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千里之間

是勳想不出來有什麼法子可以奪取晉陽城,郭淮照樣想不出來。別說他年紀還輕,又不是正當盛年的諸葛亮,就算他謀比諸葛,終究形勢比人強,真要能在這種局勢下瞬間使晉陽城易主,那不是“多智而近妖”了,直接就是妖了。

郭氏的老家在陽曲,位於太原郡北部,距離晉陽將近兩百里地。倘若是晉陽的土著、顯姓大戶,或許還有什麼辦法能夠以主逐客,把高幹給趕出去吧,可如今郭淮能夠信得過、用得上的,只有父親留下的部曲不足百人而已,從雁門帶來的幾千兵馬對郭家並不見得有多忠心,就算能夠煽動他們起事,面對高幹麾下上萬之衆,一眨眼就能被蹉踏嘍。

所以他在接到來信以後,沉默了好半天也不說話。送信的本是郭縕部曲,當下急切地催促道:“少主,而今只有您才能救得主公性命啦!”

郭淮狠狠地閉了一下眼睛,長嘆一口氣:“汝且下去歇息,此間事,不可與任何人言說。某自有定計。”

等到部曲離開,郭淮把信就燭火上燒了,然後又躊躇半晌,終於下定了決心,離開居處,便去州署求見高幹。一見了高幹的面,郭淮是伏地痛哭啊,眼淚鼻涕橫流,直說:“家父罹難,皆我所害也,尚有何面目立足於天地之間!”

高幹已經從敗兵口中聽說了戰況——當然他並不相信什麼“妖法”——知道計謀失敗,郭縕也生死不明。正打算叫郭淮來責備一番,再探問應對之計,郭淮就自己找上門來了,而且還是這麼一副可憐相。當下趕緊雙手攙扶:“伯濟何以如此啊?”

郭淮流着淚答道:“適有部曲逃回。雲家父已……已被是勳那惡賊害了!”

高幹聞言大吃一驚。郭縕本爲雁門郡吏,前兩年他率軍佔據幷州,罷免雁門太守,因見郭縕行事頗有條理,簡拔而爲郡守。也算是自家親信之一。如今纔剛開仗,便折大將,不禁又是憤恨,又是懊惱,還帶三分悲愴。

當下好言撫慰郭淮,郭淮說全是我的計謀失敗。不但壞了使君大事,還把老爹也給害死了,哭着哭着,就拔刀出來要自刎。高幹趕緊給攔住了,說:“是勳爲曹賊心腹,素有智計。此非卿之罪,是某輕敵之過也。卿父既已罹難,人死不能復生,卿當思報父仇,安有自怨而死之理?”

郭淮這才緩緩地收束悲聲,轉而咬牙切齒地道:“吾必殺是勳,爲父復仇!請使君將雁門軍與淮。淮便往永安,取那惡賊首級!”

高幹說雁門軍是你們父子帶出來的,我當然可以交給你指揮,但你不得輕舉妄動——“汝父率千餘精騎,促出不意,都爲是賊所敗,況今雁門軍殘破,騎不過數百,步僅三千,如何是他敵手?且待吾調集大軍。助卿前往復仇。”

好不容易把郭淮給勸走了,高幹急召將吏商議。大家都說那沒辦法,只好暫且打消進取河內的計劃,集中主力去迎戰是勳。謀士祝奧道:“去卑侵擾河西,非爲大患。可勒令諸城固守,並駐軍平陶以阻其東向之途。主公親率晉陽之兵,再使郭府君(郭援)率上黨之卒,南北夾擊,欲破是勳不難也。是勳若破,去卑等安能獨存?”

