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置之死地

是勳調來七艘大船防護海岸,不但事先進行了一系列有利於戰鬥的改裝,並且挑選勇壯充任水手,在他想來,對付普通的商船或者運兵船,說不上碾壓,也足夠以一敵五了吧?而那些船主出航的時候,也全都信心滿滿,甚至還私下商量着,咱們要不要仗着船堅兵強,趁機跑遼東沿岸去搶掠一番呢?

然而這些傢伙終究只是些商人而已,既非戰士,也不是積年的海賊(雖說偶爾在海面上撞見小過自己的商船,也會臨時去搶上一票),若有黃金在前,雖千萬人吾往矣,但當對面只是些運兵船的時候,膽氣就沒有那麼足了。尤其遼東方的船隻大小並不遜色於己方,數量更幾乎是己方的三倍……這仗能打得贏嗎?即便打贏了,又會蒙受多大損失?是使君事後會不會撥給足夠的賠償和撫卹?呀,咱們還是先觀望一下形勢再說吧……

所以只有衛循一條船衝鋒在前——這也並非衛循比其他海商更勇猛,只是他身爲“艦隊司令”,又揹負着私自駛離戰區的罪愆,急於將功折罪而已。等到靠近敵方船隊,衛循轉過頭去,想要招呼同伴們跟上,這才發現——你們落後我一二十丈頂天了吧?怎麼竟敢下帆停槳,乾脆就在原地轉悠,一步都不肯往前靠?!

衛循真是欲哭無淚啊,正待下令掉頭,卻被一名家奴用力扳住了手臂。那家奴一指前方,滿臉的焦急和鬱卒:“主人,此刻退不得呀!”

遼東方面的近二十條大船,原本下着錨停靠在海岸邊。驟然遇襲,不禁亂作一團。可是亂歸亂,誰都能想到必須趕緊做好戰鬥或者逃離的準備,於是紛紛起錨,並且把船帆也給扯了起來。此刻正颳着東風。彼等在上風處,而衛循處於下風,真要是就此掉頭,恐怕速度還沒能加起來,就會被敵船直接撞了屁股。但凡有三五條船撞將過來,哪還有不當場沉沒的道理呢?

衛循無奈之下。只得放棄了逃跑的念頭,反而下令猛衝。一方面,己方朝向東北的航速已起,而敵方纔剛解除停泊狀態,倘若趁着他們未能提速的機會猛撞過去。尚可有一線的生機;另方面,敵方船隻停泊得比較鬆散,若能尋隙直接穿過,同樣是逃之夭夭,也比掉頭就走的生存機率要大上幾分。

這位衛因之先生是沒怎麼打過海戰的,但長年經營海上貿易,對於船隻的操控尚有一定心得。

於是衛循的大船首先就朝向敵方一艘距離最近的船隻猛撞過去。這年月海上作戰的手段非常稀少,左右不過射箭、碰撞和跳幫肉搏而已。不過東亞相比萬里之外的地中海世界,船隻普遍較寬,長寬比較低。理論上並不擅長碰撞攻擊。是勳本打算給衛循船隊安上撞角的,只因工作量太大,又不便掌握平衡,只得作罷,僅僅在船首多包了一些鐵皮而已。但饒是如此,衛循船隊的正面撞擊強度在東亞海面上亦可謂首屈一指啦。

正好當面之船準備速度較慢。雖然收了錨,升了帆。但方向還沒有調校完畢,仍以側面朝向衛循。按照衛循的想法。我直接把你撞開,並且順勢偏向正東方向,然後側着風趕緊跑吧!

他正雙手緊緊攥住桅杆,穩定身體,同時雙睛一眨不眨地緊盯着敵船,防備撞擊所帶來的強大沖擊力呢,突然“嗖”的一聲,一支羽箭不偏不倚地正釘在桅杆上,距離他的左手纔不過一寸多遠。衛循“哇呀”一聲,本能地鬆開雙手,一屁股坐在了艙板上,隨即大叫道:“我也有箭……放箭,快放箭!”旁邊的家奴還幫忙補充:“放火箭,快放火箭!”

