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烈風襲寨

馬訾水流經國內城附近,與正東西方向呈約四十五度角,沿岸頗有平地,江南平地不過裡許,江北縱深卻達四里多,於是高句麗人在就在這片河岸平原上修建起了都城。國內城土垣圍繞,周遭十數裡,城南臨水,開有水門,修有水寨。

可是所謂的水寨,其實也不過普通的貨船碼頭而已,只在水中打了些木樁,圍起一道低矮的柵欄,以木楯遮護罷了——如此水寨若在長江當中,估計周瑜根本不屑一顧,魯肅也會笑掉大牙……

國內城東西兩側頗多田地,北面即爲丸都山,根據後世測算,海拔六百七十多米。山上原有一寨,建於東漢獻帝建安三年,原名尉那巖城,其後因爲與遼東公孫氏多次鏖戰,遼東軍甚至一度突至國內城下,高句麗王伯固逃亡尉那巖城,戰後即於城內修建大型宮殿;到了他兒子伊夷模的時代,更乾脆把百官署也遷移到了山上,就此形成了“丸都—國內”獨特的複合結構。

這時候的丸都山城,依山而建,多用石垣,周遭十五里,比原本的國內城規模還要大,自詡有金池湯城之固——留守大臣沛者得來就居於山上,掌控全局。

可是主力都已經被位宮帶走了,這時候丸都山城守兵不過兩千餘,國內城中更不滿千,得來手頭最大的一支武裝力量,反倒不是陸師,而是郝旭所率的水軍——當然啦,戰鬥力強弱那就另說。如今得報,郝旭與敵軍激戰,雖說文書上寫得花團錦簇,彷彿獲得大勝,可是沒有送來一枚首級、一個俘虜,反倒上報說損失百餘人、戰船十多條,得來雖然不通軍事,可是也不傻,他心說這十有是吃了敗仗啦。

好在沒有全軍覆沒。尚能固守水寨,就不知道以郝旭之能,究竟能守幾天?得來一方面再派快馬,前往位宮軍中傳報。催促還師,同時嚴令郝旭,務必要堅持到大王歸來。隨即第二天一早,他就秘密地把國內城中守軍全部抽調上山——魏軍若真大舉來攻,估計水寨守不了幾天。國內平城也旦夕將陷,還是守好丸都山城比較有把握啊。

可是這一舉措根本就瞞不過郝旭去,郝文君當場破口大罵:“沛者真狗彘也!”我還想讓你派陸師來協助我防守呢,你倒好,把人全調走了,讓我一個頂在前面。哦,我知道了,你見天兒在大王面前說水師不整,兵卒欺男霸女,將領但知貨殖。要求撤我的職,大王不聽,你就逮這個機會來陷害我啊?胡謂賢臣?整個一白臉兒大奸臣!

當下召集衆將商議,大家夥兒都說,得來不仁,咱就不義,直接撤守水寨,乘船到上游去吧。魏人過來,肯定是要攻國內城的,料必不會深追我等也。

郝旭連呼“放屁”——“吾受先王厚恩。使帥水師,豈能棄守?!”而且昨天是指揮不當……不對,是敵人太過狡猾,這才受點兒小挫。其實仔細想想,他們也就十來條小船嘛,咱們追出去十幾裡地,也無埋伏,也無後援——我特意誇大敵情,只想得來派點兒增援過來。誰想反倒把他嚇得棄守國內,難道你們都是瞎的,也給嚇破膽了嗎?

如此也好,咱們就牢牢守着水寨,等到大王回來,逼退魏軍,到時候我必要上奏彈劾得來,說他畏敵避戰,放棄國內城,讓大王治他一個死罪——不,要將他滿門抄斬,方泄吾心頭之恨也!

正在商議,有小校來報,魏軍又到寨前,還射進來一封戰書。郝旭曾爲玄菟小吏,當然是識得漢字的,展開來書一瞧,原來是約期決戰。他當即“哈哈”大笑,隨手就把戰書給撕了——“彼舟少而兵寡,尚敢與吾決戰耶?”老子纔不上當哪!

嗯,這撕信的手感……原來不是帛啊,那這究竟是啥玩意兒?