可是這邊兒還沒準備好呢,前線又有消息傳來,是勳已然佔據了五縣,並且很可能親自進入了祁縣城。高幹聞報大怒:“是宏輔欺吾太甚!”也來不及等上黨軍配合行動了,當即點集兵馬,包括轄區內的烏桓、匈奴、羯等外族,約兩萬之衆,浩浩蕩蕩殺出了晉陽城,直撲祁縣而來。

當然啦,郭淮也被迫率領雁門軍從徵。

只是高幹並未託大,留下太原郡守委進和謀士祝奧守城,所部三千餘。郭淮本打算尋機脫隊,掉過頭去偷襲晉陽的,一見無隙可乘,也便只好暫息妄想,垂頭喪氣地跟着高幹殺去了祁縣。

是勳進入祁縣以後,即使司馬懿負責內事,張既徵發伕役,修繕城防,夏侯蘭、曹性等分守四門。五縣本有不少存糧,因爲放棄得過於倉促,大部未曾調走,司馬懿計算之後,稟報是勳:“我軍五千,可食半歲也。”

是勳心說足夠了,再過半年,新一茬秋糧也該下來啦。然而就不知道這半年之內,自己是不是真能牢牢牽制住幷州軍,曹仁又能否利用這個機會擴大戰果,從而減輕曹操在正面戰場上的壓力,甚至轉守爲攻呢?唉,自己在戰略上果然毫無所長啊,罷了罷了,不想那麼多了,先守住祁縣再說。

探馬來報,高幹親率兩萬大軍殺來。夏侯蘭認爲敵軍僅僅四倍於我,只要守禦得當,便無破城之虞。曹性則因爲所部騎兵習慣進攻,不擅防守,建議不要把他的兩千人拉上城頭,而是留在城下作爲機動兵力,或者阻止幷州軍抄襲後路——是勳暫且答應了他的請求。

高幹在城北立寨,先遣部將商曜入城,勸說是勳讓出五縣,退回河東,承諾絕不追趕,並且年內也不會派兵進入河東。是勳二話不說,把自己撰寫的那篇檄文遞給商曜:“卿可齎此,上覆高使君。”

眼見得商曜出城回營後不久,幷州軍就開始了行動,到處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械。夏侯蘭說:“我意三日內,高幹即要攻城。”是勳冷笑一聲:“等他來攻,即於城下極殺傷之!”

可是他纔剛步下城頭,返回衙署,突然有快馬從南門入城,送來一封公文。是勳打開來一瞧,不禁雙目圓睜,一拍書案:“可惱!”

公文是曹操所發,經曹仁轉過來的。原來沮授、田豐等既勸袁紹要“漸營河南”,自然不會一直在河北的黎陽呆着,聽聞東西兩翼的進展並不順利,於是集中兵力,大舉渡河。袁軍首先東越大河故瀆(黃河故道),攻入東郡,連下頓丘、衛國等縣,做出渡河直薄濮陽的態勢。趙融、夏侯淵自白馬往救,孰誰料袁軍聲東擊西,大將文丑自西面的延津得渡,直取燕縣,欲斷白馬之後。趙融、夏侯淵被迫折回,初戰不利,退守燕縣。

曹操聞報,急率兩萬大軍離開許都,北上屯於酸棗。袁紹一面命韓荀率偏師圍困東郡,一面親率主力來攻燕縣。曹操接應兩將退出,即於酸棗城下與袁紹交戰,惡戰之際,張郃、高覽各率突騎左右包抄,曹軍大敗,被迫撤向西南方向,於中牟之北、鴻溝水南停駐休整,這個地方,名爲——官渡。

結果兩軍最終還是要在官渡決戰嗎?是勳讀到這裡,不禁有些腦仁兒疼,忍不住用拇、食二指揉一揉眉心——究竟是因爲官渡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故而南北交鋒,必然要於此處對峙呢,還是……不得不歸咎於所謂歷史的慣性呢?

曹操既敗一仗,便急召曹仁率軍從河內前往相助。如此一來,河內防衛空虛,他希望是勳能夠繼續騷擾幷州,以牽制高幹,使其不得侵擾河內,攻擊曹軍主力的側翼。也就是說,是勳盼着曹仁可以幫他扯住上黨郭援,可是因爲河南戰場的局勢改變,曹仁不但幫不上忙,反倒需要是勳相助一臂……

可惱啊!是勳相信,自己親自率軍突出河東,奪取太原五縣的報告,或許纔剛交到曹仁手上,而曹仁在此之前,就已經遞出了這份公文了——他以爲自己還呆在永安,遙控前線戰事呢。自己報告交過去的時候,或許曹仁就已經率河內、河南兩郡的兵馬,東去增援官渡啦——既然是曹操下的指令,他就算接到了自己的信兒,也不敢掉頭回來。而等到自己的報告再輾轉交到曹操手中,曹操做出什麼決斷,那……那時候黃花菜都要涼了!