遼東方本是運兵船,劉煦率部登岸以後,留在船上的警戒兵卒,不過各船七八名而已,餘皆爲手無器械的水手,所以對方這第一輪羽箭射過來,根本就沒能傷到任何一人。衛循方面則不同,各船都滿載了百餘名水手,除去必須的划槳、扳舵和操帆之人外,尚有超過半數隨時都可以投入戰鬥。因此他一聲令下,當即便有十多箭射向敵船,而且弓力亦強,準頭亦精,當即壓得敵船上的弓手擡不起頭來。

隨即便是第二輪羽箭射去——全都是火箭。按照是勳事先的佈置,船上以陶罐儲存了不少的素油——沒給火藥,一方面火藥在海上容易受潮,另方面是勳本身手裡的存貨也不夠多,全都得供應陸軍——當即便有水手打開罐子,用麻布條浸透了油脂,綁在箭簇後部,點燃後朝向敵船便射將過去。

敵帆首先被點燃,火星亂舞、火屑直落,甲板上當即亂成一團。這時候兩船也已靠近,只聽一聲巨響,包括纔剛爬起來的衛循本人在內,雙方各有超過半數的水手被當場掀翻,滾作一堆,其中不少還因磕碰而負傷。好在衛循人雖翻倒,心思並未停擺,再度大叫指揮:“右舵!焙烙,快投焙烙!”

所謂“焙烙”,全稱爲“焙烙玉”或者“焙烙火矢”,在原時空乃是一千餘年後日本人慣用的海戰利器,即在陶罐中填以火藥,點燃後以繩索投擲入敵船,引發爆炸和燃燒。不過是勳交給衛循他們的這種武器,內填的只是素油而已,另有藥捻從罐口伸出,可以引燃——所以這東西是可以引發大火的,卻絕對不可能爆炸。是勳一時懶惰,就把後世的日本名字給套用了過來,告訴衛循:“此物名爲焙烙也。”

衛循麾下水手多爲勇健,不少人都有在陸地上或海面上作戰的經驗,所以反應速度很快。當即便有數人點燃了焙烙,舞動索投器,狠狠地拋擲出去。陶罐落入敵船而碎,油脂流淌出來,瞬間並燃起了大火。

其實嚴格來說,海船上燃起這般火焰也並非滅頂之災。有經驗的水手可以很快便以細沙鋪之,或以厚布覆之,將其熄滅。問題敵船上本來水手數量就不多,又剛遭逢劇烈碰撞,幾乎人人都在抱頭亂滾。根本就沒能及時撲滅火焰。於是下有才被撞破的缺口,海水灌入,上有熊熊烈火蔓延,那些水手好不容易爬起身來,第一件事不是去堵口或者滅火,而是縱身朝海中躍下——他們也大多經驗豐富。知道這船保不住了,此時不逃,若等船隻傾覆時再跳海,定然被漩渦所吞沒啊!

剩下幾名協守的步兵,不敢跳海。也不知道該怎麼救火,乾脆抱着腦袋棄械呼救。

而衛循的大船也順利地朝正東方向轉過舵來,擦着敵船團的側翼直駛而過,便要逃遁。遼東的船隻見到友船才一照面,即被敵船撞傷並點燃,也皆大驚,不敢去阻攔衛循。反正帆也揚起來了,乾脆。咱們朝那些縮在後面不敢動的敵船撞過去吧,對方若是躲呢,正好追殺。對方若敢迎戰……咱們便於途中轉向,逃他孃的!

可是眼瞧着將將靠近,對方剩下那五條船,有三條轉過舵去欲逃,卻有兩條揚帆直迎上來——這、這,咱們是追殺好呢還是逃跑好呢?

要說海上貿易。風浪難測,很可能一趟就賺個鉢滿盆滿。也可能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故此海商比起陸商來。賭性更大。他們本來不敢上前的,要先縮在後面觀望風色,卻見衛循一個照面,便重創一艘敵船,就中便有兩位膽氣陡壯。況且這兩位還想啊,衛循破了敵船,回去或可將功贖罪,到時候若把罪責都推到我們頭上來,那可如何是好?

此刻這些幽州船頂着風,眼見敵船衝來,若再轉頭逃逸,就怕緩不濟急,因此那二位把心一橫——我等也衝上去搏一搏吧!

不過他們沒敢與敵船對面相撞——敵人是順風,我們是逆風,就算船頭包了鐵皮,也不能保證肯定撞得過呀——只是遠遠地便開始施放火箭,然後調整航向,妄圖從敵船縫隙中穿插過去。當場便又有一艘遼東船燃起了火苗,隨即敵我擦身而過,有那悍勇的遼東兵便命水手以撓鉤扳住敵船,搭上木板,便欲跳幫來戰。

幽州船不敢跟他們跳幫——雖說己方船上人數衆多,但架不住對方船多啊,這要被絆住個一時半刻,再有別船從側面撞將上來,那可如何是好?於是一面以利刃斷敵之撓鉤,一面朝敵船上傾瀉箭矢,阻敵跳幫。

就中有一名船主心思活絡,及時想起:“使君予吾等的拍杆呢?速速轉動!”