那麼鄧士載真的想跟敵軍決戰嗎?昨日雖獲小勝,他倒還並沒有被衝昏了頭腦,只是希望藉此機會麻痹敵人而已。要說這回鄧艾運氣不錯,真給他逮着了十多名高句麗水軍俘虜,連夜審訊,將城內佈防情況也就摸了個不離十了。所以今天再度乘船而來,逼近水寨,射入箭書,以觀對方反應。

你要是再次出寨來追呢?我就重複昨日玩過的花樣。你要是不敢妄動,或者信了我的書信,要等明日決戰呢?好,我就按照原計劃,靠攏南岸,登陸下營。

果然箭書射入,水寨卻靜悄悄的,半晌毫無反應,連箭都沒往外射上一支——估計得再靠近點兒纔會放箭。鄧艾心裡有底了,便即登上南岸,立下營寨。隨即他登上附近的高山,遠遠眺望對岸,只見霧氣繚繞之中,丸都山巍然聳立,山上石垣如帶,箭櫓密佈……

鄧艾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心說如此堅城,就算大軍聚攏,並且不計傷亡地蟻附而上,也不是數日間即可攻破的呀——眼瞧着氣候越來越冷,咱們怎麼耗得起啊。看起來太尉公“墮其都”的計劃要破產了……

不過在考慮這些問題之前,還先得把南岸營寨給守住,保住自己和這三百勇健的性命不丟。鄧士載初掌兵權,加上其人又年輕且無重威——說話結巴,怎麼可能讓士兵們瞧得起——本來很難攏住人心,妄求“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好在先破敵軍巡哨,打了個小勝仗,隨即指揮得當,絕處逢生,他又身先士卒,搶先跳船白刃戰,才終於算是大致收服了這些勇士之心。

所以鄧艾對於守住南岸營寨還是有些信心的,敵船若僅僅載來一兩千人,他有把握將其阻擊在河灘之上——除非對方船上也有“烈風”那般巨型連弩,或者小型的拋石機。而若敵軍真的全師來攻,我打不贏難道還跑不了嗎?

可是千防萬防,對面卻一兵一卒都沒有派過來……

再說得來調走了國內城中守軍,郝旭又閉寨而守,兩樁事綜合起來,就引發了一大惡果——帶路黨得着了呼應魏軍的機會。鄧艾軍中本來就帶着數名高句麗人作爲嚮導,他見敵方水軍龜縮寨內,便即遣人跟隨這些嚮導,悄悄渡過馬訾水,潛入國內城中,聯絡友好。要說高句麗國內不滿位宮統治的大有人在,部分是拔奇舊屬,部分是被擄爲奴的中國人,還有一些土著奴隸。於是這些人就受命在城內大造謠言,掀動叛亂。

到處都傳說魏軍大舉來攻,已到城外,所以沛者得來把守兵都調走了,就是覺得國內已不可守,打算乾脆放棄。平民百姓聞訊大譁,部分趕緊往丸都山城躲,部分直接扶老攜幼朝東方逃去。

國內城就此亂成了一鍋粥,得來錐心泣血,可是根本沒本事、沒力量去管;至於郝旭,壓根就不想管,他部下水兵反倒趁亂衝入城內,搶掠居民,大發橫財。

就這麼着過了三天,位宮的大軍還沒有撤回來,曹魏水師主力經過艱苦跋涉,倒先期趕到城下了。

對於國內城內外的形勢,鄧士載隨時遣小舟向大隊彙報,夏侯蘭、魏延人雖然沒到,情況可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了。故此大船抵達國內城外,也不靠岸,也不減速,魏延直接下令:“擊發‘烈風’!”

魏文昇座艦在前,兩側各立着一具巨大的連弩“烈風”。不過這般巨型連弩,按照馬鈞的設計,並不是直接鑲死在船弦上的,而可拆卸、挪動,魏延早就做好準備了,把兩具“烈風”全都裝到了座艦左側,當下瞄準高句麗水寨,便是各二十矢連發。

弩矢強勁,可破重甲,而高句麗的水寨又極簡陋,不過木樁上張些板楯而已,當下便如急雨打池塘,矢皆洞穿,躲在楯後的守兵有三成都被射成了篩子,剩下七成也大多帶傷——包括擦傷的,被紛飛的木屑射傷的,還有匆忙逃走崴了腳、撞破頭的……

