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欲言南事

魏軍南征交、廣,始於延康三年立秋日後。

其實對於是不是要發兵遠征,以復交、廣二州,朝中也曾經興起過一番脣槍舌劍的大辯論。有趣的是,武將大多持反對態度,曹仁曹子孝就說:

“劉備在蜀,兵陳於漢中,譬如人體,南鄭爲臂,成都爲首,南中爲臀,交、廣不過襟帶鞋襪而已。若制扼其臂,取其首級,四體自疲,交、廣士燮輩傳檄可定也。今乃懸軍遠征,以向蠻荒,雖剝其襟帶,褫其鞋襪,其人尚活,何益耶?”

兵部尚書賈詡卻說:“不然也。漢中險塞,蜀人所重,軍衆而難進,軍寡而不勝,非旦夕可定者也。滅蜀之道,在逐漸侵削,去其所衣,自然飢寒,亡無日矣。”

荀攸也贊成賈詡的意見,他說:“交、廣雖僻,北接沅、湘、洪、閩,彼地多蠻夷,易受其惑,若劉備趁勢沿江而下,江南危殆。今復交、廣,其利有三:一,安江南而厚我之勢;二,褫其衣而削敵之勢;三,自交州而西,招撫南中夷帥,可疲蜀人。故滅蜀而必先定交、廣也。”

是勳一開始不說話,冷眼旁觀,細察各人表情,很快就搞明白了曹仁等宿將爲什麼要反對出兵交、廣的緣由了。一則,他們本是北地馳騁之將,最遠就殺到長江南岸而已,對於怎麼用兵南海沿岸,實在心裡沒底;二則,既然心裡沒底,便不敢自請率師,無疑功勞大多會落到黃忠等荊、揚舊將的手裡。

還是繼續積聚實力,一舉而自涼州、雍州南下,直取漢中去吧,就算不打騎兵戰,步兵戰我們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得心應手啊,不怕功勞被別人給搶了去。

眼瞧着兩派爭論不休,曹操最後詢問是勳:“宏輔何所見耶?”

是勳想了一想,建議說:“乃可兩路出兵。一伐交、廣,一取漢中也。”

聽聞此語,所有人都傻眼了。只有曹操瞭解是勳最深,不禁撇嘴而笑:“宏輔毋得戲言。”是勳說至尊駕前。臣又豈敢戲言?“若彼士氏,不足平也,然兵下交、廣,劉備必遣將來爭,蠻荒遠地。若長年不得解兵,於國無益也。乃可請柱國(夏侯惇)、輔國(曹仁)等兵髮長安,以循南山,若取道而徵漢中者,則劉備必整軍防禦,交、廣易復也。”

咱們用“聲東擊西”之計,假裝去打漢中,其實恢復交、廣二州。如此一來,曹仁你們也不會沒事兒幹,說不定還能跟蜀兵見一兩個小仗。也賺點兒功勞。

“待復交、廣,稍加休整,即作勢自交、廣而向南中。若劉備不應,即聯絡南中夷帥,以薄其後;若彼應之,乃可大軍自雍、涼南下,進取漢中。”

下回咱們再來“聲西擊東”,假裝去打南中,其實主力挺進漢中去。

曹操聞言,先略略點頭。然後卻又搖頭:“宏輔所言,深合兵法,然……兩道出兵,靡費甚大。非安妥之計也。”

是勳說至於正兵派多少人、奇兵派多少人,要消耗多少糧草、物資,怎麼調派,那就不歸我管嘍——“可請上卿(賈詡)詳度之。”隨即話鋒一轉:“要在交、廣不復,賊乃可雍、涼、荊、沅、湘、洪、閩,諸道間出。即無傷我,亦足疲我。待復交、廣,我可向漢中、南中以制敵,則疲於奔命者,必劉備也。”

魏、漢兩國的分界線上,散佈着很多少數民族,即所謂的“戎狄蠻夷”。首先是雍、涼地區有羌人和雜胡,其次南中有西南夷、沅州有武陵蠻、洪閩等州有山越。如今在曹魏境內的蠻族比較多一些,倘若蜀人以交州、廣州爲跳板,煽動武陵蠻和山越造反,則曹魏必然疲於應付,恐怕再也難以凝聚實力,去伐蜀中啦。若是先拿下交、廣,到時候曹魏反倒可以煽動西南夷造劉備的反,就此掌握了主動權,再取蜀中,難度係數自然降低。