於是便有水手去轉動拍杆,朝向敵船,突然斷索放下。這拍杆長過兩丈,一頭拴着皮兜,盛以大石,在動能作用下狠狠拍擊,當即便將一條敵船的船頭打得粉碎,導致海水涌入,船隻傾斜,再也無法並行跳幫作戰了。

這船主一見刺史所授秘技有效,不禁大喜,便命水手速將拍杆重新拽起,再轉向另一側的敵船。另一條幽州船遠遠望見,也匆忙照貓畫虎。於是箭矢亂射、焙烙飛舞之中,再加拍杆擊船,轉瞬之間,便有三條遼東船完全喪失了戰鬥力,餘衆各自心驚,發一聲喊,四散而逃。

海面之戰,岸上之人短時間內並瞧不出勝負高下來,那邊劉煦被殘部裹脅,欲待逃往海上,結果遠遠一瞧,自家多條海船上煙火騰起。劉煦心說完蛋,定有敵船來襲,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接我等下海了。於是被迫撥轉馬頭,呼喝着收攏部衆。

只聽他高呼道:“且待我舟擊退來敵,自可接我等入海,若能守住岸邊,乃有生路,不然,前有汪洋,後有追敵,我等必亡!欲活者,乃與我返身拒敵!”

你還別說,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人真要是被逼到了絕路上,求生的**能夠引發出強大的力量來。典韋若在陣後豎起一旗,呼喝“降者免死”,估計遼東兵七成都會當場棄械跪倒,問題典韋沒想到要收俘虜啊,故此那些遼東敗卒聽了主將之令,很快便又重聚起來,再列陣勢。

典韋坐在大盾之上,遠遠一望,心說不妙——海岸邊地勢較爲寬闊,而我部之勢已衰,不但無法繼續擴大戰果,還可能被敵人一個反衝鋒,蒙受重大損失啊。書中曾有何語?強弩之末勢不能穿何物來着?正此時我軍之寫照也!

第5章 今古不同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4章 軍功酬爵第5章 壽春城下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章 輔政安民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見性成佛第21章 海上仙山第5章 刺奸密奏第3章 深入西域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微末小技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章 嫌疑之地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0章 注經化俗第6章 督郵行縣第16章 屯敵必取第6章 平春豪強第33章 青囊何在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章 工商興利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5章 陸梁冀州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5章 人生易過第5章 不識大體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9章 駐馬浿陽第8章 謀策定亂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謀身謀國第5章 遠之則怨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章 九品官人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7章 心大志廣第5章 漢家道微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5章 今古之爭第3章 益州可入第2章 兄弟鬩牆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3章 深入虎穴第5章 刺奸密奏第6章 有如神鬼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5章 英雄時勢第6章 竊玉老賊第22章 革命宣言第8章 破局關鍵第3章 微末小技第4章 益德爭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章 沛國曹氏第15章 解衣衣之第6章 一時俱反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禪何禮也第5章 驅散病患第26章 直取葭萌第5章 渭水鯉膾第1章 禍起蕭牆第27章 盡屠公孫第3章 遼東來書第9章 積毀銷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9章 明察秋毫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0章 前程無限第8章 頭風復發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5章 名王爲質
第5章 今古不同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4章 軍功酬爵第5章 壽春城下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章 輔政安民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見性成佛第21章 海上仙山第5章 刺奸密奏第3章 深入西域第20章 射戟小支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微末小技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章 嫌疑之地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0章 注經化俗第6章 督郵行縣第16章 屯敵必取第6章 平春豪強第33章 青囊何在第35章 世豪之富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章 工商興利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5章 陸梁冀州第19章 若奸若忠第15章 人生易過第5章 不識大體第22章 都外胡騎第29章 駐馬浿陽第8章 謀策定亂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謀身謀國第5章 遠之則怨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章 九品官人第13章 殺夫獻妻第37章 心大志廣第5章 漢家道微第20章 入漢摘桃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5章 今古之爭第3章 益州可入第2章 兄弟鬩牆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3章 深入虎穴第5章 刺奸密奏第6章 有如神鬼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5章 英雄時勢第6章 竊玉老賊第22章 革命宣言第8章 破局關鍵第3章 微末小技第4章 益德爭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章 沛國曹氏第15章 解衣衣之第6章 一時俱反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0章 繫鈴解鈴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禪何禮也第5章 驅散病患第26章 直取葭萌第5章 渭水鯉膾第1章 禍起蕭牆第27章 盡屠公孫第3章 遼東來書第9章 積毀銷骨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9章 明察秋毫第11章 作育英才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0章 前程無限第8章 頭風復發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5章 名王爲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