兩具“烈風”連換三次矢匣,等到射完,敵寨上千瘡百孔,楯後已無一兵一卒敢於駐守了。這時候大船距離敵寨也已近在咫尺,便有水兵拋出帶索撓鉤,或者直接挺起鉤槍,鎖定寨柵,奮力拉扯。“呼啦啦”幾聲,寨柵傾翻,魏兵乃各挺短兵,縱躍而登,殺散餘敵。

當然啦,這般呼嘯着直接從船上跳過去的,全都是水兵,陸師則只能先換乘小船,然後再緩緩攏岸。

魏軍當先的這幾條大船,船弦高出水面丈餘,上面還突出着更高的樓櫓,在當時人看起來,龐然巨物,就跟怪獸一般——估計很多高句麗兵直接就嚇傻了,這是船嗎?船竟然能夠造得那麼大?

這就是知識和眼界問題了。想那十九世紀初期的日本沿海居民,也慣見大船了,見着美國蒸汽船仍然當是妖怪,而這年月的高句麗內陸兵,其驚駭程度只有更甚。無知催生出無邊的恐懼,還有力氣掉頭逃跑的,那都已經算是膽大之輩啦,多數人直接就傻傻地愣在當地,如陷夢魘,要等到魏兵的刀槍砍刺到身上,才能回過神兒來——當然,那就已經太晚了。

郝旭算是膽子比較大的,當下連甲都來不及穿,轉過頭去就跑——他還在心裡埋怨哪,自己爲啥不是陸將,陸將起碼還有馬可騎,逃起來要快一些……一員魏將遠遠望見,瞧此人雖未着甲戴盔,穿着卻頗爲華麗,身旁還有親兵護衛,料想是員將領了,當即開弓瞄準,狠狠地便是一箭射去。

郝文君後心中箭,一個軲轆就栽到水裡去了,江水滔滔,漩渦一轉,再無影蹤。

立功之將非他,正乃石苞石仲容是也——只可惜他自己並不知道射死了敵方大將,且未得着首級,也無從報功……(未完待續。)

ps:??郝朋友,便當奉上,再見了~~

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0章 大科學院第6章 奢而不侈第4章 真正小人第4章 吾當染指第12章 安漢之志第5章 霹靂高車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9章 伏地氣絕第26章 釣橋無益第4章 人言可畏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1章 老馬戀棧第5章 刺奸密奏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5章 後世之評第7章 爲曹造勢第9章 隔壁老王第20章 欲效定遠第5章 不識大體第12章 鄉野土產第5章 天賦上限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1章 采采榮木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2章 殿上失儀第6章 雙親罹難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章 益州內患第9章 驚雷投箸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章 官渡鏖兵第11章 社會進步第36章 誰人祖道第5章 雛鳳引弓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不徵而徵第8章 欲捧殺也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善戰無功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章 曹洪之怒第7章 包辦婚姻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9章 流血五步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3章 木秀於林第5章 驅散病患第26章 釣橋無益第5章 小人挑唆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3章 初爲人父第4章 海東來去第21章 衣錦榮歸
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0章 大科學院第6章 奢而不侈第4章 真正小人第4章 吾當染指第12章 安漢之志第5章 霹靂高車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7章 平原搬兵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9章 伏地氣絕第26章 釣橋無益第4章 人言可畏第26章 城門射的第23章 兩重要隘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1章 老馬戀棧第5章 刺奸密奏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5章 後世之評第7章 爲曹造勢第9章 隔壁老王第20章 欲效定遠第5章 不識大體第12章 鄉野土產第5章 天賦上限第5章 霹靂高車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1章 采采榮木第36章 鐵券丹書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2章 殿上失儀第6章 雙親罹難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3章 此新聲也第20章 前程無限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章 益州內患第9章 驚雷投箸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章 官渡鏖兵第11章 社會進步第36章 誰人祖道第5章 雛鳳引弓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不徵而徵第8章 欲捧殺也第13章 從情從禮第7章 善戰無功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章 曹洪之怒第7章 包辦婚姻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7章 初試金手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9章 流血五步第31章 不可遽廢第13章 木秀於林第5章 驅散病患第26章 釣橋無益第5章 小人挑唆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2章 羌胡雜虜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8章 懸危之計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3章 初爲人父第4章 海東來去第21章 衣錦榮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