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誰是蕭何

酒席宴間,衆人飲酒行令,其樂無極。

當然是勳並沒有沉醉於這種氛圍之中。在他看來,分案分餐而不是圍着一大圓桌,雖然按照這時候的習慣大家夥兒都是杯到酒幹,可酒的度數也不過就比啤酒高點兒有限而已,再加上不能摟肩搭背,不能猜拳搖盅,再熱鬧能熱鬧到哪裡去?再融洽能融洽到哪裡去?

唉,地主階級就是裝逼的典範啊。

眼瞧着不少人都帶了三分酒意了——滿寵一直跟末位喝悶酒,更是喝得雙頰通紅——是勳才把自己摻過水的酒放下,假作噴嚏,以袖遮面,轉頭朝老丈人曹豹使了個眼色。曹豹會意,舉起長長的酒杓,滿舀了遞向夏侯淵,貌似是隨口問道:“適才門外相迎,見賢侄坐騎甚爲神駿啊。”

夏侯淵趕緊雙手持背,起身相接,同時微微而笑:“此皆鮮卑所貢駿馬,丞相賞賜——還要多虧令婿自朔州送來啊。”

是勳從鮮卑人那裡訛詐來的馬匹,部分充入自家部曲和張郃軍中,部分留給鄭渾以易別郡貨物,挑選了百餘匹最神駿的,全都押至許都,獻給了曹操。曹操得之大喜,留下半數,其餘半數分賜衆將。

所以聽到夏侯淵的話,曹洪、曹休也緊着說,我也有啊,我也有啊,叔父難道沒有注意到嗎?

“熊孩子”曹丕又來插話:“大兄、政兄亦皆有所賜,然吾向大人求之,大人卻不肯與——太過偏心!”

曹昂安慰他說:“如此神駿,非壯士不能馭也。子桓年紀尚幼,身形未開,如何騎得?且再過三年,即大人不賜,吾亦將所獲贈汝。如何?”

曹丕撇着嘴嘟囔:“再過三年,良馬都已老了……”

是勳覺得這熊孩子這回倒算熊得挺及時,也熊得挺不錯,彷彿故意要給自家幫腔,好引出下面的話題來一般,當下舉杯朝向曹丕:“子桓若思良馬。汝去疾叔父見在朔州,何不書信前往求之?”

曹丕尚未成年,是不準飲酒的,杯中只有清水,也急忙舉杯還敬是勳。同時雙眼一亮,大聲道:“姑婿既收得胡人爲子,請即寄信爲我求之,如何?”

是勳心說你這話接得太好了!搖頭苦笑道:“卻難,卻難……即我有信去,彼亦未必貢馬也。”他怕曹丕不再追問爲什麼,所以主動跟上了解釋:“胡人畏威而不懷德,所以收其爲子。非恩寵之也,爲易震懾之也,假以時日。自然收服。然吾既離朔州,威之不在,恩其尚淺,如何再能索馬?彼亦何肯再與?”

曹豹適時接話:“既如此,賢婿何以棄朔州而返耶?”

是勳嘆一口氣道:“畏人言耳……”特意注目董昭。

董公仁是多敏的人啊,一聽曹豹、是勳把話題引到了朔州。急忙側耳傾聽,如今又見是勳遞過眼神來。當即心下了然,因而便幫忙回答曹豹:“將軍有所不知。宏輔收胡人爲子之事傳入都中,衆議喧然,或雲不合禮法,前無古例者,或雲將爲鮮卑所制者,不一而足。宏輔謹慎,以是而退。”

其實在坐衆人對於是勳收一個胡人當養子的事兒,也未必全都理解和贊同,私下裡也往往議論,甚至腹誹幾句,但今天是勳是酒宴的半個主人,自然不能直接對他說:“我也覺得你這事兒辦得不老地道的。”只得順着董昭的話頭,紛紛爲是勳喊冤。

夏侯廉就說了:“皆腐儒之論也,萬事皆須古例——哪來那麼多古例?若以胡人爲父,則必爲其所制;以胡人爲子,是制彼而非爲彼所制也。”

等大家夥兒都各自表了態了,董昭才微微一笑:“卿等但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古例云云,不過託詞,彼等真意,是胡人剽悍難制,恐其爲宏輔所制,良驥千萬,恐成尾大不掉之勢耳。”

是勳在心裡一豎大拇指,心說董公仁你真夠朋友,我都不方便直接說出來的話,你倒幫忙給挑明瞭——足感盛情!

