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渭水鯉膾

離開馬氏邨,前往洛陽以應科舉考試的準備工作,並非僅僅到給馬鈞、馬齊都行過冠禮就算終結,隔不多日,臨近黃昏,突然有一乘華蓋馬車從郡城而來,馳入村中,馬丁、馬弁等人全都換了身簇新的衣衫,親往村口亭中相迎。馬丁老頭兒甚至還拋了柺杖,強振精神,親自爲馬車執轡,一直引領到自家宅邸外,大開中門,恭迎而入。

隨即車上下來一位老者,頭戴三樑冠,飾以玉蟬,身穿赭黃色的深衣,腰橫玉帶,系三彩墨綬,手持鳩杖,昂然四顧。馬丁親自執帚,畢恭畢敬地在前領路,將其引入正堂,隨即掃淨坐榻,請老者上座。僕伇奉上濾過的薄酒,老者端起杯子來,淺嘗一口,皺皺眉頭,直接就說了:“吾國事倥傯,乃無餘暇,可急喚二三子來見。”

於是包括陳紵、馬齊、馬鈞在內,馬文圈定可以去試着考考科舉看的四名青少年,就全都被召喚到了老者面前。馬弁躬着身紹介道:“此郡中正魯公也,都來見禮。”

原來這位老者名喚魯寬,乃漢司徒魯恭之孫也,曾仕漢爲汲縣令,陳長文定九品中正制以後,命其擔任右扶風的中正官。其實以魯寬的學問、資歷,本來是未必夠格的,但他一來沾了爺爺的光,二來也沾了長兄之光——其兄魯馗曾爲太僕,與王允、士孫瑞等共誅董卓,後爲卓將李傕、郭汜所殺,故此名重一時。

而且是宏輔對陳長文的九品中正製作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限制,用人命官以科舉爲主,中正爲輔暫且不論。還規定中正官雖然獨立於地方行政體系之外,但受中央大中正所轄,而大中正是從屬於秘書監的。而且中正是單獨的職位,不可兼任它官,因此遊散在家的魯寬略通關節。便得授此職。

真正是清要之位,事非繁劇,卻易累積人望,而且一郡的士人,誰敢不腆臉巴着他魯中正哪。

且說這回馬丁馬子躬在馬文的指點下,備厚禮從郡城請來魯寬。爲的便是評定那四個即將應試的村中子弟。原本中正官的職責就是品評轄區內士人,然而什麼叫士人呢?也不是人人都上公立學校讀書的,那列不出確切的名單來,可該怎麼評定纔好啊?所以一般情況下,中正只管官宦或者世家子弟。以及名師高徒,至於其他讀書人,你得先親自跑我這兒來報名才成,至於評不評的,且看老夫心情。

武功馬氏雖亦自稱名門之後,然而多代未出仕宦,在郡內並無多大聲望——大族真未必定爲世家——魯寬從來也懶得搭理。還是馬丁備了厚禮過去,才請得中正官往村內一行——其實應該讓孩子們主動過去的。但馬丁覺得若能得中正一履自宅,必能光耀門庭,故而才提出了不情之請。

但是沒關係。只要禮物足夠豐厚,已經七十多歲但眼不花、耳不聾,平素也沒太多公務可辦理的魯寬,完全可以當散心走這一趟嘛。

且說四個孩子向魯中正行過了大禮,便即列成一排,拱着手端正而立。就彷彿貨架上擺一列等着購買者挑選的貨物一般。魯寬隨隨便便擡眼一瞟,就見最右邊兒一個身高七尺三寸。面白無鬚,相貌清雋。儀態雍容,不禁點頭,舉起鳩杖來一指:“是兒貌可中上……”

馬丁趕緊指點站在最左側的小個子:“此犬子也。”

魯寬心說我還以爲站第一個的是你兒子哪——漢代貴東賤西,朝官北向以覲天子,則右爲東,所以習慣以右爲尊;魯寬本以爲馬丁會把自家兒子列第一個,所以順口就說了句好話,沒想到孩子們自動依年齒排序,馬齊歲數最小,反而列在左首。

於是再瞧瞧馬齊馬伯庸,年齡本小,個子更矮,也就六尺出點兒頭,一張娃娃臉,膚色略黑,塌鼻厚脣,以這年月的審美標準來說,實在說不上多標緻哪。可是終究是馬齊他爹請自己來的,總不能直接斥爲“醜物”,只好含糊着道:“亦佳兒也。”

