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大志廣

徐庶在給劉封、黃權的信中表態,說他願爲吳懿、李嚴作保,二人僅爲全身家性命耳,別無陰謀。同時他也建議,讓吳、李先把吳皇后和劉禪送至雒城爲質,以換取劉封放心進入成都——五百兵太少,五千兵太多,咱們打個折中,你帶三千人過來吧。

黃權爲人耿直,雖然智計不輸於人,但基本上都是玩兒的陽謀,而很少涉及陰謀詭計,所以看了徐庶的書信,當場就信了,還勸劉封:“徐元直所言是也,殿下當即行之,若拖延日久,魏人再來,恐難御也。”隨即建議讓趙雲護衛劉封前往成都。

劉封搖頭:“子龍當與卿共守雒城,此吾根基也,不可輕動。”黃權再建議讓馬超協從,劉封還是搖頭:“馬孟起最叵信,不可從孤!”他自恃武勇,只當既有吳皇后和劉禪爲質,又身帶三千兵馬,即便多少有點兒冒險,以自己的弓馬之術,保全性命應可無憂也。於是只領着關平、關興兄弟,以及廖淳、趙融等將,率軍來至成都門外。

這時候吳皇后和劉禪已經先期前往雒城爲質了,黃權乃使趙雲監護,自以爲有此兩名人質在手,可期萬全。這就是老實人的想法啦,其實吳懿、李嚴根本就不爲二人的性命擔憂——先主故世,時日尚淺,趙雲、馬超等歸從劉封也僅數月而已,即便我們宰了劉封,你們就真敢殺害太后和皇帝——好吧,你們不承認這是皇帝,那終究也是先帝骨血啊——嗎?到了不還得奉劉禪爲主麼?

再說劉封進入成都,吳、李二人自然不敢露面,卻使射援相迎,說一切都已經準備停當了,就請太子前往宗廟盟誓。其實吳、李早就在宗廟周邊埋伏好了人馬,等劉封一到,便有太常上前攔住,說:“宗廟前。即太子不得執兵也。”劉封打眼一瞧,吳、李就在階上,也全都朝服無劍,空着兩手。他性格本就粗疏,至此以爲勝利在望,還心想:“待得併合成都兵馬,便殺此二賊也!二賊罪惡昭彰,即丹書亦不可全其活矣!”

於是卸劍上階。身旁僅十數人護衛而已。吳、李上前拜謝,請劉封先入殿堂,劉封大步邁入,可是才進門,就聽“咔嚓”一聲,殿門竟然閉合了起來!

到這時候再知道中計可也遲了,只聽一棒鑼響,殿後擁出張任等數百精銳蜀卒來,頃刻間即將劉封與其從人盡皆斬爲肉醬。隨即割下劉封首級,出殿高呼:“先帝遺命。傳位親子,而劉封以外姓入繼,竟矯詔而叛,罪無可逭!今但梟其首,從者不論,降即免死!”

三千兵馬,大半放下了武器——頭子都掛了,還有什麼抵抗的動力啊。只有關氏兄弟和廖淳不服,即欲執械來殺吳、李,但終因寡不敵衆。爲張任、泠苞等所殺。至於那位趙融,及時轉蓬,跪地請降。

張任便即建議:“請大將軍即出城向雒,以收其軍。”吳懿還有點兒含糊:“雒城尚有二萬軍。即以劉封首級相向,可能聽我否?”李嚴在旁笑道:“吾早有安排,大將軍可放心前去也。”

原來李嚴早就要求被囚的馬岱寫下書信,去勸馬超投降,助其傳遞書信的,正是原本他們派往武都的使者王甫王國山——王甫不敢暴露身份。怕被劉封所殺,一直假扮小兵,就躲藏在馬超身邊哪。李嚴表示,說馬將軍你只要協助取下雒城,則前事不論,當初驃騎將軍的承諾仍然有效,你馬家兄弟也可就此團聚。

因此一等劉封進了成都,消息傳來,馬超、王甫便即偷開雒城南門,放早就埋伏在附近的成都軍殺入。成都軍將乃年逾七旬之嚴顏也,一進城就對馬超說:“今殺劉封,大將軍將自來取雒,將軍當親往相迎,以贖前愆。”馬超大喜,便即策馬去迎吳懿。

隨即嚴顏直奔衙署,把黃權給團團包圍了起來。黃公衡驚而出看,問嚴顏道:“汝等得無害太子耶?則欲陷太后母子於死地耶?”嚴顏冷笑道:“公衡亦巴人也,巴蜀自有其主,何干吳氏?!”

