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壯士斷腕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衆號“qdread”並加關注,給《漢魏文魁》更多支持!

蔡瑁保護着蔡夫人和劉琮前往江陵,這事兒知道的人很少,就連張允也只是被告知主將要出城十數日而已,而不明白蔡瑁究竟要去做啥。⊙,.原因也很簡單,這大家夥兒正忙着守備城防,與敵決戰呢,主公倒先把老婆、孩子給送走了,不處危地,那誰還肯奮起死戰之心啊?

就如同昔日曹操圍攻鄴城,袁紹提前先把家眷全都送到邯鄲去了,於是修仁一戰告負,外援喪失以後,也就剩下個審配還忠心耿耿地繼續守城,餘人——甚至包括審配的侄子審榮——全都不禁起了異心。

所以這事兒不能明着通告全城,而必須得瞞人,別說張允了,就連蒯越蒯異度,蔡瑁也並沒有提前知會一聲。蒯越聞得此訊,面色一沉,不禁腹誹,心說我能夠理解你的想法,也基本贊同你的舉措,可你認爲夫人和小公子都不在城中,這事兒能夠隱瞞多久?你起碼跟我打聲招呼,讓我先幫你想個招兒來穩定人心吧。

忍不住就問:“果有此事否?”劉琦一指在座位後排的張允:“吾舅是否還在城中,可問張將軍。”你且問問張允看,蔡瑁還在不在襄陽城內。

蒯越瞟了一眼張允,突然腦海中精光一閃,心說蔡夫人和劉琮前往襄陽安置也就罷了,幹嘛蔡瑁要親自護送他們啊?那分明是要去江陵奪權啊!目光圈回來。就又落到了劉磐臉上。就見劉磐也正朝他望過來。表情卻不似羞惱、憤怒,嘴角略微上撇,竟似在微微冷笑。

蒯越心想蔡瑁此舉原本也瞞不了人,但只要控制得法,扛個三五天的問題不到,到那時候,就算劉磐得着消息,反應過來。那也來不及派人去追趕啦,更來不及通知江陵城中的部屬,以挫破蔡瑁的圖謀。然而蔡瑁昨天才走,今兒個一大早劉磐就設宴相請,還把蔡瑁所爲一言戳穿——他是及時發現了蔡氏的圖謀呢,還是……根本這就是個預先設計好的圈套?!

想到這裡,蒯異度不禁後背泛起了一片冷汗,腿腳皆軟,不自禁地就又跌坐了下來。他彷彿覺得有一張巨大的血口隱藏在黑暗當中,要把自己這些人……不。要把整個荊州全都一口吞下!

蒯越智謀深沉,想得太多。一時間倉惶無言,剩下那些與會賓客可沒那麼好腦筋,只知道紛紛轉頭去問張允,蔡瑁真的護着主母和小公子出城前往江陵去了嗎?張允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蔡將軍何往,我不知也。”他不敢在大公子面前撒謊,說蔡瑁沒走,還在襄陽城內——再說這謊話立刻就會被戳穿,編出來真的沒啥意義——但是一口咬定,我不知道蔡瑁去哪兒了。

這是大實話,蔡瑁不說,他也確實不知。

“啪”的一聲,劉磐拍響了桌案,把嘈雜的聲浪全都給壓了下去。衆人恍然回望,就見劉磐兩道濃眉高高挑起,怒目環睜,暴喝一聲:“蔡瑁誤我劉氏!知襄陽不可守,而強守之,是欲曹軍入城,吾父子兄弟皆爲階下囚也,彼乃可於江陵擁劉琮爲主!”他就是想讓曹操把劉表、劉琦還有我劉磐全都一網打盡,那麼劉家這一支的大家長之位自然就落在他親外甥劉琮頭上啦——“如此狂悖,無異篡逆也!”

這一嗓子,給蔡瑁扣上一頂絕大的帽子,在場所有人全都驚了。

劉琦跟劉磐配合得很默契,和顏悅色的話,讓公子劉琦說,開口罵人,那就得落實在劉磐頭上了。不管有無血緣關係,終究蔡瑁是劉琦名義上的舅舅,劉琦得留點兒口德,劉磐就不必那麼束手縛腳的啦,可以趁機一棍子把蔡瑁原本就不怎麼高明的德性徹底打得稀爛。

蒯越又驚又惱,癱在地上直喘氣,當下哆哆嗦嗦地就問劉磐:“汝今欲何爲也?”你們玩這一出,究竟想幹些什麼?劉磐還沒回答,劉琦先擺出一副悲慼的面孔相對:“吾等何有他意,爲救家父與荊州耳。乃欲何爲,蒯公自知。”我們接下來想怎麼做,您還能猜不到嗎?