曹洪聞言,勃然大怒:“劉表在荊州、孫權在揚州、劉璋在益州、呂布在幷州,竟無人言其勢大應伐,獨來猜忌宏輔?!即當日袁紹在冀州,主公欲伐之,彼等腐儒亦皆爲袁紹說項——難道只有我曹家人……曹氏姻親,才恐坐大否?!”

是勳在心中鼓掌,暗說:答對。看起來曹子廉也不是一個徹底的渾人嘛,他腦子轉得也不慢啊。

曹豹及時接話:“吾等爲丞相鎮守地方,南征北討,刪夷羣雄……”他故意不說“爲朝廷”,而要說“爲丞相”——“反遭小人之嫉,真是可恨!”

任峻有點兒聽不下去了,趕緊一擺手:“腐儒之論,何必深究。公仁所言,未免深文,吾料彼等非嫉宏輔也,只是無識而已。”他們沒你說的那麼卑鄙啊,只是傻點兒、迂腐點兒罷了,你可別隨便上綱上線,搞不團結啊。

董昭搖頭笑道:“伯達忠厚人也,自不識小人詭詐之心。出之爲將,入則爲相,主公亦因戰功得居丞相之位。彼等竊據中樞,空勞案牘,無尺寸戰功,而恐旁人立功,將搖撼其勢耳。宏輔入可參與機要,出可鎮定方面,又是曹家姻親、朝廷重臣,彼等豈欲宏輔立功耶?”董公仁最近跟荀氏愈行愈遠,所以乾脆趁着這個機會,大玩兒挑撥離間。

任峻勸道:“公仁被酒矣,此言不妥。所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以是韓信之功,不如蕭何,彼等又有何懼,而嫉宏輔耶?”你也是文官啊,幹嘛站在武將一頭,說文官沒用,只知道“空勞案牘”?這“勞案牘”也是很重要的嘛。

董昭知道自己話說得有點兒多了,也有點兒露了,藉着任峻此言,趕緊收篷:“確乎不勝酒力矣,再盡一杯,便將告退。”說着話舉起杯來敬任峻,同時最後補充一句:“伯達以爲當世誰爲蕭何?伯達行屯田之策,使足食足兵,是真蕭何也!”你把荀彧當蕭何?是啊,他管理內政,調派物資,確實起了點兒作用,但要不是你負責屯田,產出那麼多糧食來,荀彧再能幹,他能憑空變出物資來嗎?

任峻臉色一變,忙稱不敢、謬讚,跟董昭乾了這杯酒。他本來還想再多解勸兩句,但論耍嘴皮子實在比不上董公仁,故而一時囁嚅無言。是勳心說話說到這兒,略點一點就行了,再往深裡挖,反倒容易產生反效果,於是趁機轉換話題:“公仁所言甚是,伯達之功,吾等將兵者皆知也,毋得謙遜!”故意把自己也算進“將兵者”行列裡去,是爲了拉近和諸曹夏侯之間的關係。

他知道今日席上之言,曹昂回去後肯定會報告給曹操知道的,而即便席間無人彙報,也未必曹操打聽不到——你以爲校事是吃素的呀?然而藉着酒意發發牢騷,只要別過線,別把矛頭指向曹操本人,曹操是並不會有多在意的;真要是受了委屈還噤口不言,反倒可能會遭多疑的曹操猜忌。