黃權這下子可真是驚着了,厲聲喝道:“汝等得無慾戴劉振威耶?昔先帝入蜀,汝等皆背振威而從之,今又叛漢而歸振威,二三其德,一至若是。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爲?’”想當初劉備入蜀,黃權適爲廣漢長,閉門堅守,堅不肯降,一直等到劉璋戰敗,親筆書信前來,這才放聲大哭,然後打開城門。劉備也正因此而特意召見他,想瞧瞧這位“忠臣”究竟長啥模樣,結果相與懇談,大感欽佩,遂破格重用。所以黃權纔有資格責罵嚴顏,說你們當初拋棄劉璋投降劉備,如今又放棄劉備,要扛劉璋出來做旗號,你們也未免太過無恥了一點兒吧!

嚴顏一撇嘴:“先帝世之英雄,吾等從之,必無二心。然今先帝已歿,劉封兇暴、二子孱弱,魏人壓境,蜀中終不可保也。故吾等戴舊主以迎魏師,爲全巴蜀百姓耳——君以爲吳懿、劉封輩,能御魏人而全蜀地否?大勢所趨,順之爲智,不然,徒死耳,且禍鄉梓!”

黃權本來就不以口舌見長,當即被嚴顏說得是啞口無言,不禁長嘆一聲:“汝等自做,與我無涉矣。”返回內室安坐,那意思:你要擒我就來擒,要來殺我就來殺,我如今心如槁木死灰,啥都不管了,一切只看天意吧。

不僅僅嚴顏在雒城圖窮匕見,此刻成都城中,吳懿纔出南門,張任、泠苞他們就率兵把李嚴給圍住了,隨即把軟禁中的劉璋扶上馬車,馳至李嚴府前。李嚴這才知道枉稱聰明,卻中了他人的算計,不禁苦笑道:“吾早與大將軍言,蜀人不可信也,彼不聽我,致有此敗!”可還是忍不住爬梯子站上牆頭,招呼張任來說話,問他:“戰陣之上,將軍多謀,朝堂之中,無能爲也。今謀我者,未知究誰人耶?”

你們這圈套一層套一層的,發動起來又如雷霆萬鈞之勢,我想想都覺得恐怖……究竟是誰有那麼大本事,謀劃得如此天衣無縫,竟然把我也給瞞在鼓裡,反倒無形中做了你們的幫兇?你告訴我,那我死也無憾啦。

張任仰天大笑道:“正方自詡智計,今亦有此乎?實言相告,謀君者,徐元直、彭永年也!”

李嚴一聽,罷了罷了,這倆貨要是聯起手來,我還真未必是他們的個兒啊……

後世的演義小說當中,徐庶是個大忠臣,其實未必。根據史書記載,曹操南征,劉備放棄樊城南走,曹軍“獲庶母”,於是徐庶“辭先主(劉備)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因爲老孃被逮,他一大孝子被迫去劉備而歸曹操,此亦無可奈何之事也,問題其後並沒有什麼“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元直在曹魏一直做到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的高位,他要是始終抱持着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有可能位列公卿嗎?

在這條時間線上,徐庶倒是並沒有因爲老孃被逮而早早歸曹,對劉備也還算忠心耿耿,但問題劉備已經掛啦,他又實在被吳懿、李嚴等人給噁心到了,於是秦宓跑去一逞口舌之利,徐元直當即就上了賊船。此前他寫信給劉封,擔保吳、李絕無二心,表面上是被秦宓說服,願意襄助吳、李,其實就算是加入蜀人幫的“投名狀”。

至於蜀人幫真正的領袖人物,那就是史書上著名的無節操之輩彭羕彭永年。蜀人當中,他曾經被劉璋收拾得最狠,乃至“髡鉗”爲隸,劉備入蜀後也最受信重;但此人向來囂張自矜,比法正還要狂傲,搞不好同僚關係,結果遭到荊州士和東州士的聯合打壓。在原本歷史上,是諸葛亮屢次密陳劉備,說彭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導致劉備逐漸疏遠了他,彭羕惱羞成怒,竟然跑去跟馬超說:“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卿爲其外,我爲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當即出首告發,彭羕旋被處死。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彭羕也在劉備晚年遭到了疏遠,惱恨之下,便即密合徒衆,打算以擁戴劉璋爲名,換一個主子來侍奉。這人雖然品格低下,但能力是極超羣的——否則劉備一開始也不會信重他——他這一跟徐庶聯起手來,暗中策謀,也難怪李嚴要中了圈套啦。