“何人教汝……”就算劉琦、劉磐倆人加一塊兒,甚至再double,也肯定想不出這般毒計來,你們背後究竟站着的是誰?!可是蒯越也就是隨口這麼一問,因爲知道大庭廣衆之下,兩位公子是肯定不會承認受他人唆使的。他忍不住就把目光移了開去,望向門邊——張允你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啊!

要說這位張允,打仗尤其是水戰還算有兩把刷子,要不然也不會被蔡瑁看中,引爲副手,但論及政治鬥爭,那就徹底是門外漢了,這會兒對方都圖窮匕見了,他還跟這兒瞪倆大眼茫然着呢。於是不等蒯越示警,劉磐一聲令下,堂外當即躥進來七八條大漢,就把手足無措的張允給按倒在了地上。

劉磐不是指控蔡瑁“篡逆”嗎?張允既是蔡瑁的副手,又是蔡瑁的爪牙,此事襄陽城內是人所共知啊,那還有不先逮你的道理嗎?而張允既已束手就擒,蔡瑁的兵符自然就落到了劉琦、劉磐的手中……

七日之後,正在蔡陽集結兵馬,準備對荊襄發起雷霆一擊的曹操接到了劉表的來信,信文先是爲自己分辯,說本無抗拒朝廷之意,只是久牧荊州,百姓愛戴,不忍別去而已,不想卻爲奸佞所陷,以致遭受天討——我可是真冤枉啊。當然這些都是廢話,曹操都懶得仔細瞧——尤其文辭還不夠華麗,大失劉表跟他幕僚團往日的風采。接下去卻談到正題了,劉表說自己久居襄陽,不忍城池被兵。百姓塗炭。所以啊。如今我撤了,放座空城給你。

曹操讀到這裡,悚然一驚,“呼”地就把腰給直起來了,差點兒沒閃正給他按摩後腦的華佗一跟頭。再往下讀,劉表說我把襄陽城和半個南郡都空出來了,也算是向朝廷謝罪了吧,丞相你若是一心爲公。就當引軍退去,從此各安疆界,你要是還不肯放過我,節節緊逼,那好,咱們就在長江岸邊見個真章吧!

曹操趕緊召聚謀士商議,問說劉表這信是什麼意思?他真的放棄襄陽了嗎?“不意劉景升有此膽魄!”說着話,就把臉轉過去,單盯着荀攸。

因爲此前曹營中曾經研判過劉表的動向,賈詡就說啦。我要是劉表,那就放棄襄陽。收縮防線,利用江陵城防和長江天險來跟王師對戰,勝算還可能大上一些。若枯守襄陽,是自蹈死地也,亡無日矣。曹操詢問荀攸的意見,荀公達當即便說:“文和之言是也。然吾素知景升,必不辦此。”荀攸是漢朝的老官僚了,早早便爲何進所用,擔任黃門侍郎,那時候劉表也才被解除了黨人的禁錮,被何進徵爲掾屬,兩人多少是有些交往的。所以他說自己瞭解劉表,以劉表的膽魄,必定耍不出這種壯士斷腕的狠招來。

等到今天收到劉表的來信,說自己真的放棄襄陽了,曹操就不禁注目荀攸,那意思:你瞧錯了人吧?別太小看劉表啊!荀公達捻鬚不語,倒是賈詡趕緊站出來給同僚解圍:“此必非景升本意,或爲他人所挾也。然今不必論及於此,所急務者,實耶,詐耶?何以應對?”這是劉表的本意,還是出於別的什麼原因,荀攸瞧人準不準,這些都不必考慮,咱們先得來研究一下是真是假,該當怎麼應付吧?

荀攸點頭道:“吾意非詐也。”我覺得這不是假相,一則收縮到江陵確實是一步好棋,二則想僞裝也僞裝不過去。他表面上把襄陽放空了,然後在城內設下埋伏?若同時守水,咱們不等渡過漢水去就能戳破他的奸謀;倘若不守,咱們大軍渡過漢水,立穩腳跟以後,就算襄陽城中設有百重埋伏,那還有意義嗎?