曹仁他們這才明白過味兒來,好啊是宏輔,你假裝和稀泥,其實還是支持去打交、廣呀。

對於帷幄運籌、戰略決策來說,本來荀攸、是勳等人的發言權就比曹仁、夏侯惇等武將來得大,而且曹操聽了是勳所言,亦覺有理,就此才從善如流,一言以決。於是便命夏侯惇爲徵蜀大將軍,持節而西,坐鎮長安,假意調動周邊各郡兵馬,準備南下漢中。暗中則任命曹休爲主帥,文聘、黃忠爲副,陸議爲參謀,調動荊、沅、湘、洪四州共三萬兵馬,自洭浦關出,南復廣州。

此外,魏延統帥東海水師,亦秘密南下,配合陸師作戰。曹操還有密旨給魏延,要他可以嘗試着直接突入鬱水海口(即後世的珠江口),奇襲南海郡城番禺。

出兵正好定在秋收之期,則沿途各郡的糧獲可以不必再解送別郡、進貢中央,直接充作軍糧。一晃眼快兩個月過去了,北路夏侯惇當然早就已經到了長安,裝模作樣先調集周邊糧草,還派部將張郃率軍沿南山而巡,象是在勘測道路;至於南線,不久前剛有奏報到來,說兵馬已經在洭浦關集結完畢了,即將突入廣州。

當然啦,這奏報一來一去,即便中間部分節點用上了信鴿傳書,那也必然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啊,估計這邊曹操接到奏報的時候,文聘、黃忠他們都已然殺至番禺城下了——主將曹休坐鎮洭浦,並未挪窩。

因爲據說純北人的曹文烈纔剛到始興郡就因爲水土不服而病倒了……

且說曹操於建始殿召見是勳,一聲令下,宦者呈上夕食。要說曹操既爲天子,飲食自然與昔日大不相同,再不是老三樣——粟飯、麪湯、醃菜——而是葷素搭配,一連上了十好幾道美饌,外加四種主食。比起後世什麼明皇清帝、慈禧老佛爺來說,自然簡樸得多,但若比之漢帝劉協昔日的飲食,乃亦不遑多讓。

當然啦,那是指劉協被曹操安置到許昌以後的飲食,還在長安的時候,從董卓到李、郭,根本不上心皇室的供養,等流亡安邑、雒陽,能有口飽飯吃那就謝天謝地啦……

先上的是“駝蹄羹”,用來開胃,然後大菜有“牛心炙”、“鹿尾脯”、“蒸河鯉”等等。其中一味“羌煮”,乃是從西北傳來的佳餚,有點兒類似於後世的涮羊肉,先宰羔羊而取其肥美處切成薄片,在滾水中一抄,變色即起,調以五味醬料而食。

四種主食,一是用荊州進獻的“蟬鳴稻”煮成的飯,此稻七月成熟,故名“蟬鳴”,其味芬芳撲鼻,據說“香聞七裡”;二是蒸餅,上“坼作十字”,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鬆軟的開花饅頭;三是赤粱粥;四爲“豚菘”(乳豬肉小白菜)餡兒的餛飩。

無論發麪饅頭還是餛飩,都乃是勳所“發明”,但其實即便沒有他穿越,再過個幾十年,到南北朝時代,也都陸續出現在了中國人的食案上——吃貨的創造力是無窮大的。

宦者舀上御酒,是勳先舉杯爲曹操壽,然後一口飲盡,就開始低頭吃東西。才吃幾口,只聽曹操問道:“今南征交、廣之役,宏輔以爲若何?”

是勳聞言,趕緊放下筷子,擡起頭來。他努力把嘴裡的食物嚥下去,這纔開口問道:“得無曹文烈處,又有書奏傳來?”

曹操說沒有,還是那前幾天的消息。這會兒,估計文仲業他們都已然殺到番禺城下啦,倘若你所獻水師突襲之計成功,魏文昇直接取下了番禺城也說不定——“此計果可得售否?”