從太原五縣到官渡,主副兩處戰場之間的距離超過千里,即便快馬,也需要四、五天才能抵達,相互間不但很難聯動,甚至一個不慎,就會象現在這樣,各行其事,露出好大的破綻來。不錯,自己既已深入太原郡,確實可以牢牢地牽制住幷州軍,不使其襲擾河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操的命令、曹仁的希望,自己是可以達成的。然而曹仁既離河內,上黨郭援便再無後顧之憂,他可以疾速北上,與高幹南北夾擊自己——要是再有郭援的一兩萬人從身後包抄過來,自己還能夠守得住祁縣嗎?就算勉強守得住,也會變成一顆無法動彈的死子吧,到時候高幹大可留下六成的兵馬包圍自己,剩下四成兵馬則南下收復京陵等縣,進而……把整個河東都給端了!

這年月的通訊水平真是叫人慾哭無淚啊~~

想當日在淮南迫降袁術,是勳就曾經提出過,向袁公路索要信鴿和會養鴿、訓鴿的人才,曹操自然採納此議。然而這年月信鴿技術纔剛產生不久,會者寥寥,曹操費了好大功夫,也才訓練出三四隻鴿子而已,必須用來把許都的消息快速傳至前線——倘若河東、官渡之間也有信鴿,就不會捅出如今這樣的大漏子來啦!

難道,我便只有撤退一條道兒可走了嗎?

ps:一會兒去接小崽,今天這章提前發出。

第4章 使徐三事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3章 誤交損友第6章 建安石經第4章 海東來去第16章 誰是蕭何第8章 佛國之願第12章 兔死狗烹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章 飛龜舞蛇第29章 降漢降曹第6章 此鬍匪也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9章 降漢降曹第5章 朝鮮新冢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章 輔政安民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7章 搖脣鼓舌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9章 若奸若忠第5章 幽州之戰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章 夏侯仲父第6章 雙親罹難第26章 往徵不難第4章 豆中有膏第5章 驅散病患第8章 驃姚之業第28章 超願棄父第6章 人月團圓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0章 勾心鬥角第32章 出入此門第7章 卿何人也第15章 烽煙四起第5章 府中密議第3章 世家短視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4章 明算之弊第6章 皆不可用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6章 一時俱反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章 鴻鵠之志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0章 是郎才盡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3章 誤交損友第7章 吾無此癖第4章 夢中殺人第1章 官渡鏖兵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0章 大科學院
第4章 使徐三事第27章 遂鄉認親第13章 誤交損友第6章 建安石經第4章 海東來去第16章 誰是蕭何第8章 佛國之願第12章 兔死狗烹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章 飛龜舞蛇第29章 降漢降曹第6章 此鬍匪也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9章 降漢降曹第5章 朝鮮新冢第19章 天子之威第32章 海船入江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章 輔政安民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7章 搖脣鼓舌第31章 曹氏麟兒第19章 若奸若忠第5章 幽州之戰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1章 放下屠刀第2章 夏侯仲父第6章 雙親罹難第26章 往徵不難第4章 豆中有膏第5章 驅散病患第8章 驃姚之業第28章 超願棄父第6章 人月團圓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1章 叔勉之心第28章 不徵而徵第12章 白地將軍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0章 勾心鬥角第32章 出入此門第7章 卿何人也第15章 烽煙四起第5章 府中密議第3章 世家短視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1章 兵權誰屬第14章 明算之弊第6章 皆不可用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6章 一時俱反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5章 生而異象第3章 鴻鵠之志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7章 漫天箭雨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5章 毀於一旦第20章 是郎才盡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3章 誤交損友第7章 吾無此癖第4章 夢中殺人第1章 官渡鏖兵第7章 何必日正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6章 城下轒轀第20章 大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