部將紛紛請令,要求當先渡河去拿下襄陽——既然荀攸都說“非詐”了,那萬一失手,錯在他而不在我,而若能拿下襄陽,即便只是空城一座,也算是大功一件啊!

曹操當即下令,一方面多派舟船入漢,前往襄陽偵察,同時命曹仁整備兵馬,搶先渡過漢水去。果然一路暢通無阻,一日一夜後即順利地進入了襄陽城。

然而襄陽真的成了一座空城啦,府庫中能搬的全都搬完了,就連百姓也全都遷了走,曹仁大搜城內,不過才逮着十來個乞丐和遊民而已。等到曹操進了城,曹仁便前來稟報,說我已經派哨騎南下探查啦,消息還沒傳回來——咱們追是不追?

曹操心說劉表的動作夠快啊,偌大一座城池,說遷民就遷民了?

遷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最難在於遷走四鄉散佈的農民,這年月再繁華的城池,城中居民數量也都有限,遷起來倒不爲難。根據情報所得,城中居民是五日內陸陸續續遷走的,而至於城外的農民,荊州兵到處宣揚曹軍將要殺來,見男必屠,逢女必奸,鼓動百姓南逃,卻並沒有花大力氣去組織遷居。

這要放半拉空的南郡給曹操,不是收穫,倒反而是負擔,還會拉長曹操的補給線,所以曹仁建議說咱們趕緊追吧,能搶回多少老百姓就搶多少回來,並且說不定還能追上荊州兵的尾巴,予其以重創。

曹操應允了曹仁所請,但說你的部下渡漢疲憊,就不用動啦,我派虎豹騎去——即命曹休統虎豹騎銜尾直追。

曹文烈領令,打點精神,奮起直追,幾乎一日兩夜急行三百餘里。途中自然撞見了不少拖老攜幼的百姓,不過曹休的主要目標並不在這些人身上,只是喝之使停,驅之使北,等着後面大軍上來收容而已,他一心要追上劉表的荊州兵。

結果一追就追到了當陽縣境內,遠遠地已可望見縣城,突然間一聲鼓響,四面火起,無數敵兵洶涌殺來。當先一將身高九尺,長鬚飄拂,挺槊高呼道:“關羽在此,來將授首!”(未完待續。。)

第2章 雷霆手段第9章 積毀銷骨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章 繼嗣之爭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章 兩面三刀第34章 陣前車懸第4章 西走而王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3章 城下遇難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1章 舅傳婿也第3章 天不可言第10章 西行取經第6章 竊玉老賊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5章 新野之宴第4章 原力之理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6章 爲政之權第6章 督郵行縣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堂堂正正第5章 賣官鬻爵第9章 反逆蟊賊第6章 嫌隙已生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0章 入漢摘桃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水力磨坊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章 官渡鏖兵第11章 苦肉之計第6章 建安石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章 兩面三刀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4章 以兵做賊第9章 漢家法寶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章 劫後新生第12章 壯當封侯第6章 人月團圓第6章 欲言南事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0章 攻心爲上第4章 漁陽豪強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6章 竊玉老賊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4章 文人落魄第8章 公達三策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章 苴鉏去之第18章 行獵遇賊第7章 比干直諫第2章 九江處士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8章 投鼠忌器
第2章 雷霆手段第9章 積毀銷骨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6章 罵死荀彧第1章 繼嗣之爭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章 兩面三刀第34章 陣前車懸第4章 西走而王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8章 二將爭功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3章 城下遇難第11章 首鼠兩端第21章 舅傳婿也第3章 天不可言第10章 西行取經第6章 竊玉老賊第14章 海外異聞第15章 新野之宴第4章 原力之理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26章 爲政之權第6章 督郵行縣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堂堂正正第5章 賣官鬻爵第9章 反逆蟊賊第6章 嫌隙已生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0章 入漢摘桃第9章 隔壁老王第2章 水力磨坊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章 官渡鏖兵第11章 苦肉之計第6章 建安石經第24章 婦人衣冠第35章 命盡園桑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8章 馮翊遺珠第1章 兩面三刀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4章 以兵做賊第9章 漢家法寶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章 劫後新生第12章 壯當封侯第6章 人月團圓第6章 欲言南事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0章 攻心爲上第4章 漁陽豪強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6章 竊玉老賊第10章 不合邏輯第15章 君不宜擇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4章 文人落魄第8章 公達三策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章 苴鉏去之第18章 行獵遇賊第7章 比干直諫第2章 九江處士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8章 投鼠忌器