領導從來不怕手下人鬧矛盾,只要不影響大局就成;相反,領導就怕手下人全都同心一意,正所謂“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既不現實,也容易威脅到領導本人的權勢。比方說曹洪跟滿寵有矛盾,曹操不會不知道吧,可是你看他勸過曹洪嗎?只要曹洪沒有真的痛毆滿寵,曹操就不在乎。

在原本的歷史上,張遼跟樂進有矛盾,可曹操偏要把他們倆湊到一塊兒去,就是避免方面坐大——當然啦,曹操知道張、樂都不會因私忿而害公事,這必須是大前提。

所以是勳辭朔州之任,返回許都,到今天也已經大半年啦,心裡始終憋着把火,趁喝酒且面對親戚好友的時候略略發泄一下,算多大的事兒?曹操頂多單獨召見是勳和董昭的時候,囑咐一聲卿等以後少喝點兒酒,注意慎言罷了。而是勳今天提到朔州之事,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把與宴之人都攏一堆,那意思,咱是一夥兒的,和那些不具名的“彼等”不同;二是警告領兵大將們,有人在嫉妒咱們哪,不可不防——我就是前車之鑑。

是勳覺得與宴之人,曹洪、夏侯淵他們是肯定會上鉤的,說不定還會把消息傳遞給鎮守在外的曹仁和夏侯惇,董昭是自己跳上來咬鉤的,任峻則分明不想上鉤……不過這也無所謂,本來此宴主要的目的,就是衝着武將去的,文吏算“摟草打兔子——捎帶手的活兒”。

終於,賓主盡歡而散,是勳、曹豹返回後堂,諸葛亮也跟了進來。堂中早有一人端坐等候,長身有須,體格強健而相貌清癯,看到他們進來了,趕緊起身行禮,並且說:“吾在內室,已聞席間之語。今日大好宴,事亦協矣。”

曹豹、是勳等急忙拱手還禮。不僅如此,爲示感激和親密,是勳還特意近前兩步,拉住對方的手,誠懇地說:“全賴先生之教也。”(未完待續)

ps:最近家裡有點兒事,必須天天帶小孩了,因此更新時間從五點半延後到十點,希望大家原諒。

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1章 成都驚變第6章 仿如濮陽第3章 禍不旋踵第17章 莒縣奇案第3章 天不可言第9章 德不可見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章 南征袁術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4章 帳下壯士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一時俱反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1章 三道伐蜀第5章 二得二失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1章 以竹爲炮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4章 犬父虎子第9章 平州智士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章 據蜀自立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章 窮山逐鹿第1章 內科聖手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汝爲中行第3章 軍中校事第3章 軍中校事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0章 入其彀中第9章 文和詭謀第9章 漢家法寶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7章 大戰序幕第7章 圓周幾何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章 出泥不染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3章 族內之爭第9章 涼州用間第24章 汝爲中行第6章 嚴其考法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4章 取質三韓第6章 自編自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0章 爲彼等耳第5章 府中密議第18章 無心插柳第7章 謀身謀國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彼采葛兮第15章 知交零落
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1章 成都驚變第6章 仿如濮陽第3章 禍不旋踵第17章 莒縣奇案第3章 天不可言第9章 德不可見第15章 酒池肉林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8章 說文切韻第1章 南征袁術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4章 帳下壯士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一時俱反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1章 三道伐蜀第5章 二得二失第14章 人治社會第15章 春秋斷獄第31章 以竹爲炮第17章 吾何有私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4章 犬父虎子第9章 平州智士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章 據蜀自立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章 窮山逐鹿第1章 內科聖手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汝爲中行第3章 軍中校事第3章 軍中校事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0章 入其彀中第9章 文和詭謀第9章 漢家法寶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7章 大戰序幕第7章 圓周幾何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2章 江上肅清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章 出泥不染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3章 族內之爭第9章 涼州用間第24章 汝爲中行第6章 嚴其考法第23章 幽州諂臣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4章 取質三韓第6章 自編自導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0章 爲彼等耳第5章 府中密議第18章 無心插柳第7章 謀身謀國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彼采葛兮第15章 知交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