四個孩子按年歲排列,由右而左,第一個被魯寬說“貌可中上”的是陳紵,次乃馬氏小宗之子,叫做馬夏,字德華,第三個是馬鈞,第四個是馬齊。

其中也就陳紵之貌,勉強可稱俊秀,其餘三個都是中人之姿,甚至更等而下之——尤其馬夏,身高七尺,橫着也是七尺,肥腮闊口,大耳招風,魯寬心說這是人嗎?是野豬成了精吧?瞧起來,所謂伏波將軍後裔的這一族,品相總體而言都不怎麼上得了檯面嘛。

馬丁讓孩子們逐一報了名,魯寬心說想給你們馬家人長點兒臉,貌似都很困難啊——就你給那點禮物,我還犯不上說違心話。乾脆,咱們進入下一個環節吧——問對。

一聽說要問對,馬鈞當場就慌了,忍不住便把目光投向馬弁,擠擠眼睛,請這位還算照顧自己的從伯父幫忙遮掩。馬弁自然知道馬鈞的毛病,這在陌生人面前,還是一位千石官員,他能夠完整沒磕巴地報出自己名字來,那就已經到頭啦,再多問幾句非露餡兒不可。

於是邁前一步,先朝魯寬一揖到地,擡起頭來的時候,滿臉諂笑,稟告說:“小子倩人捕得渭水肥鯉,切膾以待中正,此物不可久置,恐失其鮮也——若即問對小兒輩,恐傷中正精神,又誤美饌,盍出題使彼等筆對,中正乃先夕食?”

馬氏能夠請得動魯寬親移麟趾,主要的誘惑便是“渭水肥鯉”,因爲經過打探,知道這位魯中正最愛魚膾,見着魚膾就跟不要命似的。所以馬弁說啦,恐怕魚膾放置時間太長就不新鮮了,您還是先吃着吧,不必當面問對,隨便出道題讓孩子們筆答如何?

魯寬一聽。什麼,魚膾已經準備好了?那趕緊的端上來吧。至於問對,其實也無關緊要,而出題——他一時間還真想不出什麼題目來,哪怕原本起意問對。也就想隨便問問你們讀過什麼書,受的是哪家教法而已。略一沉吟,乾脆——“經義豈三言兩語所可對耶?然經要在背誦,且各默寫來我看。”

隨口便說了一句:“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棬也;以人性爲仁義,猶以杞柳爲桮棬。”這本是《孟子.告子》中的一句,魯寬說啦,你們就從這兒開始默起,就當着我的面寫。等我吃完了,看你們都能寫下多少,有無錯訛——“以建安石經爲其正本可也。”

因爲他心說要讓孩子們默寫《論語》,未免淺了一些,默寫《禮》、《易》或者《尚書》,卻又深了,那是我欺負人。近年來鄭學崛起,是宏輔到處宣揚《孟子》。倘若不學孟,估計就算去應科舉,你們也很難考得上。故而就默寫《孟子》來我瞧瞧吧。

聽說是默寫,馬鈞不禁長出一口氣,總纔算把懸在半空的心給緩緩落下了。

於是馬弁一拍雙掌,便有僕役端上食案來。魯中正就見面前好大一盤魚膾,白似霜雪,薄如蟬翼。自漆盤側沿螺旋型直疊到中心,不禁食指大動。急慌慌地便提起箸來——至於孩子們如何默書,就連眼角都懶得多瞥一下。

這一餐真是大快朵頤。吃得他酣暢淋漓,旁邊馬丁、馬弁連翻勸酒:“魚膾性涼,需佐熱酒,纔不傷身——中正,請,請。”好不容易食罷撤宴,老頭兒已經面色赤紅,眼神迷離,坐在榻上連連打晃啦。馬丁趕忙招呼僕役,扶中正大人寢室安眠,自然也有美婢獻上——老頭兒還有沒有精力享用暫且不論,但作爲主家,此禮必不可失也。

魯寬臨離開正堂的時候,馬弁跟上去問了一句:“小子輩所默文字,若何?”魯中正這纔想起正事兒來,隨便揮了揮袖子:“可、可先封存,候吾明日再判。”於是等到送走了老頭兒,馬弁纔過去查看四名少年所默寫的《孟子》。