當下李正方面如死灰,返回內室便懸樑自盡了。張任、泠苞,還有蜀人幫的楊洪、費詩、王謀、何宗等人便即掌控住了整個成都城,將劉備的側妃和次子劉永全都囚禁起來——這還是徐庶當初上賊船時候提的條件,要不然蜀人能把他們全都殺光了賬。

再說吳懿中了彭羕等人的圈套,聽信張任所言,只帶着很少兵馬就出成都前往雒城——大部隊已經讓嚴顏帶出去取雒了,他身邊也不需要太多護衛啊——那邊馬超亦數騎來迎,結果行至中途,兩人才剛碰面,突然間四周伏兵並起,矢如雨下……(未完待續。

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3章 郊祀天地第9章 驚雷投箸第9章 煮豆燃萁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7章 直面刺奸第7章 請殺孔融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7章 敗絮其中第4章 無米之炊第8章 酬功謝德第9章 隔壁老王第4章 西走而王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章 工商興利第12章 防微杜漸第6章 嫌隙已生第32章 唯纔是舉第7章 名士該殺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5章 嘴炮無雙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0章 欲效定遠第7章 欲取先與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6章 隆中閒話第7章 何必日正第9章 天子所賜第24章 所以餌敵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6章 文姬歸漢第32章 天下第一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9章 關中之戰第4章 真正小人第16章 舉賢任能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章 先帝遺詔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1章 苦肉之計第7章 取撞木來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章 被翻紅浪第11章 苦肉之計第8章 我等自取第25章 戲中有戲第9章 天子所賜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驚雷投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3章 鑄戈爲犁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背主求榮第7章 謀身謀國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9章 前倨後恭第3章 秘計有三第25章 又聞噩耗第4章 閉門課徒第29章 堂堂正正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6章 酒泉烈女第37章 心大志廣第5章 朝鮮新冢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0章 入其彀中第6章 人月團圓第20章 郭氏假子第9章 爲國殺賊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章 嫌疑之地第1章 洛陽僧人第3章 嫌疑之地第18章 延之日升第36章 誰人祖道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7章 狐假虎威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5章 咄咄逼人第30章 入其彀中
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0章 隆中訪賢第13章 郊祀天地第9章 驚雷投箸第9章 煮豆燃萁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7章 直面刺奸第7章 請殺孔融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7章 敗絮其中第4章 無米之炊第8章 酬功謝德第9章 隔壁老王第4章 西走而王第14章 人治社會第2章 工商興利第12章 防微杜漸第6章 嫌隙已生第32章 唯纔是舉第7章 名士該殺第14章 犬父虎子第25章 嘴炮無雙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0章 欲效定遠第7章 欲取先與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7章 亡羊補牢第26章 隆中閒話第7章 何必日正第9章 天子所賜第24章 所以餌敵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6章 文姬歸漢第32章 天下第一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9章 關中之戰第4章 真正小人第16章 舉賢任能第38章 謀國謀身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章 先帝遺詔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1章 苦肉之計第7章 取撞木來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1章 不可遽廢第2章 被翻紅浪第11章 苦肉之計第8章 我等自取第25章 戲中有戲第9章 天子所賜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驚雷投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3章 鑄戈爲犁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背主求榮第7章 謀身謀國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9章 前倨後恭第3章 秘計有三第25章 又聞噩耗第4章 閉門課徒第29章 堂堂正正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6章 酒泉烈女第37章 心大志廣第5章 朝鮮新冢第20章 大科學院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0章 入其彀中第6章 人月團圓第20章 郭氏假子第9章 爲國殺賊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章 嫌疑之地第1章 洛陽僧人第3章 嫌疑之地第18章 延之日升第36章 誰人祖道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7章 狐假虎威第3章 嫌疑之地第11章 官場狡詭第35章 咄咄逼人第30章 入其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