爹來信,急忙恭敬地接過,先洗手,再展開,纔讀了幾句,就不禁面色大變。是叔勉心說老爹真是昏了頭了,這種事兒自己嚥了就好,幹嘛一定要告訴我?!我就算跟是勳再怎麼不對付,終究還是兄弟啊,不知道此事,便如同是峻一般,兄弟仍有得做,既知道了此事……此事再無可善了之理!

當即就將書信擱火上燒了。送信的家人還奇怪哪,三公子這是啥意思?就聽是寬吩咐他:“汝歸營陵,可對父親說,吾一時不慎,未及拆封,便誤燒了書信也。”家人說我可不敢對老爺撒謊。是寬雙眉一挑:“吾何曾命汝誆言?但直陳所見,並直陳吾教汝之言可也!”你就跟老頭子說,我是看完了信再燒的,但同時也得告訴他,我教給你說哪些話。

家人一頭霧水,只得告辭返回營陵。是叔勉終夜難眠,第二天一早便前往麋府上拜望,對大舅子麋竺說,他想要前往許都中央就職,請麋氏幫忙找找關係和渠道。麋竺聞言吃了一驚,忙問:“叔勉欲棄我耶?”

自從當年跟曹宏兄弟鬥法失敗,麋子仲就覺得自己前途一片灰暗,只好聽從是寬的建言,牢牢保住陶氏兄弟的大腿,纔算勉強維持住了權勢,沒有太大的衰退。但其後曹氏兄弟雖被曹操陸續召走,陶氏可也呆了沒多少年就跑許都做寓公去了,並且曹操分徐州爲海、徐二州,新刺史上任,對麋氏這種地頭蛇是敬而遠之啊。是寬倒因爲自身的才幹爲新刺史看中,得任海州別駕,麋竺反出其下——所以這年頭,倒過來了,反倒是麋氏得抱是寬的大腿。

所以是寬一說我要走,麋竺當場就急了,說兄弟你想要拋棄我嗎?

是寬說舅子你也沒有遠志,就想一輩子窩在老家當土財主,我要始終留在海州,又能幫你多少呢?“若得爲朝官,你我姻戚乃可俱榮也。”麋竺想一想也是道理,就說你族弟是勳不是曹操的心腹嗎?你大可以走他的門路赴京啊。是寬搖搖頭:“吾與其不睦,子仲素知也,況……實不願與之爲伍……”(未完待續。。)

第5章 再見梟雄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8章 扣舷獨嘯第8章 選士之策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平春豪強第8章 願爲雲敞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5章 陸梁冀州第35章 魯難未已第8章 酬功謝德第8章 志不可奪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章 帝后對泣第2章 言不及義第17章 外禦其侮第6章 欲言南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0章 爲彼等耳第9章 大山在前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5章 君不宜擇第4章 益德爭功第11章 軍中之樂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8章 長沙張羨第33章 賢良孝廉第8章 謀爭爲上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章 九品官人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章 帝后對泣第12章 黃鬚大奇第8章 驃姚之業第5章 大國小鮮第36章 誰人祖道第7章 爲曹造勢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4章 脣槍舌劍第9章 德容言功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建藩封國第2章 載舟覆舟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6章 梳理屯田第6章 寧我負人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章 工商興利第6章 雙親罹難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1章 長驅直入第9章 平州智士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章 被翻紅浪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0章 身陷囹圄第6章 反攻序曲第5章 賣官鬻爵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1章 日暮途窮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章 隆中之對第4章 攻心之計第4章 西走而王第6章 並無雅骨第30章 以魏代漢第4章 低調才傑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先發制人第3章 軍中校事第4章 豆中有膏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4章 孱陵驚魂
第5章 再見梟雄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9章 編定魏律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8章 扣舷獨嘯第8章 選士之策第7章 不忠不孝第6章 平春豪強第8章 願爲雲敞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5章 陸梁冀州第35章 魯難未已第8章 酬功謝德第8章 志不可奪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章 帝后對泣第2章 言不及義第17章 外禦其侮第6章 欲言南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0章 爲彼等耳第9章 大山在前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5章 君不宜擇第4章 益德爭功第11章 軍中之樂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8章 長沙張羨第33章 賢良孝廉第8章 謀爭爲上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6章 遣使赴倭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章 九品官人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章 帝后對泣第12章 黃鬚大奇第8章 驃姚之業第5章 大國小鮮第36章 誰人祖道第7章 爲曹造勢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7章 千鈞一髮第24章 脣槍舌劍第9章 德容言功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建藩封國第2章 載舟覆舟第11章 暗度陳倉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6章 梳理屯田第6章 寧我負人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章 工商興利第6章 雙親罹難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1章 長驅直入第9章 平州智士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章 被翻紅浪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0章 身陷囹圄第6章 反攻序曲第5章 賣官鬻爵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4章 敗得甚好第31章 日暮途窮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章 隆中之對第4章 攻心之計第4章 西走而王第6章 並無雅骨第30章 以魏代漢第4章 低調才傑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先發制人第3章 軍中校事第4章 豆中有膏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4章 孱陵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