是勳搖一搖頭,老實回答說我不知道——“臣嘗奏陛下以告諭文昇,北迄樂浪,南至交、廣,使海商密覘其海岸曲直,風向、水流,繪圖成冊,以便用兵也。據聞鬱水口外,島嶼星羅棋佈,更多沙洲,恐不便行舟也,能否突入,雖賴人謀,亦須天意。雖然,即不能突入得城,亦無妨也,合浦、龍編(交趾郡治)、胥浦(九真郡治)、西卷(日南郡治),或近於海,或有河川連通,皆可試取。但得一處,士氏必然膽落,或即倒戈來降矣。”

曹操點一點頭:“未聞魏文昇消息,故朕心不安也。”

是勳微微而笑,說陛下您絕對不是因爲沒有得着水師的消息纔不放心的,也斷然不是因此才召我入宮而來——“交、廣之戰,若勝,乃可侵削蜀賊;即敗,於我亦非大傷也,陛下何得不安?”

這仗要是打贏了,咱們對劉備的態勢就能大好,相信最多再積聚一年,即可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平滅西蜀。而這仗即便是打輸了,不過扔掉三萬人馬,咱們家大業大,也並非輸不起。您可是打老了仗的人哪,又不是剛出茅廬、沒經驗的小年輕,這仗還沒正式接上呢就這麼起急,可不是您的風格啊。

當然啦,“兵者,國之大事”,不擔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一上來就問,是不是南方又有新的情況傳過來了。如今既沒有新情報,也沒有新消息,你還正犯着頭疼病,就巴巴地把我從城外揪進來謁見,這事情不合乎常理啊,更不符合你一貫的性格、脾氣。

“陛下之召臣,必非欲言南事也。”

曹操聞言,不禁拍案大笑:“宏輔知朕也——然則以宏輔度之,朕之召卿,所爲何事?”

是勳在途中就已經有所考慮了,當下面容一整,拱手回覆道:“臣不揣冒昧,私心度之,得無爲近日都內之謠言乎?”(未完待續。)

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藏富於山第5章 天賦上限第24章 高陵之變第3章 假途滅虢第3章 破此五賊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章 繼嗣之爭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5章 畫蛇添足第5章 霹靂高車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章 安貧守賤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8章 須三萬金第1章 託孤之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9章 難爲田橫第28章 人與禽獸第8章 選士之策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9章 天子之威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奢而不侈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章 安貧守賤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章 天無形質第5章 不識大體第6章 人月團圓第16章 誰是蕭何第6章 華夷之辨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5章 擾會驚吳第5章 王中國死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曹洪之怒第7章 取撞木來第19章 嶺南烽煙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章 或爲智囊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真書僞書第9章 驚雷投箸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9章 嶺南烽煙第6章 尊者一諾第24章 禪讓風波第7章 受人構陷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9章 婦誦夫錄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章 岐東渭北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2章 乃可擄去第6章 字典價貴第18章 無心插柳第35章 江船上陸第8章 囊中羞澀第18章 扣舷獨嘯第5章 遠之則怨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章 益州內患第8章 奇峰突起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納頭便拜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0章 少年怪誕第34章 陣前車懸第8章 欲捧殺也第18章 捷足先登第6章 王異國生
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藏富於山第5章 天賦上限第24章 高陵之變第3章 假途滅虢第3章 破此五賊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章 繼嗣之爭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5章 畫蛇添足第5章 霹靂高車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章 安貧守賤第22章 吾亦慮及第38章 須三萬金第1章 託孤之重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9章 難爲田橫第28章 人與禽獸第8章 選士之策第18章 無心插柳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9章 天子之威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奢而不侈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章 安貧守賤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章 天無形質第5章 不識大體第6章 人月團圓第16章 誰是蕭何第6章 華夷之辨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5章 擾會驚吳第5章 王中國死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曹洪之怒第7章 取撞木來第19章 嶺南烽煙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章 或爲智囊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8章 真書僞書第9章 驚雷投箸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9章 嶺南烽煙第6章 尊者一諾第24章 禪讓風波第7章 受人構陷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9章 婦誦夫錄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章 岐東渭北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2章 乃可擄去第6章 字典價貴第18章 無心插柳第35章 江船上陸第8章 囊中羞澀第18章 扣舷獨嘯第5章 遠之則怨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章 益州內患第8章 奇峰突起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納頭便拜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0章 少年怪誕第34章 陣前車懸第8章 欲捧殺也第18章 捷足先登第6章 王異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