他本人是沒有什麼學問的,也瞧不出來默寫得是否準確,只是拿來比對,但見馬鈞寫字最多,足足十多頁紙——其實他已經從“性,猶杞柳也”開始,把餘下的《孟子》篇章全都默寫完啦,累得右手五指都在哆嗦——其次是陳紵,第三是馬齊,只有馬夏寫得最少,並且多處塗改。

馬弁說這可不行,喚僕役:“速取《孟子》來。”叫四個孩子照書比對,若有錯誤便趕緊修正,尤其馬夏——“且重抄一遍,勿失此大好機會也。”馬鈞卻朝馬弁一拱手:“夜深矣,小子若不即歸,恐母親牽掛——即有錯訛,亦二三字而已,且請告退。”

馬弁朝他一皺眉頭,問說你真有那麼大把握?好吧,隨便你,想走就趕緊回家吧。馬鈞匆匆告辭而去,卻亦不禁腹誹:白耗這麼晚,我連夕食都還沒有吃呀!怎麼也不把中正大人吃剩下的賞我一些……然而馬弁伯父今日已經算幫了他大忙啦,也不好意思再開口求食。

第二天一早,魯寬宿醉未醒,迷迷糊糊地辭別馬丁,便乘車返回了郡城。直到當天晚上,他纔想起正事兒來,於是喚僕役取來馬弁臨行前塞上的答卷,逐一審看。雖說四個孩子裡面有三個都是歪瓜裂棗,好在背書尚有一功,這默寫的基本上沒什麼錯誤嘛。

細瞧文字,馬鈞等人都僅僅中平而已,倒是那陳紵寫得一筆好隸書——然而並無卵用。品評士人,一看才學,二看品德,三看家世,馬氏邨這四個弱冠少年,就算能夠默寫全篇《孟子》,也不見得有多大才學,至於品德,更是無可目見也,論家世呢?貌似也好不到哪兒去……

可是終究人家請自己吃了一頓好的呀,魯寬很清楚,所以上趕着請自己過去品評那四人,是爲的不久後的科舉考試好加分兒,但若評了下等,便無加分可能。於是捏着鼻子,給馬齊評了箇中中,其餘三人,盡皆中下。

這就到自己權限的頂點啦,真要評了中上甚至上等,朝廷一旦審查起來,恐怕脫不了干係。中正官也不是一言堂,是宏輔上奏天子,爲避免中正徇私,規定每年委派秘書監或者選部的官員巡行各州郡,以審覈中正之評,尤其中正官皆各郡土著,他們的族人、姻親,自己是不能評的,也得等上述官員下來品評。

中中以下,就算上官來審,自己也有話說——伏波將軍馬援之後,我就算他是高門世家,多給了點兒加分,你還能挑出什麼錯兒來嗎?(未完待續)

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章 雷霆手段第7章 善戰無功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3章 會溫氏園第4章 攻心之計第3章 世家短視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道出無終第6章 人月團圓第8章 頭風復發第3章 姻不如族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5章 君不宜擇第7章 婦人之言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自編自導第5章 驅散病患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2章 八字真言第4章 不肖之子第14章 非當世人第4章 彼采葛兮第9章 見性成佛第10章 兒女親事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5章 五火鬼兵第4章 使徐三事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7章 一朝出門第30章 俊傑相對第5章 雛鳳引弓第1章 東郡英豪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1章 三道伐蜀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西走而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章 遠方來客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不可迷失第4章 詩歌免談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神龜永壽第3章 自恃其智第21章 老馬戀棧第3章 姻不如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5章 小人挑唆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8章 古代科技
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章 雷霆手段第7章 善戰無功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3章 會溫氏園第4章 攻心之計第3章 世家短視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7章 道出無終第6章 人月團圓第8章 頭風復發第3章 姻不如族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5章 君不宜擇第7章 婦人之言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章 兄弟鬩牆第6章 自編自導第5章 驅散病患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2章 八字真言第4章 不肖之子第14章 非當世人第4章 彼采葛兮第9章 見性成佛第10章 兒女親事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5章 五火鬼兵第4章 使徐三事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2章 防微杜漸第27章 一朝出門第30章 俊傑相對第5章 雛鳳引弓第1章 東郡英豪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1章 三道伐蜀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西走而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0章 射戟小支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章 遠方來客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不可迷失第4章 詩歌免談第12章 城外相見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神龜永壽第3章 自恃其智第21章 老馬戀棧第3章 姻不如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5章 小人挑唆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2章 人心不足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8章 古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